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冏(?―302年),字景治,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西晉宗室、大臣,晉文帝司馬昭之孫,齊獻王司馬攸次子 ,晉武帝司馬炎之侄,"八王之亂"參與者之一。
公元300年(永康元年)
歷史:
賈南風依趙王司馬倫之計,毒殺太子,引起天下共憤,司馬倫藉機假造詔書,以謀害太子之罪名討伐賈南風,派齊王司馬冏連夜入宮,將賈南風囚於金墉城,賈后不久便被金屑酒毒殺。
換個角度:
時近子夜,往日的宮中此時已是一片寂靜,今日遍布肅殺之氣
賈南風,一個婦道人家,居然一手遮天,這天下是司馬家的,豈容她恣意妄為!
今夜過後,這天下,終歸會回到我司馬家手中。
「殿下,前方便是賈后所在。」
「好,你們幾人隨我來,其餘人等在殿外等候。「
大殿內
」齊王來此何事?「
呵,終於在賈南風的臉上看見了慌亂的神情
"奉詔書收捕皇后!"
"詔書當從我手中發出,你奉的什麼詔?"
「自是天子之召!拿下!」
歷史:
司馬倫掌權後,任命司馬囧為遊擊將軍。司馬冏對此職位不滿,有怨恨之色。司馬倫次年便讓司馬囧出朝任平東將軍、假節,鎮守許昌。
換個角度:
從遊擊將軍到平東將軍,看來司馬倫想讓我離開朝廷啊
不過,此時朝中司馬倫勢大,我留在此處多有不便,不如趁此機會遠離朝堂,待時而動。
永康二年(301年)
歷史:
司馬倫大權獨攬,不久便接受禪讓登基,稱帝後排除異己,對於親信則大肆封賞,以至於「狗尾續貂」,各地豪強皆對其不滿。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先後起兵,各地紛紛響應。
換個角度:
」司馬倫真是丟盡了我司馬家的臉,」貂不足,狗尾續。「這歌謠怕是要千古流傳了。「
」那司馬倫何德何能坐那個位子。」
「只有殿下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面前的是豫州刺史何勖和龍驤將軍董艾,此二人手握重兵,此番若要成事,少不了這二人的幫助。
「此話不可再提,我豈會如此行事。我之所願,是效防宣帝、景帝,輔佐朝政,還天下清明,因此,絕不容司馬倫倒行逆施!「
」殿下高義!「
」事不宜遲,我等已準備妥當,隨時可以起兵!「
」好,我等率先起兵,將此事告知諸王,把檄文傳遍天下,天下共知 。「
歷史:
司馬倫被廢後,晉惠帝恢復帝位,拜司馬冏為大司馬、加贈九錫之命,準備器物、典章策命
換個角度:
大司馬 、 九錫之命,位列輔政大臣,當年宣帝、文帝也是如此
終於走到了這一步,位極人臣,接下來,便是大展宏圖之時
」殿下,成都王要離京了。」
「什麼?"
成都王司馬穎,與我一同起兵,若不是他擊潰司馬倫的軍隊,恐怕結局難料,我本想讓他與我一同輔政,平衡各方勢力,卻不想成都王的母親病危,只得回封地鄴城。
歷史:
司馬冏大權獨攬,日益驕縱,任人唯親,沉湎於酒色,不肯入朝朝見。如此種種,令朝廷側目而視,天下大失所望。
換個角度:
」殿下,如今齊王府中,有掾屬四十人,宅第館舍已然不夠,是否削減人數?「
」何須減少人數,我既為大司馬,區區四十人還嫌多嗎,宅第館舍不夠,那就擴建。「
」這附近皆為房舍,已無可用之地。「
」拆!「
」殿下,如今府邸擴建,但又略顯空曠。「
」空曠?後房設懸鐘樂器,前庭列八佾舞蹈。「
」殿下,殿中御史桓豹直接向天子奏事,未經齊王府。「
」大膽,將桓豹捆來見我!「
」殿下,這些時日殿下所為已令群臣不滿,萬望殿下莫再如此。」」
「群臣不滿?我怎看不出,我只覺得他們對我俯首帖耳。」
「殿下,諸王不可深交,請殿下慎重!「
「退下!你好大的膽子。」
歷史:
永寧二年(302年)五月,欲久專朝政,以晉惠帝子孫俱盡,立清河康王司馬遐之子,年僅八歲的清河王司馬覃為太子,以自己為太子太師。
換個角度:
如今我風光無限,只是陛下對我多有戒備,真是不知好歹
既如此,那就...........................
「參見陛下。」
「大司馬來此何事?」
「如今天下漸變,不妨重立太子,以安民心。」
「...............,如今我已無無子嗣,大司馬可有人選?」
「清河康王司馬遐之子司馬覃,可堪大任。」
「那就依大司馬所言。」
「司馬覃年幼,需設太子太師,臣不才,願為此任。」
」可。」
如此,等太子繼位,我依舊是輔政大臣,無人可在我之上。
歷史:
翊軍校尉李含逃奔到長安,詐稱接受了密詔,讓河間王司馬顒誅殺司馬冏,司馬顒表列齊王司馬冏罪狀 ,揚言率領十萬人馬,將與成都王司馬穎、新野王司馬歆、範陽王司馬虓共會洛陽。
換個角度:
河間王表疏傳到洛陽,齊王府
」先前司馬倫篡權奪位,社稷傾覆。我糾集義師,掃除元兇,忠義可昭天地。如今河間王、長沙王聽信讒言,兵鋒直指洛陽,諸君可有良策?「
」殿下,如今河間王率10萬大軍,與諸王共會洛陽,此勢猶勝當年三王聯軍,擋無可擋,避無可避,不如交出權柄,是為萬全之策。「
「臣複議。」
司徒王戎、司空東海王司馬越,你二人枉為人臣,此刻我若交出權柄,豈有活命之機。
」萬萬不可!明公披堅執銳,方有今日。論功行封,事多未能周遍。屬下失職,責任不在明公之府。河間王讒言叛逆,理當誅討。再者,漢魏以來,王侯免職,妻女亦無法保全。持此議者當斬!"
此話一出,百官面面相覷,再無異議者 。葛旟,不愧是吾之肱股。
」諸君已無異議,那就各司其職,準備討伐逆賊,為防止諸王聯合,先將司馬乂控制起來。」
歷史:
永寧二年(302年)十二月,為防止長沙王與河間王聯合,司馬冏決定先發制人,卻不料長沙王司馬乂逕自入宮,發兵進攻司馬冏的府第,連戰三天 ,司馬冏兵敗。
換個角度:
「殿下,長沙王府已人去樓空。」
「居然跑了,他能跑到何處?..............不妙,快進宮!"
長沙王與齊王在宮中交戰,初期齊王軍力佔優,形式一片大好
」呵,區區長沙王,兵寡將微,豈能與我抗衡。」
「殿下不可大意,若是長沙王挾持天子,只怕形式不妙。」
「不必憂慮,大義在我。」
「報!長沙王宣稱大司馬謀反,意圖加害天子。」
「豈有此理,我何時加害天子?」
「大司馬攻城之時,天子在城樓之上,險被誤傷。」
「為何天子會在城樓之上!?」
晉惠帝險被誤傷,此事經長沙王宣傳,朝臣紛紛勤王救駕,戰事逐漸逆轉
」殿下,如今軍心不穩,恐已無力回天。「
」但此時已無退路。進,則一線生機,退,則萬劫不復。「
」末將有一計,或可保全眾人。「
」說來聽聽。」
「以殿下之身,換將士安穩,殿下以為如何?」
"大膽!你們竟敢................「
司馬冏被斬於閶闔門外,首級巡示六軍
其黨羽兩千餘人都被殺,夷滅三族
司馬冏的兒子淮陵王司馬超、樂安王司馬冰、濟陽王司馬英被囚禁在金墉
歷史評價:
①"司馬冏名父之子,倡義勤王,摧偽業於既成,拯皇輿於已墜,策勳考績,良足可稱。然而臨禍忘憂,逞心縱慾,曾不知樂不可極,盈難久持,笑古人之未工,忘己事之已拙。倘若採王豹之奇策,納孫惠之嘉謀,高謝袞章,永表東海,雖古之伊、霍,何以加焉!" ;
②"偉哉武閔!首創宏謨。德之不建,良可悲夫!" ;
③"少稱仁惠,好振施,有父風。" ;
④"冏驕恣日甚,終無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