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戰役:中國近代史上非常兇險的決定,卻改變了歷史走向

2021-01-08 史圖行者紀

中國近代史上最兇險而最具戰略意義的決定,莫過於韓先楚力主解放海南島。

1949年底至1950年初,解放軍解放四川、貴州、雲南、西康等省,大陸大規模戰事基本結束,國民黨軍全面敗退大陸,僅掌握臺灣、金門、馬祖、海南島、舟山群島、一江山島、大陳島等島嶼,解放軍陳兵東南準備進攻臺灣。

然而,此時的局勢卻突然嚴峻起來。1949年10月,華東野戰軍第十兵團進攻金門不利,3個團的登島部隊全軍覆沒。領導層意識到,國民黨軍退守島嶼後局勢已經發生變化,解放軍面臨著跨海作戰這一新課題,不能像以往那樣依託人民群眾進行大兵團作戰。

1950年1月,最高領導人在訪問蘇聯期間定下在春夏兩季解放海南的決心,前線部隊卻遲遲沒有行動,原計劃定在2、3月進行的戰役,一直推遲到6月份。

作戰計劃下達後,東北野戰軍第40軍長韓先楚非常著急,他違反廣東軍委的命令,讓40軍繼續進行2、3月份的備戰工作。無論是上級還是下級都非常不理解韓先楚的舉動,上級不願意打,下級軍官更不願意打。當時,國內的仗已經基本打完,其他部隊軍人已經復員回家,只有四野還在備戰,因此基層軍官們的怨氣都很大,「從長白山打到海南島,這回真要革命到底了,革命到海底了!」

如果韓先楚是聰明人,就應該像43軍軍長李作鵬那樣,把延遲作戰命令下達給團級軍官,這樣既不得罪上級也能安撫下級。但韓先楚偏偏是一頭「倔驢」,在革命生涯中就屢屢違抗軍令,甚至當面頂撞林總,被人稱為「好戰分子」、「旋風司令」、「軍中惡人」。這一次,他又當惡人了。

3月底,他致電15兵團司令部:大規模渡海作戰條件已經成熟。

4月初,他再次致兵團司令部、四野和軍委,請求儘快發動海南島戰役,並立下軍令狀。

在他的反覆請求下,上級終於改變了戰役決心,由40軍進行解放海南島戰役。

4月16日,早已做好備戰工作的40軍開始大規模登島作戰,40軍和43軍8個團2.5萬人,分乘380艘帆船、32艘機帆船從雷州半島強渡瓊州海峽,韓先楚親率6個團第一批登島,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僅用半個月時間成功解放海南島。

海南島戰役為何兇險?

兵家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以當時的眼光看,解放軍三者都不具備,很大可能會重蹈金門戰役的覆轍,貿然發動戰役是非常兇險的,韓先楚賭的成分很大,但他賭對了。

兇險一:島上防禦力量空前強大成立了防。國民黨軍在海南島進行了密切部署,衛總司令部,由第一名將薛嶽指揮,下轄5個軍、海軍第三艦隊以及1個陸戰隊團,裝備各型艦船50艘、各類軍機45架,構成海、陸、空立體防禦系統,命名為「伯陵防線」,總兵力達10萬人。

兇險二:解放軍兵力嚴重不足。當時參與進攻海南島的部隊只有40軍、43軍,總兵力約10萬人,加上島上的瓊崖縱隊也只有12萬人,而且李作鵬的43軍準備很不充分,只有40軍提前進行了登島備戰。以弱勢兵力進攻強勢防守兵力、以無備攻有備,勝算極小;

兇險三:解放軍士氣不足,普遍存在厭戰情緒。當時新中國已經成立,將士思歸心切,再加上三野在金門戰役中失利,士氣低落;

兇險四:解放軍沒有大規模登島作戰經驗。金門戰役證明,跨海作戰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全軍上下沒有一位高級將領接受過專業指導。

但最終,韓先楚僅用半個月就打下了海南島,以傷亡4500人的代價,殲敵3.3萬人,擊毀飛機2架,艦船1艘,幾乎是以摧朽拉枯之勢摧毀了薛嶽引以為傲的「伯陵防線」。

這場看似必敗的戰役,韓先楚為何能取勝?

主觀原因:

1、韓先楚吸取金門戰役中渡船不足的教訓,在戰前進行了充分準備,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到2000多艘船隻,還將其中一部分帆船動手改裝為機帆船,又把重機槍、迫擊炮等重裝備搬到船上,改裝為一艘艘簡陋的炮艇;

2、採取了正確的戰術。在廣東軍委下決心打海南戰役前一個半月,韓先楚就先後派出2批先遣部隊偷渡登島,與瓊崖縱隊會合,開闢了多處登陸場。到戰役正式打響時,島上已經有2個加強團、2個加強營、1個步兵團外加1個步兵營,總兵力達11000餘人,僅先遣部隊兵力就超過金門戰役全部登島兵力。

3、吸取金門戰役缺乏統一指揮的教訓,韓先楚跟隨第一批登陸部隊登島,避免了作戰時的混亂;

4、瓊崖縱隊在海南島上經營多年,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並與前兩批先遣部隊取得聯繫,極大地策應了正面登陸部隊。

客觀原因:

1、國民黨軍兵力雖多,但海南島同樣面積巨大,10萬兵力平均散開後沒有形成防禦重點,被解放軍各個擊破;

2、沒有採取積極防禦辦法,沒有對廣東沿海地區的港口進行有組織的破壞,讓解放軍搜集到了足夠多的船隻;

2、薛嶽缺乏島嶼作戰經驗,沒有將海空力量用於灘頭爭奪戰,而是拆開分配給各個部隊,未能發揮出海陸空立體防禦體系的優勢;

3、國民黨軍防禦部署出了大問題,解放軍大部隊於17日突擊登島,薛嶽20日才調集零星部隊進行反擊,給解放軍留下整整三天的時間鞏固灘頭陣地,並與雷州半島建立起穩固的聯絡通道。

海南島戰役是以單一陸軍、憑藉木帆船和少量機帆船打贏的一場跨海登陸作戰,堪稱戰爭史上的奇蹟,為解放軍日後解放大陳島、一江山島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為什麼說海南島戰役改變了中國歷史走向?

1950年6月25日,就在海南島戰役結束不到兩個月,韓戰全面爆發;

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美軍參戰,派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

9月27日,「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中國到了不得不參戰的地步。

假如不是韓先楚立下軍令狀,執意要打海南島,等4、5月份季風一過,登島作戰難度將無限增加,第七艦隊若逼近瓊州海峽附近,解放軍登島作戰更無可能。

假如不是韓先楚趕在韓戰爆發前解放海南島,國民黨軍加強對海南島的防禦部署,或由美國代管經營,以此為跳板威脅大陸,後果不堪設想。屆時,解放軍需要在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同時備戰東南、廣東,同時也喪失對南海的控制權,300多萬平方公里海疆將落於敵手。

僅憑解放海南島的戰功,韓先楚就可以授上將軍銜。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戰役之一,顯著改變了歷史走向
    提起中國古代史中既精彩紛呈且又顯著改變了歷史走向的戰役,你會想起哪個?是赤壁之戰、淝水之戰?抑或是襄陽之戰、薩爾滸之戰?其實,發生於唐末的魏州之戰,絕對能夠排得上號。這場大戰幾乎集中了冷兵器時代經典戰役的全部要素:大規模的兵力投入與慘烈廝殺、死守城池與拉鋸戰、運動戰與伏擊戰、千裡馳援、奇襲詭計、堅持與煎熬、強勢與弱勢的逆轉,等等。
  • 發生在歐亞大陸上的10場古戰役,每場戰役都決定著歷史走向(下)
    上編文章,小編介紹了歐亞大陸上的10場決定歷史走向的其中5場古戰役,以下是另外5場戰役。這場戰役在不同方面決定了地中海隨後的歷史進程,也是戰爭中戰術運用的轉折點。但是許多歷史學家認為,亞克興一役給予屋大維的穩固權力和無上榮譽標誌了羅馬共和國的結束,羅馬帝國的開始。這場海戰的政治後果也尤為深遠:安東尼原本與屋大維數量相同的艦隊因失敗而化為烏有。在失去聯絡的情況下,安東尼以為克裡奧佩特拉已被俘虜,因此自殺結果了自己。
  • 中國最大登陸戰「海南島戰役」 旋風助解放軍大勝
    核心提示:1950年的5月1號,海南全境解放,紅旗插上了五指山,海南戰役歷時58天,創造了解放軍渡海兵登陸作戰的奇蹟。此役共殲滅了國民黨軍3.3萬人,但是由於解放軍沒有海空軍配合,不能切斷國民黨軍的海上通道,約7萬國民黨守軍,逃往了臺灣和萬山群島。
  • 19世紀中,近代歷史上最嚴重的兩場戰役發生在中國與南美洲!
    就戰役而言,近代歷史上最嚴重的兩場戰役發生在中國和南美洲,都是在19世紀。太平天國運動,1850年- 1864年:當中國清朝的皇軍第一次對一個自稱「崇拜上帝的社會」的大型反叛基督教教派發動攻擊時,他們真的打開了一罐蠕蟲。
  • 海南島戰役國軍大敗,其中這3個國軍將軍逃到臺灣,分別都是誰?
    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戰爭還並沒有結束,我們國家之後爆發了解放戰爭,在解放戰爭後期,我黨和國軍還在進行著鬥爭,其中有一場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戰役就是廣西戰役,這場戰役結束之後,國軍的敗局就已經註定了,剩下的一些殘兵敗將只得逃到了海南島,但是還沒有結束1950年初又發生了海南島戰役,這場戰役讓國軍徹底失敗了,他們只能逃到臺灣,
  • 海南島戰役結束後,3位國軍將領逃往臺灣,都是誰?
    1949年,隨著渡江戰役拉下帷幕,國軍敗局已定,剩下的殘兵敗將大都逃往臺灣。不過,不死心的國民黨政府,在海南島集結了重兵,企圖實施所謂的「光復大陸」計劃 。1950年,為解放海南島,我軍發動了海南島戰役。
  • 海南島戰役中,他是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死時年僅34歲
    人民解放軍曾對海南島國民黨守軍實施了渡海登島作戰,史稱「海南島戰役」。1950年3月5日,海南島戰役打響。第40軍和第43軍兩批偷渡部隊,總共用26天的時間,成功登陸海南島。國民黨軍隊非常恐慌,隨即集中力量加強正面海防。此時,人民解放軍已登島部隊的戰役準備工作也已基本就緒,隨後決定強行渡海。
  • 高考攻略| 中國近代史易錯易混50條,記住了就賺到了!
    1.中國近代史起止時間: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2.中國近代史歷史分期:1840年鴉片戰爭至1919年五四運動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洋務運動4.近現代史上,改變中國社會性質的三件大事
  • 1950年,海南島戰役,韓先楚用木帆船撕破了薛嶽的「伯陵防線」
    海南島是我國的第二大島,1950年,這裡發生了解放戰爭時期最後一次主要的戰役,這場戰役就是解放海南島,它的勝利有兩方面深遠的意義,一是徹底打破並摧毀了蔣介石把海南島變成「第二個臺灣」的夢想;二是使抗美援朝如期打響。下面,我們一起回顧這一段早已被淡忘的歷史,感受一下當年「跨海搶灘登陸戰」的驚心動魄。
  • 海南島戰役,國軍損失了3萬多人,解放軍陣亡的最高將領是誰?
    1949年12月,國民黨潰軍跑到海口,成立了海南防衛總司令部,在總司令薛嶽的帶領下,想要固守海南島,當時國民黨的海軍實力非常強大,有50艘各種船艦,空軍有戰鬥機和轟炸機等四十多架,總兵力達到了十餘萬人。
  • 海南島戰役,韓先楚上將冒著生命危險登島,才有了今天的南海局勢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嶼,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南部就是廣闊的中國南海。海南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處在我國的能源運輸通道上,海南島的存在,對於保衛和拱衛中國南疆,維護我國海洋權益佔有重要地位。但是在1950年,海南島解放的歷程也是十分艱難。
  • 海南島戰役結束後,薛嶽逃到臺灣,他手下的5個軍長結局怎麼樣?
    1950年3月,人民解放軍利用56天時間解放了海南島,這一戰也被稱為海南島戰役。海南島戰役中,國民黨方面負責守衛海南的司令長官為薛嶽,薛嶽此人曾在長沙會戰中立下赫赫戰功,不過他在解放戰爭中卻鮮有建樹。
  • 沙面,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小島,是我國近代史與租界史的縮影
    導語:沙面這樣一座小島,卻經歷了19世紀40年代的黑暗,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來自這座小島的歷史氛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聽說了沙面這個地方,沙面是一座很渺小的島嶼,和海南島相比之下,它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但是在這座小島上,卻曾有十多個國家建立領事館。
  •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40軍、43軍軍長是韓先楚、李作鵬,政委分別是誰
    海南島戰役,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解放軍對海南島國民黨守軍實施的渡海登島作戰。海南島戰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結束,歷時56天,實現了海南島全島解放。
  • 旋轉漂移著的海南島(圖)
    海南島是鑲嵌在我國南海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以往的研究中眾多學者已意識到海南島的地質特徵與中國大陸有相似性,有可能是從大陸分離出去,但苦於沒有確鑿的證據,以證實到底是從哪裡分離出去的?何時分離出去的?分離的動力機制是什麼?
  • 盤點中國歷史上百大著名戰役(後)
    通過這一鬥爭驅逐了荷蘭殖民者,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捍衛了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義。至此,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復I了淪陷38年的中國領土臺灣。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大勝利。戰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田鎮南、關麟徵、池峰城、王銘等抗日將領指揮。
  • 收復海南島,打贏韓戰彰顯中國力量,金一南:生死存亡靠戰將
    金一南在《為什麼是中國》中曾經提到韓戰的重要性,這場戰役不只打醒了美國人,更讓全世界驚嘆中國睡獅的怒吼和崛起。美軍從未想到,中國在內戰剛完畢的「休整期」,居然能快速集結39軍和38軍跨過鴨綠江,這讓身經百戰的結合國軍無比震驚。
  • 溫泉關戰役:改變了西方的歷史?(下)
    在整個希波戰爭中,溫泉關戰役只是戰爭初期的一場阻擊戰。戰役的結局也表明,這場戰役精神上的意義大於戰略上的意義。歷史的沉思列奧尼達和斯巴達300勇士不屈的鬥志和深刻的愛國精神,對希臘人最終戰勝波斯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滑鐵盧戰役:決定歐洲命運的戰役
    看歷史往事,品百味人生,大家好,我是老李。1815年6月,法國、英國和普魯士的三支大軍,集結在布魯塞爾以南一個寧靜的峽谷,四天裡展開了三場戰役,最終改變了歐洲歷史的走向,這就是滑鐵盧戰役。在滑鐵盧戰役中,拿破崙為什麼會失敗呢?老李認為主要有這三個方面的原因。(1)國際上孤立無援。1815 年2 月26 日拿破崙成功逃離厄爾巴島,重新奪得政權。正在維也納召開會議反法同盟震驚不已,馬上組織第七次反法同盟。而此時沒有任何國家支持拿破崙。(2)法國經濟實力衰退嚴重。
  • 一座虎牢關,兩次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它究竟有何特殊之處?
    提起中國古代險要的雄關,就不得不說一說虎牢關。虎牢關,地處河南省滎陽市西北部的汜水鎮境內,在古代隸屬成皋縣管轄,因此也被稱為汜水關、成皋關。從地圖上看,虎牢關的西邊是洛陽盆地,東邊是華北平原,北側是滔滔奔湧的黃河,南邊則是壁立千仞的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