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願對修行人的影響?

2020-12-19 凡心禮佛

《普賢行願品》中講普賢菩薩發了十個大願,普賢菩薩之所以成為大菩薩,是因為他初發心就發了十個大願。『學佛之本,立願為先』,在修學佛法中一個人成就的大小往往取決於願力的大小。

如果學佛是為求得家庭美滿、事業有成,那麼最後學佛的成就最多也就得到這些。如果學佛做好事是為了能夠下輩子享福,所種的因只能為來世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條件,並不能擺脫六道輪迴的痛苦。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之所以能夠成就道果,就是因為他們有著弘深的大願。

我們都知道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是何等的氣魄!觀世音菩薩願心悲切,到處尋聲救苦,於生死海中普度眾生。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依願修行,成就西方極樂世界,接引十方念佛眾生往生其國。藥師如來之所以能夠成就佛果,就是因為他在因地上發了十二大願,可見發願在我們的修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發願?為什麼發願?如何發願?
    發願對於學佛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發願是初發心學佛的基礎,是學佛過程的動力和方向。諸佛、菩薩、祖師都是依不同的願力而成就,發願也是成佛的必須,真正懂得發願的才是真正的學佛人。發願的含義發願意為發起誓願。又稱為發大願、發願心、發志願、發無上願,是學佛的基礎。
  • 大安法師開示發願的重要性和如何發願
    所以發願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是非常重要的,就從佛法的一般的理念來看三界六道的正報、依報都是與眾生的念頭相關的。換句話來說,吾人三界六道輪迴的種種現象都跟這個願力相關。有這麼幾個公案。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外道叫鬱頭藍弗。他在樹林修禪定的時候,被那個樹林的鳥所驚醒,擾動他的清淨心。轉移到水邊坐禪的時候,又被那水裡的魚所驚擾。
  • 為何說修行佛法要先發願?
    不發願行嗎?這其實就像我們教育小孩子的時候,都會問他:「你長大了喜歡當什麼?」你要讓他當什麼,你就要使他能夠承受得了這個角色所要面對的所有心態。要成為一個修行人,或者是要成為一個修行有成就的人,那麼你現在的心態當中,就要讓自己做好準備,在這個基礎上去確定怎麼面對身邊的人和事。如果你想成為菩薩,你就要有菩薩的心態。
  • 為何信佛者大都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否還有其他世界可以選擇
    信仰佛教者,無論是出家的師父,還是在家的居士,大都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習淨土法門者,更是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作為此生修行的最高目標。即便對於不信佛的人們而言,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耳熟能詳,並時常掛在嘴邊。在普通人看來,西方極樂世界似乎是佛教徒修行一生的最終歸宿。那麼,除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外,是否還有其他佛國世界存在呢?
  • 佛教:阿彌陀佛發願的過程
    我們從淨土經典當中,尤其是《無量壽經》裡面,可以來回顧一下阿彌陀佛發願的過程。釋迦牟尼佛在講這個念佛法門之前,首先就把阿彌陀佛因地發願的過程以及大願的內容給我們做了一個詳細的介紹。在不可說不可說無央數劫以前,這是把時間追溯到非常久遠的年代。在這個久遠的歷史當中,有五十三尊古佛次第在我們娑婆世界示現八相成道,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
  • 氣,靈力,魔力,這些東西修行人不可妄談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在古代都曾經提到過一個神奇的能量,在中國稱之為氣,古印度稱之為查克拉,西方的巫師稱之為魔力,混沌能量,就連如今很多密宗又或者是道家的修行也常常談氣脈這些東西,甚至有很多經書上提到的境界如今的修行人在沒有修成的時候也大多解釋成自己的氣脈沒有通。
  • 把握好機緣,契入佛門,做一個修行人
    這也是修行人一開始的目的。如果家不像家、人不像人、天天吵鬧、身體不好、也沒有精力工作,事業每況愈下,這就違背學佛的初衷。修行是為什麼?就是為了有一個圓滿的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掌握佛法的要義,發起勇猛之心,這樣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是修行了,佛時時刻刻在心中,不管吃飯還是睡覺,都是在念佛。如果沒有發願、沒有發心,就是整天在佛堂裡念阿彌陀佛,那也不是念佛,不是修行。
  • 學佛如何快速修行到菩薩境界品第
    修菩薩法,只會讓你越來越窮,只會享受的人,不建議這樣修不管你是修什麼法門的,你都有發自內心的皈依地藏菩薩。不用刻意的 去法會皈依,只要發自內心的皈依在家也行,正常的念完三皈依再念皈依地藏王菩薩,沒信心的話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皈依地藏菩薩。
  • 發願跟許願有什麼不一樣—仁山法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民間有不少人到佛前喜歡許願他不叫發願各位菩薩還算清醒給大家鼓鼓掌這個是我們學佛學明白了菩薩不糊塗菩薩教我們要覺悟怎麼可能自己糊塗呢是不是所以民間很多人雖然有這樣一種美好的期許用許願的方式表達這僅僅停留在期待的層面我們現在學佛了我們要進一步將許願升級為發願
  • 恭迎消除修行中違緣、業障的護法神韋陀菩薩聖誕
    恭迎遣除修行中違緣、魔障的護法神韋陀菩薩聖誕 :你若修行,我必護法(轉發功德無量)農曆六月初三,佛教護法韋馱菩薩聖誕。在佛教寺院中,韋馱菩薩像一般在寺院門口的天王殿內,面向寺院,背對彌勒菩薩像,守護伽藍道場。
  • 大寶法王:修行要透過生活中的,各種對境,去鍛鍊自心
    修行就是隨時要透過生活中的各種對境、因緣,去練習、鍛鍊我們的心。絕不是空說一句「我發願」之類的話。有些人把修行,理解成度假式的,就是去安靜的地方,像做蒸汽浴一樣,放鬆一下。可是這樣的修行,沒過幾天就又變回原樣。
  • 很多人修行用不上勁,停滯不前,是因為缺少這五種力量
    修行就是要有根,達到根深蒂固了,才能產生力量。根,是在平時修善、積福、發願……慢慢薰習產生出最堅定的信心,然後繼續不斷地努力,最後才能根深蒂固。「五力──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由根產生出力量,這種力量就能夠突破自己的煩惱,使我們的修行不會退轉。
  • 供養最重要是如法修行,有善根的人聽聞菩薩的名號,反應是什麼?
    佛陀跟文殊師利菩薩,要開始講地藏王菩薩在因地,怎樣修行、怎樣發願、怎樣來教化眾生,那麼就一開始就用譬喻。這個譬喻,可以讓我們大概,體會到地藏王菩薩,修行的時間,非常的久遠,也就是說非常的久,很久很久,那麼地藏王菩薩證到-十地果位以來。
  • 這樣發願最有效,與十方諸佛契合,與阿彌陀佛相應
    問:個人遇到困難或有願望的時候怎麼樣發願?能不能提供一個好的發願文?答:遇到困難最好的解決辦法,每天堅持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雜行雜修。我們凡夫都有願望,很正常,如果要獲得彌陀更好的加持,建議把個人願望和阿彌陀佛的根本大願結合起來,發願文參考:「大慈大悲的慈父阿彌陀佛,弟子xxx一心一意信受您的救度,一心一意專稱您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一心一意往生您的淨土'極樂淨土',請您加持我(或某某人)今生身心安樂、xxx(或其它願望)...,讓我能除卻障礙、解除病苦、安心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問師父:準備專修念佛,之前發願念地藏經和普門品怎麼辦?
    問:每天夜裡給無形眾生播放佛號對人好嗎?答:播放南無阿彌陀佛,沒有不好,不要設定眾生必須到你家裡來,佛號光明可遍照十方世界、問:我平時經常唱五會念佛,請問唱著念佛能往生嗎?答:可以的,但唱念無法長時間持續,因為會很累,而樸實的念佛,尤其是金剛念,不容易累。
  • 修行、修行,到底什麼是修行?
    每天讓人充滿動力的,未必是人生使命,主要看做什麼。動力各種各樣,有些人的動力是貪嗔痴,做起壞事來很有幹勁,如果將此作為人生使命,那就糟了。真正的使命必須通過文化和道德教育來建立,比如儒家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斷絕學,為盛世開太平」;佛教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都是崇高且充滿力量的人生使命。
  • 大師「天天修行」如梅蘭芳「天天刮鬍子」值得反思
    難得的機會與佛教知名大師深度交流、向他請教:怎麼才能成為一個有智慧人?大師說了很多、他用自己修行的心得來給我們進行解析,還是頭一次聽人這麼說!大師主要說了以下幾方面,現與大家分享下。「善觀察」,如何能使修行不中斷,如何能使心不動,如何能使我們不退墮,就要靠智慧,智慧從觀察來,要觀察生死的苦涅槃的樂,修行的心就會提起來。觀察生死流轉的苦,才能明白凡夫的世俗心可要不得。觀察修行的安樂!證了果的人,生死已了,重擔已下,涅槃境界是無盡的樂啊!
  • 阿旺上師:我們一般的人修行,忍辱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一般的人修行,忍辱是非常重要的。家裡老公打你要修忍辱,當作冤親債主來的,前世你欠了老公,今世還給你了。你要忍辱,不要生氣,你開心地忍下去,業障消掉了他會好起來。什麼時候業障消了就好起來了。要想讓自己遠離嗔恨,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學會忍辱。
  • 修行人開悟的前兆
    若真修道人,必經磨難,不魔不成佛,真正發心修行的人,在真心觸動的一刻即震動三界,一定會有千磨萬難在等著你;就像唐僧,自踏上取經路那一刻起,「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傳言即已遍滿三界,你歷劫累生的冤親債主、一切心魔、一切有緣都在路上等著你了。
  • 真正修行的人到底應該什麼樣?真的有修行這回事嗎?(二)
    修行好的道人一見面就知道對方有什麼病,哪個臟器有問題,還能活多久。出家人也是人生父母養,出家前心裡也種著男女之情。不過,正確的修行方法能讓男女之情那些念頭很快過去。出家人要真動心了可以正大光明地還俗結婚,也用不著偷偷摸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