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這首詠梅詞,沒有一個「梅」字,卻生動形象,被稱為第一梅詞

2020-12-18 三分鐘學歷史

梅花在古代詩詞歌賦中具有很多意義,讓古代的很多的文壇大家都很喜歡它,也在很多文壇大家的筆下發揮著重要的意向作用。

梅花都盛開在寒冷的冬天,在凜冽的寒風中依舊屹立不倒,具有著冰清玉潔的雅致,從不爭名奪利,在白雪皚皚的世界中,有一些星星點點的顏色,增添一抹色彩。

任憑冰冷的白雪壓在他的枝幹上,也絕不會低頭彎腰,仍舊傲霜鬥雪,不像春天裡的花骨朵一樣處處顯示自己的美麗,保留著自立自強的性格,高貴而典雅。

正是如此的性格品質才成為了文人騷客的追崇,願意讓梅花盛開在自己的筆下,願意盛讚它,喜愛它,願意用梅花藉以表達自己的情懷。

所以不管是哪位文人墨客所描寫得梅花,再或者是在蘇軾的詞句裡,字裡行間都表達出詩人詞人對梅花性格品質的歌頌和追求。

特別值得後人揣摩的就是蘇軾寫的一首詞,全詞中雖然沒有一個「梅」卻仍然被人津津樂道的稱讚為描寫梅花的第一人,這樣的稱讚實在少有。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這首詩詞,看看他的過人之處究竟在哪裡。

這一首鼎鼎有名被人稱讚的著作---《西江月·梅花》,整首詞的表層意思是在描寫梅花的形態體貌以及在歌頌梅花傲骨不屈的品質。

然而事實上是在借梅花高潔的品質悼念自己的十分喜歡的愛妾所寫。表面上是在寫自己的品質,卻又另含深意。

01用梅花代表自己,不被周圍環境所毒害

上片寫的是嶺外梅花玉骨冰資。文章的最一開始「玉骨」這個詞語直接點出了梅花不懼寒冷的旺盛生命力。直截了當地歌頌更加表現了蘇軾對梅花的喜愛與讚美。

而這首宋詞是蘇軾當時謫貶於惠州所作,此時的惠州已經被瘴氣侵襲,可是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

毫不害怕瘴氣的毒害,表面在讚美梅花的品質特徵,而這些其實都在暗示朝雲堅貞不屈的性格。

緊接著又用「冰姿」描寫出梅花淡雅的姿態,像神仙一樣的模樣。如此的美麗傲骨自然引起了海上神仙的愛羨。

海仙因為特別喜歡梅這種植物,所以常常派來綠色毛髮的使者探望照顧,以上數句形象生動地勾勒出梅花超塵脫俗的高潔品質。

02痴情人的模範,用梅花表達對愛妾的懷念

整個作品的下半部分追寫梅花的外貌。素麵等形容人的詞語,形容梅花「天然去雕飾」的美。

這樣熱而奔放的美就算梅花全部凋謝,也會有紅色絢麗奪目。用景色來比喻故去的人,表達出作者對梅花的讚美和對愛妾的懷念。

整句話借用了梅花,來表現出自己的情感,還能夠讓讀者主動代入進去,這份感情的確是浸透了骨髓的。

而整篇詞的最後一句話寫出了蘇軾對熱愛梅花的高尚情操已經變成了什麼都沒有。從此夢裡無梅花,已與昌齡兄不同,再也不會像王昌齡一樣夢見梨雲花那樣夢見梅花了。

蘇軾的這一詞被後來的楊慎高度稱讚為「古今梅花第一詞」殊不知是為愛妾朝雲所作的悼念詞。

蘇軾所寫中被我們大家所熟知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悼亡詞,這樣的深情描繪也還是會讓我們感動到忍不住感嘆或者流淚。

在這首詞裡缺少了那份感天動地的氣魄,多了一份平和與讚美。聞者流淚,聽者傷心,相信這樣超凡脫俗的愛情,世間少見。

蘇軾被貶之前,在朝堂之中又何嘗不是如梅花一般,傲骨獨立呢?奈何如此豁達之人,不適合在官場生存。這樣的性格,也導致蘇軾接連被貶,從此將才情寄托在山水之中。

如何全面地認識蘇軾?最好的辦法就是從他的作品開始。但很多朋友會覺得單一的詞句,難以客觀了解,推薦這本《蘇軾詞傳》,通過他的詞,對蘇軾的一生有了一個深刻的理解。

也包括《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為你展現出幾個詞人真實而詩意的生活。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品讀宋詞,和詞人「靈魂交流」,感受流傳千年的古風韻味。

總結:在寫這首詞的時候,東坡已經是一個年逾六十的老人了,對很多事情已經看得更加通透,已經不再有那麼似火熱烈的感情表現了,更多的是平靜的愛意和追念。

在生命的末年,這個年逾花甲的老人等於總結了自己的生命。一位痴情的浪漫詩人,能夠借梅花來表達對死去的愛妾的悼念,這時間恐怕沒有幾個情種可以做到。

而蘇東坡僅用了寥寥數語,便能夠讓讀者看出了自己的處境,以及自己的心中所想,證明蘇軾的確是一名難得的偉大的文學家,而這個作品也是一個偉大的作品。能夠讓人同作者感同身受,證明了蘇東坡的實力。

相關焦點

  • 梅花香自苦寒來,通篇寫梅,卻不見一梅字,蘇軾的千古寫梅第一詞
    正是這種堅韌不屈,獨一無二的精神才讓卻來越多的人喜歡梅花,認為除卻梅花沒有什麼是可以和其相比的。王安石變法,遇見的挫折何止是一個兩個,皇帝的不信任,大臣同僚的排擠。外界聲音的質疑,這些都近乎讓王安石選擇了放棄,但是當王安石看到了梅花仍然能夠在凜冬之中綻放,自己的那些困難似乎也就不是什麼了。
  • 李清照:世人寫梅太俗氣,看我寫的這首梅詞,不帶一個「梅」字
    那時不解,玩心甚重,便沒有多問。直至今日,方窺其一二,只因一個,人,一首詞。「世人皆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李清照在《孤雁兒》中是這樣說道。這世上的人啊,都愛以梅為引,落筆那一刻便是俗套,我試著寫一篇,你便知,是與不是!
  • 劉克莊這首詠梅詩,無一梅字卻句句不離梅
    不管是傲寒凌霜還是暗香襲人,這都和讀書人崇尚的高潔品格十分契合,這也是文人墨客對於梅花情有獨鐘的原因。筆者本期要介紹的也是一首經典詠梅宋詩,全詩雖無一梅字,卻句句不離梅。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這首詩卻讓當時的宋代文人不敢點評,這又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走進這首特別的詠梅詩一探究竟。
  • 範成大一首詠梅詞,寫得很是哀怨,通篇如歌可泣,讀來令人傷感!
    梅自苦寒來。《警世賢文》裡的這一句,寫出了梅花高尚的品格,還有它最具獨特的一個地方,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無數的文人雅士都喜愛梅花,從而寫下了很多優美的詠梅詩,以及詠梅詞。在這諸多的作品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有王安石的《詠梅》、林逋的《山園小梅》、陸遊的《卜算子.詠梅》;這三首作品流傳最為廣泛,每一首都是經典之作,寫出了個性十足的梅花。
  • 感悟陸遊詞《詠梅》
    梅花在陸遊的筆下涵蘊著一個失意志士的秉性堅貞、矢志不渝。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破敗不堪的 「 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從開篇首句就可知:陸遊所讚美的梅花,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 觀宋填詞156|劉克莊寫落梅獲罪閒廢10年 卻成最愛詠梅詩人
    劉克莊(1187~1269) 是南宋的多產詩人,流傳下來的詩詞作品將近5000首。其中有一百多首詩詞,與梅相關。之所以詠梅詩詞這麼多,是因為一首《落梅》詩影響了他的人生。劉克莊一生寫了123首詠梅詩,另有多首詠梅詞,可能是中國文人中寫梅花最多的詩人。 劉克莊因詠梅獲罪之事,對其影響很深,在其《賀新郎·宋庵訪梅》中還耿耿於懷: 鵲報千林喜。還猛省、謝家池館,早寒天氣。要與瑤姬敘離索,草草杯盤藉地。悵減盡、何郎才思。不願玉堂並金屋,願年年、歲歲花間醉。餐秀色,挹高致。
  • 劉克莊通篇無「梅」字的著名詠梅詩《落梅》,首二句便是千古名句
    劉克莊流傳下來的詠梅詩,據說有123首之多,詠梅詞有8首,算得上南宋詠梅詩人中的翹楚。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便是這首通篇不著一「梅」字的《詠梅》詩,而且,因為這首詩,還引出了一場天大的官司。劉克莊的這首《詠梅詩》原文如下: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牆。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
  • 陸遊最經典的一首詞,抒發自己堅貞不屈的意志,可謂詞中絕唱!
    陸遊一生愛梅,傳世詩詞作品中,與梅花相關者達一百六十多首。在他的筆下,梅花猶如大自然所孕育的花中精靈,既有「廣寒宮中第一仙」(陸遊《梅花》)的清雅,也有「得道自保冰雪顏」(陸遊《梅》)的清高,更有「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陸遊《落梅》)的剛烈。
  • 辛棄疾的一首詠梅詞,美得猶如一幅畫令人心醉,讀之讓人心生嚮往
    辛棄疾筆下的詠梅詞,美得猶如一幅畫令人心醉,將自己對梅花的欣賞和讚美溢於言表,用最深情的文字去讚揚梅花,這首詞便是《臨江仙·探梅》。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雲。
  • 李清照瞧不上前人所作詠梅詞,故自己提筆創作,竟然流傳千古
    李清照可以說是古代比較「技高人膽大」的女子了,得到這樣的稱號還是源自於她曾寫過的一篇議論文《詞論》。在這篇文章中,她一口氣將詞壇的6位高手批了個遍。這些高手分別是:當朝宰相晏殊的兒子晏幾道、名門貴族之子賀鑄、位列蘇門四學士的秦觀和黃庭堅、擔任過兩次宰相的王安石以及歐陽修之門生曾鞏。哪怕是從這6位裡單拎一個出來,也沒有一般文人敢於上前得罪。
  • 詞中之帝李後主與作文素材庫蘇軾
    李煜,字重光,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對宋委曲求全的他,縱情聲色,侈陳遊宴。南唐滅亡後,李煜被俘至汴京,淪為階下囚,兩年後被宋太宗派人毒死。他是「重瞳子」,即瞳仁中部上下粘結。這是一種返祖現象,造字的倉頡、虞舜、晉文公姬重耳、項羽、北齊建朝者高洋都有這樣的眼睛。
  • 一夜冷香清入夢,野梅千樹月明村:談談詠梅詩詞的境界
    品賞不已,嗟嘆萬千,於是出現了中國詩歌史上最清奇冷麗的華章:詠梅詩詞。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云:「詠物詩最難工,而梅尤不易------」此言可信。然,觀諸多詠梅詩詞,實不乏得此花神韻之佳作妙語。何妨學劉熙載、王國維諸大家詞話形式,拈句以論之。
  • 似花還似非花:這18首詠物詞堪稱寫物之神筆,值得一看
    蘇軾借著不肯輕易停歇的孤鴻彰顯了自己雖然失意,卻依然執著於理想的形象。同時,也是被貶謫後孤獨寂寞情懷的流露。李光的《念奴嬌》中道「寫我精神惟賴有,瀟灑西湖詞客」,傅自得與朱熹也都追和過這篇作品。他們都是受了朱敦儒此詞的影響。梅在詞中全然成了詞人的化身,呈現了前人詠梅詞中從未涉及的社會意識。朱敦儒晚年屈從秦檜出仕,旋即被貶後,心中充滿了無人言說的懊惱、悔恨,此時面對一樣的梅花,他的感受又不同了。
  • 李清照最自負的詞,連蘇軾都不放在眼裡,提筆作詞,竟流傳千古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這個名號,就算現在再厲害的人也不敢擔當,畢竟網絡傳得太兇,稍有不慎,玉石俱損,但是李清照藝高人膽大,偏偏不走尋常路,在那個封建時代,被譽為天花板的一些人文墨客。她竟然就敢直截了當的說出人家的不足之處,俗話說,人無完人,他們雖被稱為天花板的存在,但是也並不是完美無瑕的,所以,李清照的見解非常合適,在文學歷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賀鑄這首悼亡詞情意綿綿,完全可以比肩蘇軾《江城子》,同樣傷感
    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出可謂是震撼了北宋文壇,被稱為是千古第一悼亡詞,無人能夠超越,此詞一出餘詞皆廢,也就是說寫這一類的作品,後世沒有人能夠超越它,即使前面原本認為寫得不錯的作品,那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面前也是黯然失色。
  • 蘇軾這兩首詞都用密州和杭州相比,心境卻天上地下,詞中道出原委
    蘇東坡一生可謂是坎坷,光是他出任的地方都有很多個,並且中間還經歷了貶謫蠻荒之地的遭遇,這樣的遭遇在同一時期的詩詞作者中獨樹一幟,但是蘇軾這個作家並沒有因此而氣餒,遭受貶謫之後還能意氣風發,回歸官場,這樣的心境值得我們沒一個人去學習實踐。
  • 蘇軾的一首悼亡詞,無一情字,卻句句含情,讀之令人潸然淚下
    蘇軾的一首悼亡詞,無一情字,卻句句含情,讀之令人潸然淚下提及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絕對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們對蘇軾的印象可以說是從衣食住行皆有蘇軾的影子。蘇軾寫衣服寫出了風度與性格;蘇軾更是一個美食家以他的名號命名的東坡肉和東坡肘子,想想就覺要流口水了;蘇軾所住的每一所房子幾乎在詞中都有房屋的痕跡;行就更不用說了,蘇軾一生都在被貶與被貶的路上一生去過90多個城市,也算是個旅遊達人了。蘇軾的詞既有豪放的千古之情,也有哀婉悲切的悽涼,如果說哪一首詞是蘇軾最悲傷、最蘊含深情的詞我想一定是這一首悼亡詞《江城子》。
  • 「學詞入門第一書」與一首「情調不健康」的蘇軾詞
    「學詞入門第一書」與一首「情調不健康」的蘇軾詞 @鐵山青士[綜編] / 記得當年買回中華書局版《白香詞譜箋》後,發現本來是一百個詞調和一百首詞作的舒夢蘭原書被抽去蘇軾的《蝶戀花·春景》一詞,存九十九調,不得見全璧,還相當氣憤,隨即棄置一旁,並與其他一些定期強迫淘汰的新書一起以半價再賣給中國書店。因為正當幻想浪漫的青春年華,在下對於蘇軾這首《蝶戀花·春景》實在是愛賞不已: 花褪殘紅青杏小。
  • 蘇軾的「千古第一悼亡詞」悽婉哀傷,一字一淚!
    蘇軾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調往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熙寧八年正月恰是妻子王弗去世十周年,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 陳師道語)且傳誦千古的悼亡詞。《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 被大才子楊慎譽為「稼軒詞中第一」,辛棄疾的這首詞妙在何處?
    被大才子楊慎譽為"稼軒詞中第一",辛棄疾的這首詞妙在何處?宋代大詞人辛棄疾,人盡皆知的愛國者,歷史上的他文武全才,武能上馬殺賊,文能揮筆賦詩。不管是武將或者文官,辛棄疾都有著傑出的表現。辛棄疾有一首詞,深受後世稱讚,還入選中學課本,這首詩詞裡,有突出的歷史人物,更有深厚的見解。辛棄疾用典的高明之處,是能夠將眾多典故融會貫通,猶如一個高手下棋之時,將每一粒棋子都放在該放的位置,以便發揮其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