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5 09:07:11 來源:中國綢都網
最近和一些紡織老闆交流,普遍的一個感受是,整個紡織產業鏈,形勢很嚴峻。
有多嚴峻?產業鏈上下遊體會更深。最近大半年,無論是織造還是聚酯企業都是控制產量去庫存、降低價格去庫存……無論是龍頭企業還是小微企業,壓力都比較大,一些身邊的小夥伴甚至已經悄然退場。
那麼已經過去的2019年,紡織行業上遊的化纖產品也是一路「跌跌撞撞」走來:
行情斷檔,滌綸長絲走下「神壇」:年跌約15%、利潤一度虧損!
但是下遊紡織市場也迎來「名副其實最差一年」,所以對滌綸長絲的需求積極性一直不高漲,無論是加彈還是織造企業今年對原料的備貨都是按需採購,謹慎出手。即使到了每年春節前夕大量囤貨的時間點,市場產銷也一直難以持續性向好,不少紡織老闆表示,已經在去年末吃過虧,今年不會多囤,而且手頭資金也不允許。
聚酯大佬們還在拼命爭奪市場份額,但是需求端卻無力消化,從而造成了今年的滌綸長絲價格下跌明顯。
截至12月31日,FDY150D價格從年內最高點8150跌至7600元/噸;POY150D從7950跌至7120元/噸,DTY150D從9400跌至8850元/噸。
曾經「機器一響,黃金萬兩」的聚酯廠家,今年整體盈利比較薄弱,尤其是曾經的霸氣「王者」FDY產品,上半年市場形勢表現還算穩定,但進入第四季度因讓價促銷,利潤急劇萎縮,尤其是在10、11月份,基本都處於虧損局面。
FDY跌幅過大,跟其下遊產品表現不佳也脫離不了關係。就產品而言,一般滌綸FDY是滌塔夫、仿真絲等常規化纖面料的主要原料。
2019年整個常規面料市場產能過剩明顯,以滌塔夫為首的產品價格跌幅在20%-40%左右,部分規格甚至一直在盈虧線徘徊,從而導致廠家對其FDY的需求更不「上心」。需求決定價格,這也就導致了FDY盈利狀態表現不佳。
2017年粘膠短纖可以說是「日進鬥金」,成為行業的一匹黑馬,時隔兩年時間,粘膠短纖經歷了跨越式的變化。產能擴充近100萬噸,由2017年的406萬噸發展至2019年的505萬噸,由此也暗示了2019年的粘膠短纖必定會受到產能的壓力。
今年整個經濟大環境不佳,紡織服裝行業內外貿需求疲軟,對原料的採購積極性不佳,從而導致紗廠的日子也不好過。
據了解,有些紗廠因人棉紗利潤空間極低而轉產滌紗,從而導致對粘膠短纖的需求進一步降低,市場供大於求疲態難改,主流廠家價格只能一跌再跌,12月份直接跌破萬元大關,這是近5年來從未有過的價位。
截至12月末,中端粘膠短纖1.5D價格在9400-9600元/噸,高端粘膠短纖價格在9600-9800元/噸,較較年內最高點下跌了4100元/噸,跌幅高達30.15%。
此外,廠家除了失去話語權之外,2019年粘膠短纖的利潤也非常「慘澹」,一直處於深虧空間難以好轉。也正因如此,年內約18萬噸產能退出市場,約16萬噸產能長期停產,企業被動讓利,利潤損失嚴重。
既然如此艱難,為何還要堅守?其實對於很多紡織人而言,是走是留一直是心中永存的疑問,尤其是2019年過得尤其辛苦,但是還是不足以打消很多紡織人的熱情,畢竟市場不是永遠停滯不前的,當常規產品面臨產能過剩的尷尬境地時,也有不少產品的銷量節節攀升。
最典型的莫過於下半年T400、T800面料帶出的那波行情!
2019年下半年,有個名字常被提及,那就是T400,被號稱是「布中潘安」,市場上一度「一布難求」!從而也點燃了其原料市場的熱情。
「那時候,我們一直在原料廠排隊,等著拿貨來織布,原料供不應求!」年中,一位紡織老闆王總說道。
的確,自從市場開啟「非氨超彈新紀元」後,以T400為首的面料迎來了一波「春天」。在2019年的9、10月份,T400一直佔據著市場主流,吸睛無數,不少染廠的從進倉單到染色計劃表上,T400的規劃表絕對是佔據了半壁江山,很少看到其他面料的排班。
T400,作為一種新型彈力複合纖維,雖然不含氨綸卻具有良好的彈性,而且它很好地解決了氨綸不易染色、彈力過剩、織造複雜、面料尺寸不穩定及在使用過程中的氨綸老化等諸多問題。它賦予織物比變形紗更平滑的紋理和更柔軟的手感,最終用途包括各類男裝、女裝和童裝。
除此之外,由再生面料帶動的再生原料需求也較為強勁,雖然再生面料的坯布價格比傳統面料要貴50%,原料價格也貴出很多,但是還是有很多國內外品牌商願意為「再生」買單,市場還是有極廣的需求空間。
總的來說,2019年紡織人過的並不舒心,大到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小到各種品類需求強弱變化,但是無論如何市場上沒有隻跌不漲或者只漲不跌的行情,2020年,上下遊博弈的行情會繼續出現,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