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 白求恩來華支援抗戰 為上前線竟向毛主席發脾氣

2021-01-21 中華網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華網軍事傾力推出二戰「偶-像劇」《永恆的瞬間》,其第十二集《白求恩 火線救傷員》將於近期上映。本次先行放出部分精彩片段著重描述了白求恩是怎樣從一位曾喜好酗酒、風流倜讜、喜怒無常的文藝青年從「創投」自主創業,一直成長為抗戰英雄的傳奇故事。值得注意的是,白求恩在抵達陝北後,為了能夠儘快上前線救治傷員,甚至對毛主席等中央高層發了一次不小的脾氣。


白求恩,全名諾爾曼·白求恩,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主義戰士,著名胸外科醫師

在中國,說起白求恩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許多人只知道白求恩是一位普通的加拿大醫生,一個共產主義戰士,為中國抗戰事業犧牲,卻不知道他有多麼傳奇的一生。白求恩1890年出生於加拿大一個叫格雷文赫斯特的小鎮,祖上在加拿大社會中地位顯要。他的祖父是多倫多三一學院醫學院的創始人,父親是虔誠的牧師。受家庭良好教育的影響,白求恩從小就很有潛質,做事非常認真。高中畢業後,他進入多倫多大學學醫。和現在許多「輟學」的名人一樣,白求恩也曾「不務正業」停過學,他不僅當過伐木工,還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先後兩次加入皇家陸軍和海軍醫療隊,分別赴法國和英國,冒著槍林彈雨在火線上搶救過傷員。最有意思的是,根據最熱門的藝術收藏家馬未都先生披露,一戰結束後白求恩不好好實習當醫生,而是選擇創業幹起了畫廊,專門倒騰中國瓷器。據說前不久在白求恩老宅子的車庫裡,還發現了400多件瓷器,其中竟然有價值連城的郎窯綠大梅瓶!除了這些之外,白求恩還可以算得上是一名「文青青年」,他文筆極好,曾當過記者,寫過小說,創作詩歌、繪畫……不得不說,白求恩在來到中國支援抗戰前,其生活還真是豐富多彩。

1938年白求恩率醫療隊赴延安途中

說道與中國的緣分,白求恩也有著不一般的境遇。1937年,白求恩偶然得知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便萌生了再次出國進行醫療救援的想法。可當時的白求恩已是醫術高明、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外科醫生了,他的工作非常重要而忙碌,是很難離開的。正當白求恩在為是否要去中國支援抗戰的躊躇之際,一位中國人改變了白求恩的一生,同時也堅定了白求恩來華支援抗戰的決心與信心,他就是中國教育界的著名人士陶行知。當時,陶行知為了曝光日軍的野蠻行徑,喚醒華僑和國際進步人士支持中國抗戰,在國際上四處奔走。在美國的一次晚宴上,當白球恩得知陶行知先生來自中國時,變主動詢問起當時中國的情況。當白求恩聽到「七七事變」後,在戰場上中國軍隊承受著巨大壓力而且傷亡嚴重,醫療條件很差,救護人員嚴重不足時,白求恩當即緊緊地握住陶行知的手說:「謝謝你告訴我這些情況,決定了,我終於決定了,你們那裡需要我這樣的醫生,我打算很快去中國!」陶行知先生也緊緊地握住白求恩瘦長而有力的手說:「謝謝白求恩先生,謝謝您對中國人民的支持和同情!」 於是,在白求恩回到加拿大後,他立即著手組織醫療隊,並準備了隨身攜帶的器械和藥品。1938年1月8日,白求恩、簡伊文等醫護人員一行登上「亞洲女皇號」郵輪,以加拿大和美國共產黨派遣援華醫療隊的名義啟程赴中國。

影視作品中白求恩在延安見到了毛主席

經過19天的漫長航行,白求恩一行醫護人員終於抵達了中國,可是由於國民黨方面垂涎於那批戰時寶貴物資,希望可以留下醫療隊。同行的美國醫生帕爾森斯留下了,但白求恩卻堅持要到解放區進行工作。在宋慶齡的斡旋下,他與當時在武漢的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會面了。白求恩對周恩來說:「我來中國是要到解放區工作的,現在抗戰形勢緊迫,請你儘快安排我上前線去。」周恩來考慮到從延安去晉察冀更安全些,他建議白求恩一行北上延安再前往前線。去往延安的路程不僅遙遠,而且危險與困難重重。白求恩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和緊跟後面的日軍之間沒有一點遮攔,這實在使人毛骨悚然。直到3月底,白求恩一行人員終於抵達延安,剛安頓下來白求恩便表示要見毛澤東主席。根據當時給白求恩當翻譯的黎雪回憶,在第二天晚上見到毛主席之後,兩人的交談一直持續到午夜之後。然而,這次談話,並沒有使毛主席真正下決心送白求恩到前線去。他必須考慮這位國際友人的安全,事後得到消息的白求恩發火了。據說當時白求恩抄起一把椅子,朝窯洞的窗戶狠狠地砸去。椅子飛到了院子裡,令來勸說他留在延安的幹部都愣住了。面對這種情況,白求恩說道:「我可以為我的魯莽道歉,但你也必須向前線的戰士道歉,他們更需要我!」 事情發生後,毛主席不但沒有責怪白求恩,反而對白求恩這種大無畏的國際共產主義精神刮目相看,批准了白求恩到晉察冀抗日前線的請求!

「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是毛主席在《紀念白求恩》這篇膾炙人口的文章中,對於白求恩的高度評價。然而,在這背後是白求恩冒著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在前線為傷員做手術,甚至不惜用自己的鮮血挽救抗日將士生命的高尚情操。您若想了解這其中的故事,敬請關注下集精彩片段《白求恩火線做手術 親自獻血挽救開國將軍生命》!

「偶-像劇」不是通常意義的青春、愛情或勵志的電視連續劇,而是集成創新的脫口秀形式-- 「偶」指借用1:6的兵偶(人偶)描述的人物、「像」指1:1的真人講述故事的視頻圖像、「劇」指根據劇情的評述,總之、是一種集聚新介質、新媒體,穿越時空、還原歷史的脫口秀組合。


【長按二維碼圖片,即可關注中華網】

更多信息,猛戳↓[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林邁可:支援中國抗戰的國際友人 使世界聆聽到延安之聲
    林邁可之謎張威在支援中國抗戰的國際友人中,英國勳爵林邁可(Mechael Lindsay 1909-1994)佔有獨特的地位:1944年5月,他在延安利用有限的資源,架設起大功率無線電臺,使世界聆聽到延安之聲;同年8月,他擔任了延安新華社英文廣播部的首位外籍專家,向海內外講述中共的抗戰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電影展播《白求恩大夫》
    《白求恩大夫》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的人物傳記電影,由張駿祥、李舒田、高正執導,譚寧邦主演,村裡、英若誠、吳雪、楊在葆、田華等出演,於1965年完成,1977年正式上映。(點擊進入)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電影展播 《雞毛信》1954年 石揮執導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電影展播 《鐵道遊擊隊》暨紀念馮喆誕辰99周年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電影展播 《平原遊擊隊》
  • 揭秘真實的白求恩:是個壞脾氣,常摔手術刀罵人
    抗日戰爭期間,許多外國友人義無反顧地來到中國,為我國的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以白求恩博士最為著名。這位偉人曾經評價白求恩為「一個高尚、純潔、有道德、脫離低級趣味、對人民有益的人」。但是白求恩,在人們心中和藹可親、溫文爾雅的人,在他的助手眼裡,卻是個怪脾氣的人。不好的脾氣和醫者的仁慈怎樣劃等號?
  • 一封給毛主席的信,稱誰的軍隊為「土匪」?
    親愛的毛主席:在您的英明領導下,使被日寇吞吃將盡的國土,又大部建立起光明的根據地;已陷入敵手的老百姓,復得回到祖國的懷抱,這使我們怎樣的激動。特別我們臨朐的老百姓,在國民黨領導下的山東沈鴻烈省政府和他的土匪軍隊控制臨朐五六年中,將我們全縣大部造成「無人區」,人口存在不過三分之一。
  • 【專題報導】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研究生志願者在行動
    三院白求恩志願者在行動  ——為家鄉防疫工作貢獻微薄之力  祖國母親生了一場病,希望她能夠早日好起來!武漢加油!祖國加油!作為吉大三院白求恩志願者,他也在積極踐行著白求恩精神,為家鄉疫情防疫工作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農村防疫工作是當前防控工作重點之一,也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劉堯堯回到家鄉時,發現村民們對疫情防控工作還是不夠重視。
  • 醫生為什麼要特別?從白求恩和《希波克拉底誓言》說起
    今天我大致講講,先從白求恩說起。很多人都知道白求恩大夫是個暴脾氣,看不慣的人和事情,絕不過夜,當場就懟。 白求恩看到一個老喇嘛穿戴整齊的禮佛做法,大為不解,直接就開懟:「愚蠢,你這麼做有什麼意義?真一心向善,就該出去幫幫那些傷員!」大家趕忙把白大夫勸走,回去後他還氣憤難消,繼續吐槽本國(加拿大)的醫療制度,抨擊大部分醫生根本無視希波克拉底誓言,為貪慾所驅使,只有極個別人能體恤患者,尤其是那些付不起診療費的患者。
  • 抗戰中曾經幫助過中國的外國人,居然還有日本人,最後一個最感人
    滇緬公路是抗戰時期中國的生命線,當時中國面臨日軍的封鎖,國際援華物資只能走滇緬公路,後來日本人進攻緬甸,打到了雲南,滇緬公路被切斷,這才有了中國遠徵軍。 史迪威受羅斯福的指派,來華參戰,他是中國人民的朋友,雖然第一次遠徵軍失敗,但是也不能全部歸咎於他,一個將軍,來到條件艱苦的中國參戰,本來就值得感謝,而第二次遠徵軍,中國也真正的成功了
  • 抗戰十二圖鑑:看!那些崢嶸歲月裡的「微表情」 —— 紀念中國人民...
    值此周年紀念之際,央視網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聯合出品12張抗戰文物紀念海報,讓那些崢嶸歲月裡的「微表情」帶你走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初心。(策劃/張莉,設計/劉京京,鳴謝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焦點時刻》特別策劃《回聲嘹亮》第三篇...
    75周年,焦點時刻特別策劃《回聲嘹亮》:第三篇《一個日本女人的反戰播音日記》.mp306:25來自湖北之聲FM1046在武漢會戰最激烈的時刻,有一個溫柔甜美的女性聲音,從江漢關附近的廣播室傳出,向戰場前線進行日語和平反戰播音,給參戰的日本官兵以極大的震憾,引起了日軍總部的恐慌。
  • 大批中國抗戰史料散落北美,這本特別的工具書為學者指南
    其中許多文獻鮮為學者所知,較少為研究者利用,不少數量的檔案與上海的抗戰歷史有關。八年抗戰之前和抗戰勝利之後與中國抗戰緊密聯繫的歷史檔案文獻,如涉及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2年一·二八事變、1936年的西安事變、1945年抗戰勝利後對日索賠和盟軍行政總部美軍先遣組等的歷史檔案文獻,也包括在內。也收錄中國本土之外的比如美國和英國援華機構的檔案文獻,他們反映中國抗戰如何普遍地得到國際的同情和支援。
  • 老戲骨李雪健演活了一個抗戰老人的風骨——看影視劇《河山》有感
    電視連續劇《河山》,本來是圍繞著國民黨某團長衛大河在共產黨人的引領下,經歷了脫胎換骨的思想轉變,最後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展開的故事。然而本人以為,從純藝術的角度看,該劇所展現的士紳鄉民的抗戰,特別是老戲骨李雪健扮演的衛大河父親這個老鄉紳的角色,構成了劇中最精彩的部分。
  • 抗戰國民政府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史記
    為報復日軍暴行,蔣介石和國民黨採取軍事「復仇」,收集證據對外揭露。特別是對外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不僅保存了大量大屠殺第一手資料和證據;還讓世界首次看到了南京大屠殺日軍暴行,並產生了較大影響,為中國抗戰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高度的同情和支援。
  • 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軍事頻道-新華網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按照侵略中國的預定計劃,將瀋陽附近柳條湖一帶南滿鐵路路軌炸毀,然後誣稱是中國軍隊所為,以此為由悍然向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奉天(瀋陽)城發動進攻。
  • 針對美帝及蔣介石政權,毛主席公開向全世界講了個農夫與蛇的故事
    這個協定規定:美國政府承允援助國民黨政府,向國民黨政府提供它所申請及美國政府所核准的援助;執行該協議的美方人員在中國享有與美駐華大使館同等職員一樣的優待及豁免;美國可以在中國取得它所需要的任何戰略物資,國民黨政府必須按時供給有關這些物資的情報;國民黨政府保證美國的商品來華傾銷。 解放戰爭時期,美國的海陸空軍均在中國參加了戰爭。青島、上海和臺灣,有美國的海軍基地。
  • 為什麼我們總是忍不住地向對方發脾氣?
    向對方發脾氣很容易傷害對方,道理我們都懂但為什麼還是會這樣做呢?其實很多人容易把向對方發脾氣合理化,在不經意間就給自己找好了發脾氣的藉口,比如:1.我也不想發脾氣,沒辦法,我實在控制不住。如果我們總是向對方發脾氣,就會帶給他來很多的負能量影響他的情緒。我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情緒需要疏導但不能總是向對方發洩。因為內心的恐懼,覺得自己的脾氣無法控制,所以總是會找藉口發脾氣,如何改變這種情況?
  • 徐向前回延安,當面向毛主席匯報,中央隨即加強山東根據地建設
    毛主席對山東工作強調指出:「要選擇較好的遊擊隊,逐漸培養成主力;要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創建山東抗日根據地,使山東成為八路軍在華北的一個戰略據點。」1938年8月至11月,中央從延安向山東派出160餘名老紅軍幹部,包括張經武、江華、吳克華、胡奇才等人。
  • 山西白求恩醫院婦產科大樓啟用
    山西新聞網11月20日訊(記者 王曉豔 通訊員 許文輝)今日,山西白求恩醫院婦產科新病區開診暨第一屆同濟山西婦產科高峰論壇舉行。新病區開診,標誌著醫院婦產科建設發展進入一個新的起點,實現了醫院婦產科綜合實力的極大提升。
  • 抗戰時期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美國、蘇聯都對中國做了什麼
    同時,義大利向中國派遣了大量的軍事顧問,中國也派遣了不少軍事人員赴義大利進行學習。兩國在經濟、貿易、政治等領域也進行了積極的合作。短短幾年間,兩國貿易額直線上升。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向義大利訂購了101輛裝甲車。不過,與德國情況類似,隨著與日本結盟,義大利不僅中斷了中意軍事合作,而且暗中為日本提供中國軍隊各方面情報,在背後狠狠捅了中國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