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背景下,惠東濱海的產業定位和交通格局被重新打開。今年6月,惠州市發改局發布《惠州市稔平半島發展規劃(2020—2035年)》,首度明確將投資近1500億元把稔平半島打造成科技創新島、生命健康島、高端旅遊島、生態宜居島。
站在新的發展風口上,惠東濱海如何更進一步?近日,由南方日報惠州新聞部、惠州電視臺聯合舉辦,碧桂園惠州區域冠名協辦的「灣區東風 濱海新局——惠州濱海區域價值高峰論壇」在惠東碧桂園十裡銀灘舉行。
在活動現場,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海洋規劃與經濟發展諮詢專家朱楓、市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瑞卿,惠東縣交通局局長黃賢國、縣自然資源局總工程師孫水城,以及碧桂園惠州區域執行總裁聞傑、碧桂園惠州區域一部營銷總經理陳瑾等多位行業專家和政企人士共聚一堂,「圓桌論道」,共同為新時代背景下惠東濱海的發展建言獻策。
●南方日報記者 張峰
發展▶▷
深化產業布局,打造科技創新島
「『金角銀邊草肚皮』,惠東濱海地處『大灣區之角』,區域濱海旅遊和產業集聚發展大有可為。」三年前,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首席規劃師姜洪慶在談及惠東濱海的發展潛力時曾如是說。
伴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進程,位於「大灣區之角」的惠東濱海區域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不斷凸顯。擁有218公裡的海岸線、50處沙灘,在這條「黃金海岸」帶上,坐擁十裡銀灘、巽寮灣、雙月灣、海龜灣等奇觀美景。與此同時,濱海旅遊、清潔能源、創新科技、綠色產業在這裡呈集聚發展態勢。
目前,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腳步不斷加快,「豐」字型交通軸線謀劃、產業項目紛紛落地,資源稟賦優異的惠東濱海再度迎來了新的內生動力。城市「1號公路」無縫連接濱海、中科院大科學裝置以及數據信息和新材料產業均實現重點布局,稔平半島迎來了景觀與產業共融發展的好時機。
未來道路要怎麼走?《惠州市稔平半島發展規劃(2020—2035年)》指出,稔平半島將打造科技創新島、生命健康島、高端旅遊島、生態宜居島。朱楓認為,該規劃指明了稔平半島未來的發展道路,其實施路徑與區域的區位要素、交通格局、產業分布和景觀資源現狀均高度契合。
朱楓建議,依託大灣區和惠州,惠東可充分發揮優勢,結合大科學裝置,發展科學社區這一特殊產業業態,定位為「世界級前沿科學策源地」,構建起實驗室、技術轉化板塊和科學社區的業態體系。「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強流重離子加速裝置)建成後,將吸引超1500位科學家長期在這裡工作、居住、生活的實際,惠東濱海有著這樣的基礎。」朱楓說
在康養基地業態層面,朱楓以瑞士蒙特勒小鎮為例進行類比,該小鎮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生態資源,均與惠東高度相似。該鎮通過生態立鎮、醫療興鎮和引入醫療養生資源,有效帶動整個康養產業和旅遊產業生態完善。對於稔平半島而言,基礎條件完全具備,有成熟的經驗在前,顯然可以成為片區發展的潛在機會。
此外,朱楓還提出,惠東濱海片區可依託現有資源,構建主題樂園和農業牧場等新興業態,這對於稔平半島既有的濱海旅遊業態也是良性的補充和升級。
交通▶▷
5年投入100億元完善路網
「惠東『雙城一體』發展,稔平濱海新城的發展是和惠東縣城一體化的,需要從空間格局和功能布局層面進一步完善。」胡瑞卿認為,在「十四五」期間,惠州肯定會成為大灣區最具投資價值的城市之一,稔平半島應加速推動「一座新城 八大片區」空間布局。
胡瑞卿表示,稔平半島的發展應該以稔平鎮為核心,發展廈深鐵路惠東站以及稔平蛇村周邊地區,按照產城共融思路,規劃集交通樞紐、休閒居住、總部經濟、商貿物流、創新創業、科技研發以及旅遊集散地等功能為一體的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濱海新城。「惠東縣城南移的進程可以更快一點,可以更大膽一些,真正推動稔平新城構建。」
在交流環節,現場多名濱海社區業主對區域交通、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認為惠東濱海相較於其他城市片區,城市通達度仍然有待提高。
這一問題也引起論壇嘉賓熱議。胡瑞卿直言,最凸顯的問題就是居住環境。近年來,這一區域的居住環境儘管有所改善,但便利程度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對此,黃賢國回應稱,無論是惠州市,還是惠東縣,對於稔平半島的發展都是高度重視的,也將持續投入完善。在未來的5年,惠東將投資100億元來連接交通,完善交通網絡。近期,廣東濱海旅遊公路惠州段項目通過省交通廳評審,稔平半島環島高速確定要實施。這兩條幹線都是旅遊線路,串聯起濱海的旅遊景點。還有濱海旅遊公路、碼頭和港口,都將進一步提升稔平半島的交通通達度。
「我們有機場,有軌道交通,還有高速和港口。」惠東縣自然資源局總工程師孫水城結合稔平半島的區域規劃直言,從稔平半島的規劃來看,實際上已經具備了海陸空一體化的交通體系,接下來就是落地建設和「打補丁」,從發展的角度來講,擁堵將來不會再是稔平半島的問題。
生活▶▷
政企合力構建濱海優質生活圈
針對業主提出的生活配套問題,孫水城介紹,惠東濱海的發展也是一個創業的過程,隨著區域價值提升,擁有了一定的條件才能更好地完善發展。目前,整個稔平半島的配套設施都在加速完善。例如,近年來,惠東投資11.92億元完善稔平半島供水,同步啟動第四人民醫院平海鎮院區和鄉鎮衛生站建設,前期投入就達到3億元。此外,片區的學校也在有序優化提升。這些都實實在在地推動著稔平半島打造宜業宜遊宜養宜居的發展新高地
不只是政府層面在著力推進,隨著區域濱海旅遊地產開發的推進,在濱海深耕布局的企業同樣有力地推動著稔平半島配套有效優化。自2008年以來,碧桂園、金融街、萬科集團等全國頭部房企紛紛落戶惠東濱海,投資與運營並重,加速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生活圈。
以在稔平半島精耕逾10年的碧桂園十裡銀灘為例,霞湧小漁村當前已正式蝶變為超6萬戶的人居大城,學校、酒店、濱海綠道,以及周邊道路等配套設施均逐步完善。「當前,碧桂園在濱海板塊在建項目仍有180萬平方米左右,土地儲備約200萬平方米,企業堅定看好稔平半島的發展,未來將持續加大投入,與稔平濱海新城的建設共融發展。」聞傑稱。
來自深圳的房產投資專家顧洪波則認為,市場要給予稔平半島多一點耐心,從過往路徑看未來發展,惠東濱海的價值值得期待。顧洪波認為,大灣區的未來無疑是美好的,無論是從地緣優勢還是通勤,以及所擁有的資源稟賦來看,稔平半島在整個大灣區範圍內都是比較獨特的存在。「尚在發展進程中,但從產業、交通和設施配套的規劃建設來看,基本可以預期到區域未來的發展雛形。」
朱楓介紹,因為主持《惠州市海岸帶保護與利用規劃》課題編制,自己曾很細緻地實地探究和梳理了惠州的濱海線。「不只是當前我們所熟知的,惠東濱海還有很多地方仍是原生態的,還沒有開發的,還有地質公園、考洲洋等片區資源。這實際上也意味著區域發展還有足夠的腹地和縱深空間。」朱楓坦言,這也給稔平半島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