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撒哈拉歸屬問題錯綜複雜,涉及到宗教、歷史、人文等因素,國際社會對此意見分歧很大。
非盟等組織要求摩洛哥尊重西撒人陣的意願,同意對約四分之一的「無主之地」施行公投,以期徹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聯合國則對此持積極態度:一個完整的摩洛哥和一個具有合法地位的西撒哈拉應是權宜之計。如此的話,摩洛哥自可以在聯合國取得合法席位。
關鍵是,現實非摩洛哥所想的那般簡單,西班牙、美國等國的橫加幹涉,讓這一問題解決起來更加的困難。
報導稱,美國總統川普公開站臺摩洛哥,宣稱白宮已於前日籤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摩洛哥對西撒哈拉擁有主權的聲明。
這份聲明只針對摩洛哥,卻在無形中損害了控制西撒哈拉四分之一土地的西撒人陣組織的利益。簡單的說,它忽略了西撒哈拉分權治之的現狀,將複雜問題一刀切。
消息披露後,華府一時成為了眾矢之的,各種謾罵譴責之聲不絕於耳,當然受益最深的莫過於摩洛哥。摩洛哥國王的特使—外交大臣布裡達直言不諱道:美國承認摩洛哥對西撒哈拉行使完全的主權,這一步非常的重要,這是摩與美直接溝通的結果。
僅憑一份簡單的聲明,就能剝奪「西撒人陣」數十萬民眾的基本權益,美國這一步驟無異於將摩洛哥和其近鄰放在火上烤。為何這麼說呢,單憑歷史層面或可以找到答案。
西撒哈拉最早由阿拉伯人統治,18世紀左右,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開始涉足這邊土地。打著正義旗號的歐洲人將這片土地據為己有,並開始實施長達數百年的殘酷統治。1934年,西撒哈拉成為西班牙的海外屬地。1958年,其正式併入西班牙的省份。
然而西班牙等國的迷夢終究只是曇花一現,二戰之後,隨著非洲人權運動的興起,西撒哈拉獨立,脫離西班牙統治已是大勢所趨。1973年,一個名為「西撒人民解放陣線」的組織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它由當地多個民族共同構成,對西班牙實施堅決的抵抗。
1976年,眼見獨立運動已無法阻擋的西班牙政府,終於被迫妥協,其於1976年完全撤離之前,和摩洛哥、茅利塔尼亞籤署了相關協議。協議規定:摩洛哥分得西撒哈拉北部大約17萬平方千米的土地,茅利塔尼亞則將剩餘的9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據為己有。
這份協議是在多方博弈之下的一個妥協方案,它未能充分考慮到阿拉伯人佔主體的西撒哈拉人的權益,而這也為日後摩洛哥與西撒陣線組織相互絞殺埋下了誘因。特別值得一提:茅利塔尼亞後來被動的放棄了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這和阿爾及利亞的參與有關,在此不再細說。
如今,美國突然染指西撒哈拉事務,分明是蓄意挑起各方的怒火,頗有種「嫌熱鬧不夠大自己來湊」的味道。它的做法將會造成西撒哈拉事實上的分裂,也必將引起國際社會的一致反對。
外人不知的是,儘管西撒哈拉地理條件惡劣,但沙漠底下也有定量的礦產資源儲備。此外,近些年來,隨著節能灌溉等技術的不斷推廣,沙漠植綠,乃至完全變成花海竟至成為可能。這也就是說,大規模的往不毛之地遷居成為了可能。
已知的是,西撒哈拉在摩洛哥控制區內的經濟比較繁榮,該地的重要城市—阿尤恩市已從過往的一個僅有2萬人口的小城鎮演變成如今可容納10多萬人的國際化都市。
如此說來,摩洛哥為了經營西撒哈拉可謂付出了心血,這在一定程度上利於改善當地民眾的生活。當然這一切建立在西撒哈拉維持現狀的前提下,換言之,領土問題如果不在政治層面討論,那麼摩洛哥與西撒哈拉「人陣」組織的關係還能應付過去。
白宮的做法無異於扯下了最後的「遮羞布」,臨近西撒哈拉的阿爾及利亞、茅利塔尼亞豈可甘心,其必趁亂分一杯羹。美國頂著和平「使者」的光輝,卻背地裡實施分裂舉動,這般做法實讓人不齒,白宮有必要改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