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熱映的背後:真實的戰爭遠比電影描繪得更殘酷慘烈

2020-12-09 國學行動

最近,以抗戰為題材的電影《八佰》熱映,最新票房已經突破20億,引發無數網民的關注與熱議。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淞滬會戰時期,為了掩護主力部隊撤離,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奉命率領四百餘名戰士,苦守閘北四行倉庫,鏖戰四天四夜的故事。

一條蘇州河,仿佛分隔著兩個天差地別的世界,南岸是燈紅酒綠、歌舞昇平的租界,北岸是滿目瘡痍、炮火連天的生死場。一南一北,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在這種直觀對比的面前,任何的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只看畫面就足以震撼人心。

然而,這部電影在收穫高票房的同時,也引來了諸多的爭議,很多人認為它在某些細節方面根本不符合史實。不過,電影終究是一門藝術,不是在修撰歷史,就連紀錄片都很難保證百分百地還原所有歷史細節。但是,作為後來者,我們有必要去了解更多電影背後的真實故事。

01 「八百壯士」的英雄事跡,只是淞滬會戰的小縮影

站在當時全國戰局的宏觀角度,「八百壯士」苦守四行倉庫的英雄事跡,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它只是1937年淞滬會戰的其中一個小縮影而已。電影只是截取了其中的一場小戰役,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來描寫戰爭的殘酷。

1937年7月7日,日軍炮轟宛平城,七七事變爆發,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本人趁勢南下,上海岌岌可危。8月9日,虹橋事變爆發,有兩個日本士兵開著軍用汽車闖入虹橋機場,被中國軍隊當場擊斃。日本方面藉此悍然挑起戰爭,淞滬會戰一觸即發。如果讓日本人順利拿下上海,當時的首都南京就會失去保護屏障,恐怕難逃淪陷的命運。

然而,在經歷了兩個多月的戰鬥之後,當時駐守上海的國民黨軍隊全線潰敗。日本軍隊佔領上海,只是時間的問題。「八百壯士」苦守四行倉庫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淞滬會戰末期的時代背景之下。為了掩護大軍西撤,謝晉元的88師524團一營奉命留下來斷後。其實所有人心裡都清楚,這是一場有死無生的不歸之路。

02 四百餘人苦守四天四夜,其精神意義大於戰略意義

所以,電影中所描繪的這場戰鬥,從一開始就是一場敗局。留下來的這批人,註定要抱著必死的信念,成為整個戰略布局下的犧牲品,但是又必須要有人承擔這樣的悲壯角色。就像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所說:「歷史和人民會記住你們」。

其實,當時駐守在四行倉庫的國民黨軍隊,包括當地保安團等雜牌軍,總共加起來只有四百餘人。為了迷惑敵人,也為了鼓舞士氣,他們對外宣稱有八百人,這就是「八百壯士」的由來。其實,從軍事角度看,他們苦守四行倉庫的意義不大,因為雙方人數實在懸殊過大,也根本無法扭轉上海淪陷的戰局。

但是,從政治角度看,他們又必須苦守在這裡。雖然蔣介石下達了大部隊撤退的命令,但他的內心仍懷著一絲希望,布魯塞爾會議即將召開,他需要讓西方國家看到中國軍人的戰鬥意志,看到日本人是如何得血腥殘暴,以期得到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援助。還記得電影中在飛機上觀察整場戰鬥的西方人嗎,還記得黃曉明說的那句「這只是表演給西方國家看的一場戲」嗎?

雖然蔣介石希望國際社會介入調停的希望最終落空,但並不代表這場戰鬥是完全沒有意義和價值的。面對真實的流血與犧牲,我們又怎麼能以「表演者」的稱呼去定義這些戰士?他們勇敢無畏的戰鬥精神,不僅激發了南岸百姓的抗戰意識,更是在被記者報導後,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同時也向外界揭發了日本侵略者的真面目。這種精神意義,又何嘗不珍貴?

03 謝晉元殘部退往英租界之後,他們後來怎樣了?

在謝晉元部苦守四行倉庫四天四夜之後,他們接到了上級的撤退命令,要求他們退往租界。電影也在戰士們過橋到達租界之後戛然而止,但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到達租界後,士兵們被要求繳槍。對於一名戰士而言,武器就是他的生命,何況還是在戰時狀態,這為觀眾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

那麼,在真實歷史上,謝晉元殘部在撤退到租界後,他們後來又怎麼樣了呢?其實,這些戰士真實的結局很悽慘。他們撤退到租界之後,就被解除了武裝,並被囚禁了起來。直到租界也陷入日方之手,他們又被押解到了戰俘營。謝晉元被汪偽政府派來的人暗殺,部分倖存者又被送往巴布亞紐幾內亞做勞工,最終客死異鄉。直到2009年,這些烈士的遺骸才被接回祖國安葬。

真實的戰爭,遠比電影描繪得還要更加殘酷慘烈。「八百壯士」為了祖國的統一與強盛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們是永遠活在民眾心裡的英雄。哪有所謂的「表演者」與「看客」,這些戰士們流血是真的,犧牲是真的,對民眾的鼓舞是真的,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血淋淋的客觀事實。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熱映,緬懷「八百壯士」,原址紀念館成網紅景點
    電影《八佰》熱映,而電影中真實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也成為遊客打卡聖地。8月25日,在位於上海靜安區光復路的一座巨大倉儲建築前,停駐著熙熙攘攘的遊客,許多人的目光朝向面前一堵布滿了彈洞和幾塊巨大彈孔的陳舊牆壁。
  • 「含劇透」《八佰》影評:戰爭,遠比你我想像中的殘酷
    殘酷的戰爭很寫實,懦弱的人性很真實我記得還是小學的時候,學校組織我們去看了一部電影叫《舉起手來》,還是小學生的我在被潘長江老師所飾演的蠢蛋鬼子抖得前仰後合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個疑惑:為什麼這樣一群蠢貨可以踐踏我們中華土地呢?
  • 《八佰》 看完了,我確定這是一部偉大的戰爭電影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電影《八佰》,沒有讓人失望,它以自己的綿薄力量去講述歷史,讓青年一代觀眾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還記得當年大小銀幕上抗戰佳作的榮光,從《地雷戰》《地道戰》這樣的「科教片」,到《小兵張嘎》《烈火金剛》這樣的演義片,再到《戰爭子午線》《紫日》這樣的寫實戰爭片,如今戰爭電影風光不再,不僅中國如此,在世界範圍內,就連好萊塢,在《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戰爭電影也是鳳毛麟角,這是時代大潮所決定的。
  •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 真實歷史比電影更震撼人心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8月21日,管虎執導的新電影《八佰》全國公映。這部蓄力5年的主旋律電影,上映2天票房破5億;點映階段的累計票房就已超過2億元,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 《八佰》|電影故事與真實歷史
    電影《八佰》正在熱映,不少人看完之後對電影的評價褒貶不一。對於電影,我們要做的是透過故事去探索真正的歷史,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電影中的一禎禎畫面,無不訴說著淞滬會戰的細節所在。觀影之時,慘烈的戰鬥場面抨擊內心深處...歷史的細節,只有放在歷史中才能更好的觀察,才能讓芸芸眾生更加真實的了解並銘記歷史!
  • 電影「八佰」:一個無奈的謊言,一場悲壯的戰爭,一段刻骨的歷史
    在首輪放映當日,電影《八佰》便取得了單日票房接近1000萬的不俗成績。《八佰》取名何意?《八佰》改編自一段真實的抗戰歷史。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其中,留守部隊為壯聲勢,將400人的部隊對外號稱有800人。因此,電影取名《八佰》,有「八佰壯士,向死而生」之意。
  • 《八佰》:在殘酷的戰爭中,貪生怕死是種常態,視死如歸也是
    不是偉光正的標籤榜樣,而是真正的平凡英雄,八佰拍得確實有獨到之處!讓我為之興奮的不僅僅是這一部八佰,而是我看到了這些屬於民族歷史的故事終於有人有能力去訴說了。我相信這可能不是最初的八佰,但是絕對也不會是最將就的八佰。
  • 《八佰》還在熱映,管虎新電影又官宣定檔,張譯吳京鄧超主演
    尤其是8月21日上映的戰爭電影《八佰》更是引爆整個電影市場。截止發稿前,電影《八佰》的票房已經達到了29.85億,成為今年票房最高的電影,沒有之一。
  • 電影《八佰》的意義:向國人證實戰爭是殘酷的
    以前看中國抗日體題材的電影,總是感覺矯揉造作,根本看不到戰爭的殘酷性,要不就是一槍斃命,要不就是飛簷走壁、手撕鬼子,純屬無稽之談。電影《八佰》摒棄了這些噱頭巴腦的東西,第一次向我們展現了戰爭的殘酷。電影的開端就向我們展現了淞滬會戰慘敗的畫面。屍體堆積如山,血流成河,臭氣燻天,暗無天日,斷壁殘桓,慘不忍睹。隨後四行倉庫保衛戰開始了,國軍留下的452名士兵開始進行最後的抵抗。電影有這樣一個橋段非常耐人尋味。上海四行倉庫後面是英國租界,當時的日本人不敢動英國地盤。很多上海市民都撤入租界中避難。
  • 電影《八佰》沒講到的故事,是比電影更壯烈的中國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到我的微笑--魯迅 近日,《八佰》熱映,票房一周破15億,專業預測最終票房逼近27億。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歷史事件「四行倉庫保衛戰」改編,講述了抗日時期的淞滬會戰的一段悲壯往事。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電影中每一位戰士,都讓人熱淚盈眶,但你可知道,現實中的「八百壯士」更為震撼。
  • 八佰電影中各人物結局是什麼 背後的真實故事感人
    八佰電影中人物結局很多人都表示沒有看懂這個結局,因為裡面幾個主要人物的結局都沒有交待,其實原本導演是有拍的,但後來都給剪輯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八佰》電影結局沒有交待這些人怎麼樣了,李晨、姜武、王千源等人飾演的角色結局都沒有交待,但其實原本這些人的結局都是拍攝了的
  • 從電影《八佰》看抗日影片
    近期影片《八佰》在國內熱映。該片是華誼兄弟的7億投資大作,由著名導演管虎指導,演員杜淳、張譯、歐豪加盟,號稱國內第一部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影片。為了真實再現歷史場景,製片方重新建造蘇州河等場景,並讓演員進行數月軍事訓練。影片戰爭場景真實感極強,有軍事版《南京,南京》之稱。
  • 管虎:要拍一部留得下來的戰爭電影!那《八佰》留得下來嗎?
    《八佰》雖然是8月20日正式全國公映,但於2020年8月14日在全國就進行大規模點映,此後每天晚上各大影院基本都有排片,所以看過的人不在少數。也鑑於此,青石打算放心大膽(稍微帶點劇透)地聊《八佰》。《八佰》導演管虎拍這個題材還是有野心的,他在花絮中說道:希望拍一部能夠留得下來的戰爭電影。02因此,我們來看看,他為了這部電影能留下來做了哪些努力?
  • 從藝術角度分析電影《八佰》
    電影《八佰》的熱映勢必會帶來新一輪的愛國熱潮,也帶來了更多關於電影與真實歷史事件的出入的探討,我們在尊重歷史的前提僅以電影分析它給我們帶來的藝術鑑賞。以下內容有劇透的成分,影片開始就以十三歲小湖北的孩童視角展開,在這一獨特的視角下更加鮮明的與這個戰亂的世界格格不入,在世界電影史上關於二戰的電影也多為兒童視角,這樣的表達更能讓我們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跟著自己的叔叔和哥哥借著想看看大城市為由,因為與部隊失聯以「逃兵」的身份被迫進入了四行倉庫,也就是在大門關閉的那一刻這場四行倉庫保衛戰就正式開始了
  • 看完電影《八佰》點映播放的你,怎麼評價該作品?
    電影《八佰》由導演兼編劇管虎執導,由主演王千源 / 張譯 / 姜武 / 黃志忠 / 張俊一 / 歐豪 / 杜淳 / 魏晨 / 張宥浩 / 唐藝等實力演技派演員傾情加盟主演的一部描述近代保家衛國的軍事戰爭電影!
  • 《八佰》:倉庫之後,電影之外
    林青霞在2011年出版的《窗裡窗外》寫:我望著那殘舊的倉庫和狹窄的蘇州河,想像著當年《八百壯士》英勇奮戰的情景和楊惠敏橫渡蘇州河的動人事跡......真實的事發生在1937年。經過半個世紀,我到上海四行倉庫,看到樓頂上飄的是五星紅旗,我淚眼模糊了。圖片來自《八佰壯士》導演管虎心裡的那面旗是責任感。
  • 電影《八佰》背後的真實故事,這「八百人」結局如何?
    同年8月13日,上海爆發了淞滬會戰,標誌著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正式開始,這是中日戰爭中的第一次也是規模最大最慘烈的一場戰役。中日雙方共計投入了約100萬軍隊的兵力,日軍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死傷30萬人。雖然會戰以中方的慘敗而告終,但卻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 草根評《八佰》:逼真慘烈 催人淚下
    張譯和姜武是全片的笑點擔當,為緊湊的戰爭場面做了很好的緩衝。整體電影場面特別真實,觸目驚心的紅直戳人心。一牆之隔,隔絕了生與死,卻隔不斷每一位國人的愛國之心!真的值得去影院一看!強推!!  @D調的華麗XIN 10分  這部史詩級的戰爭片,等了一年的時間,終於要即將全國上映了!我很幸運,看了《八佰》的點映,感覺特別的滿足。
  • 《八佰》是一部好電影,但背後卻不是一個好故事
    然而在讚譽之下,卻湧入了一些負面的聲音,是什麼原因導致《八佰》是一部好電影,卻講了一個不盡人意的故事呢?《八佰》是一部什麼電影?◆導演管虎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中的翹楚,管虎執導《八佰》其電影質量是不容質疑的,他是將藝術與商業平衡得最完美的導演之一。
  • 電影《八佰》所有歌曲在哪裡可以聽?
    電影《八佰》早8月21日全國影院上映,在上映時引起了一大波的影迷去觀看,也收穫了良好的評價,豆瓣評分高達7.7,首波點映票房破500萬,最終票房31.1億,這在國產戰爭片裡算是不錯的了,且《八佰》是全國影院復甦之後的作品,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足以說明這部電視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