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丨中國新發展格局起好步 世界經濟復甦更有力

2020-12-22 瀟湘晨報

12月16日至18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等要求,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提供了明確指引,為世界帶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預期與共贏機遇。

作為外界觀察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部署的重要窗口,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備受關注。這一方面是因為2021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在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一方面在於世界經濟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深陷泥潭,中國作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多個國際機構紛紛為中國發展投下「信任票」,更期待中國傳遞出更多的信心和力量,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來看,中國顯然有著清醒的認識。雖然過去一年中國經濟經歷大考站上新臺階,但此次會議明確指出,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中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因此「要增強憂患意識,堅定必勝信心」。這種不驕不躁、客觀理性的認知判斷,無疑為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明年宏觀經濟政策怎麼走?此次會議明確提出「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這一點受到路透社等國際媒體的突出關注。對世界而言,中國這一表態好比是顆「定心丸」,對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了穩定預期,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同時,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這樣的安排,與當前經濟復甦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宏觀政策環境需求精準匹配,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在復甦的軌道上穩健前行。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在多個場合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而是開放的、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此次會議同樣強調了這一點,部署了明年經濟工作的八項任務。其中「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等舉措,讓世界看到了蘊含其中的共贏機遇。

擴大內需,既是國內大循環的題中之義,也將有效助力國際大循環,「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此次會議強調「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並做出詳細部署,這將有助於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有力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

同時,會議強調「加強國際宏觀政策協調」「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要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的開放正進一步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層面邁進,展現了中國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的決心。

不止如此。此次會議強調「要繼續高舉多邊主義旗幟,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當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表明中國決心為多邊主義提供更大支撐力量,推動全球治理體制更加公正合理,增進全人類福祉。

按照規劃,中國「十四五」時期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一個目標明確、穩健發展的中國,將堅定地辦好自己的事,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更大動力!

【來源:央視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國際銳評丨中國東協合作「好戲連臺」是對外部離間的有力回擊
    繼印尼總統特使和菲律賓外長訪華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11日啟程對柬埔寨、馬來西亞、寮國、泰國進行正式訪問並過境訪問新加坡。這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下,中國與東協著力推進「後疫情時代」交往合作的新一輪外交互動,不僅將助力各國經濟恢復和社會發展,也將通過共同倡導多邊主義為地區和全球的和平發展注入新動能。
  • 國際銳評丨「中國倡議」助力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視頻致辭中,感謝中國對本地區的大量投資,認為這促進了地區經濟一體化。  當前,世界經濟因受疫情衝擊深陷泥潭。而據有關國際機構預測,東亞有望成為今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區域。在此背景下,中國如期舉辦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表明中國堅持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決心進一步深化同東協的合作。
  • 中國新發展格局的世界意義凸顯
    中國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中國的對外合作將不斷深化。中國將更加積極地融入全球市場,更加主動地深化對外合作,為世界經濟復甦發展創造更多機遇和空間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在上周先後召開。
  • (中國答卷2020)國際銳評丨綠色中國的雄心推動世界可持續發展
    此外,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大投資國,在全球的佔比自2015年以來一直穩定在30%左右。可再生能源裝機和發電量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  與此同時,綠色經濟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勃勃生機,有力證明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完全可以實現生態環保和經濟增長的雙贏。這也為全球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 國際銳評三連發 直指莫裡森「神經錯亂」全球多國主流媒體積極轉載...
    在就「漫畫事件」賊喊捉賊地要求中國道歉後,澳總理莫裡森又畫風突變,3日公開聲稱希望與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在國際舞臺上演了一場場「鬧劇」。12月2日、3日和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連續推出3篇立場堅定、觀點犀利的評論組合拳,對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無理要求中國「道歉」一事進行言辭有力的反擊,直指莫裡森「神經錯亂」,有力揭露一些西方國家政客的虛偽與雙標。
  • 國際銳評丨「中國確定性」讓世界更踏實
    換句話說,就是要讓復甦的每一步都腳踏實地、行穩致遠。   就中國經濟自身而言,儘管總體看走在明顯復甦的進程上,但仍然有一些領域和行業沒有恢復到常態,而且明年的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也不得不防。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無疑為中國經濟在新的一年持續穩定復甦注入了確定性。
  • 多國人士高度評價中國經濟成就: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造福全球
    央視網消息: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而中國經濟在疫情衝擊下挺身而出,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 「中國經濟穩健運行將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認為,面對複雜的國內國際形勢,中國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相信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行穩致遠,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發揮重要作用。阿頌西表示,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中國果斷採取行動,付出艱苦努力,取得的成就可以載入史冊。納賽爾指出,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改革開放實現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中國在脫貧攻堅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近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了《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年度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在2019年申請的專利數量達140萬件,位居世界第一。整個亞洲的專利申請量佔世界總量的近2/3,這主要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
  • 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譜寫中國經濟奇蹟新篇章
    在新發展形勢下,如何育先機開新局,譜寫中國經濟奇蹟新篇章,是對我們黨的一個重大考驗。在這一重要歷史關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新發展階段把握髮展主動權的先手棋,是奪取經濟發展新勝利的關鍵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務必深刻領會、堅決貫徹。
  • 一張世界矚目的經濟答卷 ——網友熱議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因時因勢有效應對疫情:在「六穩」基礎上,猶如及時雨的「六保」政策迅速出臺,紓困惠企舉措保住市場主體,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守住「米袋子」、守好「菜籃子」,暢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一系列舉措直達基層,立竿見影。中國還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讓中國重塑了發展新優勢。
  • 新發展階段 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格局
    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疫情的「壓力測試」,測出了中國發展的韌性與後勁,顯示了中國的強大修復能力和旺盛生機活力。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裡,新階段的中國為世界注入著越來越多的確定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四季度經濟增長可能進一步加快;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資大幅收縮的情況下,中國前三季度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5.2%。
  • 國際銳評丨「謊言大全」恰恰暴露了美國抗疫失敗的真相
    國際社會心知肚明。謊言止於真相,中國的抗疫表現早已被事實證明。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百年未遇的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中國執政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8天時間確定病原體,16天研發成功檢測試劑盒,第一時間向世衛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等主動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時間開展疫情國際防控。
  • 中國東協合作「好戲連臺」是對外部離間的有力回擊
    繼印尼總統特使和菲律賓外長訪華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11日啟程對柬埔寨、馬來西亞、寮國、泰國進行正式訪問並過境訪問新加坡。這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下,中國與東協著力推進「後疫情時代」交往合作的新一輪外交互動,不僅將助力各國經濟恢復和社會發展,也將通過共同倡導多邊主義為地區和全球的和平發展注入新動能。
  • ...中國經濟洞察】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
    《見智》:202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戰略決策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的?如何理解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儲殷:這一戰略決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決策的產生有三大背景因素。
  • 【理論微課堂】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引領世界經濟繼續開放發展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戰略和現實意義。在這種情況下,世界經濟和全球化發展何去何從,亟待有新的創新思路和戰略應對。我國明確提出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順應全球化發展的規律和世界經濟開放新趨勢,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是為當下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的戰略選擇,也是發揮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重要貢獻和推動作用的重要體現。
  • 全面理解和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要義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著眼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於全黨全國人民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有力拉動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全面理解和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要義,是理解「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關鍵所在。
  • ...習近平|在這兒|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學習筆記」按】洞察歷史規律、把握時代潮流、著眼全球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達沃斯等不同場合深入闡述關於經濟全球化的中國主張、中國方案,有力凝聚起國際社會的共識,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筆記君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經濟全球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
  • 四季度中國經濟有望進一步加快復甦
    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經濟自今年3月「成功阻斷」新冠肺炎疫情發展之後,將在2020年實現2.3%的增長。中國經濟復甦前景穩定,「很多經濟指數目前已經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 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顧清揚: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將利好世界經濟
    新華社新加坡12月13日電(記者蔡蜀亞)「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在處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方面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必將會對世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日前接受記者書面採訪時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