地球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各國人造天體都曾拍到地球「心臟跳動」

2020-12-05 奇點使者

相傳,宇宙是由一個奇點爆炸之後誕生的,隨後那些爆炸出來的塵物就組成了各類天體。而地球就是由其中的一個塵物演變而成的,大概是在46億年前。地球誕生之初是一片混沌,根本就分不清天與地,也分不清黑夜與白天。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演變後,地球環境就發生巨大變化,開始慢慢的有適宜生命生存的物質誕生。而我們人類大概存在地球上的時間是兩三百萬年。

從地球的演變過程,我們不難看出地球是在活動的。簡單的說就是地球其實是一直在運動變化的。只是地球變化的時間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過於長了而已。我們人類的生命不過才是一百年左右,而地球呢?要知道地球至今已生存在宇宙中達46億年了。假若地球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大的生命體。那地球的變化其實就是地球的成長。一些不良環境的爆發,又或許是地球在生病。而我們人類在地球上就是一種「細菌」。

人類這種「細菌」或許對於地球來說是可有,可無的。因為人類在地球誕生以來,只不過是其千萬「細菌」中的一種而已。況且人類一直以來在做的事,都是在侵害地球。從工業化開始,人類對地球的侵害就更大了。且侵害的程度在慢慢加深。特別是對一些資源的掠奪,石油、煤氣、礦石等等。不妨假設這些人類掠奪的物質會不會是地球的「蛋白質」或者「血」?

要知道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可最後還是消失得無影無蹤。雖然說恐龍不是一種高智慧的生物,但它們好歹也曾經是地球的霸主啊。

怎麼能想像有一天,地球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呢?這會不會是恐龍惹到地球生氣了,所以地球要決心消滅這些寄生在他身上的「細菌」呢?如果我們人類也惹到地球了,會不會到時也被地球弄消失了?畢竟地球上的一些巨大的自然災害對於人類來說還是毀滅性的,如巨大的地震、海嘯、颱風、龍捲風等。美國宇航局的衛星近期在地球上空觀測到了地球的律動。他們發現地球在半小時內連續震動了幾十下,並且是有規律的,像人類的心臟跳動一樣。

難道地球真的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嗎?或許答案還需要我們再進行考證。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假如地球是一個生命體,人類最終會被清理嗎?
    幸好,這些年全世界都在呼籲保護環境,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除了環境問題,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應該是人類為什麼會存在在地球上。基於現在的科學體系,科學家們提出了宇宙大爆炸、星體等理論,可如果這些理論本身就是錯的呢?或許說,地球可能只是一個生物體內的基本單位呢?這樣的設想並不是空穴來風。當人類能觀測微觀世界的時候,就發現微觀世界比宏觀天體更加廣闊無邊。
  • 生命研究者:地球很可能也會思考,每26000年心臟跳動一次
    不論宏觀世界,還是微觀世界,科學家們都沒有停止過探索的步伐。生命研究者發現,正如知識沒有邊界止境一樣,「生命」同樣沒有大小的界限。最小的生命比細菌還小,最大的生命或許比宇宙還大。或許,生命根本就沒有最大或最小的概念,而只有更大或更小的定義。生命究竟是什麼?這個道不清說不明的千古謎題,困惑著世世代代各個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們。傳統上的科學研究給出的定義是:活著的生命體。
  • 地球可能是一個生命體,它存在呼吸和心跳,人類只是「寄生蟲」?
    ,因為地球也可以自己產生運動,比如自轉和公轉,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反駁,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都有由引力產生的,確實都是由引力產生的,不然怎麼叫做萬有引力呢,可是如果是引力產生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那麼引力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 探秘故事:環繞地球飛行萬年的黑騎士衛星,是地球之外的人造天體?
    大家都知道在遙遠的太陽系中除了月球、地球、火星這樣的行星,在太陽系中還存在著太空飛行器、運載火箭等人造天體,可能有許多朋友不知道,在太陽系中也有其它來自地球之外的人造天體,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一顆被命名為「黑色騎士」的衛星。似乎很多人都認定,這顆衛星和外星文明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還有人說他的存在已有50000年之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地球是活的?科學家發現地球不僅有呼吸,還有心跳特徵!
    宇宙對於人類來說是充滿神奇的,地球孕育了生命,孕育了人類,地球對於人類來說也是充滿了神秘色彩。在很早以前,人類對於地球就充滿了好奇,甚至還產生了幻想,至今還流傳著很多神話故事,這些神話故事對於人類的影響也十分深遠。
  • 地球是活的?科學家疑似檢測到地球有呼吸,如今又發現了心跳特徵
    筆者-小文有人說,宇宙是有生命的,但由於這個生命體太過龐大,人們無法用肉眼看清它的真面目,正如細菌不知道宿主的存在一樣,人類由於太過渺小,因此也無法知道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生命體中。而宇宙是有生命的這種說法,恰好詮釋了為什麼宇宙中會不斷有天體誕生和死亡,這就和人體內的細胞新陳代謝一般。而宇宙之間的星體為何總能保持著一定的規律準確地運行,也是因為受到了宇宙這個意識體的控制。
  • NASA公布地球的真實圖片,與一個世紀前相比,地球已步入晚期
    就算不能去到外太空,我們通過網上的一些圖片也可以了解到地球的樣貌,而幾乎在所有的心目當中,地球的外表都是美麗而神秘的,這顆藍色的星球被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海洋所包裹這,除此之外,就是放養過去無邊的綠色。
  • 「小天體」闖入地球?青海玉樹巨大「火球」划過天空,宛如白晝!
    玉樹市、稱多縣、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等地居民,也觀測到了這道火光。據目擊者說,火光中心一個燃燒的火球從天空墜落。青海地震臺網,監測到了墜落產生的波形,並初步測定了墜落地點。青海省地震局高級工程師 馬建新:波形和本地區的天然地震有明顯的不同,這是我們一個臺站分布和一個震中位置的圖。
  • 哈佛教授:外星文明2017年曾到過地球!地球不再安全嗎?
    上個世紀著名的諾獎得主物理學家費米和朋友一起討論外星人問題的時候,發出了一個令人深省的提問:他們在哪?後來這個簡單的提問變成了被大多數人所熟知的費米悖論,都知道宇宙很大930億光年的可觀測直徑,宇宙很古老138億年的形成史,在這樣的環境下應該存在大量的生命體,那麼他們到底在哪裡?
  • 澤塔奧特曼24:人造賽羅破壞平衡,地球指示怪獸發動襲擊
    在澤塔奧特曼第23集中,特空機4號奧特人造機甲賽羅的實驗,引發了地球怪獸的暴亂,多頭怪獸同時從沉眠中甦醒。這場怪獸的大暴動,以人造賽羅使用異次元兵器D4射線,得以終結。
  • 地球如果進入小冰河時期,「人造太陽」可以用來升溫嗎?
    如果地球進入到小冰河時期,我國的「人造太陽」能用來升溫嗎?先說結論,進入小冰河期地球的溫度也不會驟降,即使降溫「人造太陽」的作用並不會很大。以奧爾特云為邊界太陽系的直徑大約是2光年,整個太陽系都受到太陽的輻射能作用,尤其是距離太陽越近,接收到的輻射能越高,當然如果想要一顆天體上適合生物的生存,這顆天體需要在其母星的宜居帶內,簡單理解就是距離恆星不遠也不近剛剛好,可以保證天體上存在穩定的液態水。
  • 太陽系內,儲水量最大的天體是哪一個?地球排名第幾?
    地球「更多的水」在地下如果我們從太空當中看向地球,我們就會發現,地球就好像是一顆水球一樣。地球表面70%左右的面積都被水覆蓋,放眼整個太陽系各個天體,幾乎很難再找到第二個類似於地球這樣的「水球」了。如果我們僅僅是統計「液態水和固態冰」的形式,那麼地球含水的百分比僅僅只有0.12%,即便是統計絕對量,液態水的含量僅僅只有1.335*10^10億噸,在太陽系當中也不算是多的,木星和土星的一些衛星的含水量都要比地球高。當然,實際上地球上的水也不只這麼多。地球目前表面的水悲觀估計也最多也就佔到地球總水量的25%。那其他的「水」去哪了呢?
  • 如果地球停轉一分鐘,宇宙眾星球都會為地球默哀一分鐘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的地球上居住著萬億的生命體,如果沒有地球,那麼人類的世界將無法出現,不光人類乃至生命都不會出現。地球自轉讓我們人類知道了白天和黑夜,地球的公轉讓,我們知道了春夏秋冬四季。如果地球發生了倒轉一分鐘會發生什麼呢?當汽車以每小時100公裡的速度行駛,突然停下就會車毀人亡。
  • 美國宇航局的地球防禦試驗可能會形成人造流星雨
    ,美國宇航局將發射一個太空飛行器,高速撞擊一個雙小行星系統中的一顆,來改變它們的運行軌跡,該技術有望應用於地球近地天體(NEO, Near-Earth Object)防禦。根據近期發表於《行星科學雜誌》的論文,這次重要的試驗可能還會產生一場人造流星雨。值得慶幸的是,撞擊後的碎片應該會非常小,不會對地球產生災害影響。但是,這些碎片對太空中的載人和非載人太空飛行器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 形象比喻:地球縮小成一個小彈珠,太陽有多大,最大天體有多大?
    許多人總想形象了解一下天體大小比例,如常有人問,如果地球縮小到一個硬幣大小,太陽有多大,其他天體又會有多大呢?我們今天就分層次來討論一下。地球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星球。可大家知道嗎,這些天體在太陽系只是附屬物,是太陽形成過程中剩下的邊角餘料殘渣餘孽。太陽才是太陽系佔有絕對地位的老大,是太陽系唯一能夠發光發熱的恆星,質量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其餘其他所有天體加起來才只有0.14%。而我們地球只有太陽質量的0.0003%,因此拿地球與太陽相比,實在不在一個層次,沒有可比性。
  • 冥王星心臟的氮跳動,似乎是在向人類傳輸著某種信息
    2015年7月,當宇宙飛船抵達冥王星時,我們都驚訝地發現,冥王星比我們想像的要活躍得多。這也是我們第一次看到湯姆堡區域,一個在行星表面的大的、淺色區域。不管怎樣,對人類的眼睛來說,湯姆堡地區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它有兩個巨大的裂片,使它看起來像一個心臟,天文學家有時稱之為「冥王星的心臟」。
  • 新知| 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
    太陽系內的其他六大行星,要麼太近,要麼太遠,比如水星距離太陽最近,白天表面溫度達到427攝氏度,再如木星和土星距離太陽太遠,表面溫度都在零下100攝氏度,生命無法生存。  「合適的溫度下才可能存在液態水,從人類發射探測器獲得的結果來看,金星和火星表面上都曾經存在過液態水,因此一般認為太陽系宜居帶為金星到火星的範圍。」
  • 土衛六-泰坦,太陽系第二大的衛星,地球之外唯一會下雨的天體
    類似於地球的地幔層,包裹著巖石固體核心。其內部應該由於重力的緣故,仍保持著熾熱狀態,之所以認為有液體層的存在,源於卡西尼號在多次掠過泰坦時,在泰坦大氣中發現了極低頻率的無線電波。泰坦的表面並不是低頻無線電波的良好反射物,但是內部的液態水是。還有一點證據是,從卡西尼首次觀察到之後的20年間,泰坦上的表面特徵已經移動了30公裡。
  • 地球的第一個生命是如何誕生的?
    居住地球上萬年的我們,似乎都還未知道第一個生命是怎麼來的。就連西方的智者們都有不同的看法,從這個話題上升到哲學的層次。到了近現代,科學家們依舊是沒有統一的觀點,都是各抒己見。由此看來,可以歸檔為兩大門派,即一種認為生命是地球的物質經過長期演化而來;另一種比較不現實,認為生命來自宇宙外天體。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地球的第一個生命來自哪裡?著名的天文學家威克拉馬辛哈是「生命源與外星」觀點的支持者,不久前他發文對外宣稱:「生命並不是源於地球」。
  • 地球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蓋亞假說再起質疑,你相信這是真的嗎?
    在讀書的時候,我們一直被老師們灌輸一個這樣的概念:地球是所有生物的母親,它孕育著每一個生物,不偏不倚,將最好的給予他們。在我們的常識中,這個說法運用了文學的擬人手法,目的是為了讓對象更加生動具體,通俗易懂。但是你是否想過,也許地球的確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