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英文讀者怎樣看射鵰:與《魔戒》相提並論

2021-01-09 央視網
金庸的英文讀者怎樣看射鵰:與《魔戒》相提並論

原標題:

  ◎大鳥KIKI

  今年2月,由英國出版社出版的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文版正式上市,不到一個月時間,在英國亞馬遜上已經榮登暢銷書榜單,進入第七次印刷。這是此書第一次被翻譯成英文,雖然此前金庸已有三本小說被翻譯成英文,但似乎都反響平平。

  英國媒體把金庸稱為「中國的託爾金」,並將《射鵰英雄傳》與《魔戒》相提並論。也許這是一個讓西方世界和讀者進入這位中國最暢銷作家構建的世界最便捷的方式。也因此,大部分對此書感興趣的讀者都是奇幻小說愛好者。

  中國功夫的獨特魅力

  金庸此書在英國的代理人曾坦言,自己此前從未聽說過金庸,也看不懂中文,只是在一次無意搜索「全世界最暢銷作家」時,偶然邂逅了金庸作品。一個出版界資深人士都已如此,可想而知那些圈外的西方讀者對金庸的了解有多麼匱乏。而只要談到中國功夫西方讀者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毫無例外,作為中國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功夫」也成為了此書打開西方世界大門的敲門磚。

  在英國某個極客網站上,一位名為羅賓·布魯克斯的網友讀完《射鵰英雄傳》後激動地寫了一篇名為《讀金庸的五大理由》的文章,他說,「書中的武打場面是不真實的,不禁讓人聯想起中國的那些奇幻武俠片。想像一下,無數的箭頭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被射擊,投擲,抓取和彎曲。想像一下,人們可以脫離地心引力跳躍,或者通過觸碰一個特定的壓力點而失去意識。武俠是本書的一種藝術形式。你會發現諸如輕功,氣功,內功等術語,以及諸如『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白骨爪』等充滿異域色彩的武打形式。這些都賦予了此書無盡的魅力和神秘色彩。」可見金庸筆下那些紛繁複雜,讓人眼花繚亂的武俠場景,在這位讀者心中引起了多麼大的波瀾。

  有英國媒體人在讀完小說後深情地闡述自己對功夫的理解——「這本書也讓我們想起了功夫的真正意義。它不是一個深奧的天賦,而是一種可以通過努力修煉得到的技能。也許你可以在製作酥皮糕點或編寫計算機代碼的過程中修煉功夫。作者時刻在提醒我們,功夫就像是研究音樂或西洋棋一樣,欲速而不達。這也讓我想起了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理論——一萬個小時的練習,是任何事情的基礎。」

  歷史與文化的雙重衝擊

  本書譯者安娜·霍姆伍德(中文名:郝玉青)寫了一篇導言來幫助讀者理解《射鵰英雄傳》的歷史背景。她告訴讀者,這是一個真實歷史框架中的奇幻故事,發生在「一個偉大的中國王朝支離破碎、敗退南方」的時刻。她不僅在導言部分交代了宋、遼、金之間的戰爭與糾葛,還在正文中對歷史人物、事件和一些中國特有的概念做了文字注釋。如什麼叫「江湖」、「武林」,如中國兵器與西方兵器的對比。這些詮釋和圖例對於讀者理解此書的各種情節設定和人物命運安排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對於西方讀者而言,13世紀的中國,既是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國度,又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各民族衝突與融合,南北方文化的巨大差異,權貴階層與草根階層的劇烈矛盾,王朝的衰敗和新世界的重建——幾乎具備了所有歷史小說最引人入勝的元素,種種基於歷史事實的細節描寫讓許多對於中國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更加著迷。有讀者寫道,「這是『臥虎藏龍』等故事裡的中國,一個乾淨的、理想化的世界,處處都是迷人的景觀和有著光輝歷史的城市。」

  武俠與史詩的完美融合

  不斷有人把郭靖與《權力的遊戲》中的瓊恩·雪諾或是《魔戒》裡的佛羅多·巴金斯作對比。可見西方讀者對於《射鵰英雄傳》的解讀無可避免地會帶上自身文化和閱讀經驗的烙印。而金庸小說裡人物的傳奇經歷、仿若魔法般的武俠世界、以及濃厚的歷史意味,確實能讓西方讀者更加易於接受和理解。

  有讀者如此描述他們的閱讀體驗,「這部小說是史詩般的。它讀起來確實像託爾金,不過更像讀《精靈寶鑽》而不是《指環王》。讀這本書時有一種超然的感覺,它更像是在講述歷史而不是講述一個故事。」「這裡充滿了神秘的僧侶和層出不窮的武打高手,且都具有強大的偽裝和謎一樣的身份。這裡有不可思議的戰鬥場面,各種武俠特技,裡面的人物兼具非凡的勇氣和妖嬈的魔法。英雄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荒謬的,但不知為什麼,又如此令人著迷。」

  此前很多人擔憂,金庸作品過於艱深複雜,無論是語言還是知識體系,都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要用英文原汁原味地翻譯出來並讓西方讀者理解,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顯然譯者安娜也意識到這一點,她在採訪中說:「重要的是譯文能否讓英語讀者被書中的情緒和人物吸引,能否讓讀者被超凡脫俗的武打所震撼,能否將書中的陰謀詭計翻得扣人心弦。」從很多西方讀者的閱讀反饋來看,安娜的翻譯是成功的,許多人表示看完第一部意猶未盡,很期待她的後續翻譯。金庸小說作為華語世界最暢銷的作品,與它在西方文學世界裡的空白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這其中,翻譯的缺失一直是最大的原因。無論如何翻譯,意境的喪失是無法避免的,這也是讓很多翻譯者望而生畏的原因。所以,如何讓西方讀者更好地接納和順暢地進入這個陌生的文化世界顯得極為重要。安娜在書的序言中說:「人們認為金庸的世界對於英語讀者來說,異域風味太濃了,太中國了,譯不了。但這個故事裡的愛、忠誠、榮耀、對腐敗官府和入侵者的抗爭又是每一個故事都渴望擁有的。不譯,才是最大的損失。」

  也難怪英國書評人感慨地說:「很難想像,這是《射鵰英雄傳》首次被翻譯成英文,但遲到總好過於沒有。當我閱讀安娜充滿活力的翻譯,我完全為其開放明朗的敘述熱情和原色的童話氛圍所籠罩。我感到有點遺憾,在自己五十歲時才遇到這本小說。這將開啟你對中國畢生的熱情——對它悠久的歷史與文明,還有它廣泛而長期存在的誤解。」

相關焦點

  • 外國讀者覺得《射鵰英雄傳》英譯本怎樣?具有催眠魔力,平均分4.2星
    封面新聞記者 寧寧今年2月,中國知名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英譯本第一卷《英雄誕生》(Hero Born)由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MacLehose Press)正式面向全球發行出版。這是該書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
  • 中國版的「魔戒」《射鵰英雄傳》出英文版了
    今年春節對她而言是一個充滿期待又略感緊張的節日,因為由她翻譯的中國經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第一卷定在春節期間出版發行,封面介紹是中國版的「魔戒」。這也是該書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  2012年,在中國從事過圖書代理工作的郝玉青向一位西方圖書代理商推薦了《射鵰英雄傳》。她認為,翻譯金庸的這本書,是向英國出版界介紹中國武俠作品的絕佳方式。
  • 《射鵰英雄傳》出英文版!不但翻譯有趣,還被稱為中國版《魔戒》
    據媒體報導,金庸經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已經被翻譯成外文版本,並於2月22日,也就是大年初七,通過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據悉,這是《射鵰英雄傳》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英國發行商對此書進行宣傳時,將之稱為中國版的《魔戒》,在書店內,這部作品也被置於「玄幻類文學作品
  • 《射鵰》英譯本黃蓉變「黃蓮花」 譯者是瑞典姑娘
    書店說   如果你喜歡《魔戒》,那一定不要錯過《英雄誕生》……   中國知名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英譯本第一卷22日由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出版。這是該書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   記者在倫敦市區的多家書店看到,這本400多頁的譯作封面正中畫有一隻展開的黑色翅膀,上方印著第一卷的英文譯名《英雄誕生》,旁邊配以中文書寫的「金庸」。
  • 《射鵰英雄傳》英譯本上市啦!「降龍十八掌」的翻譯太傳神
    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英國發行商在宣傳中將這部譯作稱為「中國的《魔戒》」。在書店內,這部作品被置於「玄幻類文學作品」門類之下。對以翻譯為職業的郝玉青來說,翻譯《射鵰英雄傳》是她迄今為止覺得最難的一次挑戰。她告訴記者,金庸小說裡涉及了大量歷史背景、文化習俗、人物、食品、中藥……單單是理解這些事物名稱並準確翻譯出來,就相當不容易。
  • 《射鵰》被翻譯成了英文,愛丁堡譯者說打鬥最難翻
    儘管金庸的作品在亞洲享有盛譽,銷量超過3億冊,但是這位「世界最知名的功夫幻想作者」在歐美的名氣並沒那麼響,主要還是因為其創造的武俠世界對於西方人而言過於複雜、翻譯難度高。不過在首次連載60年後,這本小說終於迎來了一個進入英文主流市場的機會。版權經濟人 Peter Buckman 幾乎是很隨意地發現了《射鵰》。
  • 《射鵰英雄傳》被《時代周刊》評為有史以來最佳100部奇幻小說
    2020年10月15日,《時代周刊》發布了「有史以來最佳100部奇幻小說」,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位列其中。與其一同入選的有《哈利波特》、《愛麗絲漫遊奇景記》、《魔戒》等著名作品。但是,翻譯成英文後,給人的感覺好像沒有了那份驚心動魄,更沒有了讓我們念念不忘的俠義精神。而且,武俠小說的精髓,也就是「武俠」的概念,不是華人也很難理解透徹。所以,國外對於武俠這個詞,找不到與他意義相同的詞彙來翻譯,就直接用其讀音,也就是「wuxia」來表示了。
  • 從射鵰三部曲,看金庸筆下的「現代化」女性形象
    文/動動金庸老先生的武俠作品一直以來廣為傳頌,尤其是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和《神鵰俠侶》,這三部作品也被多次翻拍成電視劇,成了多少80後和90後的童年記憶。但射鵰三部曲的女主人公則不同,她們不再聽從「父母之命, 媒灼之言」, 而是選擇自由戀愛,自主選擇生活道路, 主動、大膽地追求自己的愛情。金庸小說裡的愛情雖然發生在古代,可金庸完全是以現代人的愛情觀、價值觀進行描寫。其中以《射鵰》中的郭靖和黃蓉夫妻為典型。從傳統的眼光看,他們可以說門不當戶不對。
  • 《射鵰》英文版明年歐美上市 九陰白骨爪這樣翻譯
    ▲將於2018年2月出版的英文版《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圖片來自亞馬遜網站)近日,美國媒體報導,金庸小說《射鵰》三部曲的英譯版將分12卷陸續出版,擬以「中國版指環王」的名號把「射鵰」三部曲介紹給歐美讀者
  • 《射鵰英雄傳》中,有一個明顯失誤,金庸改編時,自己都圓不過來
    1949年,梁羽生前去應聘《大公報》的翻譯職位,而招聘梁羽生的這位主考官,不是別人,正是金庸。梁羽生的英文水平,符合招聘標準,梁羽生順理成章成為《大公報》的翻譯,而金庸與梁羽生,也慢慢從同事,成為了知己至交。金庸與梁羽生的聊天中「煮酒論英雄」,經常討論舊派武俠小說。1952年,金庸與梁羽生,同在《新晚報》任編輯。
  • 這部中國最知名的武俠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了……
    2月22日,農曆大年初七,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她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這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時刻。」郝玉青對記者如是說。英國發行商在宣傳中將這部譯作稱為「中國的《魔戒》」。在書店內,這部作品被置於「玄幻類文學作品」門類之下。對以翻譯為職業的郝玉青來說,翻譯《射鵰英雄傳》是她迄今為止覺得最難的一次挑戰。
  • 《射鵰》將出英文版 ,降龍十八掌怎麼翻譯?
    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記者 宋宇晟)「中國版《權力的遊戲》」、「中國的《指環王》」這是一些外國媒體對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的形容。日前,《射鵰英雄傳》2018年將推出英文版的消息引發關注。如何將中國的武俠小說翻譯成英文?這讓一些網友大開腦洞,各種稀奇古怪的答案出現在網上。1983年版《射鵰英雄傳》電視劇海報。《射鵰》如何譯成英文?
  • 《射鵰英雄傳》固然經典,但本書有一不合理之處,金庸也承認過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先生最為成功的長篇武俠小說,且本書有許多不同的人物角色,這些角色個性鮮明,彼此之間有很好的串聯,也讓這部作品從頭至尾幾乎沒有任何缺點。 可是創作《射鵰英雄傳》時,恰好是金庸先生擺脫舊有寫作模式關鍵期。
  • 《射鵰英雄傳》英譯本即將面世,中國版《指環王》能否打開英語市場?
    金庸的小說是在學中文時的有朋友推薦看的,一看就她就上癮了。2012年,郝玉青在試譯了一章節後,Peter Buckman把翻譯版寄給了多家出版社,其中就包括即將承擔出版的MacLehose Pres出版社。出版社的編輯看了十分喜歡,並且驚喜地發現這本書尚未出版過英譯本。於是籤下了這三部曲的英文版權,計劃未來一年出一本。「金庸絕對排在世界暢銷書作家的前十位。
  • 金庸武俠 射鵰五絕與陰陽五行之間的對應關係
    五絕與五行的對應關係金庸武俠中,不少人物穿著打扮,武功命名,都是老先生刻意設計好了,其中包含了金庸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暗藏其中的哲理。金庸不妨先從射鵰英雄傳開始講起吧,要論金庸的巔峰之作是哪一部,如果投票的話,射鵰英雄傳還排不到前三。
  • 《射鵰》將出英文版 江南七怪、降龍十八掌怎麼翻譯?
    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記者 宋宇晟)「中國版《權力的遊戲》」、「中國的《指環王》」這是一些外國媒體對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的形容。日前,《射鵰英雄傳》2018年將推出英文版的消息引發關注。如何將中國的武俠小說翻譯成英文?這讓一些網友大開腦洞,各種稀奇古怪的答案出現在網上。1983年版《射鵰英雄傳》電視劇海報。
  • 金庸逝世一周年,「飛雪連天射白鹿」英文怎麼說?
    2018年10月30日,農曆九月廿二,一代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去世,享年94歲。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去年今日,襄陽城為金庸點亮燭光,無數讀者在網上表達追思。參演金庸小說改編影視劇的演員們,也以角色之名送別大師。
  • 80後女孩與人聯手譯《射鵰》 學太極以更好翻譯招式
    說起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英文版,很多中國讀者可能已經知道了譯者安娜,正是這位瑞典姑娘的執著,推動了「射鵰」英譯本的誕生。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安娜還有另一個合作夥伴—— 香港長大、畢業於倫敦大學藝術史系的80後廣州女孩張菁,後者則是將於明年上市的《射鵰英雄傳》第二卷的翻譯者。  張菁,也屬資深「金庸迷」一枚。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談起整整兩年的翻譯之旅,她認為辛苦和滿足各佔一半,「譯者就像紅娘,把作者和讀者這兩個有緣人牽在一起。我的工作,是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小說的魅力。」
  • 金庸《射鵰英雄傳之降龍十八掌》殺青
    金庸《射鵰英雄傳之降龍十八掌》殺青 時間:2020.08.14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時光網Mtime
  • 金庸的小說被譯成...
    10月30日下午,當代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病逝。但他不分地域、貫穿時代的影響力,將永遠為後人留下寶貴的財富。今年2月22日,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安娜霍姆伍德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降龍十八掌」……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筆下的這些招數,用英文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