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上最兇險而最具戰略意義的決定,莫過於韓先楚力主解放海南島。
1949年底至1950年初,解放軍解放四川、貴州、雲南、西康等省,大陸大規模戰事基本結束,國民黨軍全面敗退大陸,僅掌握臺灣、金門、馬祖、海南島、舟山群島、一江山島、大陳島等島嶼,解放軍陳兵東南準備進攻臺灣。
然而,此時的局勢卻突然嚴峻起來。1949年10月,華東野戰軍第十兵團進攻金門不利,3個團的登島部隊全軍覆沒。領導層意識到,國民黨軍退守島嶼後局勢已經發生變化,解放軍面臨著跨海作戰這一新課題,不能像以往那樣依託人民群眾進行大兵團作戰。
1950年1月,最高領導人在訪問蘇聯期間定下在春夏兩季解放海南的決心,前線部隊卻遲遲沒有行動,原計劃定在2、3月進行的戰役,一直推遲到6月份。
作戰計劃下達後,東北野戰軍第40軍長韓先楚非常著急,他違反廣東軍委的命令,讓40軍繼續進行2、3月份的備戰工作。無論是上級還是下級都非常不理解韓先楚的舉動,上級不願意打,下級軍官更不願意打。當時,國內的仗已經基本打完,其他部隊軍人已經復員回家,只有四野還在備戰,因此基層軍官們的怨氣都很大,「從長白山打到海南島,這回真要革命到底了,革命到海底了!」
如果韓先楚是聰明人,就應該像43軍軍長李作鵬那樣,把延遲作戰命令下達給團級軍官,這樣既不得罪上級也能安撫下級。但韓先楚偏偏是一頭「倔驢」,在革命生涯中就屢屢違抗軍令,甚至當面頂撞林總,被人稱為「好戰分子」、「旋風司令」、「軍中惡人」。這一次,他又當惡人了。
3月底,他致電15兵團司令部:大規模渡海作戰條件已經成熟。
4月初,他再次致兵團司令部、四野和軍委,請求儘快發動海南島戰役,並立下軍令狀。
在他的反覆請求下,上級終於改變了戰役決心,由40軍進行解放海南島戰役。
4月16日,早已做好備戰工作的40軍開始大規模登島作戰,40軍和43軍8個團2.5萬人,分乘380艘帆船、32艘機帆船從雷州半島強渡瓊州海峽,韓先楚親率6個團第一批登島,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僅用半個月時間成功解放海南島。
海南島戰役為何兇險?
兵家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以當時的眼光看,解放軍三者都不具備,很大可能會重蹈金門戰役的覆轍,貿然發動戰役是非常兇險的,韓先楚賭的成分很大,但他賭對了。
兇險一:島上防禦力量空前強大成立了防。國民黨軍在海南島進行了密切部署,衛總司令部,由第一名將薛嶽指揮,下轄5個軍、海軍第三艦隊以及1個陸戰隊團,裝備各型艦船50艘、各類軍機45架,構成海、陸、空立體防禦系統,命名為「伯陵防線」,總兵力達10萬人。
兇險二:解放軍兵力嚴重不足。當時參與進攻海南島的部隊只有40軍、43軍,總兵力約10萬人,加上島上的瓊崖縱隊也只有12萬人,而且李作鵬的43軍準備很不充分,只有40軍提前進行了登島備戰。以弱勢兵力進攻強勢防守兵力、以無備攻有備,勝算極小;
兇險三:解放軍士氣不足,普遍存在厭戰情緒。當時新中國已經成立,將士思歸心切,再加上三野在金門戰役中失利,士氣低落;
兇險四:解放軍沒有大規模登島作戰經驗。金門戰役證明,跨海作戰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全軍上下沒有一位高級將領接受過專業指導。
但最終,韓先楚僅用半個月就打下了海南島,以傷亡4500人的代價,殲敵3.3萬人,擊毀飛機2架,艦船1艘,幾乎是以摧朽拉枯之勢摧毀了薛嶽引以為傲的「伯陵防線」。
這場看似必敗的戰役,韓先楚為何能取勝?
主觀原因:
1、韓先楚吸取金門戰役中渡船不足的教訓,在戰前進行了充分準備,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到2000多艘船隻,還將其中一部分帆船動手改裝為機帆船,又把重機槍、迫擊炮等重裝備搬到船上,改裝為一艘艘簡陋的炮艇;
2、採取了正確的戰術。在廣東軍委下決心打海南戰役前一個半月,韓先楚就先後派出2批先遣部隊偷渡登島,與瓊崖縱隊會合,開闢了多處登陸場。到戰役正式打響時,島上已經有2個加強團、2個加強營、1個步兵團外加1個步兵營,總兵力達11000餘人,僅先遣部隊兵力就超過金門戰役全部登島兵力。
3、吸取金門戰役缺乏統一指揮的教訓,韓先楚跟隨第一批登陸部隊登島,避免了作戰時的混亂;
4、瓊崖縱隊在海南島上經營多年,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並與前兩批先遣部隊取得聯繫,極大地策應了正面登陸部隊。
客觀原因:
1、國民黨軍兵力雖多,但海南島同樣面積巨大,10萬兵力平均散開後沒有形成防禦重點,被解放軍各個擊破;
2、沒有採取積極防禦辦法,沒有對廣東沿海地區的港口進行有組織的破壞,讓解放軍搜集到了足夠多的船隻;
2、薛嶽缺乏島嶼作戰經驗,沒有將海空力量用於灘頭爭奪戰,而是拆開分配給各個部隊,未能發揮出海陸空立體防禦體系的優勢;
3、國民黨軍防禦部署出了大問題,解放軍大部隊於17日突擊登島,薛嶽20日才調集零星部隊進行反擊,給解放軍留下整整三天的時間鞏固灘頭陣地,並與雷州半島建立起穩固的聯絡通道。
海南島戰役是以單一陸軍、憑藉木帆船和少量機帆船打贏的一場跨海登陸作戰,堪稱戰爭史上的奇蹟,為解放軍日後解放大陳島、一江山島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為什麼說海南島戰役改變了中國歷史走向?
1950年6月25日,就在海南島戰役結束不到兩個月,韓戰全面爆發;
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美軍參戰,派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
9月27日,「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中國到了不得不參戰的地步。
假如不是韓先楚立下軍令狀,執意要打海南島,等4、5月份季風一過,登島作戰難度將無限增加,第七艦隊若逼近瓊州海峽附近,解放軍登島作戰更無可能。
假如不是韓先楚趕在韓戰爆發前解放海南島,國民黨軍加強對海南島的防禦部署,或由美國代管經營,以此為跳板威脅大陸,後果不堪設想。屆時,解放軍需要在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同時備戰東南、廣東,同時也喪失對南海的控制權,300多萬平方公里海疆將落於敵手。
僅憑解放海南島的戰功,韓先楚就可以授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