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東廠、西廠、內行廠、錦衣衛、六扇門,哪個最厲害?

2020-12-11 騰訊網

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其實還有個內行廠,受文學和影視作品的影響,這些無疑是明朝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幾個衙門,那麼這些個衙門都是幹什麼的,他們中又是哪個最為厲害呢?這個則要分兩方面來說,權力最大者無疑是存在最短的內行廠,而為禍時間最長的則毫無疑問是東廠,我們分別來說。

六扇門:泛指明朝司法系統,藝術作品中則涉及江湖

所謂六扇門,其實並非是指某個具體的衙門,而是明朝三法司衙門的合稱,泛指明朝的司法系統。源於古時特殊的衙門構造。彼時,衙門的唯一出入口便是位於中軸線正南方的大門,而大門皆為三開間,每間各有兩扇漆黑門扇,總共六扇門,「六扇門」之稱便是由此而來。

所謂三法司,便是指明朝具體負責司法事務的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其具體分工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糾察,大理寺駁正」(《明史·刑法志》)。也就是說,刑部為最高司法機關,主管天下刑政,審定和執行刑律,判案定罪,管理囚犯;大理寺為司法覆核部門,主要掌管「審讞平反刑獄之政令」,即對各地和刑部審理的案件進行覆核;都察院則為最高監察機關,不僅負有「糾劾百官,辨明冤枉」之責,而且有權對刑部和大理寺審理過的案件進行糾察,還對各地司法衙門履職情況有監察之責。

不過,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的「六扇門」,與歷史則大相逕庭。相傳萬曆年間,朝廷為處理重大案件,專門成立了一個由武林高手、密探、捕快和殺手組成的秘密組織,而「六扇門」便是該組織的總部。由於該部門行動詭異、手段兇狠、專辦大案,民間廣為傳誦六扇門的威嚴恐怖。當然,文學和影視作品之中,「六扇門」查辦的案件總與江湖、武林脫不了干係,類似於朝廷在江湖中設立的司法衙門,這與普通的司法衙門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總的來說,所謂「六扇門」泛指的就是明朝的司法系統,歷史上的「六扇門」需要按照明朝律法辦案,且有一套完善的司法體制,文學和影視作品中的「六扇門」權力則大了很多,已經超出了司法體系,但其危害頂多也僅涉及江湖和武林而已。

錦衣衛:獨立於司法系統之外,正德以後依附於東廠

其實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手下便曾有過一支專業的情報隊伍,即「檢校」組織,楊憲便曾是其中一員。而直到「胡惟庸案」爆發之後,朱元璋為進一步加強皇權,方便皇帝偵知民間和官員動態,遂設立錦衣衛,其最初只能僅為守衛值宿、偵察逮捕和典詔獄三項。

明初錦衣衛只是朱元璋為鞏固皇權設立的臨時機構,且早期指揮使毛驤和蔣瓛也先後在「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後被處死,後於洪武二十年(1387年)被撤銷。直到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後,為鞏固皇位和削藩,這才再度設立錦衣衛,不僅被作為常設部門,且職能進一步被擴大。

錦衣衛的恐怖,並不在於其職權,而在於其無孔不入的情報網和毫無節制的作風。

皇帝特許之下,錦衣衛情報網遍布全國,錦衣衛校尉以各種身份充斥於民間和官員家中,例如學士寧濂夜間宴請賓客,朱元璋便立即收到了其宴請賓客的名單和座次圖,不僅時間、地點、人物了解的極為詳細,就連菜品都調查的一清二楚。曾有傳言,錦衣衛縱橫天下之時,地方百姓和官員一旦遇到說著京城口音之人,往往都是心驚膽戰,可見錦衣衛的可怕。

此外,由於錦衣衛直接向皇帝負責,因而其具有相當的專斷之權,最初的錦衣衛還僅僅只有逮捕和刑訊之權,審理之後還要交由「三法司」審理定罪,但在成化十四年(1478年)以後,錦衣衛就連審判和處決權也獨立了出來,此後錦衣衛徹底脫離「三法司」,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司法部門,這顯然為其濫用刑罰提供了空間。

獨立於司法系統之外的錦衣衛,辦案全憑皇帝喜好,捏造罪名、刑訊逼供、濫用刑罰現象極為嚴重,嘉靖時期的刑科都給事中劉濟便曾抱怨「國家置三法司,專理刑獄,或主質成,或主平反。權臣不得以恩怨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為重輕。自錦衣鎮撫之官專理詔獄,而法司幾成虛設」。

錦衣衛存在時間雖長,但到了正德年間,由於大太監劉瑾大權在握,錦衣衛指揮使石義文對其阿諛奉承,錦衣衛開始依附於東廠,雖然嘉靖年間陸炳執掌錦衣衛時,錦衣衛權力再次高漲,衛權甚至一度蓋過廠權,但總體來說,正德年間以後,錦衣衛大部分時間都是依附於東廠的。

東廠:明中期後權勢滔天,危害程度遠甚錦衣衛

東廠同樣設立於明成祖永樂年間,彼時雖然已有錦衣衛,但由於其畢竟是外廷衙門,使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因而便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成立了一個新的官署,名為「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直接以寵信宦官為首領。

明成祖朱棣設立東廠的原因,其實還是為了維護皇權的穩固,畢竟他的皇位是通過「靖難」得來的,東廠最初的職能僅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即對朝臣和民間予以監視探查,並對錦衣衛有監察之權,不過最初的東廠只負責偵緝、抓人,審訊犯人還是要交給錦衣衛北鎮撫司,直到明末時期東廠才有了自己的監獄。

東廠的偵緝範圍同樣很廣,甚至比錦衣衛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對官員、社會名流、學者和百姓具有偵緝之權,而且一旦遇到重大案件或北鎮撫司拷問重犯,東廠還有權派人聽審,甚至直接在各個衙門派人坐班,監視官員的舉動。

明朝中期以後,尤其是明世宗以後,隨著皇帝與外廷臣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惡化,而內閣首輔成為百官之首後,御史臺也開始逐漸失去原本的作用。憑藉著對臣子的監察之權,再加上宦官與皇帝之間較為親密的關係,東廠遂成為皇帝對抗外廷的工具,也正是自此之後,東廠的權力開始迅速膨脹。

到明末時期,宦官集團與文官集團已經形成了極為嚴重的黨爭,甚至一度對外廷形成壓制,尤其是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間,東廠提督魏忠賢更是權傾朝野,朝中無人能與之對抗。直到崇禎帝朱由檢上臺之後,隨著魏忠賢的倒臺,東廠這才開始走向末路。

縱觀整個明朝,東廠存續的時間與錦衣衛幾乎不相上下,但自明朝中期開始,東廠的權勢便開始凌駕於錦衣衛之上,危害程度自然也遠甚錦衣衛。

西廠:前後存續時間僅十年,權勢在東廠、錦衣衛之上

明憲宗成化年間,由於「妖狐夜出」神秘案件和李子龍意欲刺駕等事件的發生,明憲宗擔驚受怕之下,於成化十三年(1477年)建立「西緝事廠」,簡稱西廠,以大太監汪直為提督。

明憲宗成立西廠的本意,只是為了讓其幫助自己打探消息,確保皇宮和自身的安全。因此,西廠的人員不僅要比東廠多一倍,更是將東廠和錦衣衛的職權都包攬了起來,職權遠在東廠和錦衣衛之上。

然而,汪直大權在握之後,卻是拼命的構置大案、要案,其辦案數量之多、速度之快、牽扯人員之眾都遠遠超過了東廠和錦衣衛。西廠的打擊目標,主要是京城內外官員,而其辦案過程更是簡單粗暴,只要有了懷疑對象,便立即將其逮捕,之後便通過嚴刑逼供,力爭將案件不斷擴大。而對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只要稍有不甚,就會被西廠以妖言罪從重處置。

西廠成立僅五個月,便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成化十三年(1477年)五月,內閣大學士商輅及同僚萬安、劉珝、劉吉上疏彈劾汪直,並直言「妖狐夜出」之事正應在汪直身上,憲宗無奈之下只得撤銷西廠,遣散西廠人員。

不過,沒有西廠的日子總讓憲宗沒有安全感,於是僅一個月便重新恢復西廠,汪直復出後,更加嚴酷地辦案,戴縉也得以升職。此後五年間,汪直通過西廠大肆打擊政敵,一時間權勢滔天,結果卻引起皇帝的警覺,汪直最終被調出京城,西廠也隨之解散。此後,正德年間西廠得以再度短暫恢復,以谷大用為提督,不過由於大太監劉瑾的存在,此時的西廠已經不復往日榮光,並最終於正德五年(1510年)被徹底撤銷。

西廠在明憲宗成化年間和明武宗正德年間兩次設立,前後存續時間卻僅僅只有十年,其權勢雖在東廠和錦衣衛之上,但由於存在時間相對較短,因而危害其實並算不上太大。

內行廠:正德年間僅存在五年,權勢遠在東西廠和錦衣衛之上

明朝正德初年,大太監劉瑾等八虎深受皇帝朱厚照重用,其中尤以劉瑾為甚,彼時八虎之二馬永成、谷大用分別提督東廠、西廠,而東廠、西廠又皆歸劉瑾指揮,然而隨著劉瑾與谷大用、馬永成之間矛盾加深,遂設立內行廠。

「內行廠」又稱「內廠」、「內辦事廠」,其自成系統,偵緝範圍比錦衣衛、東廠和西廠三個特務機構還要大,除監察臣民外,錦衣衛、東廠和西廠也在監察之列,權勢遠在東、西廠之上,且用刑尤為酷烈。

正德五年(1510年),隨著大太監劉瑾的倒臺,內行廠與西廠也被一統裁撤。雖然內行廠僅存在五年,但也殘害了不少忠良。《明史·刑法志三》有載,「得顓刑殺,擅作威福,賊殺良」。

————————————————————

如上所述,就權勢而言,六扇門僅僅是明朝的司法系統,而錦衣衛則有負責偵緝百官和民間的職責,東廠負責偵查官民和錦衣衛,西廠有時則對東廠負有監視職責,內行廠則監視官民和廠衛,因而內行廠五者之中以內行廠權力最大。但如果從危害程度而言,由於西廠和內行廠存在時間較短,又以東廠為最。

相關焦點

  •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哪個更厲害?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它們哪個更厲害?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封建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由於明朝的開國者朱元璋出身寒微,從小經受了很多苦難。如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的建立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些組織既神秘又獨特,在很多的影視作品中都能看到他們的存在,那麼他們到底是幹什麼的呢?
  •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它們哪個更厲害?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封建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由於明朝的開國者朱元璋出身寒微,從小禁受了很多苦難。所以登上皇位之後,對貪官汙吏十分痛恨,不僅廢除了實行了兩千多年的丞相制度,還設立了很多神秘組織,強化中央集團,監管審判官員。如東廠、錦衣衛、六扇門的建立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究竟哪個是明朝權力最大的組織?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而由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王朝卻是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者。幼時家境貧寒,為了謀求生計,為地主放過牛。小小年紀就生活在腐敗統治者的壓迫下,十分痛恨貪官汙吏。因此 ,當朱元璋開創大明國登上皇位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嚴防貪官汙吏。在政治上,他廢除了延續兩千年的丞相制和中書省設立三司。
  • 明朝四大神秘組織:錦衣衛、東廠、西廠和六扇門
    最近《大明風華》《錦衣之下》熱播,不少人對明朝歷史產生了興趣。今天我們一起來梳理下讓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六扇門這四大明朝神秘組織。 鬥牛服是明朝賜予一品官員的官服,上繡虯屬獸鬥牛,故名。鬥牛服是次於蟒服、飛魚服的一種隆重服飾。 《明史·輿服志三》 鬥牛服與蟒服、飛魚服,因服裝的紋飾,都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品官服制度之內,而是明朝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
  • 明朝四大特務組織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誰最豪橫?
    二、東廠是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全稱為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東廠的職能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朱棣奪權後,對建文帝遺留的舊臣很不放心,所以他在民間廣布眼線,嚴加監視,大肆抓捕。
  • 明朝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到底誰的實力最強?
    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後,為了加強皇帝手中的權力,牢牢的掌控帝國的走勢,創立了特務機構。這些機構為大明的延續或多或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每個特務機構都有自己的輝煌時期,到底哪個實力最強,且看我慢慢分析。
  • 明朝四大組織:東西廠、錦衣衛和六扇門誰最厲害?最厲害是第五個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封建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由於明朝的開國者朱元璋出身寒微,從小經受了很多苦難。所以登上皇位之後,對貪官汙吏十分痛恨,不僅廢除了實行了兩千多年的丞相制度,還設立了很多神秘組織,強化中央集團,監管審判官員。如東廠、錦衣衛、六扇門的建立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明朝是如何誕生出四大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的呢
    錦衣衛由此誕生朱元璋已經意識到現在用老一套的方法對付胡惟庸已經不管用了,他覺得現在要對付胡惟庸必須要啟用一批全新的人,有一天晚上朱元璋叫來了儀鸞殿的指揮使毛驤,就跟他說以後你不但要替咱開道保護我的安全,還要替我去查一查那些文官,所以明朝歷史上最具有特色的外朝特務機關錦衣衛就應運而生。
  • 明朝的四大特務機構,誰最厲害?錦衣衛、東廠、西廠,還有?
    明朝初年的軍制相對簡單,基層的單位主要為「衛」與「所」,歸屬京城管轄的衛所大約有48處。朱元璋為了進一步改革禁衛軍建制,他組建了12個親軍衛,而「錦衣衛」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負責掌管錦衣衛的指揮使,一般都是皇帝身邊的親信武將,極少出現由太監出任的情況。
  • 明朝時期東廠、西廠、錦衣衛誰的權力大?主要任務是幹什麼的?
    錦衣衛和東廠、西廠是明代的特務級織,合稱廠衛。它們直接由皇帝指揮,不必通過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等政府機構,可以任意偵緝所有臣民的言論行動,擁有搜捕、系獄、拷掠、處死等權力。但是明成祖即位後,又重新利用錦衣衛鎮壓忠於建文帝的官吏,恢復了詔獄。以後明朝各個皇帝都倚仗錦衣衛為耳目、爪牙。二、東廠東廠創建於永樂十八年(1420)。明成祖遷都北平後,為進一步消除建文帝餘黨,在東安門北設置東廠,專門刺探臣民有沒有謀逆的言論和大奸大惡的行為,並任命他的心腹太監為頭目,稱「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大監」,簡稱「提督東廠」。
  • 明朝的東廠和西廠,背後還有更大推手:了解下什麼叫內行廠
    我們看過歷史片的好像都對東西廠感興趣的。的確,太監之間的鬥爭確實很刺激,那麼大家可知道東西廠是幹嘛的嗎?他和內閣是什麼關係呢?還有錦衣衛,當然他們上面就除了皇帝沒有人管了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明朝的特務機構,了解其中的各種事情。
  • 明朝時期,錦衣衛與東、西廠有什麼區別,哪一個權力最大
    錦衣衛,東廠和西廠,大家知道,他們是明朝的特務機構。但是,他們成立的背景,隸屬關係,權力大小,很多讀者並不清楚,小編用這篇文章,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對中央和地方政權機構,進行了巨大的改革。
  • 明朝的特務機構不只錦衣衛與東西廠,還有個更牛的廠卻少有人知
    所以說,明之亡於廠衛,是間接引起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二、東廠 有明一朝,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最有名的皇帝莫過於老朱的四兒子朱棣了。可以說,和中國歷史上的許多方面帝王相比,朱棣是個有作為的皇帝,在位期間將由靖難之後的瘡痍局面發展至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盛世,史稱「永樂盛世」。
  • 明朝的特務機關,除去錦衣衛還有哪些?
    明朝是文臣集團權力比較大的朝代。皇帝為了監視大臣,設置了眾多的特務機關。明朝皇帝自明成祖朱棣起,頗為喜歡使用太監,常常賦予太監特殊的權力。這就造成了太監職位不高,權力不小的局面。除去開國皇帝朱元璋設立的錦衣衛,明朝還有哪些特務機關呢?
  • 《錦衣之下》、《繡春刀》:錦衣衛與東廠真的是「水火不容」嗎?
    「廠」,指的是東廠,雖然也有西廠,但是它存在的時間很短,所以「廠」一般指東廠,「衛」指的是錦衣衛,錦衣衛和東廠真的是「水火不容」嗎?他們是什麼關係?到底誰更厲害呢? 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他們「相愛相殺」的關係吧!
  • 比肩美國FBI的明朝特務機構
    明朝中央集權厲害,它分別搞出了東廠、西廠、內行廠、錦衣衛,這四個機構高手如雲,行事果斷,心狠手辣,百姓聞風喪膽。東廠東廠,官署名。即東緝事廠,中國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明朝四大神秘組織
    前些日子《大明風華》《錦衣之下》熱播,不少人對明朝歷史產生了興趣。今天我們一起來梳理下讓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六扇門這四大明朝神秘組織。明武宗正德時期,東廠勢力漸起,錦衣衛逐漸勢弱,錦衣衛不得不依附於東廠。明世宗嘉靖時期,陸炳執掌衛政,錦衣衛權力達到頂峰。有明一代,錦衣衛一直存在,歷史長達290年。   東廠   東廠,即東緝事廠,中國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明中葉後期錦衣衛與東西廠並列,活動加強,常合稱為「廠衛」。
  • 明朝的廠衛是什麼意思,分別是指什麼
    廠衛,是明朝內廷偵察機構。廠,指東廠、西廠、大內行廠;衛,指錦衣衛。合稱廠衛。1.錦衣衛,是明朝專有軍政搜集情報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依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 從明朝聽命於皇帝的特務組織入手,漫談錦衣衛存在的必然性
    引言作為漢人政治權利的重大表率,同時也是倒數第二的封建王朝,明朝實際上將中央集權發展到了一個巔峰。最具代表性就的是四個有名的特務機關。東、西兩廠和內廠建立以來,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鞏固皇權的統治。明朝成立後,戰爭平息了,社會也平靜了,全天下都在慶祝這一件事,但如何才能讓統治者自己高枕無憂,就需要知道如何監督這些人。你必須更好地監督和控制這些人,只有這樣他們就不會破壞自己建立的國家。
  • 兇名赫赫的錦衣衛,受制於東西兩廠,其中隱藏著什麼秘密?
    相信不少朋友都還記得,在前兩年的時候曾經上映過一部電影《繡春刀》,講述的是在明朝時候兇名赫赫的錦衣衛,此外在不少武俠類影視劇作品當中,也經常會出現東廠西廠這樣的特務機構,千萬不要以為像錦衣衛東廠西廠這樣的特務機構,僅僅只局限在影視劇作品當中,在真實的歷史裡,這些機構的的確確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