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閉幕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2021年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將以穩為主。保持宏觀政策的「可持續性」、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這些表述體現出未來一年中國的宏觀政策走向,將不僅僅關注短期經濟波動和逆周期調節,而是將目光放得更長遠,努力實現穩定增長和防範風險的長期均衡。換句話說,就是要讓復甦的每一步都腳踏實地、行穩致遠。
就中國經濟自身而言,儘管總體看走在明顯復甦的進程上,但仍然有一些領域和行業沒有恢復到常態,而且明年的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也不得不防。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無疑為中國經濟在新的一年持續穩定復甦注入了確定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攪擾全球的背景下,這份確定性已經成為全球期待。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穩步復甦本身就是一劑能夠有效緩解衰退焦慮的良藥。近日,中國官方公布了前11個月經濟數據,工業、零售、投資等多個領域都出現增長。德國財經網撰文說,這是中國「送給世界經濟的一份禮物」。中國經濟保持持續增長趨勢,是在當今世界各種不確定因素交織之中難得一見的確定性,加之新冠疫苗接種已在多國開啟,人們有理由期待2021年世界經濟出現好轉。
作為「世界工廠」,中國經濟復甦對修復疫情下「受傷」的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至關重要。11月份,以美元計價,中國出口增長了21.1%,遠超外界預期,創下2018年2月以來最高出口增長紀錄。顯然,作為全球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中國工廠的機器正在為世界人民的需求而持續開動。
這些數據也讓少數西方政客鼓譟的「與中國『脫鉤』」「去中國化」等論調不攻自破。正如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近日接受採訪時所說,「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生產地之一」。他認為,雖然一些跨國大企業希望實現產業鏈多元化,但像韓國、日本這樣的國家很難從產業鏈方面找出中國的替代國,這也是為何對華貿易一直位居這些國家對外貿易的首位。
中國能夠帶給世界的確定性不只如此。一個有巨大潛力可挖掘、追求更高水平開放的中國大市場,同樣值得期待。今年在全球跨境直接投資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國的跨境投資逆勢上揚,呈現淨流入狀態。前11月,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中國實際使用外資899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3%。這充分說明,儘管全球經濟籠罩在陰霾之下,對國際投資者而言,中國仍然是一方難得的投資熱土。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中國將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要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公平競爭,保護智慧財產權,建設統一大市場,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一個更高水平開放的中國市場,將會給全球企業帶來更多機遇,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更多確定性。
不論是增強經濟復甦信心,還是修復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抑或是持續擴大開放,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經濟復甦也離不開中國的貢獻。當前中國經濟的復甦來之不易,謀定而後動,讓未來的每一步都走得穩穩噹噹,既是億萬中國人民在經歷極不平凡的2020年之後期待的一份穩妥,也是仍在努力擺脫新冠病毒威脅、尋求回歸正常生活的世界人民亟需的一份踏實。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國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