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的「永」字應該這樣寫?這八種筆法,你掌握了幾種?

2020-12-17 習墨去墨姐

哈嘍,墨姐又和大家見面啦!

在練習楷書的過程中,遇到一個筆畫,看不出來這個筆畫好不好,不知道怎麼衡量它。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對於初學者來講,學習楷書最重要的是單字的結構與筆畫。

有的時候我們通過讀帖,就可以看出同一個字不同的處理方式。

即便是微妙的差別,通過結字的基本規律,也能辨別個八九不離十。

但是說到筆畫,有些墨友就會有這樣的疑問:

◇ 好的筆畫是什麼樣子的呢?

◇ 怎麼樣能寫出好的筆畫呢?

◇ 如何辨別一個筆畫形態是否是正確的呢?

存在這樣的困惑很正常。因為這關乎到用筆的問題,掌握好用筆,是學書法過程中很關鍵的一部分。

用筆就是說利用柔軟而又富有彈性的筆毫,創造出筆力強勁,順逆相交的書寫線條。

墨姐今天就從楷書的練字秘法——「永字八法」,來和大家講講用筆的知識。

「永字八法」作為中國傳統的用筆法則,被我們中國古代書法家用來當作練習楷書的運筆技法,能體現出練習者對基本筆畫和基本結構的掌握。

永」字是有五筆組成的,即點、橫折鉤、橫撇、短撇和捺。

但從書法角度把「永」字分為八畫,即點、橫、豎、鉤、提、長撇、短撇和捺。

這是因為八畫中包括著八種不同的筆法,概括了書法規則中的大部分筆法。並按照各自不同的筆勢概括為:

「側」「勒」「弩」「趯」(tì)「策」「掠」「啄」「磔」( zhé)八個名稱。

永字八法的地位

相傳,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用幾年的時間,專門寫"永"字。他認為,這個字具備楷書的八法,寫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寫好。

後來,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又將這"永字八法"傳給虞世南,再後來,經過很多書法家一直傳了下來。

永字八法還有一個十分有意思的傳說。

相傳王羲之曾路過天台山的時候被那裡的風景吸引,便在山頂住下,一邊欣賞自然奇觀一邊勤奮地練習書法。

但是他不滿意自己的水平,後來在睡夢中夢到一個白須老人,向他傳授了一個筆法的訣竅,寫在了他的手心上。

之後王羲之思考了一整夜,終於知道在手心裡的「永」字可以體現出基本筆畫的結構和筆畫的訣竅。

此後,王羲之更加潛心地練習書法,日後終於揮筆寫下了書法珍寶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這雖然只是個傳說,也從一方面證實了永字八法確實是學習楷書必不可少的環節。

永字八法的重要性

中國的漢字成千上萬,但構成楷書的基本筆畫也只有幾種。

每筆各具特色,同時筆畫之間又能做到互相呼應,承上啟下。了解了這幾種基本筆畫就為學習楷書甚至是其他書體打下一個有利的基礎。

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完成一幅楷書作品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判斷出哪一筆形態是正確的,並清楚地知道這筆怎麼表現出來的,在下次的創作或者臨帖中就可以運用起來啦。

墨姐現在就來為墨友們具體說說如何練習」永字八法「來提高我們的楷書水平吧!

墨姐會為大家一一解釋每個筆畫的名稱和寫法,大家要仔細閱讀哦!

1 點——八法稱「側」。

顧名思義,就是在寫點畫的時候需要將毛筆筆鋒側過來。

即用手腕向右提著筆,然後輕輕用勁,筆鋒稍停,接著頓筆出鋒就可以啦。

點是一個字的點睛之筆。千萬不能寫成平躺的點,要根據字的結構找準點的形勢,才會讓這個點畫更有生機。

2 橫——八法稱「勒」。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個字,會不會想到騎馬的時候要勒住韁繩,駕馭馬奔跑的快慢啊。

所以說呀,首先我們在寫橫畫的時候不能很快的一筆帶過,要有緊有松,使筆鋒和紙之間產生一種摩擦

第二點就是勒緊韁繩的時候,繩子是一個拉緊的狀態,不平不直。

所以我們要這樣寫橫畫:起收筆需要勒住筆鋒,整個橫畫的形態呈一個扁擔形態,這樣的橫畫會更加有力。

3 豎——八法稱「弩」。

弩可直可彎,在書寫時筆鋒要像用力拉弓射箭的時候繃緊,所以要寫直,但是又要像弓箭一樣略彎卻又可以支撐整體。

所以說寫豎畫的時候切記握筆不要與筆桿垂直,用筆需要有力。

4 鉤——八法稱「趯」(tì)。

這個字是跳躍的意思,我們在跳躍的時候需要腿部發力,然後一下子站起來一躍而起。

這就告訴我們出鉤的時候要蓄力,將力由豎轉向鉤處,需提筆但不能脫離宣紙,鉤要飽滿。

5 提——八法稱「策」。

「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想必大家都被這首《當》洗過腦吧。

這個「策」說的就是騎馬的時候手發力揮動馬鞭,將力送至馬的身上,使馬兒奔跑起來。

這和寫提畫是一樣的,提畫起筆時發力,收筆順勢帶出,要注意不要在起筆的時候重按,收筆的時候輕撇,要把筆毫送到位。

一般提畫會在字的左邊,與右邊的筆畫相呼應,所以角度也是很重要的,勢要略上揚

6 長撇——八法稱「掠」。

這個意思就是梳長發的時候,梳子要一直送到頭髮末端,又或者你可以想像一下燕子輕輕地穿過屋頂,很快又很輕盈。

所以在寫長撇的時候筆鋒要快速送至撇的末尾,不要輕易甩出去,腰部的位置可以稍微彎一些,這樣寫撇就不會顯得「輕浮」啦。

7 短撇——八法稱「啄」。

這就是說小雞啄食的時候速度是非常快的。

所以我們在寫短撇的時候整個過程要迅速,行筆的時候鋪開毛筆,提筆向左漸細送出就可以啦。

8 捺——八法稱「磔」(zhé)。

雖然有點血腥,但這個字的意思就是用刀刃割裂牲畜的意思。

又或者我們可以想像寫捺的時候像在畫曲折的水波。

所以在寫捺畫的時候行筆勻速,線條慢慢加粗,行筆到出鋒的時候稍停筆像右平出慢慢提筆出鋒,一波三折。

聽墨姐解釋了「永字八法」,是不是明白了為什麼稱點為側,橫為勒……

其實「永字八法」就是為了讓我們通過形象的比喻快速懂得如何能將筆畫寫得生動有勢,也可以辨別出什麼樣的筆畫是書家追求的。

這就是一個學習用筆的模板,讓我們這些初學者學習楷書的時候可以少走彎路。

當然,我們在練習楷書的時候也不能只練習」永字八法「,可以把它當成每日的基礎課程來臨習,之後還是要結合楷書碑帖鑽研字的結構和整篇章法布局。

如果說一個人永字寫的好,那麼他寫其他的不一定寫的好。

因為書法不僅僅是在練習「永」字,甚至寫作品或者欣賞作品的時候,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作品的章法安排和結構。

如果章法舒服,欣賞者才會仔細觀察用筆。反過來,他字寫的很好,永字八法或許對他的難度就不會太高啦。

好啦~墨姐就說到這裡啦

墨姐認為啊,不管我們是練習「永字八法」還是其他的,都不能半途而廢,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初學者最怕的就是無法堅持下來。堅持每日臨習,才會可能看到進步,一點一點的增強自己的信心。

練習書法就是在一條寂靜的道路上獨自慢慢前行,說不定有一天走著走著,就能碰到屬於你的「白須老人」,告訴你書法的訣竅,走進開滿鮮花的花園啦!

相關焦點

  • 淺談書法中幾種常見的運筆方法
    #縱觀古人的一些書論,筆法是書法上專指書寫點、畫以及文字時運筆的方法。古人總結的這些運筆方法對於初學者一時難懂,下面我們先講幾個最常見的運筆方法,以啟發你的洞見思維。一、中鋒歷代書家常說「作書貴用中鋒」,那麼古人所說的「中鋒」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筆法固然重要,缺少了結構不成書法!學會這6種結字法寫出精品
    如人之兩目、兩耳、兩臂,均屬均齊之形狀,此種形狀多具莊嚴偉大之觀。故宗廟朝堂及一切政治、宗教之建築及儀式,均喜取用此式。(四)平衡左右之形狀不相等而分量相等,如天枰之兩端之物雖不同,而能維持其平均狀態也。在書法中此種字體極多,而結構又極難,學者當特別注意。
  • 只要練好哪些字?寫書法就容易了!
    哪個字難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任何一個你寫不好的字裡,都隱藏著至少一個你不知道的技巧(法則),只要突破了,書寫水平肯定能提高。 由永字總結出的「永字八法」是王羲之的筆法傳承,而智永出家了沒有後代,所以就把永字八法給公開了。 永字八法只是告訴你基本筆畫如何寫,但書法筆畫用筆的技巧很多,單靠永字八法把字練好還遠遠不夠。
  • 永字八法裡,蹲鋒?臥筆?那些斷章取義、望文生義的解釋都是坑
    民國以前,書法是實用的技能。到今天別說軟筆,硬筆也快要用不到了。今天的書法自然也不會以使用為目的。這也可能是當今小楷能寫好的人少的一個原因。「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譯:差不多的筆法,點畫中有八體,全部在「永」字裡。
  • 從永字八法有奧秘?為什麼要「提的筆起」?
    我最早接觸到永字八法時,覺得是好事者所為,沒有什麼真實的內涵,不過給各種筆畫起了一些難記而古怪的名稱而已。後來漸漸地看重了永字八法,感到它裡面有些道道。 現在我要說的,與怎樣理解和評價永字八法無關,也不從頭到尾詳解說永字八法。
  • 走字底「辶」怎麼寫?這3個方法讓書法入木三分
    其實不然,在傳統筆法中,走字底「辶」是由3畫組成,分別是:側點、橫折折撇、平捺。那麼,這三種筆畫有著怎樣的結構特點呢?側點:永字八法中說「點為側,如鳥之翻然側下」,意思是書寫側點要像鳥獸斜飛而下,既要有靈動之氣又需要矯捷氣勢,正所謂「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飄逸之中方見灑脫,矯捷之中方見氣勢。
  • 寫書法如何拿毛筆?你老師可能教錯了!古人總結12種,執筆無定法
    寫書法如何拿毛筆?你老師可能只教了一種,而且必須是一種。那麼,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你老師教錯了!這是古人總結的12種拿毛筆的方法。蘇軾說:「執筆無定法。」也就是說,不必糾結怎麼拿毛筆。只要能寫出好字,你的握筆方式,就是對的。
  • 書法筆法論
    在閱讀前人筆跡時,這也是引起人們最先注意觀察的一個視點。在通常書法教學中,也是一個主要的方面。因此應該說,這方面人們敘述較多而沒有太多歧見。發力應該是指手指握筆書寫的用力方法或特點。一般看來,運筆好像可以把發力包含在內。但是這樣一來,運筆的內容範圍過於寬泛,行筆與發力放在一起反而不得要領。細緻一點,就會覺得它們二者有不同的內容範圍。
  • 趙子昂在63歲時候寫一幅書法,筆法變化豐富,影響書壇700年!
    要說哪一幅書法能夠代表趙子昂的楷書造詣,當屬他的小楷《道德經》,這幅書法是他在六十三歲的時候所寫,影響書壇七百年。趙子昂楷書局部欣賞趙子昂六十三歲的時候正是書法創作的巔峰時期,此時的趙子昂在筆法、結構、章法上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楷書精髓都體現在這幅書法之中。
  • 學習毛筆書法,是應該五種字體都練,還是只練一種字體?
    想要在書法上有所成就,那麼五種字體肯定都是需要學習的,但是,並不意味著一開始就要五種字體一起學,應該先以正體字入門,然後,學精一家,再博覽諸家,取其精華融入自身所學。這樣方才可以。一、入門正體字中國書法字體迄今為止一般認可其有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其中篆書,隸書和楷書是正體字,他們曾經在歷史上的某個時期或者是現在作為官方的文字,這些字體基本上都是比較規範,書寫法度要求比較嚴謹。我們從這些正體字入門學習可以達到先入規範,建立基礎。
  • 書法入門幾個常見問題,你有嗎?
    因為楷書用途最廣,而行書應用最方便、迅速,故這兩種字體應該先學。隸書、魏碑也能大眾化,草書如果按章法寫的話,也受人歡迎,這些字體可以隨後學。至於篆書,初學者可暫不忙學。隸書、草書、篆書不要自己瞎整,一定要有老師指點。
  • 大部分書法字帖的筆法都是錯的,別被從碑帖臆造出的假筆法坑了
    為了便於初學者學習,很多字帖又把這些字分類,並且標註了用筆方法。這種字帖是初學者最喜歡的字帖,因為它告訴了怎麼樣把這些字寫出來。這種只有輪廓圖形的筆畫,沒有墨的變化,不是毛筆留下的痕跡,並不能體現筆法。只要把墨跡本中同樣的筆畫對比一下,就能分辨出來。按上面的字帖,橫折筆畫要先提筆換鋒,再向右挫鋒,再向下頓筆,再提筆下行。看下圖中墨跡本《顏真卿自告身帖》中,四字的折角。從墨跡的疊壓關係可以看出,橫畫後提筆換鋒,墩鋒起筆直接完成,所以折肩起筆呈圓頭。
  • 新疆書法博士牛子老師,漢字寫出書法藝術美,單字放大筆法漂亮!
    當我們看到上圖中牛子老師的書法作品以後大家是不是被這漂亮的書法所吸引呢?這字也太漂亮了吧,雖然只有幾個大字,但是我們從這幾個字中看到了中國傳統書法的藝術美,很多懂書法的朋友也從這幾個字中看到了我國魏碑的書法影子,看來牛子老師平時也非常的喜歡魏碑書法,這功底真的是太漂亮了,筆法圓潤,力透紙背,讓我們領略到了中國書法的藝術美,看到這樣的字以後大家是不是對牛子老師的書法更加的喜歡呢?下面我們把牛子老師書法單字放大欣賞,看看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 米芾:好字的三個標準,你寫的字符合嗎?
    ,你寫的字符合嗎?而他認為自已掌握了寫大字的要點。在米芾的眼中,週遊各處的題寫牌匾,只有葛洪所寫的「天台之觀」是大字中第一名。有的朋友可能讀過葛洪的《抱樸子》,可能沒想到他也是一個書家。歐陽詢所寫「道林之寺」以及枊公權寫的「國清寺」大字都不被米芾看好,他認為前者太單薄沒神氣,後者寫的費力還做不到勻稱。
  • 入古者,筆法要豐富,青史留名就一個字「變」
    我相信趙孟一定是掌握了筆法,但絕對不是千古不易的筆法,絕不是王羲之的筆法,因為就算他臨王羲之再像,也不可能和王羲之寫的一樣,肯定不是字的結構外形問題,而是筆法區別,因為這只是趙孟自己領悟出來的趙氏筆法。現在答案來了,既然有趙氏筆法,肯定也有王氏筆法、顏氏筆法,張氏筆法等等。
  • 掌握這個方法,寫好左右結構的字
    書法密碼微店 到了學習結構時,面對幾千個漢字,在不了解結構特點的情況下,一個一個去臨寫,下的功夫不小卻效果一般,也是非常折磨人的事,有部分人寫著寫著就打了退堂鼓,放棄了! 為幫助廣大喜愛書法且剛入門的書友儘快掌握漢字的結構規律,專門對左右結構的字的結構特點進行了梳理總結。
  • 「鼠」字你會幾種寫法?聊城這位耄耋老人教給你
    2020年是十二生肖中的鼠年。近日,聊城市民侯家麟書寫了62種不同寫法的「鼠」字,以慶祝新春佳節的到來。今年86歲的侯家麟,是一位書法愛好者。他認為,書法不僅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而且也是修身養性、陶冶性情的養生之道,它能使人健康長壽。
  • 寫書法不要在乎筆順,王羲之很多字筆順都不對,但不妨礙他是書聖
    9節課的專欄我們已經更新到了第七集了,《聖教序》中的內容太多了,越挖掘內容越多,這個專欄只講結構,9節課勉強夠用,我儘量講的詳細一些,其中涉及到具體筆法的問題,我們在之前的筆法專欄已經詳細的講過了。若是仔細闡述開來,9節課是不夠用的,關於《聖教序》中的其他問題,我們以後再開專欄詳細講解吧。寫字很容易,寫書法很難,很多人不了解什麼是「法」,其實「法」就是寫字的方法,很多外行總以為古人寫字沒有想那麼多,只不過是隨便寫成的,今人都是在過分的解讀。
  • 能寫好毛筆字,定可寫好硬筆字!
    原創:書法葩中葩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寫漢字對於每個中國讀書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即便很多人沒有上學,但是寫好漢字也是有利無害的好事。這裡面有兩個字,一個是「臨」,意思是就是學習模仿,對著老師的字或者古人的字學習;另外一個是「摹」字,意思是複製,完全按照學習對象字體一模一樣的寫出來。既然臨摹這麼重要而且必用的方法,那麼很多不愛書法的朋友是不是一定要向書法愛好者或者書法家那樣學習呢?實際上並不需要,主要是很多人只是希望字變得好看些。
  • 自學書法必學的五大硬功夫,您都學會了嗎
    「永」字八法當我們把書法的筆畫學好,筆法弄通,接下來就可以慢慢學習字體的間架結構了,間架結構也叫結體或結字。搭建一個字體的間架結構直接關係字體的整個重心平衡問題。筆畫寫得好不代表結體寫得到位。下面的第三點還要專門做介紹。第二、 自學書法必備的學習用品初學書法,有些人不知道該添置哪些學習用品,只知道「文房四寶」。這是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書法用具。文房四寶即筆、墨、硯、紙,這是最起碼的學習書法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