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縣盤活低效土地413畝 念活「土地經」

2020-12-22 河北新聞網

今年以來,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大力實施平臺承載法、標準供地法、拆遷復墾法、存量盤活法、廠房租賃法等「七法」,念活「土地經」,著力破解項目土地要素制約,讓「金土地」吐故納新。目前,盤活低效土地413畝,為27個項目供應「234+1.5」標準地1011畝,19個重點工業項目進展順利,億利納米過濾產業園項目4條熔噴布生產線正在試生產;上海春竹項目車間主體已完工,8月底可投產。

清河縣堅持虎口奪食抓招商、唯快唯實促項目,截至目前,全縣籤約億元以上項目27個,總投資69.32億元;爭列省重點項目6個、市重點項目41個;新增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入庫27個、竣工入庫7個。

他們積極盤活土地存量,對「五未」土地進行重新處置,以「有限空間」贏「無限發展」。在存量盤活法實行中,加大對低效用地處置,通過採取協商收回、協議置換、收購儲備等方式「騰籠換鳥」,目前共盤活低效土地413畝,吸引37個項目入駐。他們將低效用地納入項目儲備用地,用於二次招商,目前納入的5宗地塊,已成功處置2宗,分別入駐桐鄉華家納羊絨公司和河北株冀硬質合金公司;由政府對低效用地進行收儲後二次招商,已完成2宗地塊收儲,成功引進中國鐵塔動力電池項目;由政府平臺公司回購低效用地,吸引高科技、創新型項目入駐,目前已回購2宗地塊。

嚴格按照「234+1.5」標準、「一高兩低」要求,該縣強化項目用地剛性約束,確保土地供給向「大好高」項目傾斜,已為27個項目供應「234+1.5」標準地1011畝。

該縣將經濟開發區作為招商引資主陣地,積極推動「園中園」產業聚集發展平臺,實現由「項目等地」向「地等項目」轉變。目前,冀南羊絨基地項目已被列入省重點,3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中小企業孵化園、溫州汽配產業園、國際羊絨柔性快反基地、中科院科技創新孵化基地、開發區樓宇經濟項目等五大發展平臺正在完善前期手續。

該縣實行拆遷復墾法,積極用好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一方面,對全縣17個廢棄磚瓦窯開展集中整治,預計復墾後可解決建設用地1400餘畝。另一方面,以閒置土地較為嚴重的落沙口村為試點,積極推進「空心村」治理,釋放農村建設用地潛力。(記者郭文靜 通訊員宋紅雷、李萍)

來源:邢臺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念活「土地經」,變身「綠富美」!衢州柯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初顯效
    通訊員 鄭晨 吳怡婧 記者 邱丹晨11月17日,省廳專家驗收組在衢州市、區土地墾造專班的陪同下,對柯城區石樑鎮梅山村東塘壠和下村上溪田畈兩個土地墾造項目進行覆核驗收,為石樑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1500畝任務畫上圓滿句號。
  • ...區事務中心: 經開區探索土地合作開發新機制,促進土地資源再利用
    6月23日下午,永州經開區管委會與永州市土地儲備中心、市自然資源儲備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經開區事務中心三樓會議室籤訂《永州經開區瀟湘大道以東、湘桂鐵路以南約320畝土地收儲開發協議》,以進一步深化合作開發,盤活現有土地資源,提升土地價值。
  • 蘇州楓橋盤活低效用地拓空間
    新華網南京12月4日電(記者劉巍巍)記者4日從蘇州高新區楓橋街道獲悉,該街道今年以來盤活低效用地1228.6畝,拓空間取得實效。  蘇州綠工機械有限公司2010年購得木橋街19號土地30.2畝,建築面積7773.9平方米,用於生產工業管道類機械設備。
  • 崑山經開區土地集約利用綜合平次位居全國前列
    新華網南京1月13日電(記者劉巍巍)記者12日從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崑山經開區」)國土分局獲悉,自然資源部近日公布《關於2019年度國家級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監測統計情況的通報》,在531個國家級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中,崑山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崑山綜保區」)連續3年位居第5位,崑山經開區位居第16位,較上年躍升
  • 念活「土地經」 變身「綠富美」
    土地,一直以來都被稱為「農民的命根子」。當土地面臨著一家一戶分散種植帶來的「成本高、勞動強度大、種植效果參差不齊」、建設用地布局和結構不合理、村莊布局零散等問題時,做活土地文章、盤活空間,打通集約節約發展的「大動脈」就成為振興鄉村發展的重中之重。
  • 北京亦莊創新發布|北京亦莊念活「土地經」,做強「專精特新」
    如何破解經開區土地資源緊缺的難題?如何盤活低效停產工業用地,實現提容增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經開區,也稱北京亦莊)推出新舉措。經開區開發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其中,鼓勵產業升級是指,獲得批准的土地使用權人可以通過產業升級的方式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經開區鼓勵企業通過提容增效對廠房進行升級改造,並鼓勵企業利用地下空間建設配套設施用房,實現職住平衡、產城融合。針對建成時間不少於六年的工業項目,經批准可以轉型為產業園區,同意以出租房屋的方式引進產業項目。
  • 婺城「騰籠換鳥」盤活3000畝低效閒置用地,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城市發展需要用地,招商引資需要用地,產業轉型也需要用地,但每年的用地指標是有限的,迫切需要『四破攻堅』騰退『低散亂』,清閒促產挖掘存量土地資源,為高質量發展拓展新空間。」區「四破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區經濟商務局局長胡霞亮說。
  • 一本流轉帳 念活海陽「土地經」(組圖)
    過去村莊沒有集體經濟,年輕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只留下六七十歲的老人守著貧瘠的土地「看天吃飯」。隨著村內勞動力的流失,北野夼至少有150畝土地撂荒……修路通水再強電基礎設施先「硬」起來土地本是農民的「命根子」,而今卻一荒再荒,在外發展農業的本村人於洪磊坐不住了,「村裡沒有年輕勞動力願意種地了,那土地不能總這麼荒著吧,得把群眾組織起來,土地流轉出來,把土地資源充分利用起來。」
  • 晉中:「五地一產」入市 盤活土地資源(下)
    晉中市農村閒置集體資源資產活起來了、集體經濟強起來了、山川大地美起來了、治理效能提起來了、農民腰包鼓起來了。隨著「五地一產」入市改革的深入推進,8個月來,晉中市盤活了1500萬畝土地,其中271.4萬畝土地成功入市,引進工商資本560億元,引入企業近300個,引入項目1778個,帶動集體增收9.7億元,農民增收8.6億元。轉瞬間,晉中農村的土地變成了一隻「潛力股」。
  • 廊坊開發區高效配置土地資源促進高質量發展
    空間「小塊頭」成經濟「高產田」——廊坊開發區高效配置土地資源促進高質量發展探訪近年來,廊坊開發區通過政策引導和要素倒逼,盤活存量低效用地1500餘畝、廠房52.9萬平方米,150餘個新興產業項目成功落地
  • 經開區土地不夠賣了 在果林湖北側又「擠」出了500畝宅地
    近幾年,經開區以黃土坡片區為主戰場的住宅項目開發非常火熱,但土地出讓屢受熱捧的同時,也面臨著住宅用地的日益短缺,因此經開區又在果林湖北側「擠」出了近500畝住宅用地。日前,昆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了「經開區普照海子片區六號街區局部(含江東地塊)地塊」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方案,對經開區普照海子片區上千畝土地進行了規劃調整,住宅用地規模增加了近一倍。
  • 海南通過種植水稻新品種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1個多月前,我們合作社以每畝地每年700元的價格承包了這裡的2000畝地種植水稻。」萬寧水邊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麥孫和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盤活撂荒地,預計該合作社每年可增加收入80萬元。今年,海南省將新增復耕復墾撂荒地3萬畝,多市縣通過探索合作社市場化運作、推廣輪耕輪作、種植海水稻等方式,推動撂荒地復耕,落實「六保」任務,保障糧食供應,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 一個潮汕村莊的土地流轉探索:500餘畝土地從「沉睡」到煥發新活力
    由村集體統一經營的500多畝耕地被劃分成若干份,每份2畝左右,根據土地肥沃程度、交通狀況、灌溉條件等不同,以每年200—700元/畝不等的價格,通過公開招投標的形式出租給村民耕種,「參與投標對象只限本村村民,每年能給村裡帶來約10來萬的經濟收入。」陳偉才說。「剛開始分田到戶時,村民對土地都很珍惜。」
  • 彭詩金委員:念好「土地經」,構建農村新經濟體系
    從脫貧到振興歸根結底念好一本「土地經」作為一名「老委員」,彭詩金直言過去一年,政協的工作較以前更忙了。在彭詩金看來,脫貧與鄉村振興的關鍵,歸根結底,在於念好一本「土地經」。「土地是農民的基礎性財富。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在土地面前沒有天然的差別。盤活土地,讓土地更有價值,並暢通土地流轉,實現農業規模經營和公司化經營,拓展土地非農高效使用途徑,促進人口分流、轉化,讓農民獲得永久性、財產性土地持久收入或一次性高流轉收入,是帶有根本性的扶貧。」彭詩金說。
  • 青島今年人才住房集中建設土地達2211畝 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今年以來,為了加大土地供應,增強企業信心,將疫情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根據疫情防控動態,及時掌握土地市場運行態勢,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科學施策激發土地市場活力。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截至12月6日,全市完成土地供應8.15萬畝,完成年度任務的101.88%,實現土地出讓收益1017.36億元,再次突破千億大關,完成年度任務的101.73%。2020年,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不斷做好「用好增量」和「盤活存量」的大文章,打出一套完善領導體系、創新盤活機制、健全處置機制、優化工作流程、共享數據信息的「組合拳」,跑出處置「加速度」。
  • 昆明經開區新上架271畝土地,總起價8.62億元
    鳳凰網房產昆明 作者楊春蘭近日,昆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了KCJ2019-16、KCJ2020-14、23、24號地塊的網上拍賣公告,根據公告該4宗位於昆明市經開區的約271畝土地將於7月23日以網上拍賣形式出讓,地塊起價8.62億元。
  • 「不盤活存量就沒有新增用地」河南開展產業集聚區「百園增效」行動
    主要包括:規劃嚴起來,以科學規劃引領源頭增效;土地用起來,以盤活存量實施挖潛增效;質量提起來,以優化配置推進創新增效;監管細起來,以協同共管實現倒逼增效。「百園增效」行動工作目標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到2022年底,整備、盤活產業集聚區50萬畝存量建設用地空間,基本完成零散土地整治及歷史遺留問題用地手續完善,全面建立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土地高效利用經驗。
  • 平陽破解土地制約「大門」的金鑰匙
    「這裡原本建的是老廠房,佔地近13畝,建築面積卻不到2000平方米。」浙江瑞澤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德鑄告訴記者,低效土地利用讓公司發展受到限制,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擺在企業面前——沒有廠房供新產品生產。好在,近年來,我縣持續開展「空間換地」工作,讓瑞澤公司「借天生地」,解決了發展空間瓶頸。
  • 浙報關注嘉善羅星街道盤活低效用地
    在此基礎上,加大低效土地再開發再利用力度,在綜合考慮土地性質、區位、規模及產業發展等因素基礎上,將「低散亂」企業和塊狀行業整治土地納入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範圍。2016年至2019年,全市完成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3.59萬畝,累計建成小微企業園102個,建築面積1016.5萬平方米,共有3458家企業入園發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百姓故事|王治新:念活「土地經」,打開新圖景
    2015年秋冬季,他向親戚借錢從外地買來葡萄苗,試驗性種下了二畝地。當時,縣裡派來了扶貧工作隊,時任縣委辦副主任張彪成了王治新的幫扶人,張彪不僅大力支持王治新搞水果種植,還從外地請來專家進行技術指導。通過精心培管,兩年後,葡萄開始掛果,畝產400多公斤,除去成本開支盈利1萬多元,王治新一舉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