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的崛起,水果店主直言看不到希望,實體店該何去何從?

2020-12-17 騰訊網

文:稚野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很多的網際網路巨頭依賴著資本的力量,如雨後春筍一樣湧進社區團購,比如華潤萬家、百果園、錢大媽等越來越多的連鎖企業入局社區團購。在滿足消費者的同時,還可以提升門店的坪效和人流量。但最近一段時間,有某記者採訪了一位擁有9家水果店老闆,在採訪的時候,老闆表示了自己的擔憂,感覺看不到未來的前景,那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採訪的這位先生姓白,他對於這個社區團購這個模式是肯定的,不是很差的模式。幾乎都是線上預售,線下配送,其中也節省了很多的物流成本以及配送成本等等。相對於廣大群眾而言,從中可以獲得一定的優惠政策,所以這個銷售模式本身就是對的。然而,隨著各種資本大佬的融入,各種高補貼、高壟斷等不正常的方式,讓店家直呼受不了,從而打破了本來市場原有的秩序。

社區團購興起後,客流量也是直線下降,隨著網際網路消費市場的變化,「社區團購」也成為近幾年的行業的熱門,很多的城市也都屢見不鮮。但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就是由於很多的電商都在進行轉型,線下的社區團購也成為了第一大渠道,有大機率成為網際網路企業新的市場空間。而另一方面,據有關機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的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高達2796.2億元,同比增長了36.7個百分點。預計三年的時間,市場規格可能會達到8000億元。

如此引入矚目的數據,自然也得到了網際網路巨頭的注意,從而相繼的投身其中。其實生鮮的兩大特點,首先就是群眾的日常消費頻率比較高;其次保質期很短。也正是這樣的背景下,社區團購也契合了生鮮的兩大特色,不只能幫助店家賣貨,而且還節省了消費者的時間。因此,越來越多企業和個人開始向社區團購領域進軍。然而,這也給一些實體店帶來了巨大衝擊,尤其是今年突發疫情後,才打破了社區團購對門店的平衡。

後來,美團、滴滴等資本的進入,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讓本土社區團購「兩敗俱傷」,也是因為這些資本巨頭的產品很便宜。其實從表面上來看,現在的社區團購市場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決鬥」。很多的創業者,在攬下整個小區之後,也可以實現年入幾百萬。但現如今,網際網路巨頭開始相繼佔領市場,從中一些小規模的公司也被收購,這也說明了,行業實力的要求逐漸變高。

實際上,現在很多的實體店都在觀察。觀望這些平臺到底可以做成什麼樣子,因為現在的大平臺都在「打仗」,身處價格補貼大戰當中。一部分的實體店已經加入了社區團購的提貨點,但大部分的實體店還在觀望。對於實體店而言,要怎麼樣做才可以挽留客流量,是存在的大問題。再加上實體店的能力非常的有限,沒有強大資本的注入,在沒有太大的競爭力下,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市場被壟斷。

據了解,現在有很多的實體店都在縮減成本,就在門店方面來說,之前租200平的房子,而現在只能租100平;原本可以用10名工人,而現在也不得不降到5個。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人在過完年之後,還會把門店關掉,也是因為賺不到什麼錢。一個大單的社區團購,讓不少的資本家擠破了頭,這難道有什麼技術含量嗎?一旦蔬菜、水果的價格也被壟斷,那麼將對千家萬戶的「菜籃子不堪設想。而且這個社區團購還可以賣服裝、家電等,如果長期的發展,那實體店也將面臨著倒閉的情況。

網際網路的誕生,就已經讓很多的服裝店、飾品店遭受了重大打擊。而如今,每一個水果店店主、菜店老闆、菜農等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如果把他們都擠下去,也意味著失去了經濟的來源,那麼也將會面臨很多人失業的問題。其實資本主義是很難擔當的,我國應該限制網際網路進入民生行業,可以讓他們搭建平臺,在關鍵的領域以及環節也應是國家來管控。

眾所周知,今年是困難的一年,很多的行業都在「匍匐前行」,一直都在尋找著突破口。但是經過了網際網路社區團購對年輕人創業產生著很大影響,所以現在的很多人,就不會再考慮這一類型的項目了。而一些網際網路巨頭,理應當在科技上面做功課,在社區團購上面打著幾斤水果的流量,實在是不至於。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衝擊下的水果店主:現在看不到希望,真看不到希望
    編者按:當網際網路巨頭們依靠資本的力量湧入社區團購,依靠補貼和低價獲取市場份額,惦記幾捆白菜,幾斤水果時,那些紮根在小區周圍的店主們經歷了什麼樣的遭遇?帶著這個疑問,鳳凰網財經近日採訪了江蘇蘇州的一位水果店主白先生,作為有9家門店的水果老闆,白先生並不符合我們對小區店主的傳統印象,然而受訪時,他都表達了自己的焦慮,感覺看不到前景。
  • 獨家丨社區團購衝擊下的水果店主:現在看不到希望,真看不到希望
    編者按:當網際網路巨頭們依靠資本的力量湧入社區團購,依靠補貼和低價獲取市場份額,惦記幾捆白菜,幾斤水果時,那些紮根在小區周圍的店主們經歷了什麼樣的遭遇?帶著這個疑問,鳳凰網財經近日採訪了江蘇蘇州的一位水果店主白先生,作為有9家門店的水果老闆,白先生並不符合我們對小區店主的傳統印象,然而受訪時,他都表達了自己的焦慮,感覺看不到前景。
  • 社區團購衝擊下,水果店主:看不到希望了,客流下降是大趨勢!
    文章中提到: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而這樣一個評論,也把社區團購推上了風口浪尖。什麼是社區團購?所謂社區團購,其實就和電商、外賣一樣,都是一種線上賣貨的模式。
  • 火爆的「社區團購」,能否撼動社區門店的江湖地位?
    一天數家平臺「找上門」,店主戲稱「門店不夠用了」  「從12月初到現在,已經有至少3家平臺找到我們,目前我們選擇合作的是美團和拼多多。」  12月13日晚上,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在嵩山南路、大學南路附近的社區團購提貨點探訪時,一名水果店主這樣告訴記者。
  • 社區團購火了!有人月入過萬,有人熬不住關掉實體店
    12月18日中午,團購點就擺滿了人們在小程序上團購的各種貨物,其中,蔬菜水果居多,每一樣東西的包裝上,都寫著團購人的網名。△團購取貨點,商品多以蔬果和日常生活用品為主。「這裡有三家團購的東西,是同一個團長的。」家住該小區2棟的趙爽每天都會來拿團購的東西,「現在基本每天的蔬菜水果都會在團購上看,比超市便宜許多。」
  • 巨頭該不該進駐社區團購與底層爭利?鳳凰民調引發共鳴
    網際網路巨頭們湧入社區團購,依靠補貼和低價獲取市場份額,先壟斷,隨後再提價。此種趨勢下,有人獲利,有人受損。巨頭們貪婪吮吸資本利益,百姓無法拒絕網際網路平臺提供的高額補貼、便利快捷,而對於以傳統方式售賣蔬菜水果的商販來講,網際網路巨頭高額補貼壟斷市場的行為令他們嗤之以鼻。在更多人看來,科技巨頭先壟斷再提價的方式十分不妥。
  • 網際網路衝擊下的實體產業:現在看不到希望,真沒什麼希望可言
    當網際網路巨頭依靠資本的力量衝進社區團購,靠補貼和低價獲取市場份額,再想想幾捆白菜、幾公斤水果,紮根社區的業主們經歷了什麼樣的體驗?關於這個問題,鳳凰網近日採訪了江蘇蘇州水果店老闆白先生。作為一個擁有9家門店的水果老闆,白先生並不符合我們對小區業主的傳統印象。
  • 千億級資金殺進社區團購,實體店該怎麼辦
    千億級資金殺進社區團購,實體店該怎麼辦?2020,眼看要過去,直播是今年的的大風口,在直播遇到王海打假之時,社區團購火了!社區團購是今年生鮮領域發生的最大事件,千億級資金殺進去後,對中國零售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有評論認為,無論是從用戶需求還是從供應鏈合理性的角度來看,實體店一定會存在的,而且實體店必須進行徹底的數位化轉型。
  • 社區團購是如何幫菜農做到的
    線上線下共存,才是趨勢每個平臺對「社區團購」這個概念的理解都大同小異,簡單來說就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的興起,也讓不少消費者嘗到甜頭。
  • 社區團購大戰過後,實體店將被大量淘汰,能生存的只有一種店!
    2020年最大的風口莫過於社區團購。目前網際網路前五的巨頭都已經入局。在社區團購百團大戰過後,實體店將面臨大洗牌,大量的門店都將被淘汰,能生存下來的只有一類門店。那麼未來到底都有哪些門店會淘汰,哪一種門店能夠生存下來呢?請看下面的內容。
  • 社區團購平臺布局實體店,線下傳統菜販若不數位化轉型或將被打倒
    日前,滴滴旗下社區電商橙心優選宣布啟動橙心小店戰略。「橙心優選小店」是橙心優選和團長合作的線下自提門店。換句話說:社區團購進入線下開實體店。此外,主打社區生鮮的錢大媽已經正式進入北京,兩家門店均選址通州。
  • 網際網路大廠拼搶社區團購
    像李麗一樣的「寶媽」,是社區拼團的主力,其中不少人兼職做團長。「寶媽的帶貨能力一點也不輸網紅!而且大家都是鄰居,信任感更強一些。」張阿姨是李麗同一個小區的鄰居,現在日常買菜全都在李麗那裡團購,又方便又省錢。「橙心優選的蔬菜水果都非常新鮮,比菜市場還優惠,大家買起來也很方便。頭一天手機下單,第二天就送到我這裡了。商品也比較齊全,有水果蔬菜、飲料零食和日用百貨。
  • 他們為什麼要抵制社區團購?
    事實上,不只是賣白菜水果的小攤小販,便利店、超市、菜市場,以及一些日用品廠商,都在抵制社區團購。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深燃,烏魯木齊的一些便利店和超市店主,已經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起因是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進入當地市場後,打起了價格戰。那麼問題來了,抵制社區團購,他們到底是在抵制什麼?價格戰不是新鮮玩意,巨頭搶市場也司空見慣,為什麼這一次的牴觸情緒如此高漲?
  • 「巨頭退出社區團購」被闢謠,但這劫貧濟富的遊戲終將收場
    網際網路始終都是一個流量的買賣,這一點在近期各大巨頭入局社區團購表現得淋漓盡致。12月12日,一張關於「馬雲、王興、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的圖片在網上流傳。據券商中國報導,上述網傳為謠言。社區團購不僅憑藉大數據有針對發放補貼搶客戶,還在搶佔線下渠道。
  • 社區團購年貨策劃方案怎麼寫?實體店年貨節的微信小程序運營策略
    如今,社區團購模式大火,也想要在年貨節這塊一年一度的大蛋糕裡分一杯羹。對於實體店來說,疫情的影響勢必會讓線下超市的客流量大大減少,線上的運營方案就成為了實體店破局的關鍵。但是,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電商大環境裡,實體店的年貨策劃方案要怎樣才能突圍而出呢?
  • 社區團購紅利,內行人告訴你,平臺建設是關鍵
    到了2020年,由於這疫情影響,又迎來了社區團購的紅利期,許多業主走上成為團長的道路,自營店主也開始為社區服務,走上了社區團購的道路。那麼,目前都有哪些社區團購的模式及企業?普通企業或個人如何建立一個好的社區團購平臺呢?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兩種模式:便利店+社區團購,寶媽+社區團購。
  • 對社區團購,除了憤怒,我們該做什麼?
    作者:陳思廷社區團購負面輿論不斷發酵,於近日達到高潮。12月11日,人民日報評論,批評網際網路巨頭進入社區團購,「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社區團購已經好幾年了,《新經銷》也是最早持續報導社區團購的專業媒體。裡面既有興盛優選這樣數百億巨頭,也有更多像柚樂團這樣的區域小平臺。還有不少經銷商也孵化了社區團購小平臺,也做得不錯。
  • 一文讀懂:社區團購江湖混戰
    仿佛是一夜之間,整個網際網路圈都在討論社區團購。巨頭來了,美團、拼多多、滴滴大幹快上,打起了群架,阿里、京東、快手一邊圍觀調研一邊悄悄布局;地推鐵軍來活了,他們被派往全國各地,掃街、掃樓、拉團長;社區大媽嗨了,1分錢一筐的雞蛋,不要錢的大蔥,免費領的水果,各平臺的羊毛薅都薅不完。一個熱得發燙的新風口把他們連結在了一起——社區團購。
  • 瘋狂社區團購:資本燒錢開路,0.99元1斤雞肉,商販生計前途渺茫
    今年6月份,滴滴旗下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12月11日,京東公告稱,將以7億美元戰略投資湖南興盛優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 社區團購之後,阿里又被央視點名
    社區團購:別惦記那幾捆白菜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出門買菜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小事,每時每地都會發生;但是在國內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看來,買菜也能買出「新花樣」,並且可以產生巨大的市場。於是,社區團購就這樣誕生了,買菜變成了網際網路的一份子,就像當初的網購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