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遊記:摩洛哥,走進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沙漠

2020-12-14 無巍不至

來非洲之前,其實還是盼望見到如同紀錄片中那樣的遼闊稀樹草原以及無數的野生動物,然而到了被稱作北非花園的摩洛哥王國,才發現這片地中海與撒哈拉沙漠交融的神奇土地卻處處充滿著奇妙的風情——神秘、神奇、多元、多彩、浪漫、迷離!特別是深入到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邊緣,似乎便觸碰到當年三毛追尋青春和愛情漂泊流浪的縹緲記憶!

從電影小城瓦爾扎扎特前往撒哈拉沙漠的門戶梅祖卡小鎮梅祖卡約400多公裡,途中因隊友迷路耽誤了一些時間,當抵達梅祖卡小鎮東北沙漠邊緣的卡薩酒店 Ksar Merzouga Hotel時,已近日落時分,大夥放下行李,迫不及待在黑小夥的打扮下作好進入沙漠的準備。

梅祖卡雖然地處荒僻的沙漠邊緣,但是這裡很早就成為著名的國際旅遊勝地,近年由於旅遊業的刺激,已由一個小村落發展成一個繁華的小鎮,各種檔次的沙漠酒店和帳篷客棧如雨後春筍在這裡林立誕生。婦女們也不像摩洛哥其它地方那樣羞答答的不敢露臉示人,而是友好大方地微笑示意。

不多大功夫,女士們全都紮起當地柏柏爾頭巾,鮮衣怒馬地騎上駱駝朝著酒店後面的沙漠腹地挺進了。

卡薩酒店的位置極佳,步行到Erg Chebbi沙丘外圍也僅需數分鐘,雖然騎與不騎駱駝的價格都一樣,但隊友們還是根據各自情況分成騎乘駱駝和徒步攝影的兩個小隊向沙漠進發。

儘管騎駱駝和徒步的樂趣各有千秋,但是攝影愛好者往往選擇徒步沙漠,因為摩洛哥是單峰駱駝,它的背部孤峰高聳,當地人只能用一個盆狀座鞍倒扣其上,人坐在上面,保持平衡都很難更別說手持相機拍照了。

摩洛哥的貓咪可是大神級的存在啊,無論何時何地,它都如神龍不見首尾的閃電俠般出現在眼前,而且神態倨傲,霸氣隱現!

從未曾想到,荒袤死寂的沙漠竟然如此令人沉醉和著迷,而曾被世俗鄙夷嘲諷的流浪,經過三毛的演繹也會變得如此的浪漫和美好——為什麼流浪?為了夢中的橄欖樹,為了夢中的撒哈拉!

前方是隊友們艱難地控制著身體,隨駱駝搖擺起伏在沙脊線上,都說梅祖卡的撒哈拉最美的,據說它會隨著光影變化,分別呈現出金黃、粉紅等不同的色澤,這種獨特的大漠風光,才是真正吸引三毛一往情深的撒哈拉。

「黃昏了,太陽正落下地平線,遼闊的沙漠被染成一片血色的紅......同時幻想著,我正跑進天方夜譚的美麗故事中。」《撒哈拉的故事》裡的這段描述被這位孑身流浪的紅衣女郎美妙地詮釋了一番。

晚霞慢慢消退,駝鈴聲聲漸近,所有的駝隊都開始返程,兩位徒步的法國美女也從大漠深處快步踏上返回梅祖卡的沙丘。

卡薩酒店是一個位置和設施都不錯的城堡式酒店,除了提供豐富的柏柏爾特色美食,熱情好客的夥計們還會在晚宴結束後敲響節奏強勁的非洲鼓,與客人們一起盡興狂歡!

一個人提著相機腳架穿過院落,酒店後面就是沙漠,周圍種著稀疏的椰棗樹,巨大的月亮躍出沙丘,月光傾城,月華似水,撒哈拉的夜登時呈現出一種夢幻般的魔力,那異乎尋常的幽遠,仿佛點燃了撒哈拉的奇幻和我的迷惘!微風拂過,窸窸窣窣,我知道,那是遙遠神秘的愛情故事。

稍坐片刻,便起身摸黑向著撒哈拉腹地躅行,回首,梅祖卡小鎮已遠遠拋在身後。夜晚的撒哈拉更是喜怒無常,溫柔與恐怖混雜——我舉目望去,無際的黃沙上有寂寞的大風嗚咽地吹過,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壯而安靜的!

碩大的明月似乎觸手可及,皎潔柔和的輝芒似乎是天堂聖光,面對圓月,就如在天涯盡頭凝望天堂!張楚曾經唱到:孤獨的人是可恥的!而孤獨的攝影師?此刻是最歡樂的——「大漠孤煙直」亦能完美地接上一句「長夜皓月圓」!

返回酒店,歡騰喧囂的大廳已經曲終人散,望著平靜的泳池,興奮難抑的我竟然有心生入水的衝動!腦中突然閃過李太白的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這一刻,似乎也暗曉了三毛為何流浪——既是擁抱孤獨,也是渴望堅強?

輾轉反側直至凌晨六點,等來十多臺四驅越野把小夥伴們集體載上奔至撒哈拉最高的Erg Chebbi沙丘去迎接瑰麗的沙漠日出。

跳下車座,人們爭先恐後湧到沙丘腳下,手腳並用地蠕動著、掙扎著爬上沙丘頂部,淺藍橙黃粉紫金紅的朝霞從地平線慢慢發源,隨著地球的自轉迸放出放射狀的彩帶,顫動著、牽引著,撕扯著,漸漸把整個東方天幕渲染!於是,自內而外分泌的荷爾蒙和多巴胺將昏沉的意識點燃,歡聲笑語便劃破寧靜,撒哈拉的黎明來了!

如果難以讀懂三毛的內心且先看看撒哈拉的日出或者《撒哈拉的故事》,但凡文藝青年來到撒哈拉的朝聖之舉便是帶著這本書來捋一捋自己的三觀,風吹著流淌的沙掠過沙丘、飄在《撒哈拉的故事》上,帶著三毛的幽怨,也帶著三毛迷的致敬,嗚咽著、碰撞著、散播著撒哈拉的歡趣和追憶隨風遠逝……

撒哈拉與國內的沙漠似乎有著某種不同,國人對於大漠的描述和感慨大多充斥著一種蕭瑟和悲涼,而撒哈拉卻給人一種生命的振奮和把原始野性加以喚醒,也許這是非洲大陸自帶的加持吧!就像這條摩洛哥田園犬(又稱沙漠土狗)一樣,本能驅使著它狂熱追隨著太陽神並加以膜拜!

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過似的乾淨,溫柔的沙丘不斷地鋪展到視線所能及的極限。這種時候的沙地,總使我聯想起一個巨大的沉睡女人的胴體,好似還帶著輕微的呼吸在起伏著,那麼安詳沉靜,而身後的美麗,卻是令人近乎疼痛地感動著......

撒哈拉沙漠面積900餘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被稱為世界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可就是這片不毛之地,成為了承載三毛和荷西快樂與苦難的精神樂土,成為了矮大緊老師口裡誘人的詩與遠方!

其實感受和體驗撒哈拉神奇魅力的最佳方式是用腳步去丈量這塊深情嚮往之地,用赤裸的腳掌去觸碰那粗糙沙粒傳來的溫暖和麻癢,最後,高高躍起吧!撒哈拉終將把你的傾心仰慕用熱烈而煽情的方式回報與你!

好勇善鬥的柏柏爾人載著我們在數十米高的紅色沙丘上跌宕起伏,用狂野的沙漠衝浪讓我們領略了撒哈拉人的狂放不羈,返回酒店才發現這些個素以浪漫著稱的法國佬更會享受生活:一身柏柏爾裝束,一張桌子,幾把鐵椅,手端咖啡,悠悠然坐在酒店後庭便可欣賞撒哈拉的日升月落!

兜售五彩沙瓶的柏柏爾青年,見到遊客經過便揚起一把紅沙,如同古老的巫師做法一般期望吸引人們關注,購買面前擺放的沙瓶,這個辦法果真有效,同伴們買了不少,裝上沙子帶回國送人還特有意義。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也許只有敏感孤獨的三毛才能用多愁善感將自己的悲苦歡樂凝練成濃烈的情感符號: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的這段生活,是她生命中最快樂最自在的歲月。這裡有她夢中的橄欖樹,有最愛她的人和她最愛的人,哪怕這是一段最清苦最平凡的生活,他們也過得像夏花一樣絢爛!致敬三毛女士,別了撒哈拉!

相關焦點

  • 遊記:走進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形成於250萬年前,橫貫非洲大陸北部,總面積約906萬平方公裡,這裡終年高溫乾旱,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等等,大家別被這些介紹嚇到了,畢竟這裡是誕生了三毛浪漫的愛情故事,也譜寫下小王子與飛行員的珍貴友誼。
  • 神秘國度摩洛哥之行(七)三毛流浪的遠方,夢中的撒哈拉
    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 ,歷經30年撰成60萬字的《徐霞客遊記》不僅是地理名著、旅遊巨篇,還是題材新穎的文學佳作,可以說對國內外的旅行者們都具有深遠的影響。當時間轉到20世紀,一位名叫三毛的女作家,窮其一生流浪著並且用女性特有的浪漫筆觸和豐富情感將旅行、流浪、遠方和愛情串成詩辭賦頌一般的人生華章時,她和愛人荷西的愛情歸宿——撒哈拉,也理所當然地成為無數文藝青年朝聖的殿堂。
  • 三毛一生痴迷的遠方——撒哈拉沙漠,流浪者的天堂
    撒哈拉,上世紀曾是西班牙殖民地。與傳統的歐美帝國一樣,上世紀西班牙在本土之外尤其是非洲地區有著面積廣闊的殖民地,包括撒哈拉、摩洛哥、幾內亞。著名臺灣作家三毛一生漂泊,最起初嚮往的地方便是人煙稀少的撒哈拉沙漠。
  • 探秘三毛的撒哈拉之城——阿尤恩(摩洛哥)
    三毛的撒哈拉之城,摩洛哥南部最荒涼的地區這是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阿尤恩城外的沙漠阿尤恩並非摩洛哥的城市,而是位於摩洛哥南部的西撒哈拉地區。Google衛星地圖西撒哈拉也是非洲大陸唯一一個沒有完全獨立建國的地區。四分之三的土地目前被摩洛哥實際控制,剩餘四分之一的荒蕪土地被西撒哈人的獨立武裝組織控制。
  • 我來到了三毛的故鄉,撒哈拉的阿尤恩大沙漠,這裡令人嘆為觀止
    不記得哪一年前,偶然翻到了一本美國雜誌《國家地理》,裡面恰好介紹了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次,卻無法解釋的是像前世回憶一樣的留戀,莫名其妙的毫無保留地交給了異鄉。這本書所描繪的承載著三毛鄉愁的地方也成了無數人一直在尋找的遠方,我也跟隨三毛的腳步,穿越千山萬水,來到了沙漠小鎮阿尤恩。
  • 《撒哈拉沙漠》丨冥冥之中,是沙漠選擇了三毛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面積約906萬平方千米,位於非洲北部。該地區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作者三毛,其實我更願意稱她為旅行家。感謝這些鄰居,我沙漠的日子被她們弄得五光十色,再也不知寂寞的滋味了。三毛的行為有時候不被撒哈拉的居民認可,她喜歡一切沒有接觸的事物。
  • 摩洛哥:一千零一夜故事誕生地,三毛的前世故鄉
    所有的遇見都是恰逢其會,我從北半球的寒意料峭中啟程,經過漫長的長途飛行,飛越高山大海來到北非,摩洛哥以溼潤的海風,滿街盛開的三角梅迎接我的到來,我們將要開車,在這個有著全世界最繽紛色彩的北非後花園繞一大圈,全程三千公裡。
  • 摩洛哥,清新的「非洲後花園」,《孤獨星球》十佳旅遊目的地
    這裡,一半是海水,一般是沙漠;這裡,誕生了奇妙的《一千零一夜》;這裡,B612 星球上的小王子遇上了他的好朋友飛行員;這裡,瀰漫著三毛充滿鄉愁的愛情故事。這裡就是摩洛哥,是清新的「非洲後花園」,也是《孤獨星球》十佳旅遊目的地之一。 順592它就像造物主的調色盤,把最美的色彩都用盡,把最深的神秘都留下,只要你去過,就會愛得無法自拔。
  • 非洲旅行,在進入撒哈拉沙漠之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很多人到非洲的摩洛哥旅遊,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到撒哈拉沙漠去看看,當年臺灣作家喜歡的大沙漠有什麼樣的魅力,能讓她在生活了幾年後銘記在心,並專門為之寫一本書。名字是「撒哈拉的故事」。我們去摩洛哥,通常先去卡薩布蘭卡,然後一路去撒哈拉沙漠。
  • 探秘之走進撒哈拉,沙漠之眼堪稱地獄之門,前去探索的人有去無回
    提到撒哈拉讓我不禁想到了三毛,三毛曾在這裡寫下了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這樣溫暖而動人的句子。在這裡,她和荷西度過了一段美好且寧靜的時光;在這裡,他們不用去適應城市的快節奏,也不用在乎太多的人際往來,他們和單純的非洲友人做朋友。
  • 撒哈拉沙漠中的三毛: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日復一日,我這隻原本不是生長在沙漠的「黑羊」,是如何在努力有聲有色地打發著漫長而苦悶的悠悠歲月。——三毛對於作家三毛而言,在撒哈拉的生活是她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經歷,那裡有她和摯愛荷西的記憶。他們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被三毛筆下的文字詮釋的生動而又具體,讓人忍不住也要想深入大漠體驗一把。01 天生自由愛浪漫很多人以為三毛為了愛情去了撒哈拉,其實當初要去撒哈拉沙漠的人是她,而不是荷西。為了她,荷西願意陪著她一起去。
  • 豆瓣9.3分《撒哈拉的故事》:看三毛如何把沙漠生活過成一首詩
    即使你沒有讀過三毛,你也一定聽過這首《橄欖樹》。這首由臺灣作家三毛填詞的歌曲,不僅唯美動聽,更是凝聚了三毛對自由奔放的流浪生活的一種懷念。三毛說,自己的半生,漂流過很多國家。而撒哈拉,無疑是她生命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 西撒哈拉到底是誰的?美國公開站臺摩洛哥,不懼得罪非洲一幹國?
    聯合國則對此持積極態度:一個完整的摩洛哥和一個具有合法地位的西撒哈拉應是權宜之計。如此的話,摩洛哥自可以在聯合國取得合法席位。 關鍵是,現實非摩洛哥所想的那般簡單,西班牙、美國等國的橫加幹涉,讓這一問題解決起來更加的困難。
  • 只有53個國家承認的西撒哈拉,怎麼又和摩洛哥打起來了
    ,衣索比亞的衝突還沒有停息,撒哈拉沙漠的西北部又打起來了。11月13日,北非國家摩洛哥宣布將對西撒哈拉地區的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實施打擊,隨後「西撒人陣」不甘示弱的向摩洛哥宣戰,停火29年的該地區又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西撒哈拉西撒哈拉位於非洲西北部,撒哈拉沙漠西部,與摩洛哥、茅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相鄰,大部分土地為沙漠和半沙漠,居民主要從事遊牧業。
  • 同在非洲,為什麼摩洛哥人不是黑色皮膚?
    (摩洛哥地圖)摩洛哥雖然屬於非洲,但是這是個地地道道的阿拉伯國家。這個國家人口不多,只有不到4000萬人口,但其中80%屬於阿拉伯人,這很顯然阿拉伯人是後來進入摩洛哥這片土地的,阿拉伯人不但進入了摩洛哥建立了國家,還進入了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和埃及等國,所以這些國家都不是傳統的黑人國家。
  • 世間再也無三毛——三毛和她的《撒哈拉的故事》
    哦,才知才知,此「三毛」非彼「三毛」也。《三毛流浪記》中三毛的形象誕生於中國傑出的平民漫畫家張樂平之筆下。臺灣著名現代女作家陳平,在《三毛之父與我》一文中,述說她與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的情緣,她寫到「等到有一日,我也拿起筆來寫作的時候,我只有一個堅持,那就是:在我的筆下,我所觀察、我所記錄的人生面相,即使平凡,如我的,但那人性的光輝與高尚,在沉默的大眾裡,要給這些同類一個肯定
  • 非洲神秘的國度裡,每個人夢寐以求的撒哈拉,令人神往!
    摩洛哥曾經位於非洲的西北端,值得一去,單單撒哈拉沙漠就讓我著迷,我懷著極大的期望開始了我的摩洛哥之旅。雖然20個小時的路程很辛苦,但是踏上摩洛哥的喜悅卻是無法言表的,餐廳窗外是大西洋,傍晚的海邊風景很美,像油畫一樣,讓人心曠神怡,早餐後,我們來到拉巴特新城中心的宮殿廣場,這裡是摩洛哥皇家宮殿和麥克蘇爾清真寺所在地。這座宮殿有200多年的歷史,是典型的阿拉伯宮殿建築。
  •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真如她筆下那般甜蜜?鄰居:其實是她一廂情願
    ——三毛 年少讀三毛,最羨慕的是她與荷西之間的愛情,兩人一同浪跡天涯,生活的一點一滴都帶著驚喜和刺激。可後來覺得,三毛描寫的愛情故事有些過分粉飾了,愛情好像也不是她筆下描寫的那樣子。
  • 同在非洲,為什麼大多數國家都是黑人,摩洛哥人卻不是?
    非洲國家摩洛哥為什麼不是黑人?摩洛哥屬於非洲國家,是因為摩洛哥位於一塊叫非洲的大地,而不是因為國內有很多黑人才被定義為非洲國家,不過剛巧非洲很多國家都是黑人為主,但不代表摩洛哥一定要以黑人為主,才能屬於非洲國家。難道北美洲國家一定要以白人為主才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