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仲宏崇拜賈伯斯,也欣賞馬斯克、貝佐斯等「塑造者」;他深究消費趨勢,也關注前沿科技;他說寒流出大魚,也對風口中的網紅項目冷靜觀察。
執掌達晨大消費和企業服務行業,傅仲宏追求極致的產品和服務,也關注新技術和新模式帶來的顛覆式創新。他追逐Z時代的潮流腳步,也密切跟蹤中產、小鎮青年,單身和銀髮群體。
達晨財智合伙人、副總裁傅仲宏帶領著一批具有抱負的年輕「達晨人」,投出了達晨目前為止回報最高的項目和達晨絕大多數「獨角獸」項目,他們在40萬億的大消費巨洋中乘風破浪,努力捕獲更多的「大魚」。
作者 | 安多
消費是永恆的投資主題,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1.2萬億元,首次超過40萬億元關口。伴隨著中國消費市場高速發展的20年,達晨逐步埋下伏筆。從早年的聖農發展、尚品宅配,到此後的華圖教育、叮咚買菜、瑞鵬寵物、艾佳生活、洛可可、分眾傳媒等,達晨在消費領域裡已經投資形成了一個生態。
行業升級中,新技術、新模式、新渠道迭出,讓消費領域充滿了變數,機會也醞釀其中,呼之欲出。達晨財智執行合伙人、總裁肖冰在內部表示,只要變化就有機會,所有跟消費相關的行業都值得重做一遍。
傅仲宏將當前的投資定義為3.0階段,「消費升級真正到來,達晨進一步專業化和市場化,敢於重注,培育未來的偉大企業。」
01
投資拐點
達晨在消費領域的投資起步較晚,2006年底、成立6年後才初次出手。在消費領域投出了幾個明星項目後,達晨通過研究發現,大消費是可以穿越周期的大賽道,機會多,從而將大消費列為公司的四大重點方向。列入重點投資領域後,達晨在該領域的投資力度逐步加大,也嘗到了些甜頭。
大消費涉及面廣,形態多樣,變化快,要把細分賽道劃分得清清楚楚很難。為了好理解,傅仲宏將之概括為「吃好、穿好、住好、用好、行好、玩好、身體好、形象好、素質好、夕陽無限好」10個方向,又進一步歸納為產品消費、服務消費和精神消費三個大類,達晨在以上三大消費類別都有布局。
在產品消費領域,達晨圍繞衣、食、住、行、用、美、科技、養生等投資了酷特智能、聖農發展、晨光生物、天味食品、煌上煌、多喜愛、尚品宅配、艾佳生活、有貨、唯美度、太陽鳥、火樂科技、英派斯等項目。
服務消費方面,圍繞生活服務、體驗式服務、健康服務達晨投資了叮咚買菜、中商惠民、愛回收、瑞鵬寵物、胖虎、六人遊、慧擇保險、福壽康等項目。
在精神消費領域,則抓住教育、玩樂和文化傳媒三個主要方向,投資了華圖教育、掌門1對1、吉比特、迅遊科技、樂逗遊戲、網魚網咖、VPhoto、芒果超媒、中南傳媒、中國電影等項目。
達晨投資最早的消費類項目,就是聖農發展。2009年,聖農發展在A股成功上市。作為第二大股東的達晨賺到了消費領域的第一桶金,內部也將這一投資案例奉為「拐點型投資經典案例」。
2006年禽流感爆發,以禽類飼養為主業的聖農發展遭遇重擊,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大批廉價肉雞流入國內,對整個雞肉市場的價格造成了很大的衝擊。要起死回生,聖農發展決定融資。
當時,達晨已成立6年,仍未在消費領域特別是農業領域出過手。接觸聖農後,達晨也有過遲疑,除了行業的挑戰,當年,聖農年利潤也只有154萬元左右。經過深度的盡職調查、縝密思考與推演後,達晨決定進行投資,而投資邏輯則是對行業的長期看好、企業在行業中的優勢、合適的時間節點和適宜的投資價格。達晨認為禽流感很快會過去,中國人喜歡吃雞肉的飲食習慣不會改變。
2006年底,達晨對聖農發展進行了首次投資,並在第二年持續加注。總投資金額4600萬元人民幣,約佔企業當時總股本的8%,對當時達晨的基金規模來說,絕對是重倉。達晨在行業低谷時抓住拐點勇於下注,最終獲得了勇者的獎賞。3年時間,達晨在聖農發展項目上獲得了超20倍回報。
「投資聖農發展成功後的一段時間,我們在農業項目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基本上覆蓋了全國的頭部農業項目,但由於大部分項目過於傳統而未出手。此後,我們布局了一批連鎖項目,例如煌上煌等,然後是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加上應用網際網路技術乃至人工智慧技術的公司。」 發展中,達晨不斷提升審美,逐步將目光由農業轉移到更加性感、新穎的創新細分行業中。
至今為止,達晨累計投資了100多個消費領域項目,在整個已投項目體系內佔比四分之一左右。從成績看,已有45個項目實現退出,其中,有20家通過IPO退出,並誕生了7家獨角獸企業。
事實上,達晨所投資的項目中,回報最高的項目大多數都集中在消費領域。
由傅仲宏操刀的尚品宅配就是高額回報案例中的一個典型項目。「6000萬投資賺了幾十億,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項目開創了全屋定製家居的細分行業,帶出了多家上市公司,定製家居成為家居行業靚麗的風景線。」
傅仲宏直言,相比於其他行業,消費行業比較容易走出獨角獸。「因為消費項目的特點是經過拐點,可以實現非線性增長,達晨所投資的獨角獸項目基本上是我們大消費行業線的,如叮咚買菜、艾佳生活等,都是三年左右就成為獨角獸。」
高收益也伴隨著高風險。消費類項目存在很多坑,每年的風口基本上都是消費類項目,這些項目也多數以模式創新為主。
避開險灘,找到隱藏著的獨角獸,傅仲宏有自己的方法論。
02
避開龍捲風
傅仲宏把戴維斯雙擊效應套用在一級市場的投資邏輯上,藉此找出那些本身高成長、發展空間大、具有較好的護城河、能夠佔領消費者心智,且在資本市場估值也較高的項目。
傅仲宏在投資上的篩選標準是,「關注企業的增長,關注資本市場的認可」,等待「好的時機」,以「好的價格」買入「好的企業」,實現完美一擊,然後耐心持有,坐收公司高增長和市場高估值的雙重饋贈。
在消費領域甄選項目,就像海洋中捕撈魚群。在過去幾年中,淺海出沒的魚群已經被漁民賣了個好價格,想要複製這樣的成功,就要到深海、到暗礁,等待潮起潮落、等待洋流。多面包抄,才能載回豐收。
傅仲宏善於行業研究,對於消費領域,他知道哪裡有洋流經過,也擅長於甄別真假洋流。在過去多年中,達晨在消費行業也有極力避免的領域,比如傳統農業、傳統餐飲。
疫情之下,不少機構開始將目光集中在餐飲企業上,去年,海底撈和九毛九的成功上市,讓餐飲從業者和投資機構嗅到一絲甜蜜氣息。過去,一二級市場對於餐飲關注並不多。主要原因是餐飲行業規範性差、標準化規模化難、行業迭代快而難以資本化。
雖然中國美食萬千,但是能快速複製並且成規模增長的很少。狗不理、金錢豹、俏江南都曾在IPO的大門前折戟。「餐飲企業中,持續賺錢的公司確實比較少。」傅仲宏直言,「我們尋找品類標準化程度高,對廚師以及個人依賴性不強的企業。」
雖然對餐飲行業比較謹慎,但達晨在「吃」上也不遺餘力的尋找,先後投資了晨光生物、天味食品、煌上煌等項目。傅仲宏眼中有投資價值的餐飲標準是「創新性強、翻臺率高、坪效高、可複製性強、容易規範」。
「網紅茶我們幾乎都看過,但市場起起伏伏,能沉澱下來的還是少數。尤其是配方茶飲料,來得快去得也快。」避免捲入龍捲風,傅仲宏的準則是,企業的可持續增長性。最近,消費團隊看中了一家茶飲企業,不同於大火的網紅茶,傅仲宏對其的期待是,公司通過長時間沉澱提高門檻,以對抗日益增長的行業競爭。
「我們投的企業基本上不是燒錢模式。」從聖農發展到現在的掌門1對1,達晨投資領域由相對傳統向時尚、創新、科技、網際網路化轉變,傅仲宏直言,「投資邏輯還是緊緊跟蹤消費者的需求來改變和升級。」
「與風口有關的火爆項目,我們幾乎沒有投過。」冷靜的看消費,傅仲宏還有另外的角度。「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你需要了解該產品滿足了什麼需求?是否創造了足夠價值?是否有特別的差異化優勢?創始團隊是否有消費的特質?是否廣泛應用最新技術?是否能佔領心智?是否可以實現非線性發展?」傅仲宏補充,「靠高折扣吸引來的流量是垃圾流量,沒有忠誠度,更重要的應該是依靠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來吸引客源。」
03
選擇「Only One」和「NO.1」
與外資機構相比,本土創投從基因上多了一些先天限制。由於境內外資本市場的規則差異,大量的創新的網際網路消費企業選擇在境外上市,人民幣基金無法參與,只能遺憾錯過,美元基金因此獲得了大大的紅利。
直到創業板開市後,人民幣基金迎來了退出潮,在消費項目的投資上也展開拳腳。
「由於我們基金的背景和性質是以人民幣為主,適合於海外上市的大網際網路平臺項目我們基本上缺席了,所以我們在部分賽道的經驗和資源相對薄弱。但我們的優勢是,比較接地氣,對本土市場的了解比較深入,投資了一批接地氣的NO.1項目,特別是很多項目是A輪投資,獲得了良好的回報。」
2009年,達晨下注尚品宅配,這是達晨學習美元基金的投資風格後,按照本土基金的調性試水的創新型公司之一。
彼時,尚品宅配的規模不大,團隊是做軟體開發出身。金融危機後,尚品宅配對資金的需求緊張,急需要融資解渴。當時,人民幣基金投資的項目需要明確的退出路徑,且項目要有一定的規模和收入。類似的項目很難得到本土創投機構的支持,看過尚品宅配的人民幣基金幾乎都敬而遠之。
完成達晨這一輪融資後,尚品宅配迎來了快速的發展,2017年登陸創業板,成為唯一一家在創業板上市的定製家居企業。傅仲宏將尚品宅配稱為最對味的投資,「為什麼尚品宅配能上創業板?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家普通的家居公司,而是一家IT公司,網際網路、大數據公司、AI公司、國家級工業4.0示範企業,通過技術開創和引領了C2B這個品類。」
在瞬息萬變的消費行業,要搶佔消費者心智,傅仲宏的邏輯很簡單:「投資Only One,投資NO.1。」
時至今日,在消費領域,達晨已經逐漸形成了生態包圍圈。「我們較早圍繞消費企業需要的服務,打造了自己生態,圍繞消費服務的各個環節,我們投資了最大的智慧財產權服務商新諍信,最大的工業設計公司洛可可,最大的營銷服務機構藍色光標,最好的廣告品牌投放平臺分眾傳媒和芒果超媒等,實踐下來,非常有效。」
不同於醫療、軍工抑或是智能製造,消費行業的變化更快。始終保持對新趨勢、新機會的關注,才能保持消費場內的最佳站位。而達晨在消費領域的布局隨著時間推移也更加系統化和專業化。
在過去的十餘年中,中國消費品市場日新月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社會消費品行業銷售額的體量由7.64萬億元增至41.6萬億元,激增了4.3倍。與此同時,線上消費佔比大幅增加。「2006年,線上消費佔比還停留在0.3%,去年,這個數字增長為20%。」傅仲宏表示,「中國誕生了諸如阿里、騰訊、美團等世界級的龍頭公司,同時,產品技術創新型公司層出不窮,產生了小米、堅果等企業。另外,以艾家生活、掌門1對1、愛回收等為代表的企業開始注重先進技術如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應用。渠道融合創新也在不斷遞進,供應鏈創新的新零售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B端變化的另一邊,C端的消費者觀念也在層層深入,從基本需求的滿足,到對奢侈品的追求,再到如今,實用性和性價比的雙重選擇。伴隨著需求變化,市場上產生了一些新興品牌,他們注重工匠精神,「時尚潮流消費、品質消費、個性消費、多元消費、懶人消費、線上消費、超前消費。這些新的消費習慣,又誕生了很多投資機會」。
隨著供需端的物換星移,傅仲宏帶領的消費團隊,需要在不斷變化的需求下,找到每一個拐點中的機會。
近期,傅仲宏馬不停歇的各地奔波看項目,身處一線,他的感受是:「靠譜的項目多了,確實應驗了我此前的預測,消費升級時代真正到來了,批量產生偉大企業的時刻到來了」。
危機相伴,機會就在變化之中。傅仲宏執掌消費領域,他的下一個落腳點可能是美麗經濟、也可能是創新性極強的新家電、還有可能是養老相關的服務。「新的生活環境催生新的需求,越來越多的新品類、新品牌正在出現。」
- END -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創業黑馬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