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初次月經多出現在女生青春期階段。
在初次來潮之後,受身體發育的影響,月經周期和月經量也容易不穩定,但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女性月經周期也會越來越穩定。這種情況只有在懷孕後才會短暫停止幾個月,而當進入絕經期之後,月經就會徹底和自己告別,這也意味著女性失去了生育功能。
之所以每個月女性都會有月經到來,是因為子宮內膜會受體內激素影響而增厚,為孕育生命做好充分準備。但沒有等到受精卵著床的子宮內膜,又會隨著激素水平下降而脫落,子宮內不僅會露出新鮮的創面,同時血管也會破裂出現,混合著子宮內膜的血液隨著宮頸、陰道排出,最終就形成了月經;
女性每個月來潮的時間並不固定,畢竟每一位女性的個人情況都不相同。但籠統的來看,女性月經周期就是在21-35天左右,平均為28天,而月經期則會持續3-7天左右。每次經期排出的月經量約為20-80ml。如果經期少於2天、月經量少於20ml,就屬於月經稀發!
月經量過少,往往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生活影響:女性月經正常與否和體重、體內脂肪含量有關係,無論是過度肥胖或偏瘦,都可能造成月經量減少。另外,如果女性長期有過度節食減肥、熬夜、精神壓力大、情緒煩躁等問題,都容易造成內分泌失調,進而導致月經量過少;
2、卵巢疾病:卵巢是女性月經來潮不能缺少的部位,其負責分泌出雌孕激素,以維持子宮內膜正常代謝。而當連超疾出現疾病之後,就會直接影響到月經排出。比如卵巢功能衰退、卵巢囊腫、多囊卵巢症候群等。特別是在病發多囊卵巢之後,女性不僅月經量會有所減少,甚至還可能出現閉經、不孕等問題;
3、子宮損傷:在子宮內膜基底完好的情況下,才能正常進入月經周期循環。一旦子宮內膜受損,就可能影響到內膜周期變化,比如多次有人工流產、刮宮等問題,就會對子宮內膜造成傷害。除此外,出現在子宮內的疾病,比如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結核病等,也會導致月經減少、閉經等問題出現;
4、甲狀腺疾病:甲狀腺是人體內最大的分泌腺,當甲狀腺出現了問題之後,就會對女性月經造成影響。特別是病發了「甲狀腺機能減退」,患者全身代謝不僅會變慢,同時還可導致高泌乳素血症,從而抑制下丘腦正常運轉,女性因此出現月經減少稀發、閉經、不孕等問題;
5、子宮發育不全:受到某種因素的幹擾或傷害,子宮在演化的不同階段很可能出現各種發育異常或畸形。而子宮發育不全又會影響到生殖器官的正常活動,所以女生容易出現月經時間短、月經量過少、痛經,甚至是沒有月經到來等情況。
如果之前經期一直都非常穩定,但最近經期卻明顯縮短,月經量變得越來越少,同時還出現了腹痛、白帶異常等表現,這就有可能是婦科病到來的信號,需積極進行檢查。另外,即便是沒有其他症狀表現,月經量過少也屬於異常情況,女性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