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法固然重要,缺少了結構不成書法!學會這6種結字法寫出精品

2020-12-21 墨品風雅

在中國書法理論史上,強調書法用筆重要性非趙孟莫屬,原話是: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他強調的是「用筆千古不易」,成為後世書法研究者研究筆法的重要理論參考。構成書法藝術最基本的元素是漢字,漢字是由一點一畫按一定結構組合在一起。相對點畫而言,結體是一種組合,一個整體;相對章法而言,它又是一種元素,一個局部。當它作為整體時,要求統一、平衡和完整;當它作為局部時,要求不同、不平衡和不完整。書法藝術是綜合藝術,最基本的還是漢字的書寫,筆法屬於書寫,而結體屬於結構,沒有結體就沒有漢字,因此筆法重要,結體同樣重要。

王羲之書法結構千變萬化

書法創作,首先書寫點畫,須進而求結體,結體的方法只有一個,但是字體形式千差萬殊,而結體之方法,每一統一標準和規律。並且真、草、篆、隸,筆法各異,結體不同。若要想找到一種簡單的結體規律,來駕馭紛繁字體,絕非是容易的事。

然究其大要,掌握一個普通原則,敘述如下:

(一)統一

統一所包甚廣,不只一字之間,須有團結一致之精神,氣象一律之筆法,而一行之間,一篇之間,俱須秩然有序,一點一畫以一種結構合合成為一體,積字為行,一件書法作品要通觀全局。如人之五官肢體,雖各司其職各有作用,但都是受大腦之支配。一件完整的書作乃是一個有機體,彼此之間,相互聯繫,相互牽制,合為一體,和而不同。

(二)變化

統一到某種極點,難免易陷於單調,故必有變化以調劑之。故一篇之中,行有疏密,一行之中,字有大小,一字之中,筆有長短粗細,皆所以求變化也。且字體太多,絕不能盡歸一律,故必參以變化而始能孳乳無窮,然變化之極,易生紊亂,故於變化之中,不能不有統一為之連屬也。

(三)均齊

左右之間字體形狀相等為均齊。如人之兩目、兩耳、兩臂,均屬均齊之形狀,此種形狀多具莊嚴偉大之觀。故宗廟朝堂及一切政治、宗教之建築及儀式,均喜取用此式。

(四)平衡

左右之形狀不相等而分量相等,如天枰之兩端之物雖不同,而能維持其平均狀態也。在書法中此種字體極多,而結構又極難,學者當特別注意。

(五)調和

以老少之不同而能聯和為一家庭,以智愚不同之分子,而結合為一團體,以各種不同之色彩而能畫成一幅繪畫,以長短多少不同之點畫而製成一字,其必有賴於調和者甚大。截長補短,讓左側右,犧牲個人之私見,完成團體之組織,使之無過與不及之病而有彼此和諧之利。

(六)比例

世上之物,只有比較,並無絕對,故大小,長短,粗細,疏密,俱系比較之名詞。故欲此種大小,長短,粗細,疏密各得其當,則須注意於比例。以如何之比例配合而始適當,雖無一定之標準,在習慣上已有不少之規定。若違反此規定,則書法上不易得良好之結。

米芾書法的結體率意

字之結體,即獨立又整體。如果不考慮字與字之間的相互關係,將每個字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它的結體方法,其標準是「四面停勻,八邊俱備,長短合度,粗細折中」(歐陽詢《付善奴秘訣》)目的是構建一個相對獨立的視覺造型單位。但是,書法作品畢竟不是由一個字組成的(少字書例外),字在作品中只是個局部,必須與其他字組合在一起。而一旦進入組合,字與字之間就會相互影響,避免雷同,尋求互補,出現一個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的變化與和諧的問題。

相同偏旁結體法相對有難度。相同偏旁的字排列在一起,不能超過三個,三個以上就成為字典了。所謂的:

「單復者,字形肥瘠者也,瘠字累句,則纖疏而行劣。肥字積文,則黯黦而篇暗。善酌字者,參伍單復,磊落如珠矣」。

上下左右不能全是筆畫少的瘠字,也不能全是筆畫多的肥字,一定要參伍參差,錯綜其變。目的都是根據通篇章法的需要,追求結體造型變化。

趙孟結字

從通篇章法的角度來看,結體作為局部,必須隨上下左右字的相互關係而變形,而變形又會引申出字與字之間的平衡問題。這種平衡不是端整的字碼在一起就能解決的,相反、結體越端整,變化關係就越少,獨立性就越強,放在一起不是呆板就是一盤散沙。因此自古以來,許多人反對將漢字作為一個整體去研究它的結體方法,並且否定相關的研究成果。我覺得這種意見既對又不對,將結體看作是章法的局部,那是有道理的,如果將結體看作是點畫的組合整體,那就沒道理了。作品中的結體既是整體,又是局部,這種雙重性質決定了它具有雙重的結體和造型方法,不能一概而論。上述結體方法作為從整體出發的研究成果有它的合理性,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

學習書法的過程一般是從點畫到結體再到章法逐漸遞進的,對結體兩重性的認識必然先是點畫的組合,掌握字形的協調平衡,然後才是把結體當做章法的局部,根據上下左右字的具體情況作出種種應變,打破平衡,追求更高層次的變化和協調。因此,掌握字形的協調平衡是書法學習的必經階段。

任何視覺判斷都是從比較出發的,字的偏斜、放肆、跌宕、豪放,都是因為心裡已經有一個「方端勻稱」的字在作標準,如果沒有這個標準,我們就不可能理解各種各樣的變形,就無法分析變形的特徵及其效果。傅山《霜紅龕書論》說:

「寫字不到變化處不見妙。然變化亦何可易到?不從正入,不能變出。」

王澍《論書剩語》說:「以正為奇,故無奇不法。」這些意見都是值得深思的。更何況,結體在章法構成中,無論怎樣變化,「方端勻稱」始終是一種重要的造型方式。要掌握字形的協調平衡,要理解「方端勻稱」的造型方法。

沈尹默書法

作為書法藝術的漢字結體沒有唯一準則,漢字結體哪有死板到只允許一種方法。沈尹默先生曾講過一個故事,說小時候寫「敬」字,被前輩指出結體不對,理由是「口」寫到「勹」裡面去了,應當將「口」寫在「勹」的一撇之下,位置稍向外。他照此書寫,結體果然要好些。但後來仔細研究柳公權的《玄秘塔》,發現其中的敬字,正是「口」在「勹」中的,也非常美。「口」寫在「勹」外是常規處理,比較勻稱,但大家都這樣寫就沒有特色和個性了,柳公權能將「口」寫在勹」裡,並處理好結體關係,體現了藝術大師的手段和本事。這個故事說明漢字的結體方式是多樣的,處理上既獨特又協調,那才算高明。

特別強調:「結體可以初步地加以適當注意,而不可執著地機械地認定只有一種結字方法為最好的,假使這樣執著、一定要出毛病。」(潘伯鷹《中國書法簡論》)

潘伯鷹先生的提出的各種結體方法太重要了。

學習結體方法時,首先應當理解結體的兩重性,它是點畫的組合,是個整體,有一定的基本寫法,但同時又是章法的元素,是個局部,沒有固定的寫法,所有基本寫法都得根據上下左右字的關係而變形。只有具備了這種認識,我們才能正確運用這些方法。

相關焦點

  • 書法筆法論
    這就產生了書法評價或欣賞的最基本的藝術標準,筆法要正確,不能有筆病,這是書法及格不及格的門檻。筆法是最難以掌握的技術,又是最為重要的環節。系統、紮實而長期不間斷的筆法訓練是書法藝術的基本功,沒有捷徑,無法投機取巧。從歷史上評價書法作品時有「得筆」及「得執筆法」等評語來看,不是任何書法家都能有此褒獎的,有些很有名的書法家在用筆方面是被指有缺點的。
  • 書法章法難題,被這一篇文章講透!
    由此可見進行書法寫作只能手隨意運,筆隨手轉,翰不虛動,下筆有由」。至於臨時發揮得好,寫出了自己滿意的書幅,就認為作書是「筆前意後」,這顯然是一種誤會。因為寫得自己滿意,不見得就符合書法藝術的法度,即使符合書法的某種方法,那也只能是在學習中的一點進步罷了。
  • 有沒有筆法是書法的標誌,能不能寫出個人風格,結字才是關鍵
    每一個學習書法的人或許都有一個美好的夢,總想著自己什麼時候能寫出自己的風格來。如果沒有,你肯定也會對自己鍾情的字帖有一種疑問,這種書法作品怎麼就會在人人寫毛筆字的時代脫穎而出了呢?小時候寫字,聽到別人誇字寫得漂亮,心裡就暗自高興。
  • 新疆書法博士牛子老師,漢字寫出書法藝術美,單字放大筆法漂亮!
    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在這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國的漢字也被古代眾多書法家寫出了藝術美,要問大家最喜歡哪一位書法名家
  • 書法中的「永」字應該這樣寫?這八種筆法,你掌握了幾種?
    ◇ 怎麼樣能寫出好的筆畫呢?◇ 如何辨別一個筆畫形態是否是正確的呢?存在這樣的困惑很正常。因為這關乎到用筆的問題,掌握好用筆,是學書法過程中很關鍵的一部分。這是因為八畫中包括著八種不同的筆法,概括了書法規則中的大部分筆法。並按照各自不同的筆勢概括為:「側」「勒」「弩」「趯」(tì)「策」「掠」「啄」「磔」( zhé)八個名稱。
  • 唐代無名書法家,無師自通書法寫出藝術美,作品不輸顏真卿!
    ,再有就是唐朝的顏真卿,他的楷書同樣寫出了自己的個性,因此顏真卿的字體也被稱為是「顏體」!這樣的楷書真的是太漂亮了,筆法精湛,字體結構也是非常的完美,而這樣的字體正是出自薛稷之手,這些字體真的是太漂亮了,對於一名書法愛好者能看到這樣的書法作品那可是非常的高興,如果你也是一名書法愛好者,大家也可以收藏薛稷的書法作品,這樣我們可以臨摹學習,只要我們認真學習薛稷的書法作品,那你對中國的書法也會有深刻的了解,只要大家認真學習,你一定能把漢字寫出書法藝術美!
  • 臺灣著名歌手鄭智化,17幅精品書法作品展,網友:可以當書法家
    鄭智化 鄭智化書法水平以我觀之,已達專業水準,字體瘦骨嶙峋卻筆力遒勁,力道十足。非灑脫自信之人無法寫出如此氣勢。灑脫是字的豪放不羈,無拘無束。鄭智化的書法功力很深,每一筆筆鋒都處理得非常到位,每個字的間架結構也處理得很好,唯一的問題是太過於追求連筆,有時候反而影響整體觀感。在小編看來鄭智化的書法已經達到了「半隨筆半隨心」的境界了,這已經很了不起了。我的理解,隨筆是臨摹名家筆法有成,隨心所欲是自己的發揮。名家當然可以全部隨心所欲,下筆即成書法。後來者法大家之法而成自己的風格,謂之半隨筆半隨心。
  • 趙孟47歲書法作品,筆法精湛,聞名後世700年!
    說到趙孟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大家並不陌生,他可是元代著名的書法家,從小趙孟就非常的喜歡書法,而且經過多年的研究其書法可以說是集百家所長,完全得到了王羲之、鍾繇、顏真卿的書法精髓,其行書、隸書、草書、還有繪畫都非常的在行,其作品更是達到了書法的藝術美,今天小七就和大家一起分享47歲時趙孟的書法作品,當你看了以後也一定會喜歡上這幅書法作品的!
  • 臺灣著名歌手鄭智化,17幅精品書法作品展,網友:可加入中書協
    鄭智化鄭智化書法水平以我觀之,已達專業水準,字體瘦骨嶙峋卻筆力遒勁,力道十足。非灑脫自信之人無法寫出如此氣勢。灑脫是字的豪放不羈,無拘無束。鄭智化的書法功力很深,每一筆筆鋒都處理得非常到位,每個字的間架結構也處理得很好,唯一的問題是太過於追求連筆,有時候反而影響整體觀感。在小編看來鄭智化的書法已經達到了「半隨筆半隨心」的境界了,這已經很了不起了。我的理解,隨筆是臨摹名家筆法有成,隨心所欲是自己的發揮。名家當然可以全部隨心所欲,下筆即成書法。後來者法大家之法而成自己的風格,謂之半隨筆半隨心。
  • 書法創作須具備三法:筆法墨法章法,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十分重要
    草書,書法藝術最高境界。草書創作最難,一件高境界的草書作品不僅體現書法家的技能功夫,書法創作基本「三法」筆法、墨法、章法,還有一點也十分重要,是草書創作必須掌握的書寫動力,那就是節奏。書法書寫節奏在所有書體都有所要求,相對而言,草書、行書最講究節奏。
  • 衛夫人小楷欣賞,字跡工整漂亮,寫出書法藝術美!
    說到衛夫人的《筆陣圖》可能很多網友並不了解,這本書主要講解了怎麼寫好中國的漢字。而衛夫人最為擅長的書法字體也就是小楷,她的小楷筆法古樸肅穆,字體結構非常的漂亮,可以說是楷書中的上品,衛夫人一生當中也寫了很多代表作,比較有名的有《筆陣圖》、《名姬帖》、《衛氏和南帖》,這些書法作品把中國的楷書寫出了藝術美,如今很多書法愛好者也都在臨摹衛夫人的書法作品,為的就是能學到其書法的藝術精髓,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一下衛夫人的《名姬帖
  • 女神韓雪喜歡書法,「瘦金體」寫出藝術美!終得宋徽宗書法精髓!
    要想把中國的書法學好,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你得耐心臨摹書法名家的作品,當你臨摹到一定的境界以後才可以創新,說到古代書法創新最為成功的書法家應該就是宋朝皇帝宋徽宗了,宋徽宗那對藝術非常的痴迷,特別是書法更是寫出了自己的風格,宋徽宗打破了傳統書法的束縛,把中國的漢字寫出了自己的風格,所以宋徽宗的書法字體也被稱為是「瘦金體」。
  • 「提按」的筆法王羲之經常用,卻為何受到眾多書法博導的鄙薄?
    「提按」是書法中非常重要的筆法,很多人練書法都是從「提按」開始的。提筆點畫細,按筆點畫粗。「提按」結合,運用恰當,便能寫出和字帖上類似粗細的筆畫,所以它一直是很受近人推崇的一種筆法。可是,「提按」的筆法卻受到很多人不少書法博導的鄙薄,如孫曉雲、邱振中、陳振濂等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央美院博導孫曉雲女士認為「提按」的筆法是錯誤的,「捻管」(「轉筆」)才是最重要的筆法。她說:「以右手『經典』執筆法有規律地來迴轉動毛筆,令筆畫縱橫自如的方法,即是『筆法』。運用這種筆法,即是『用筆』。
  • 小學老師粉筆字比賽,字字寫出書法藝術美!家長:能當書法家!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書法愛好者是我們的老師,說到老師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個行業,而我們的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也會寫粉筆字,有的老師任職幾十年,其粉筆字也寫出了書法藝術美,下面我們看小學老師的粉筆字比賽,這些字都非常的漂亮,寫出了書法藝術美!
  • 書法專業的女博士霍超,承襲王羲之筆法精髓,10幅精品書作品鑑
    霍超 霍超的書法具有古色古韻之姿,布局,氣韻,筆法,用墨,都可以堪稱一流。有古人遺風,脫俗,是好書法。霍超書法的特點:章法不錯,承上啟下可以,但有些字不規範,不嚴謹!比如「自」字少一橫,人感覺是白字,而又寬更像白字。有書法氣質,但功力欠佳。書法是讓人欣賞,雅俗共賞為好。有人說:「霍超是人美作品更美,中國書法優秀作品太多了,但是醜書流行天下的時候,有這等水平非常佩服,博士只是頭戴的一頂帽子,好多博士硬筆字還是小學生好呢,為你加油,為你點讚」
  • 趙子昂在63歲時候寫一幅書法,筆法變化豐富,影響書壇700年!
    趙子昂楷書局部欣賞趙子昂六十三歲的時候正是書法創作的巔峰時期,此時的趙子昂在筆法、結構、章法上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楷書精髓都體現在這幅書法之中。趙子昂楷書局部趙子昂在繼承前人書法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在起筆、運筆和收筆上,筆畫的走勢和技法都清晰可見,這也是後人喜歡他楷書的原因之一。他在學習前任書法的時候不僅學到了其外形,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其神韻。
  • 米芾晚年之作《德忱帖》,高清放大欣賞,字體寫出書法藝術美!
    說到米芾這位書法家大家肯定也非常的喜歡他的書法吧,米芾在書法方面的造詣非常的高,特別擅長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字體,米芾所臨摹古人的字體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境界,這也足以證明米芾在書法方面的功底非常的深厚,說到米芾的書法,小七今天也為大家找到了一幅米芾的晚年之作《德忱帖》,這幅書法作品那可是是非常的漂亮,被稱為是米芾草書的代表作之一
  • 這3個方法讓書法入木三分
    今天,我們就從這3個方法入手,來談談如何寫好走字底,如何讓自己的書法作品入木三分!一,認識筆畫構成很多初學者認為走字底「辶」是一個2畫的偏旁部首,是由「一點」和「3加一捺」組合而成。甚至很多人在實際書寫過程中也將它寫成「3加一捺」。其實不然,在傳統筆法中,走字底「辶」是由3畫組成,分別是:側點、橫折折撇、平捺。那麼,這三種筆畫有著怎樣的結構特點呢?
  • 科學家袁隆平書法欣賞,字體寫出了農民的樸實,這字體美極了!
    其實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書法寫得好的人非常的多,今天小七介紹的這位書法愛好者是袁隆平,說到袁隆平我們都非常的熟悉,他是一名農業科學家,特別是雜交水稻的研究解決了糧食問題,這項研究成果也讓袁隆平成為一名有名氣的科學家,而袁隆平不僅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成功,他對中國的書法同樣非常的喜歡,而且也寫出了書法藝術美,看到這裡以後大家是不是也想欣賞一下袁隆平的書法作品呢
  • 北京才女出生書香世家,自幼練習書法,成功加入書法家協會!
    那麼蘇澤立的書法作品到底怎麼樣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大家看到上面的這幅書法作品以後有何不同的感想呢?是不是被這幅書法作品所吸引呢?這幅書法作品正是出北京才女蘇澤立之手,這幅書法作品的布局也是非常的到位,我們看到右邊四個大字「春風得意」筆法精湛,左邊3豎行小字行書同樣非常的漂亮,這樣的布局也是很有創意,並且贏得了書法愛好者的稱讚,看到這樣的書法作品以後大家是不是也非常的喜歡呢?如果你是一名書法愛好者,那肯定也從蘇澤立的書法作品中看到了古代著名書法家的筆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