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福德用放生布施,減少業障用念經持戒懺悔

2020-12-05 正信布施大行持戒

增加福德用放生布施,減少業障用念經持戒懺悔

一般修行的時候,我們非常提倡放生(或者布施),這麼做的意義是在於在末法時期福報淺薄的時代增加福報。因為末法時期外緣混亂,邪淫妄語偷盜,貪汙公家的東西,這樣的事情太多,現代人福報時時刻刻都在受損。所以必須要一直堅持放生,布施,建寺院,助印經書等。

但是在積攢起足夠的基礎福報後,「一條腿走路」就好像不太足夠了。雖然放生,建寺院,助印經書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堅持,但是我們現在必須走上第二條路,才可以更順利:

那就是,持戒懺悔(包括念經)。

為何?因為福報和業障一樣,發出來需要緣分。如果我們仍然不斷在殺生吃肉,邪淫妄語,偷盜傳銷,雖然種下福甚多,但是仍然容易衰敗。所以這個時候,應當持戒。

持戒的意義,在於斷絕惡緣。當然,如果和佛菩薩等許願了,則一定要堅持到底,比如說不吃肉,則應該盡力行持,如果妄語了是有業障的。但是只要你持不吃肉戒一天,你的功德就存在一天,你就會不斷有力量,有光明。

第二個是懺悔,念經,這個主要是藉助佛力消除業障。當然如果定了每天的功課的話,應當堅持每天念固定遍數的經文。

當然,我這麼說,並不是說不是不重要了。實際上末法時期和正法時期修法的一大區別就是末法時期要不斷布施放生。末法時期外緣業障多,福報難積易敗,面相很好的人偏偏淫淫,幾年變相,命中有大財富的人的不能守住,有官運的幾年透支完,所以必須不斷布施,不斷放生,不斷積累福德。

見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日行三善,堅持三年,命運大改,就是這個意思。

相關焦點

  • 為何末法時期想改命修福,放生是一個重要選項
    為何末法時期想改命修福,放生是一個重要選項因為放生對治的業障廣,放生包含三種布施:去菜場花錢買物命屬於財布施,將物命救下使其免於被殺屬於無畏布施,在放生之前給物命做皈依或者至少大喊三聲「南無阿彌陀佛」讓物命聽到屬於法布施。
  • 學佛人:有這3種表現,恭喜你正在消除業障
    那業障深重的人,到底該如何消除業障呢?大家可以從以下,這3個方面去消除業障。一、持戒第一個就是持戒了,持戒能夠幫我們斷除掉惡業,防止惡業的產生。當一個人,不再去偷別人的東西。不再去邪淫,不再去殺生,不再去對別人說謊話,而對別人說真話。
  • 淺談「正念修習」的六駕「馬車」——持戒與布施
    在正念修習中,有六駕「馬車」載我們,由煩惱的此處到達幸福的終點,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靜慮)、智慧(般若),今天和大家略談持戒與布施。什麼是持戒呢?我認為可以理解為對自己生活的一些要求。
  • 佛教:人的福德並非是無限的,要懂得惜福,否則業障將會降臨
    在中國的一句古老的額諺語中就詮釋了人的福德的重要性,但是也在更加的深層講述了一個人道理,那就是人的一生中能夠享多大的福和遭受多少的苦難都是定下來的,也就是一切皆成定數。福德和苦難產生的根源來源於哪裡?實際上都是從自身的一生所作所為有很大的關係,人做了好事就能夠獲得福德增進,而做了壞事就產生惡業,而且兩者之間是一種互換的關係並同時不能互相抵消。
  • 為什麼用道法超度見效快,而佛法度化卻很慢?
    佛教的超度一般是懺悔、施食和念經講法等,然後眾生被佛菩薩接引走,是升天還是輪迴投胎,除了靠佛力加持,更要靠眾生的福報和意願。這樣就會造成很多人會說我明明去寺廟做了超度法事,牌位供了無數個,念經多少部了,佛號多少聲了,但墮胎的嬰靈、報夢的祖先、冤親債主,他們為什麼還在糾纏自己和家人,為什麼他們還沒走?甚至很多人學佛幾年了,還是惡事橫事不斷,財運不佳,家庭不和等等。
  • 佛說,放生布施什麼時候會有收穫,就在這三個時候,你知道嗎?
    我們學佛了之後,學會了佛有「六度」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此六者,謂之六波羅蜜。」而作為「六度」之首的布施,確實是一個大學問,我們可以從布施中獲得如健康、富有、幸福、智慧等等,那麼,如何布施呢?
  • 談談布施的好處,結合自己身邊的治病經歷
    你所知道的布施,不僅僅是思想上的法布施,還有金錢布施,放生布施,對於自己不花錢的布施,有微笑施、言語施,那麼,念經後勸人念經,吃素後勸人吃素,不也就是一種有效的布施嗎?而你若是不懂得做布施的威力,就不會加大力度的努力布施了。
  • 《金剛經》: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金剛經》裡對布施講得很多,很詳細。今天我們學習一下下面這一句經文:「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布施」,包括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是六度波羅蜜的第一個修行法門。以財物施予他人,就是財布施;以佛法施予他人,就是法布施;讓人擺脫驚恐畏懼,脫離危難,屬於無畏布施。「福德」,指的就是福慧雙修。
  • 一個人有這三種徵兆時,說明你的業障消除了,你有嗎?
    每個人的業障有深有淺,當你身上出現這三種徵兆時,恭喜你,說明你的業障正在消除,正在減輕,看看你身上有沒有出現過?第一種徵兆:煩惱減少了,快樂增多了。業障深重的人,人生處處是荊棘,諸事不順,煩惱最多,煩惱多時會有以下幾種表現:第一、內心不安寧,業障太重的人,心思不定,經常胡思亂想,不是驚恐就是擔心,無法讓念頭清淨下來,經常擔心害怕,活得戰戰兢兢,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擔心什麼,這正是業障重。
  • 佛教:放生的意義其實就是放生「自己」
    布施是去慳貪、修慈悲的必要方法。放生無疑是布施中集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為一體的最好辦法。把那些被擒、被抓、即將被宰殺、命懸一線的眾生,進行救贖,使它們重新獲得自由;讓它們在痛苦、悲傷、恐懼之中再次燃起希望;使它們對生命的苛求又一次釋然,這一份功德是無量的。
  • 佛曰:因果不空,「業障」深重之人,身上都有這3大表現
    也就是人在貪嗔痴的帶動下,就會致使你的福報減少,惡業增多,因為人的福報和惡業是不能相抵的,這兩者是互相補充的,你做了壞事時候,就會失去福報,而福報空出來的位置就會被惡業所補充。人生就是福禍相依,如果你常行惡業就猶如金缽有漏,福報遲早漏盡,這時候你就是「業障」深重之人,這些人的身上一般都有這個3個表現,希望你身上沒有。
  • 持誦《地藏經》迅速消除業障,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⑤念經過程中不許接電話、與人言語等,實在有不可不顧的事則可用手示或暫停(暫停須重新開始)。⑥誦經日最好不看電影、電視和打牌、歌舞等娛樂活動,若一定要看電視,最好不超過半小時,如為工作學習必須看影視等則可開許。
  • 福德和功德,何來分別心
    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在北傳佛教中,福德與功德有別。但在上座部佛教巴利裡面,福德和功德是一個詞。福德和功德,何來分別心。一、北傳佛教中,福德與功德有別圓因法師《聽經札記》也說:「禪定屬功德邊,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屬福德邊。福德可以給人,功德不能給人。亦如財物可以贈送他人,聰明智慧無法贈送他人,功德是自己專有的。」
  • 星雲大師:受持最短4句偈,所獲福德卻勝過布施三千世界七寶施!
    【即使僅受持經中最短少的四句偈,所獲的福德勝過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金剛經:受持般若勝七寶施說明福德與福德性的不同處,但是福德性不是什麼都沒有,福德性蘊含的是一種「能力」,就像每一個眾生都具備有成佛的
  • 關於布施的功德
    佛法裡有六種到達智慧彼岸的方法,稱為六波羅蜜,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止觀)、般若,而布施就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項,種類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也稱做財供養,法供養和無畏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