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徐州會戰內幕,臺兒莊大捷後,國軍為何卻迅速戰敗撤離?

2020-12-15 青梅史觀

抗日戰爭初期,蔣介石共組織了兩次大規模戰役,第一次為淞滬會戰,國軍投入兵力達七十萬,而第二次則是徐州會戰,國軍投入兵力六十餘萬。

但是蔣介石組織的兩次大戰役卻均以失敗而告終,淞滬會戰國軍一潰千裡,就連首府南京都被日軍攻佔,徐州會戰雖未演變為大潰敗,卻也被迫放棄徐州,向後方撤離。

其實蔣介石之所以在淞滬會戰慘敗僅數月之後,便發起了規模浩大的徐州會戰,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家喻戶曉的臺兒莊大捷。

日軍運兵軍列

1938年初,華北日軍第二軍司令官西尾壽造下令板垣師團和磯谷師團兩大主力南下攻取徐州,日軍與國軍在臺兒莊、臨沂等地血戰一月有餘,國軍成功擊退來犯日軍。

臺兒莊戰役的勝利,令徐州國軍指揮官李宗仁和蔣介石二人欣喜若狂,蔣介石認為反攻時機已到,開始大肆向徐州調兵,準備徹底結束戰爭。

而此時日本高層則認為,臺兒莊戰役足以表明國軍主力尚存,為了儘快結束戰爭,應該集結重兵圍攻徐州,將蔣介石僅存的主力一舉殲滅。

蔣介石

很快日本陸軍參謀本部便制定了徐州會戰的計劃,下令由華北日軍司令官寺內壽一掛帥,以華北日軍為主力,江南日軍輔助,對徐州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

寺內壽一接到命令後,當即下令以板垣師團為先鋒,仍舊從臨沂方向率先對國軍發起進攻,為此板垣師團特意將此前在青島地區執行警備任務的第九旅團調到臨沂。

臺兒莊戰役時期,日軍第九旅團因滯留青島而始終未能參戰,因而始終保持著齊裝滿員的狀態,反而駐守臨沂的國軍仍舊是臺兒莊戰役時期的龐炳勳和張自忠兩支部隊。

日軍渡河部隊搭建浮橋

此時張自忠第五十九軍已經因為兩次取得臨沂大捷而晉升為軍團,從編制上來看守衛臨沂的國軍部隊為張自忠軍團和龐炳勳軍團,絲毫不怵日軍第九旅團。

但實際上龐炳勳軍團本就名不副實,雖然有著軍團的編制,但實際兵力僅有四個團,早在臺兒莊戰役時期就元氣大傷。

而張自忠軍團的情況也相差無幾,兩次臨沂大捷雖然成功地阻止了板垣師團攻取臨沂,但主力三十八師也從戰前的一萬五千餘人縮減到了不足三千人。

增援前線的日軍部隊

臺兒莊戰役結束後,李宗仁和蔣介石都忙著指揮臺兒莊戰場上的國軍追擊日軍潰兵,雖已經調派援軍趕赴臨沂,卻均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板垣師團的捲土重來,令李宗仁等人頗有措手不及之感,為了保存張自忠的部隊,李宗仁下令讓張自忠暫時撤到後方休整。

然而張自忠撤離後,龐炳勳軍團根本無力抵擋日軍進攻,很快日軍便憑藉重型火炮炸塌了臨沂的西城牆,龐炳勳只得南撤郯城,五日後郯城也宣告淪陷。

日軍騎兵

臨沂、郯城的淪陷意味著日軍即將打通隴海路通道,隨時可以通過隴海路進攻徐州,李宗仁無奈之下只好將張自忠再次當作救火隊員頂了上去。

等到張自忠率部趕到時,日軍已經逼近了距離徐州僅兩百裡的展莊,張自忠軍團在展莊外圍節節敗退,戰火燒到展莊時只剩下張宗衡旅尚有一戰之力。

展莊一戰,張自忠親自率領軍團司令部直屬部隊增援前線,竭盡全力之下終於再次擊退了日軍的進攻,為徐州爭取到了最寶貴的一點時間。

國軍部隊繳獲日軍軍旗

但是此時位於徐州東部的龐炳勳部僅剩一旅、張自忠部僅剩不足一師,根本無力抵擋日軍的下一輪進攻。

所幸奉命支援的陝系中央軍樊崧甫第46軍已經趕到,這才讓張自忠和龐炳勳二人免於全軍覆沒的厄難,但即便如此日軍兵臨徐州城下也是早晚之事,徐州會戰結局已定。

參考資料:《徐州會戰 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李宗仁回憶錄》等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捷後僅一月,國軍為何卻面臨滅頂之災
    1938年初,徐州會戰爆發,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在臺兒莊以中央軍孫連仲部和湯恩伯部兩支主力部隊部下口袋陣,重創來犯日軍,史稱臺兒莊大捷。臺兒莊大捷後,民國內部一片歡騰,蔣介石當即下令向徐州調集重兵,準備在徐州和日軍進行大決戰,而日本方面的反應卻十分詭異。
  • 抗日戰爭徐州會戰,國軍指揮部危在旦夕,李宗仁為何卻以身犯險?
    1938年3月16日,日本華北方面軍主力部隊磯谷師團進犯臺兒莊,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下令孫連仲部在臺兒莊固守待援,臺兒莊戰役就此爆發。臺兒莊位於徐州北側,與徐州城隔河相望,而徐州則是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指揮部所在地,一旦臺兒莊淪陷敵手,徐州將失去最後屏障。
  • 抗日戰爭徐州慘敗真相,臺兒莊二次大戰,東北軍為何被交詈聚唾?
    1938年初,臺兒戰役爆發,國軍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指揮下取得了對日作戰的首次重大勝利,一時之間舉國歡騰,蔣介石更是堅信抗戰轉機已經出現。隨後蔣介石不斷的向徐州調集兵力,準備乘勝追擊,一舉逆轉抗日戰爭前期的頹勢,六十萬國軍匯聚徐州。
  • 抗日戰爭臺兒莊戰役內幕,細節決定成敗,國軍為何能以弱勝強?
    臺兒莊戰役爆發時,正值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初期,國軍部隊在華北和淞滬戰場節節敗退,就連民國首府南京都淪陷敵手,舉國上下一片哀鳴。此時民國高層除了蔣介石等少數人外,幾乎全都主張和日本和談,即便割地賠款也在所不惜,因此國軍能否在日軍大兵壓境的情況下守住臺兒莊意義重大。
  • 抗日戰爭徐州會戰,日軍大兵壓境,六十萬國軍為何得以安然撤退?
    1938年初,抗戰第二大戰役徐州會戰爆發,蔣介石經歷過臺兒莊大捷後信心大增,與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一拍即合,準備調集兵力在徐州徹底逆轉抗日戰局。臺兒莊戰役結束後,民國內部一片歡聲笑聲,認為「速勝」可期,指揮了臺兒莊大捷的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三人聲望上升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
  • 臺兒莊大捷真相,前線日軍察覺危機,日軍指揮部為何卻嚴詞拒絕?
    1938年臺兒莊大捷,對於抗日戰爭總體戰局來說意義重大,雖然未能達到蔣介石所認為反攻轉折點的高度,但卻極大地提振了舉國上下的抗戰士氣。根據蔣介石戰後的回憶,臺兒莊大捷之前,民國內部特別是高層已經因為上海、南京等地的淪陷而惶恐不安,投降派論調再次佔據主流。
  • 抗日戰爭小界嶺戰役,國軍部隊損失慘重,為何卻被稱為小臺兒莊?
    臺兒莊戰役作為國軍正面戰場首次挫敗日軍進攻,對於抗戰大局而言意義非比尋常,臺兒莊戰役也因此而家喻戶曉。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臺兒莊戰役結束半年之後,率部死守臺兒莊的孫連仲還指揮過一場被稱之為「小臺兒莊」的大戰,那便是小界嶺戰役。
  • 抗日戰爭徐州保衛戰,日軍重重包圍,十餘萬國軍為何卻安然撤離?
    由於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民國統帥部一度將徐州當作是反攻之地,因此在臺兒莊大捷後,民國統帥部向李宗仁第五戰區調入大量主力部隊,希望可以反攻華北。 但是隨著日軍的第二輪進攻爆發,日本華北方面軍和華中方面軍對徐州展開南北夾擊,華中日軍司令官畑俊六更是直接派出部隊向徐州西側突擊,準備徹底包圍徐州。
  • 抗日戰爭徐州會戰,十餘萬國軍丟盔棄甲,張自忠為何卻獲得嘉獎?
    1938年5月,在華中日軍和華北日軍的聯合進攻之下,徐州的國軍第五戰區終於無力支撐,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下令放棄徐州,撤往皖西和豫南方向撤離。徐州會戰時期,日軍為了圍困李宗仁麾下的十餘萬國軍部隊,先後出動了數個師團的兵力,對徐州形成了包圍態勢,因此國軍撤離時士氣十分低落。
  • 抗日戰爭徐州大撤退,日軍主力屢戰屢敗,國軍為何卻危如朝露?
    1938年4月,徐州會戰進入僵持階段,日本華北方面軍對臺兒莊發起的第二輪進攻因為無法突破滇軍防線而徹底失敗,日軍指揮官西尾壽造、磯谷廉介等人被解除職務。但是在此之後,徐州國軍最大威脅便從日本華北方面軍轉變成了日本華中方面軍,華中日軍為了攻佔徐州直接投入了四個師團的兵力。
  • 徐州會戰中中國軍隊已取得臺兒莊大捷這樣勝利,為何最後還是失利
    臺兒莊戰役勝利後,中國軍隊乘勝擴大戰果的努力並沒有奏效。而此時日軍卻通過嶧城、棗莊的成功據守和坂垣第5師團的成功南進基本穩定了形勢。同時日軍統帥部並沒有改變奪取徐州和在徐州周圍地區殲滅中國軍隊主力的戰略決策。日本大本營於1938年4 月7日向寺內壽一的華北方面軍、畑俊六的華中派遣軍下達了攻佔徐州、打通津浦線的命令。
  • 抗日戰爭臺兒莊大捷,日軍主力深陷重圍,指揮官為何卻破口大罵?
    1938年4月,舉世矚目的臺兒莊戰役進入收尾階段,國軍孫連仲集團軍在臺兒莊和日軍坂本順旅團、瀨谷啟旅團血戰數十日,已經元氣大傷。但是孫連仲所部的死守臺兒莊卻成功地為國軍精銳部隊湯恩伯軍團爭取到了包抄日軍後路的時間,臺兒莊戰役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 抗日戰爭臺兒莊大捷,日軍距離勝利僅臨門一腳,為何卻主動撤軍?
    抗日戰爭時期,臺兒莊大捷作為國軍首次挫敗日軍進攻,意義十分深遠,蔣介石甚至一度認為,臺兒莊戰役的勝利便是抗日戰爭的轉折點。但是實際上,臺兒莊戰役的勝利遠沒有蔣介石想像的那麼簡單,國軍之所以在臺兒莊取得最終勝利,日軍指揮的失誤其實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 抗日戰爭中的六次重大會戰,中國軍隊付出慘重代價才換來的勝利
    此次會戰,八路軍也參與其中。當時參加太原軍事會議的周總理曾對負責守城的傅作義說:「我願代表我們黨,還有全民族,誠懇地對你說一句話 :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在於廣大人民群眾之深厚的偉大力量,請你保重。」然後於11月5日夜和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人員一起撤離太原。 此次會戰,中國軍隊傷亡13萬人,日軍傷亡2.7萬人,太原失陷。
  • 抗日戰爭曼德勒會戰,十萬國軍折損六成,蔣介石為何卻飲泣吞聲?
    然而就在國軍各部籌備曼德勒會戰時,駐緬英軍心中所想的卻是徹底放棄緬甸,將部隊撤到印度,實行所謂的「棄緬保印」策略。不過撤守印度也並非易事,一旦英軍開始大規模撤離,日軍必然會緊隨其後進行追擊,屆時英軍很有可能會從撤退變成全線潰敗。
  • 他外號「張扒皮」,是國軍中最能打的將領,日本人對其又敬又怕
    著名的愛國將領,抗日民族英雄,也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將領,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最後壯烈殉國而亡!張自忠可以說是國軍當中的鐵血漢子,他先後參與臨沂向城戰鬥、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鬥中,不幸犧牲。他在民間聲望極高,被稱為「活關公」,但是他手下的士兵卻稱他為「張扒皮」。
  •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狂妄提出:三個月內滅亡中國
    激戰正面戰場: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先後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多次重大戰役。在徐州會戰中,取得了臺兒莊大捷。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參加了太原會戰,取得了平型關等大捷。開闢敵後戰場:平型關大捷前後,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政後,廣泛開限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爭,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
  • 令日本鬼子聞風喪膽的十大抗日名將(國軍篇)!
    主要抗日成就:臺兒莊戰役殲滅日軍2萬餘人。兒莊戰役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之後又參加了: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豫南會戰等抗日戰役。
  • 徐州會戰,一場由於日軍不服軍令遭遇慘敗,為了面子所發動的戰役
    山東全境淪陷的消息傳到最高統帥部後,蔣介石大為震怒,隨即將韓復渠撤職查辦,槍斃了事。第十師團在攻佔了山東後,愈發驕狂,隨後儘其所有,直撲徐州而來,並先後攻陷了臨沂、滕縣等地,矛頭直指臺兒莊。由於孤軍深入,第十師團遭到了孫連仲所率領的第2集團軍的拼死抵抗後,損失慘重,但磯谷廉介仍不肯罷休,繼續率軍猛攻臺兒莊。
  • 臺兒莊戰役,我軍大捷,傷亡50000人左右,日軍傷亡多少?
    在上個世紀,中國曾經遭受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屈辱,在當時被軍國主義衝昏了頭腦的日本,為了掠奪土地和資源,曾向我國發起過數次進攻,更是揚言要在幾個月內迅速滅亡中國。而面對著敵軍如此囂張的氣焰,這也就催促著全中國的兒女們眾志成城,共同抵抗,形成了一道統一戰線,攔住了對方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