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氣」!從古至今令人生畏,以致改變歷史走向

2020-12-22 騰訊網

「戾氣」!從古至今令人生畏,以致改變歷史走向、人類命運的各種瘟疫,到底是怎麼產生的?而今,鍾南山、張文宏、李文亮以及高福們,說對說錯,都未脫病理學、細菌學、醫學等專業範疇,但似乎說得都不夠透徹,我們不妨把視角擴展開,別「就醫論醫」,只困在一個小圈子裡打轉轉,來聽聽明代名醫兼思想家的吳又可先生是怎麼說的吧。

吳又可出過一本非常重要的書:《溫疫論》,這是中醫溫病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誌性著作,是中醫理論原創思維與臨證實用新法的傑出體現,分上下兩卷。

《溫疫論》撰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也就是大明覆亡的前兩年,正是中華大地瘟疫橫行的災難歲月。在此書中,吳又可提出了「戾氣」病因學說,強調溫疫與傷寒完全不同,明確指出「夫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溼,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創立了表裡九傳辨證論治思維模式,創製了達原飲等治療溫疫的有效方劑,對後世溫病學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按令人尊敬的吳先生的說法:瘟疫,不是一種單純的病症,而是人間不諧的徵兆,是世界震蕩前的預警,是一種瀰漫乾坤的「異氣」!

「瘟疫戾氣說」,將單純的醫學問題一下子提高到社會人文的思辨哲學高度,僅此而言,吳又可的境界遠高於華佗、扁鵲、張仲景,更非今日的鐘南山、張文宏、高福們所能比肩的了。

什麼叫「戾氣」?即殘忍的暴戾之氣,指凡事做得狠,偏向極端的一種心理或風氣,同正氣相反,與邪氣相應。而今常說的「社會戾氣很重」,就是這個意思。

翻開古今中外的歷史,不難發現,凡是瘟疫肆虐即戾氣橫行之時,均為人心不古、社會震蕩之時,其最激烈的表現就是「戰爭與殺戮」。

蒙古大軍徵伐歐洲,引爆了遍及整個歐洲、北非、波斯、中東的「黑死病」!據說,當時歐洲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人失去了生命;

歐洲殖民者侵入美洲,故意將沾有致命病毒的毛毯,不懷好意地「贈」給心地善良、不做防備的印第安人,這些我們今日稱之為天花、麻疹的病毒輕鬆毀滅了強大的阿茲特克帝國,藉助病毒,哥倫布等歐洲強盜毒殺了90%的美洲原住居民!但美國歷史卻將迫害印第安人的反人類罪行美化為「牧歌運動」;

18世紀的歐洲」鼠疫牆」,是怎麼產生的?19世紀末幾乎滅絕整個歐洲的霍亂,是怎麼產生的?20世紀初造成據說5000萬歐洲人慘死的「西班牙流感」,是怎麼產生的?拿破崙的60萬侵俄法軍,是怎麼一夜破散的?……

把視線拉回至中國,漢末大疫、元末大疫、明末大疫……又是怎麼爆發的?

按吳又可先生的理論,當人慾騷動,世間反常,社會開始出現種種無法理喻、不可思議的怪人怪事,甚至你周圍的人、親近的人都開始不講人倫、不問是非、不說人話、不幹人事之時,天地之間就會不由自控地孳生「戾氣」,冒出「瘟疫」!一一這是「妄語」,還是「忠告」?是「迷信」,還是「科學」?

明代的吳又可先生其實早就「告誡並訓誡」後世的芸芸眾生:瘟疫,是人禍,是心病,根治瘟疫的關鍵是「治心」,病從口入、鼻入、手入,更從腦入、心入、靈魂入!這就是孔子為何一再警告「禮崩樂壞」後果嚴重的根由之所在。

喜歡歷史的請關注「龍之慕」

相關焦點

  • 嚴生畏,也生威
    不嚴無以讓人生畏。以前抓作風,有些單位為什麼會陷入「改進——倒退——再改進——再倒退」的循環怪圈,就在於個別領導幹部沒有嚴格要求下屬,不能嚴肅執行相關紀律和規章制度。有的對違紀人員睜隻眼閉隻眼,有的甚至為下屬的違紀開脫罪責。俗話說,一病不治則百病生,一處鬆弛則百處懈。如此抓作風,不把「板子打疼在具體人身上」,只能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萬事嚴中取,為官嚴生畏。
  • 佛教:夜叉,既兇殘也是護法神,雖面目猙獰但對人友善,令人生畏
    其與羅剎同為毗沙門天王的眷屬,住於地上或空中,性格兇悍迅猛,相貌令人生畏。因母貧父貴,所以生下來就具有雙重性格,既兇殘也護法,是佛教的護法神。有佛經中將夜叉譯作貴人;亦有佛經稱夜叉為祠祭鬼,謂印度民間常祭祀夜叉以求福。於印度神話中,夜叉則為一種半神之小神靈。
  • 面相自帶「戾氣」的4位明星,演痞子都不用化妝
    所謂戾氣,也就是暴戾之氣,形容一個人性格有極端性,易怒易燥不好惹,這類人有反社會的潛質,是危險人物,最好不要招惹他為好。戾氣重的人,從他的長相就可以看出來,這類人,其長相是不討喜的,甚至讓人感覺到害怕生畏。那麼,娛樂圈有哪些男明星的長相讓人感覺有戾氣呢?
  • 積矽步以致千裡,積怠惰以致深淵。只有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人生
    今天恆實要給大家分享的是:與其羨慕別人的好,不如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有兩難:一是改變別人、二是改變自己。企業家馬雲先生曾在浙商大會上說:你改變不了川普,你連你媽都改變不了!馬雲先生的這句話細細品來,還真的蘊含著深深的人生哲理。從古至今又有多少人能成功改變自己,改另外一個人呢?
  • 【文化思想】錢穆先生:中國人的「畏」與「無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生命終有一內外之分,內則此心,外則此身。身體健康亦不可忽。內則為己,外則為天,畏則為一戒慎心。此外力不可知,乃造為各種神怪,以代表此不可知之外力,以形成各種恐怖小說、恐怖戲劇、恐怖電影,使人看了反覺內心有一安慰,有一滿足,此正見西方人之內心空虛,故遂生出此要求。而此種恐怖,則不僅在小說、戲劇、電影中有之,實際人生中亦時時處處有之。故西方人對人生必主鬥爭,主進取,而永無休止。即此一恐怖感為之排布也。
  • 由「杭州殺妻案」想到「教育如何化解戾氣」
    案件本身其實並不複雜,但犯罪嫌疑人之殘忍冷血,特別是事後的泰然自若,令人細思極恐。據媒體瘋傳:許多妻子紛紛感謝老公不殺之恩!還有近期的「感謝公交司機不殺之恩」,這樣的「感恩」令人感覺毛骨悚然!這樣的案例雖屬極端個案,但造成的社會影響卻是很可怕的!給人們帶來的心理陰影是致命的!當公認為最安全的地方都讓人恐懼不安,本應最溫馨的家庭都瀰漫著戾氣的時候,人們還能夠安居樂業嗎?
  • 古風虐戀:我是一隻妖,一隻生下來就沒有心,自帶戾氣的妖
    小和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小魚兒:「等我出去,定要將你們挖心掏肝,生不如死!」小和尚:「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小和尚:「師父說,女施主若能靜下心來聽小僧念經,定能早日化解周身戾氣,修成正果。」小魚兒:「哼!你被整日關在這池塘裡,哪兒也去不得試試?」小和尚:「師父將女施主關在這裡,也是為女施主好。」小魚兒:「我呸!我還應該感謝那老禿驢是嗎?」
  • 練武術的人身上戾氣很重嗎?怎麼收斂?
    練武術練得好的人身上會帶著這門武術的一些特質,有句話是「武術決定人的氣場」,像練內家拳的人行走穩當,紅光滿面,而一些練鐵砂掌、散打這些剛猛武術的人可能就會顯得很壯實,而且還會改變自己的氣場,增加戾氣和殺氣。
  • 科普向,《明日方舟》劇情背景:源石帶來無限混亂,令人生畏!
    泰拉大陸的歷史就是一部人與天災的鬥爭史,從第一次天災爆發並出現源石開始,泰拉大陸上的人們便開始了漫長的戰爭,天災摧毀了城市,於是人們便發明出了移動城市,在天災出現前就遠遠避開。雖然可以躲避天災,但礦石病卻是人們無法迴避的問題。源石作為泰拉大陸所有科技的基礎與能源,不去開採就會使世界癱瘓,開採就會有人染上礦石病。
  • 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戰役之一,顯著改變了歷史走向
    提起中國古代史中既精彩紛呈且又顯著改變了歷史走向的戰役,你會想起哪個?是赤壁之戰、淝水之戰?抑或是襄陽之戰、薩爾滸之戰?其實,發生於唐末的魏州之戰,絕對能夠排得上號。這場大戰幾乎集中了冷兵器時代經典戰役的全部要素:大規模的兵力投入與慘烈廝殺、死守城池與拉鋸戰、運動戰與伏擊戰、千裡馳援、奇襲詭計、堅持與煎熬、強勢與弱勢的逆轉,等等。
  • 數智轉型這一年,自己定義未來的美的令人生畏
    自己去定義未來的美的,仍然令人生畏。從1.0到2.0:產業核心引擎升級國內銷售渠道數量從2244個變成138個,庫存面積從552萬平方米減為166萬平方米,訂單交付周期從45天縮短到20天,庫存周期從51天降至35天。
  • 以平等心接受魔王供養離怖畏神咒
    在修行過程中,一提到魔王波旬,所有人都會感到不寒而慄,感到一種威脅,好像一提到魔王馬上就會生出一種不好的印象,似乎魔王非常壞。其實魔王也是有情眾生,一切有情眾生都是善惡並存,魔王也有發善心的時候。他言到:我等今者愛樂大乘,守護大乘,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供養故,為怖畏故,為誑他故,為財利故,為隨他故,受是大乘或真或偽,我等爾時當為是人除滅怖畏,說如是咒「踔枳 吒吒 羅踔枳 盧訶隷 摩訶盧訶隷 阿羅遮羅 多羅 莎訶」。
  • 數千萬人死亡,教會自身難保,黑死病改變了中世紀歐洲的歷史走向
    七個世紀前的歐洲,一場大瘟疫肆虐在人類誕生直至不斷繁衍生息的歷史長河中,疾病和死亡無疑是每個人一生中都要遭遇的經歷,而在世界歷史發展的過程當中,早期社會由於社會生產力的局限,使得人們對於疾病的認識始終處於一個非常有限的地步。
  • 戾氣和祥和之氣對人身體健康的影響有哪些?
    我們常常聽說過戾氣,那什麼是戾氣呢?他又對人的氣運有什麼影響?又對人的健康會產生什麼影響呢?而他又是怎麼產生的呢?又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去改善呢?而以之對應的祥和之氣又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今天就講講戾氣和祥和之氣以及它們對人身體健康的影響,包括對人氣運的影響有哪些?
  • 不僅僅是「口吐芬芳」——討論遊戲中的戾氣以及背後的東西
    顯然,這種不加屏蔽的表情已經被一些充滿戾氣的玩家所控制,成為嘲笑和激怒他人、傳播負面情緒、破壞正常玩家情緒的工具,對遊戲環境造成了汙染。類似地,在玩家抱怨「抱歉」表達式之後,暴雪調整了《爐石傳說》的表達式函數,將「抱歉」表達式替換為「驚嘆」看起來不那麼諷刺。然而從那以後,暴雪的舉動似乎並沒有給充滿戾氣的遊戲環境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 戾氣重的人,一般都會黴運纏身
    而我們說,這樣的人,往往是黴運纏身,而且一輩子都很難幸福,他的家庭、事業,也會因為自身的戾氣,而越走越窄。所以阿文覺得,一個人身上戾氣很重,往往有以下表現。滿臉兇相佛家裡經常說,「相由心生」。一個人戾氣很重,臉上也是滿臉的兇相。比如說同樣是胖子,彌勒佛給人的感覺,就是一臉的福相,我們也很願意親近。但是有些人,卻是滿臉橫肉,肉都是橫著長的。這樣的人內心毫無善意,而且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殺氣」。
  • 社會中的戾氣需要合理的疏導和釋放
    作者:方志剛戾氣是一個漢語詞彙,是暴戾之氣的意思,即一種殘忍,凡是要得很,偏向走極端的一種心理或風氣;也是中醫學中有戾氣一說,是和正氣相反,和邪氣相對應。戾氣可以看著殺心重,或殺氣的近義詞,但更指廣泛一些,不一定是物質上的偏愛或殺戮殘害,比如,動不動就是破口大罵,或對一些小的壞事偏向於非常嚴厲處罰。同時其指向對象也不一定是一些真正的嚴重犯罪。
  • 說一說佛的四無所畏(70)
    對於修行者而言,順贊鼓勵如同天空,催人更加精進奮發;逆贊質疑如同大地,令人自查反省中,更加堅固道心。行者若能如是觀想,則是天地合其德。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第五,圓滿具足四無所畏如來具足十力,內心對世間一切法充滿瞭然,因此,他的說法非常圓滿,絕待的無分別中沒有任何恐懼。這種無所畏從四個方面表現出來,叫做四無所畏。分別為:一切智無所畏、漏盡無所畏、說障道無所畏、說盡苦道無所畏。
  • 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君主,改變了時代的走向
    但在我國古代東周列國時期,就有一位君主率先實行了這一主張,並改變了那個時代的發展走向。他就是趙武靈王趙雍。趙雍(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趙氏,是趙國第六位國君,趙肅侯趙語的兒子。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趙、魏、韓受封諸侯,是為歷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晉。其中,趙國疆域位於最北方,立國之初就長期受到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在那個列國改革圖存的年代,趙國也不例外。
  • 一代港片「大佬」,如今轉行開餐廳,67歲的他眼神中已戾氣全無
    但是如今的港片已逐漸走向落寞,或者說現在已經很難再看到和以前一樣令人沉迷的香港電影了。 曾經的戾氣滿懷也變成了現在為人情世故困惑,他可能真正明白: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