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與白居易並稱「劉白」,《烏衣巷》淺顯易懂,並不直白

2020-12-15 再學二十年

榮華富貴,都是過眼雲煙,是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中,想要告訴人們的道理,同時,也是詩人因為自身遭遇,和當時國家狀況,有感而發。

詩人簡介

《烏衣巷》的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朝彭城人,現在的徐州,是著名文學家和詩人,與同時代的柳宗元、白居易等人水平相當,都屬於中唐時期文壇代表人物,被後人稱為「詩豪」,與白居易並稱「劉白」。

劉禹錫

這首《烏衣巷》以及韻文《陋室銘》,都是劉禹錫的傳世之作。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從合州返回洛陽,途經南京時,寫了幾首詩,這是其中之一。

詩中大意

朱雀橋邊已經長滿野草野花,夕陽餘暉照在烏衣巷口,以前這裡堂前屋簷下的燕子,都飛到平常人家去了。

這首詩的理解

詩的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敘事,可以說平淡無奇,通俗易懂,至今也被當做幼兒啟蒙讀物。

人們把劉禹錫與白居易放到一起,還是有道理的,一個「老嫗能解」,一個幼兒啟蒙,不僅因為兩人是好友,更由於二人文風相近。

作為前朝舊都的南京城,朱雀橋與烏衣巷,都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繁華之所。

朱雀橋

朱雀橋又叫朱雀桁,是東晉時期建立,秦淮河上最大的一座浮橋,屬於交通要道。

烏衣巷

烏衣巷

朱雀橋附近的烏衣巷,在三國時期,是部隊營房,東吳軍裝是黑色,所以,那裡被稱作烏衣巷。到了東晉,南京成為京城,王導和謝安家族在此居住。

王謝世家

王導家族,就是東晉著名世家「琅琊王氏」,謝安,曾經主管吏部,後又加將軍,應該是那個時候東晉權利僅次於皇帝的人,所在謝氏家族,在當時也屬豪族。這兩家族所在之地,肯定也是門庭若市。

然而,如今朱雀橋邊長著野花野草,曾經人來人往的巷口,可以在此駐足欣賞「夕陽無限好」,已經是盡顯蕭瑟。

從唐朝開始,世家就在走下坡路,安史之亂以後,眾多世家分崩離析,被藩鎮所取代。劉禹錫不僅具有非凡文學造詣,還是一名朝廷官員,一名反對藩鎮統治的官員,也是因此,在官場起起落落,時而被貶,時而升遷。

不簡單的劉禹錫

劉禹錫祖籍洛陽,但是自詡「家本滎上,籍佔洛陽」 ,還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與劉備是本家。作為一個「王后代」,又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反對藩鎮割據,崇尚皇權與世家統治是必然的。

如今卻是世家凋零,皇權不彰,劉禹錫內心落寂,通讀這首詩,很明顯就能體驗到這種感覺。

陋室銘

《陋室銘》是劉禹錫同一時期作品。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韻文中這幾句,也是在彰顯自己的「不凡」。名門世家的「堂前燕」們,都飛入「尋常百姓家」,泯然眾人,而劉禹錫卻是「惟吾德馨」。

同時寫下的另一首詩

在這次遊覽南京,除了《烏衣巷》,還寫了另外一首《石頭城》的詩: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詩中描述有山水、空城、月色,就是沒有人氣,是詩人這種落寂心情的再次體現。

結語

榮華富貴,轉眼成空,如過眼煙雲,就是詩人在《烏衣巷》詩中所表達的意思,「六朝古都」繁華不在,也表達了詩人的落寂。

劉禹錫在懷念的同時,也感覺到自己前路渺茫,更為國家每況愈下而憂心忡忡。

劉禹錫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文學家、詩人。

相關焦點

  • 嚶其鳴兮 求其友聲:劉禹錫晚年的唱和詩
    劉禹錫晚年以詩酬唱的朋友圈包括白居易、元稹、柳宗元、牛僧孺、李德裕、令狐楚、竇常等文壇、政壇翹楚。其中,62%的唱和作品是與同齡人白居易的酬和。故下文以劉白唱和為線索來梳理。  寶曆二年55歲的劉禹錫和白居易初次相見,在這之後唱和詩交流日漸頻繁。雖然早在元和五年劉白已經開始唱和,但數量非常少,平均一年不到一組。
  •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贈白居易 詩稱國手徒為爾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劉禹錫劉禹錫,唐代文學家,今屬河南人,貞元間擢進士第,授監察御史。和柳宗元交誼甚深,人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多所唱和,並稱「劉白」。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 《烏衣巷》:堂前燕飛入百姓家,劉夢得命犯真桃花
    在《烏衣巷》中,「詩豪」劉禹錫描繪的正是這樣一番令人傷感的情景:四百年前繁華喧囂的朱雀橋,早已隱入歷史的空寂,橋邊野草野花叢生;從六朝就開始聞名遐邇的烏衣巷,曾經車水馬龍、衣冠來往,如今只剩殘磚破壁。冬去春來,遷徙歸巢的燕子翻飛如昨,只是它們曾經築巢的高門大戶,早已變成了尋常百姓的居所。此時的劉禹錫,結束了貶謫生涯,像候鳥燕子一樣,準備從南方調回祖籍洛陽。
  • 詩豪劉禹錫的長壽秘訣:莫道桑榆晚,為霞沿滿天
    難得的是劉禹錫獨樹一幟,仍然豪氣幹雲,寫出了不少感人的詩篇,迄今還激勵著人們排除艱險,奮勇向前。聊聊劉禹錫的事,筆者竊認為是在給讀者奉送心靈雞湯。(一)參與革新 不幸失敗遭貶劉禹錫(772—842年),唐朝大臣、文學家、哲學家。 家族淵源有兩說,自說系漢代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史載劉勝有子上百,難以考證,若算皇親國戚亦只能算過氣類型;白居易稱其系匈奴後裔。
  • 劉禹錫:被流放23年,依舊相信人間值得
    大和三年,白居易稱病免歸,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整理《劉白唱和集》,主要收集在長安與劉禹錫往來的唱和詩作。在詩集序裡出現了「詩豪」的說法: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在這裡,白氏因劉禹錫詩歌有森然之氣稱其為「詩豪」,其實,文如其人,劉禹錫就是從不對時乖命蹇的遭際認輸的一個人。劉禹錫和韓愈、白居易、柳宗元等人年齡相仿,私交也相當好,這哥幾個應該算是中唐詩壇的槓把子。
  • 未來講堂|白居易《池上》(其二)誦讀:張璐
    未來講堂|白居易《池上》(其二)誦讀:張璐 2020-09-29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詩豪」劉禹錫《陋室銘》
    一說為劉禹錫所著,另一說則為早於劉禹錫所著。「銘」本是古代刻於器具和碑文上用於警戒自己或陳述自己的功德的文字,多用於歌功頌德、祭奠祖先與昭申鑑戒。後來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由於這種文體獨特的歷史淵源,使這種文體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簡約、寓意深刻等特點。根據古文體的分類, 「銘」是應用文。
  • 這才是患難見真情,劉禹錫和柳宗元的生死之交
    劉禹錫,唐代的文學家、哲學家,是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他的著名作品《陋室銘》更是在高中語文教材上被廣大學生學習。
  • 未來講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誦讀:周文凱
    未來講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誦讀:周文凱 2020-09-18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朱雀橋邊野草花,中國詩詞大會,陳更答題《烏衣巷》
    劉禹錫是唐代的大詩人,在詩壇具有崇高的地位。劉禹錫去過很多地方,但是唯獨沒有去過金陵,他的朋友寫了幾首關於金陵的詩,讓劉禹錫和詩,於是劉禹錫就寫下了《金陵五首》,其中有一首就是著名的《烏衣巷》,讓烏衣巷成為了熠熠生輝的風景名勝。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 《烏衣巷》|賞析千古經典名句,領略中華古詩詞魅力!
    >烏衣巷口夕陽斜。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春暖花開燕歸來←秦淮河畔來燕堂《烏衣巷》,劉禹錫,劉禹錫是唐代中期少有的才子詩人公元826年,劉禹錫奉旨回京,行至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看見滿城雜草叢生,回想起曾經的繁華,痛心不已,當即寫下了一首詩歌,抒發內心悲痛的情感。詩題名為《烏衣巷》, 巷就是小而曲折的街道,烏衣就是像烏鴉一樣黑的衣服。因為三國時期,吳國曾在這條街道上設立軍營,當時士兵們都穿黑色的衣服,因此,當地的百姓就習慣地稱這裡為烏衣巷。
  • 一代詩豪劉禹錫:任憑風吹浪打,我自閒庭信步,以詩煮酒盡顯風流
    公元772年,是我國文化史上很特殊的一年,這一年繁星亂墜,才子扎堆出生,就像是文曲星使了分身術下凡,劉禹錫,白居易,李紳,崔護都是在這一年出生的,因為有他們,才造就大唐詩歌的盛世王朝。今天帶大家了解幾個同一天出生的唐詩大拿中最刺頭兒、嘴巴最寬的、最不怕事的詩人劉禹錫。
  • 「詩豪」劉禹錫,一首回贈白居易的詩,教我們如何笑看風雲
    由於他對當時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朋黨之爭的社會現實極為不滿,曾參與了改革運動,但遭遇失敗,以致人生坎坷,多次受貶,因此,劉禹錫的一生,很多時候「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若按照貶謫時間來算,大唐第一刺頭兒劉禹錫絕對可以上榜。唐敬宗寶曆二年(公元826年),被貶了二十三之久的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相遇。
  • 古詩賞析第十二首: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像作者簡介白居易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因編輯於唐穆宗長慶年間,遂以年號為詩集名。文學常識1、賦得體:古人作詩如借前人固定詞句為題作詩,則詩題前一般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人學習作詩、文人聚會分題作詩以及科舉考試命題作詩的常見方式,這種詩體稱為「賦得體」。
  • 江蘇南京烏衣巷,因「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而聞名
    位於文德橋夫子廟南面的烏衣巷,因三國的孫吳官兵皆身穿黑色軍服,所以稱其為"烏衣巷",劉禹錫的《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飛入尋常百姓家",使烏衣巷聞名遐邇,是中國最古老、最著名的古巷,當時,這裡是中國家庭的聚居地,三國時期也是吳國守衛石城的軍營所在地,烏衣巷裡有王謝堂兩家在金代的居所
  • 五首白居易感慨頗多詩,艱辛,憂愁,青春,讀來不禁讓人動容!
    抬眼望去,詩壇裡劉白齊名,兩人的交往算得上情深義厚。接下來的四句敘述二人友情的基礎:「同貧同病退閒日,一死一生臨老頭。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我們同時在洛陽任閒職,年近古稀,老病纏身,兩位摯友同病相憐,心心相印。我和劉禹錫就像劉備與曹操那樣煮酒論英雄,他的文章委婉如同孔子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