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縣千村行(311)|「無人溝」變「小九寨」 大家一起富起來

2020-12-05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蒲南溪

「以前這就是一條廢河!」11月22日,剛過了小雪節氣。離開閬中城區,驅車半小時來到思依鎮楊家河村,循著清幽的河水一路來到一處小木屋——楊家河景區的接待處。「這都是我們一手一腳搭建起來的,我們都自己誇自己是』小九寨』呢。」景區工作人員、村民張國慧熱情地說道。

蕩舟楊家河 繆吉波 攝

「最近天氣冷,遊客稍微少一點。」楊家河村村主任楊志仕拍拍手上的灰,指著岸邊的村民和卵石建材,「但我們都沒閒著,趁著淡季加固河溝,升級景區的基礎設施,還計劃再加幾條船。」

從2017年開始,三支小竹筏在這條河裡率先試水,到如今竹筏、烏篷船、泛舟共40餘支,趕上節假日,還得排隊兩三個小時。楊家河村的3000餘名村民既是旅遊紅火的見證者,也是親身參與者,更是村集體經濟的獲益者。

「無人溝」熱得起來不? 三支竹筏試水

「不說遊客,楊家河周邊以前人都沒的。」思依鎮旅發辦主任孫天永回憶,雖然他是思依人,但從來沒到過這裡。

「2016年以前,我們村是有名的上訪村,向政府向政策要吃穿。」楊志仕說,他當了快十年村幹部,那些年村集體債務高,幾個村幹部大年三十晚上都不敢回家。脫貧攻堅開始後,要讓集體經濟達到人均10塊錢,他們「摳破」了腦袋。

「還是從產業入手。」楊志仕介紹,2017年3月,面對連片的撂荒地,楊家河村支部、村委兩班人到成都、西充、蒼溪等地考察產業項目。通過諮詢專家,結合本地土質,決定發展香桃產業。

樹苗買進來,楊家河開始摘種香桃。但他們想得更遠,桃花盛開期可舉辦「桃花節」,果實成熟期可舉辦「採摘節」,吸引城裡人到鄉下「耍」。怎麼才能讓遊客耍得住呢?

不如「廢物利用」吧,大家的眼光又落在這條「無人溝」上。2017年4月,思依鎮政府(原棗碧鄉政府)出資八千元買進三隻竹筏,放在楊家河麻板橋水碼頭。「竹筏是免費的,工作人員也是不計報酬的七八個支部黨員、村社幹部。」思依鎮黨委副書記楊清欽說,沒想到三隻竹筏迅速躥紅,坐竹筏遊河的人在草壩壩上排起了長隊。

當年4月中旬,村裡決定按5元一人收取竹筏船費,用於人工、安保開支。三個月後,竹筏遊熱度不減,「尤其是五一節船票收入一萬二,以前持觀望態度的村民動心了。」楊志仕說,村裡就用「收來的5塊」再購進10隻竹筏,又過了三個月,船票漲至10元,竹筏加購10支。2017年年底,黨員幹部退出經營管理,50多名貧困戶陸續加入「竹筏遊」,掙上了工資。

楊家河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遊客,省外山東、甘肅、新疆的遊客紛至沓來。孫天永總結說,「這裡背靠閬中,與古城旅遊差異較大,以前一年的人車流量還抵不過現在的一天。」

「無人溝」真的熱了起來。「生態竹筏遊」的規模逐漸擴大,2018年起船票漲為20元每人,「村集體」的腰包也鼓了。「支部+專合社+村民」的模式下,2017年「竹筏遊」村集體收入20餘萬元,2018年收入50餘萬元,2019年增至80餘萬元。

村民變「船長」 文旅發展靠自己

「現在的工作好輕鬆嘛,每月有穩定的工資,還可以和各地的遊客聊天。」張國慧說起自己在楊家河的工作笑意盈盈。她回憶,以前做著家裡十畝莊稼,養豬養雞,日復一日的黃土地和辛苦勞作,卻還是勉強維生。丈夫是石匠,長期吸入粉末患上支氣管炎,脫貧攻堅建檔立卡時,他們被評為貧困戶。

「村上照顧我,給我安排了公益崗位,做做掃地清潔的工作。」2017年,「竹筏遊」缺人手,張國慧是最先加入的一批村民,「其他人還不相信這條』廢河』能掙錢嘛,我們就先來。哪曉得生意越來越好喃,加入的村民也就越來越多了。」

不過她最得意的,是2018年考取的一張證書。竹筏每支最多坐四個人,為了提高載客能力,同時豐富船隻種類,這一年楊家河購入了幾艘烏篷船。有船就要有人開,但村民裡沒誰有經驗。於是村上又組織幾名好學的村民去南充海事處培訓,個性開朗的張國慧是其中一員。「拿到證書過後,海事處還跟我們說,以後如果想換工作,他們給介紹呢!」張國慧笑著說,「但我才不得走,景區越來越好,我喜歡看到遊客在我們這兒耍得高興!」

目前,楊家河的「生態竹筏遊」每年可解決約250名村民就近務工,發展了農家樂7家,全村近一半的群眾吃上了「旅遊飯」。

在麻板橋竹筏碼頭工作3年多的張國慧,每月綜合收入有1500元。「碼頭的收入加上家裡種養殖的收入,一年超過了5萬元。」

「過去我們蹲在路邊兜售雞鴨、蛋、折耳根等土特產,一年收入就1000多元,現在都搬進了景區專門的展銷點,一年下來能掙2萬多元。」村民楊桂芳說,現在她還開了農家樂「桂芳柴火跑山雞」、「石磨豆花」等菜品成為楊家河村特有的美食標誌,「蜜生元」、「興植豆乾」、「興勇手工掛麵」、「楊家河老酒」等成了景區獨特而又有魅力的「生態旅遊產品」。

山溝熱了山上開花 景區與產業良性互動

「水上旅遊火熱起來了,帶來了更多遊客,也帶來了新問題。旺季人滿為患、淡季無人問津。」楊清欽說,大家的目光又從山溝溝移到了山上。

「現在不缺錢了,可以讓山上盛開更多的桃花,』桃花節』的設想也可以實現了。」楊志仕介紹,不僅如此,香桃產業升級為「皇桃」,利用村集體的「錢包」,提供種子、肥料、技術,發動村民進行栽植皇桃,掛果後銷售收入全部為村民所有。2000畝撂荒地變身脫貧奔康產業園。

「我家種了8畝皇桃,今年初掛果也不錯,味道巴適。那些從西安、成都、南充來楊家河耍的客人有200多人到園子裡來採摘。我在景區裡就賣了6500元的皇桃。」楊家河村村民李映芳說。

臨近的松林塘、楊家河、宋氏祠堂形成十公裡鄉村旅遊觀光帶,「桃花節」和「皇桃採摘節」陸續舉辦,「河裡玩水,山上賞花摘果」,2000畝「皇桃」帶動新增遊客近1萬人次。

「創新改革給村裡帶來了巨變。今年村裡香桃產量達到2萬公斤,預計收入10萬元。加上旅遊兩項可實現集體經濟收入200萬元,旅遊綜合收入有望突破1300萬元。」楊家河村村支部書記趙啟憲難掩喜悅。

以點帶面,「一村+多村」,思依鎮全域的旅遊「細胞」都活躍起來。2018年,思依鎮特別成立旅遊發展辦公室,全面開發境內的楊家河、黑牛河、白溪壕等水域,宋家祠堂、千年銀杏、思依山等原生態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目前,鏵廠河宋氏祠堂、黑牛河漂流項目串聯已有的大益灣村鄉風文明體驗基地、神皇埡千年古銀杏、灘口河溼地公園,形成閉合旅遊環線,將惠及全鎮近3000戶群眾通過鄉村旅遊創業增收。

相關焦點

  • 鏡觀「百縣千村行」:達州市開江縣竹溪村
    在竹溪村舉辦的「百縣千村行
  • 百縣千村行(300)|壩壩會上來帶貨:石頭上花開口袋裡錢響 這個長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周夢穎 四川在線記者 付真卿 蘭楠 林嘉薇 肖雨楊11月25日午後,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走進瀘州市合江縣開展帶貨壩壩會鳳鳴鎮金龍湖村扶貧第一書記吳浪拿著金釵石斛的精裝禮盒,向大家推薦這個「長在石頭上的藥用植物——金釵石斛。」合江縣是金釵石斛的原產地,也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地,有著悠久的栽培種植歷史傳統。吳浪說,現在市面上很多金釵石斛都是大棚裡種植的,為保證金釵石斛的純天然品質,鳳鳴鎮金龍湖村始終堅持在原始山林種植金釵石斛,這樣產出的金釵石斛質量也比較高。
  • 百縣千村行(366)丨平武縣關壩村的「變身象限」
    「好的時候,一兩天就可以打到一隻盤羊,賣幾百元。」在當時,這不是個小數字。靠著打獵捕魚轉來的錢,杜勇修房造屋,娶妻生子,日子有滋有味,但代價是盤羊和野生魚越來越少。「物以稀為貴」,杜勇記得,市場價格最高的時候,一頭盤羊能賣上萬,足夠吃一年,但這樣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一年不開張,開張吃一年。
  • 百縣千村行|可「顏」可甜:一個鹽源蘋果的升級「出山圖」
    一縣一策12月11日傍晚,一團彩雲出現在鹽源縣城上空,鹽源縣電商物流農業產業園廣場上的人卻來不及欣賞。開箱、套袋、擇撿、重新裝箱……40多名工人正在完成當天最後一項工作:分揀5萬斤蘋果,這些蘋果正在走完它們走出鹽源的「最後一步」。那輛早已等候於此的大貨車,將帶著它們奔向新目的地:湖南省長沙市。
  • 寶雞一「草根」景區走紅,稱「陝西小九寨」,網友戲稱:最強逆襲
    文/神秘指南(歡迎大家轉載與分享)願世間美好與你我環環相扣喜歡旅遊的大家,一定要去陝西這座文化古都走一走。眾所周知,陝西是有名的歷史文化都城,這裡有很多的人文景區,如果說五千年的地上文明要去山西,那中華地下文明就一定要去陝西。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河北平山:農家樂,富農家
    農家樂,富農家——平山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帶動群眾致富國慶假期,遊客在平山縣崗南鎮李家莊村的一戶農家樂裡點菜。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攝平山,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革命聖地西柏坡所在地。近年來,平山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旅遊興縣」戰略,對縣域旅遊資源挖掘利用、重組整合、升級創新,全面盤活旅遊資源,走出了一條文化旅遊富民新路子。發展紅色旅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10月1日上午,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內遊人如織。
  • 東海網丨「百縣千碗」走進文博會
    據悉,這是「百縣千碗·甌味」首次走進文博會。2018年,以助推「五養」詩畫浙江大花園建設為發力點,浙江省全面開啟了「詩畫浙江·百縣千碗」旅遊美食推廣系列活動。 溫州依山傍水,地形豐富,有海島、平地、山區等,獨特地理位置造成了迥然不同的飲食風俗文化,正所謂「五裡不同音,十裡不同俗」,像泰順的山珍和樂清的海味完全就是沒有交集的兩個版本。
  • 詩畫浙江百縣千碗|舌尖上的「浙東天姥唐詩宴」
    12月11日上午,根據省文化和旅遊廳統一部署,紹興市組織參加全省「詩畫浙江·百縣千碗」視頻工作推進會。市局調研員趙海,推廣交流處全體同志,各區、縣(市)文廣旅遊局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推廣科(室)負責人及餐飲協會秘書長參加會議。會上,金華市、台州市、杭州市餘杭區、新昌縣、開化縣和省「百縣千碗」專營公司先後作交流發言。
  • 百縣千村行|一線故事 百年稻米出山記
    見我們一臉疑惑,阿達色軌跟記者約定,第二天一起進村一探究竟。四川在線記者 侯衝 王雲 唐澤文種稻是傳統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當地種植珍珠米已有上百年歷史珍珠米是粳米中的一種,因米粒飽滿、色澤潔白、形似珍珠而得名。資料顯示,其在我國主要種植於東北、寧夏等地。大涼山土地貧瘠,真的可以種出珍珠米?
  • 九寨黃龍三日遊,邂逅川西冬日秘境,與浪漫相擁
    相比於東北、海南這樣的冬日大IP,許多人往往忽略了川西的一大冬日秘境——九寨黃龍。雖然說和夏秋兩季比起來,冬天是九寨黃龍的旅遊淡季,但是這裡卻擁有極致的冰雪魅力,讓你看過一眼便難以忘懷,去過還想去。雙橋溝、長坪溝以及海子溝,是四姑娘山的靈魂景區,三溝爭豔,越到溝尾風景越美。景點最為集中的雙溝橋兩邊皆是山,越往裡走越是開闊,溝裡長著數以千計的沙棘古樹,盤曲虯枝,看起來秀美又不失其蒼勁挺拔。而最具特色的五色山在陽光照耀下呈現獨特的幻彩,黃、綠、黑、紫、白五色半圓弧的巖層鑲嵌在山體上,排列極為規則。
  • 數位:個|十|百|千|萬|……後面都有什麼你知道嗎?
    我們在數數的時候一般人都知道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兆、十兆、百兆、千兆……可是後面是什麼你還知道嗎?下面下邊就為大家往後面數一下:「數bai位」是指一個數的每個數字所佔的位置。
  • 百名記者百村行丨馬入田:「瑪汝!甜!」
    5月中旬至下旬,因為「脫貧攻堅·百名記者百村行」的機緣,記者蹲點這個村,發現了這個村莊平凡中的不凡。 這個村莊,可以用三句歌詞來解讀。 第一句: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 5月18日,記者從吉首出發,車子一直在北緯28度左右行走。越往前,山越高,樹越多,空氣越清新。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元古堆裡繪新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元古堆裡繪新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銀輝 通訊員 何曉雲 張安軍國務院扶貧辦將渭源縣確定為直接聯繫縣,為元古堆下派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並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省、市、縣、鄉共同發力,組建了駐村幫扶工作隊。幾年間,元古堆村全面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改造路房水電,綜合治理山田林草。幾年來,全村累計完成道路柏油化13.5公裡,硬化巷道16.99公裡。全村擁有各類小轎車90輛,客貨兩用車43輛。
  • 百縣千村行(367)丨北川苦黃連如何種出「甜」日子
    聽到吞吞吐吐報出年收入數字,圍著火盆的一圈人哄堂大笑起來,這讓張中瓊一下子羞紅了臉,雙手放在兩膝間,來回搓動,頭埋著,半天不敢抬起來。這一幕,發生在2020年12月28日下午,北川縣擂鼓鎮南華村村委會。當天下午,「百縣千村」大型採訪活動來到這裡,正巧碰到張中瓊。
  • 百縣千村行(157)|守在家門口就能致富增收,平昌曾經的貧困戶成「小...
    張星全今年48歲,是巴中市平昌縣白衣鎮黃鶴村6組村民。而在當時,兩兄弟在外務工一年的收入,不吃不喝加起來也不足4萬。2015年,考慮到老父親在家無人照管,老婆身體也不大好,張星全決定回鄉發展。「最開始買了一些羊,但技術不行,沒養好。」頭一年的失敗並未消磨張星全的意志,2016年他在黃鶴村定點幫扶單位平昌縣中醫院的支持下,領到600隻小雞,建起「小禽園」,開始養雞,當年就收益2萬多元。
  • 離石任家溝村:火紅的日子過起來!_黃河新聞網
    任家溝移民集中安置區。高小明攝黃河新聞網呂梁訊(王豔)7月4日,吃過晚飯,家住離石區信義鎮任家溝的村民薛文林跟往常一樣來到村文化廣場,在文化廣場上路邊的公交停靠點,三三兩兩的村民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 百縣千村行·一縣一策|承接大景區「輻射」,脫貧山村醞釀新綻放...
    四川在線記者肖雨楊攝一縣一策「這裡有大自然壯觀的線條和美麗的顏色,大峽谷裡瀰漫著深藍色和紫色的氛圍……」1896年,英國旅行家伊莎貝拉·伯德這樣描寫阿壩州的理縣。100多年後,這個被英國旅行家盛讚的地方,已然被世人熟知,遊人如織。2019年,理縣接待遊客580.94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0.68億元,居阿壩州第一。
  • 「詩畫浙江·百縣千碗」2020「餘杭至味」美食之旅推介活動舉行
    豐富的自然資源讓世代生活在餘杭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獲得了諸多自然的饋贈,在匠人的精心烹調下,又變成一道道美食引人垂涎……」12月23日,由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政府主辦,餘杭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的「詩畫浙江·百縣千碗」餘杭至味美食之旅推介活動在餘杭區臨平大酒店舉行。
  • 生態修復也要遵循自然規律 廢棄礦坑變身「小九寨」
    生態修復也要遵循自然規律  重慶渝北石灰巖礦坑群嬗變網紅打卡地「小九寨」的啟示  本報記者王金濤、周凱、谷訓  這是一片神奇的湖泊群:五彩繽紛的湖水顏色,有的藍得像藍寶石,有的綠得像祖母綠,有的由黃綠到淺綠再到深綠,變幻多姿。▲治理後的重慶市渝北區銅鑼山廢棄礦坑。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基營村:苜蓿地裡「蓿」幸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基營村:苜蓿地裡「蓿」幸福 2020-09-28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