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思索:沉沉浮浮誰作準,《蘇菲的世界》談,真理並不永恆

2020-12-22 寂寞寒窗空守

對對錯錯無定論,

沉沉浮浮誰作準,

水無常勢一躍起,

撥開迷霧穿混沌。

《蘇菲的世界》〔25〕,「變化」真理,永恆的錯誤

談到哲學,有一個無法跨越的坎,這就是黑格爾。黑格爾是浪漫主義的傳人,而且把浪漫主義發揚光大。最終以最為哲學的思維把浪漫主義推到了整個哲學體系的最前面。

也就是,黑格爾處於的時代,是西方文明最為生機蓬勃的年代。一生人,可以看到了許多的事情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哲學,也走到了必須自我革命的時代。

★變化的哲學★

其實我們從古典到現代,總是可以看到了很多的哲學思潮和流派。到底那個哲學流派是正確的呢?我相信是沒有絕對正確的。

我們還在成長,我們還在變化,這個說明,我們的思考不會停滯,我們還有很多的現象需要解釋,我們也希望去預測很多的未知。

這就是世界需要變化,哲學也是一種要跟隨社會變化而變化的學科。

既然我們是從內心去追尋內心,那麼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不一致,我們的內心也會隨著時間而變化。現在的我已經不是過去的我,為什麼我們的三觀還要一致呢?

_名詞解釋:「黑格爾」一共在《蘇菲的世界》中出現78次。_

我不是過去的我,我只是現代的我,未來的我屬於未來。我是如此,我的思想也如此。

★大河★

當希望能夠通過看一朵花知道一個世界,看到一滴水知道整條河流。這就是哲學家在思考的時候,希望做到的事情。而突然,由於整個社會的高速發展,發現了一滴水只能知道他的柔弱,而一條小溪只能知道他的清澈,一條大河也只能知道他的湍急。

人類文明的發展,就好像從一滴水到達一條河流一般,沒有停息,但也不知道往後的道路是如何。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局限性,所謂的智者,也只能在大河中,看到了前面幾十米的距離,而所謂的聖人,也只能躍出水面,看到了幾公裡開外的山嶺。

一步一景,這就是歷史大河的原貌。

既然是無法真正的看到了大河的全貌,也就不可能知道整條大河所面臨的所有問題。

有的大河會匯聚了各條支流後奔向大海,這就是文明在吸收了其他文明後,獲得了更為澎湃的動力,可以越過高山、峽谷,衝開各種巖石。

但也有部分河流,只能漸漸乾枯,最後就躺在了沙漠中不見了。這就如同部分的文明和哲學,走著走著就走到了死胡同。雖然也孕育了一方的文明,但是最終也不能持久。

水無常勢,雖有一定的規律,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真理★

真理是什麼,真理就像是一個石頭,當溪流還是比較輕微的時候,這些石頭成為了障礙,石頭的稜角分明。對於這些石頭是非常的無奈,因為這是無法撼動的存在。

但是把石頭放到了大河中,這或許只是一塊大點的礁石,經過幾十年的消磨,就變得支離破碎,如同雨花石一樣,成為了隨著大河漂流的石子。

天傾西北,地陷東南,這是古人對天地的描述,發現日月是往西去的,發現大河是往東流的。這是由於古代人類的視角是如此的狹窄,而做出的真理描述。

實際上這種真理,放到了更大的尺度,又變成了一種特例,並非真理。

哲學也是如此,當自認為哲學可以解釋所有的問題的時候,總會有各種烏雲襲來,而這些烏雲最終也會摧毀了原有的真理和公理。摧毀之後哲學體系也很快得到了重建。

變才是真理,這個道理,在古代的很多哲學思想中得到了印證。如果追尋古今中外的許多哲學源流都會發現,所謂的復古學派,其實就是一種託古。

就是一段「格物致知」,就可以衍生出不同時代的版本,而這些版本也追隨著整個世界的發展,好像也並沒有落後。

★張口亂語★:世界是在變化的,人類是在發展的,文明是在分合中得到了動力,並且快速前行。中華文明吸收了多少的外來文明,這並不能簡單的計量,但是這些文明的合流才最終導致了現代中華文明的產生。文明如此,我們的思維何嘗不也是如此。

探尋「變化」的含義,看看書中如何說。

1) 人類認知的基礎代代不同,因此世間並沒有『永恆的真理』,沒有『永久的理性』。哲學唯一可以確切掌握的一個定點就是歷史。來源於:《蘇菲的世界》第27章。

2) 任何研究歷史的人都會發現人類正朝向愈來愈『了解自己』、『發展自己』的方向前進。來源於:《蘇菲的世界》第27章。

圖片來源於網絡,部分文字也引用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只有訂閱,不再錯過。只有點讚,給予動力。只有回覆,方有目標。

你的需求是,就是作者研究的方向。

作者「寂寞寒窗空守」詩云:

寂寞,

寒窗空守,

蹊徑另闢斬棘。

雨打芭蕉萬般思愁。

砥礪前行艱辛,

揮動拳頭,

朋友!

№557日期:200912

相關焦點

  • 寂寞思索:帝國終止人彷徨,《蘇菲的世界》〔13〕談中世紀
    文化也會「暫停」,《蘇菲的世界》談中世紀歷史在公元元年前後,就停止了。這是一個偉大的哲學時代的停止。羅馬對希臘地區的徵服,代表著亞平寧文明對希臘文明的勝利。也把希臘文化帶入到了羅馬,形成了一個新的文明譜系。可惜的是,這個譜系由於文化的來源太多,缺乏核心的文明因子。
  • 寂寞思索:渾渾噩噩千年停,讀《蘇菲的世界》〔14〕
    哲學的「重生」,文化融合後自然的迸發,讀《蘇菲的世界》中的中世紀經過了1000年的消化,西方的哲學終於得到了充分的融合,也就是來自希臘的哲學思想和來自中東的宗教體系,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平衡和和諧。在這個時候,文明開始按照自己的意願重新起步。
  • 寂寞思索:理想遙望覓封侯,讀《蘇菲的世界》〔15〕
    矛盾的綜合體,《蘇菲的世界》中說「唯心」這個世界是充滿著矛盾的。而哲學就是在矛盾中前行,只有出現了矛盾,同時矛盾的雙方都無法最終戰勝對方,這樣哲學才能真正的前進。哲學就是充滿著各種矛盾。這兩種主義之間是一種根本矛盾,到底誰才是主導者?這又追尋到人的本質問題,世界的本質問題。在那個時代,只是萌芽,但是機械的力量,卻給予了我們最大的衝擊。精密的機械,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不可能不著迷的東西。世界是這麼的可愛,也是這麼的有趣。只要我們跨出一步後,就變得我們無數人為此去探尋終極。
  • 讀《蘇菲的世界》㈡:雷鳴地震天神管
    自然世界真壯觀,雷鳴地震天神管,誰說我們無所知,原子理論影響廣。談我們來自虛空,《蘇菲的世界》中說「神話」我們閱讀《蘇菲的世界》,這是一本哲學的入門學說,這本書其實真的並不容易讀。畢竟涉及哲學的東西,都是需要思考的。而且這種思考很多時候都是一種痛苦。當然也有很有趣的地方。我們在閱讀哲學的最初階段,神話的時候,就非常的令人愉悅。而其實神話也構成了各個文明的世界觀。
  • 寂寞思索:立下文字本意存,神的悖論
    神靈善惡有悖論,立下文字本意存,自由只是裱糊紙,能力心靈誰為尊?「批判」神的悖論,讀《蘇菲的世界》〔17〕神是什麼?這個在人類歷史中永遠繞不開的問題。名詞解釋:「史賓諾莎」一共在《蘇菲的世界》中出現45次。「史賓諾莎」:猶太人,近代西方哲學的三大理性主義者之一,與笛卡爾和萊布尼茨齊名。他的主要著作有《笛卡爾哲學原理》、《神學政治論》、《倫理學》、《知性改進論》等。最早提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為啟蒙運動的拓展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到底有多少個神,我其實並不關心。
  • 寂寞思索:百年哲學未前行,哲學世界的終結,停滯的文明
    《蘇菲的世界》〔31〕:哲學世界停滯一百年,難道真的已經終結到了最後的時候,也是整本書實際上最後的地方。許多的終結也發生在了最後的篇章中。★世界的終結★實際上,今天的思想基本上都是100年前已經形成的思想,也就是說這100年,新的思想並不多,甚至於處於一個很長的沉默期。
  • 《蘇菲的世界》:古希臘哲學家們的「永恆」之光
    #西方哲學#大家好,今天筆者給大家分享《蘇菲的世界我們可以先談一下對於哲學的認識什麼才算是哲學?這種終極我們換個詞,就是永恆。古希臘自然派哲學家和蘇格拉底,柏拉圖都相信,世界上是存在永恆的事物的。米利都三傑之首泰勒斯認為是水是萬物的根源。萬物生於水,又復於水。
  • 《蘇菲的世界》Part2: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
    01神話的世界觀蘇菲今天也收到了一封來信神話是人類童年的產物,古老的神話,展現了人類祖先最初的大膽想像,它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神奇美妙的世界。神話的魅力是永恆的,今天,我們仍然能從神話的寶庫中汲取豐富的養分,領略到洋溢其中的令人神往的英雄氣概,獲得精神上的極大享受。拿中國神話舉例,就有盤古開天闢地、盤古之死、女媧造人、女媧補天、精衛填海以及夸父逐日等眾多精彩絕倫的神話故事。
  • 《蘇菲的世界》,一部懸疑與哲學結合的小說,讀後感悟
    《蘇菲的世界》豆瓣評分8.5,被評為20世紀百部經典著作之一。該書作者是挪威的一名哲學教師,憑藉此書一躍成為全球知名暢銷書作家。01此書主要是講,一名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意外地發現了一封寫給自己的信,裡面只有一張跟信封一樣大小的紙,上面寫著:你是誰?
  • 寂寞思索:世間萬物均為盜,道家《陰符經》談「萬物」
    其實這個世界哪有和諧的事情,而這裡提現的滿滿的都是相愛相殺的道理。★盜★盜賊這個行當,也算是人類最早的行當之一,人天生就有掠奪性。人的偷盜特點也是很明顯的,而當今要通過道德和法律進行雙重約束。對於這種行當,我們又愛又恨。
  •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看看《蘇菲的世界》是如何解釋的!
    大家好,我是小叔說書,這是一本從哲學史小說,以寫信的方式介紹,主人公蘇菲以一封怪異的信件作為故事的開篇,情節是抑揚頓挫完美解釋你是誰?這個世界從何而來?不僅導入了小說情節,同時也開啟了小說的主線敘述模式。
  • 法蘭西永恆的愛人蘇菲-瑪索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蘇菲-瑪索,法國國寶級人物。蘇菲-瑪索,這個對於大多數80後90後來說「只聞其名」都能夠想起容顏的演員,雖然已經遠離主流媒體多年,但仍然能讓人魂牽夢縈。1966年,蘇菲-瑪索出生法國首都巴黎市郊的一個小鎮,她的父母經營著一家規模不大的雜貨鋪。1980年年僅14歲的蘇菲-瑪索被導演相中,彼時她的身高已經超過170cm,之後她出演了《初吻》,憑藉此片一炮而紅。
  • 真理永恆,追求真理真相的我們「一如既往」
    哲學的實際意義就是指導思想,感悟生活,游離紅塵,感悟天道,覺悟真理真相,啟迪智慧,陶冶情操。世界哲學的四大流派,中國易學、古印度佛學、古希臘哲學、以及猶太熱人聖經。哲學和神學很接近,和科學一母所生,和文學、藝術、宗教、文化都是兄弟姐妹。哲學是覺悟智慧的法門,是存在者追求真理真相的路。
  • 它是永恆、變化而又簡明的真理
    《周易》永恆的、變化的真理也是非常簡明的真理。這在於天地之道雖然遮蔽自身,但又顯明自身,仿佛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如此的天道並不複雜,而是簡明。作為如此,易理容易被人所認知,也容易為人所實踐。《易傳》將《易經》中的迷信改變成思想,將其遮蔽的真理變成了顯露的真理,將其關於人事的預測升華為天地變易之道。正是根據這樣的情況,我們不是從《易經》去理解《易傳》,而是從《易傳》去理解《易經》。惟有如此,我們才能找到一條通往《周易》的正確通道。千年來,研究《周易》的解釋性文獻汗牛充棟,但真正洞曉易理的著作卻如九牛一毛。
  • 寂寞思索:朵朵蓮花已開張,無所適從的《原則》
    邏輯有很多種,但是大部分的事情都有自己的邏輯,這些邏輯並不一定是決定性,卻一定是能夠完全貫穿於這些事情的始終。解決一個事情有很多的辦法,這些種種的辦法和說法中,有些是非常有價值的,有些實際上是事倍功半的,有些甚至是南轅北轍的。但是如何去衡量這些辦法是否合適。
  • 寂寞思索:響應領導日暮遲,讀《原則》㈦:要求透明,只為作惡
    但是,誰都不能否認,任何的解釋都會有某種的不足。而今天談《原則》重要的就是要說,企業的文化。這其實也是一個大題目。名詞解釋:「文化」:是人類社會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動及其產物,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教育、科學、藝術皆屬廣義上的文化,而政治、經濟與文化互相交織。實際給文化下一個準確或精確的定義,非常困難。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
  • 顛覆認知:什麼是真理?真理一旦現身,我們能接受嗎?
    人們都以為真理是解決人類存在問題的法寶,是指導人類生存的指南,是我們達到目的的有力保證,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式方法……其實我們全錯了,我們連真理是什麼都是糊塗的,我們談何找到真理?如果真理活生生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認識真理嗎?我們會認為是怪物,因為它與我們所有的認識與觀念都全然不合,它不會符合我們對於真理的判斷標準,它極有可能會以荒謬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
  • 真理是時間的女兒
    什麼叫真理?記得在高中讀書時老師這麼說的。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性的正確反映。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實踐是需要時間的。就象一顆參天大樹,從種子發芽生根,經過幾十年乃至幾百年才長成遮蔭幾百平的參天大樹。真理與謬誤之間唯一的檢驗是由時間來決定的。
  • 寂寞思索:高處搖曳口難平,古典智慧《止學》談「所忌」
    ★張口亂語★:世界不是平的,總有的人可以獲得更多,有的人只能佔有更少。中庸雖然更容易生存,但也更然出眾。此中也是一種道路之爭。歸根到底,還是對資源的爭奪。作者「寂寞寒窗空守」云:∞∞∞寂寞∞∞∞∞∞寒窗空守∞∞∞蹊徑另闢籌謀∞風雨飄搖萬般思愁∞砥礪前行艱辛∞∞∞揮動拳頭∞∞∞
  • 人生終極真理——「我是誰?」
    追求真理是人類的渴望與本能。老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等等,他們之前或之後都有無數的先哲們在追求真理,追求一個被稱為終極真理的真理。那麼,這些先哲們追求的所謂終極真理到底是什麼?最深的往往是最淺的,最淺的往往又是最深的。這個終極真理就是——「我是誰?」!「我是誰?」,猛然一聽,似乎這是一個荒謬而又可笑的問題,一個人活著,難道連自己都不認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