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起武打動作片,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李小龍,因為李小龍名揚天下,開創了功夫片的先河,但其實第一位華人武打明星,並不是李小龍,而是今天我們要說的一名人物,他就是王羽,成名先於李小龍,曾經獲得了第5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的終身成就獎。
一、
王羽、出生於1944年的上海,幼年就十分喜愛武術,性格外向,骨骼精煉,很小的時候便被父親送往了上海體育學院進行鍛鍊,長達數年,一直到17歲,跟隨父親從上海南下香港,當時的香港正式武俠之風的興起,恰巧讓王羽趕上了這波熱潮。
抵港以後,王羽進去了學校學習,但是熱愛武術的他,對學習並不怎麼感冒,並且性格開朗,經常打鬧,一度成為老師們眼中的「問題學生」,但幸好還是能夠在三年後順利畢業。
憑藉自身的武打功底和俊俏的長相,在畢業後他入選了香港邵氏公司在電影《虎俠殲仇》中男主角的選拔,並且通過數月的刻苦訓練,最終成功演繹了這部電影,在劇中擔任「雷虎」一角,給大眾一個初步的好印象。
二、
使得王羽成為王牌明星的並不是《虎俠殲仇》這部電影,而是《獨臂刀》,可以說《獨臂刀》的成功是王羽演藝生涯的高光時刻,一時間成為了武俠片的代名詞。
1967年上映的《獨臂刀》,一舉拿下突破百萬的票房,把同類型的影片甩了九條街,在這部影片中,獨臂的王羽,為了幫師門復仇而苦練刀法,成為一名獨臂刀俠,最終以精湛的刀法血刃仇人,復仇成功,並且演技在線,將男主角的氣質和神情演繹得淋漓盡致,令人不由自主地拍手叫好。
成名後,王羽乘勝追擊,又拍攝了《獨臂拳王》、《劍》、《斷魂槍》等多部影視劇的男主,票房也很可觀,頗受好評。
《獨臂刀》的導演是張徹,電影的成功使得張徹頭上的光環一夜間亮了許多,還將王羽收入門下,成為最當紅的首席武俠小生。
李小龍跟王羽的關係在當時是很好的,但李小龍回港以後,自然王羽的光芒就顯得沒那麼亮了,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吧,再加上當時與邵氏公司的一些矛盾,無奈之下選擇了到臺灣發展。
三、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到臺灣發展的王羽,逐漸跟社團扯上關係,下面就來講講緣由。
1976年,王羽在某天跟幾名朋友聚會 ,去了一家酒家,名為杏花閣,王羽正值青年,血氣方剛,點了一名姑娘來陪酒,殊不知姑娘不願意,就去找了四海幫的骨幹來訴苦,四海幫的人一聽,自己的禁臠被犯,立馬就不樂意了,於是乎雙方就發生肢體衝突了。
王羽也無所畏懼,隨後更是請來槍手進行報復,結果四海幫多人受傷,這就是臺灣三大血案之一的「杏花閣血案」。
當時,王羽還得到竹聯幫的大佬陳啟禮的青睞,欲將其收入門下,王羽一開始是不樂意的,但經過此事以後,陳啟禮還幫助王羽回港躲避風聲,並在其斡旋之下,將此事件擺平,同年,王羽便加入了竹聯幫,成為核心成員。
四、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正是因為這次事件,王羽跟四海幫也結下了梁子,時間來到1981年,在一次王羽在天廚餐廳吃飯的時候,突然間背後一涼,新鮮的液體順著脊椎流下去,原來是被四海幫安排的人馬偷襲,最後被砍了數刀成重傷,後來被送往醫院治療,撿回了一條命,這次事件就是三大血案之二的「天廚血案」。
經過這次血案,王羽認為要將事情擺上檯面解決,於是把那幾名傷人的刀手告上法庭,四海幫這種黑幫社團也不願意將事件擺上檯面,一時間慫了,便派了幾名中間人想跟王羽私下解決,但中間人態度惡劣,遭到了王羽的拒絕,不僅如此,王羽還派人將這幾名中間人砍成重傷。
結果王羽被反告上法庭,王羽被認為涉及教唆行兇,開庭一審判處有期徒刑28個月,二審減為8個月,最後還是在陳啟禮的斡旋下,擺平了這次事件,獲判無罪。
這次其中的血案便是三大血案之三的「法庭大廈血案」,全部都與王羽相關。
至此,王羽的黑道之路算是結束了此後選擇隱退,專注於實業投資,偶爾客串一下電影,中年生活算是愜意且瀟灑。
2011年王羽客串的電影《武俠》中,與甄子丹打了個你死我活,氣場不輸當年,相當精彩。蘇子和時間的流逝,年事已高的王羽因多次中風已經無法行動自如。
這期到這便結束,下期更精彩,喜歡的看官記得點個關注,避免迷路,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