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華富貴,都是過眼雲煙,是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中,想要告訴人們的道理,同時,也是詩人因為自身遭遇,和當時國家狀況,有感而發。
詩人簡介
《烏衣巷》的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朝彭城人,現在的徐州,是著名文學家和詩人,與同時代的柳宗元、白居易等人水平相當,都屬於中唐時期文壇代表人物,被後人稱為「詩豪」,與白居易並稱「劉白」。
這首《烏衣巷》以及韻文《陋室銘》,都是劉禹錫的傳世之作。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從合州返回洛陽,途經南京時,寫了幾首詩,這是其中之一。
詩中大意
朱雀橋邊已經長滿野草野花,夕陽餘暉照在烏衣巷口,以前這裡堂前屋簷下的燕子,都飛到平常人家去了。
這首詩的理解
詩的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敘事,可以說平淡無奇,通俗易懂,至今也被當做幼兒啟蒙讀物。
人們把劉禹錫與白居易放到一起,還是有道理的,一個「老嫗能解」,一個幼兒啟蒙,不僅因為兩人是好友,更由於二人文風相近。
作為前朝舊都的南京城,朱雀橋與烏衣巷,都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繁華之所。
朱雀橋
朱雀橋又叫朱雀桁,是東晉時期建立,秦淮河上最大的一座浮橋,屬於交通要道。
烏衣巷
朱雀橋附近的烏衣巷,在三國時期,是部隊營房,東吳軍裝是黑色,所以,那裡被稱作烏衣巷。到了東晉,南京成為京城,王導和謝安家族在此居住。
王謝世家
王導家族,就是東晉著名世家「琅琊王氏」,謝安,曾經主管吏部,後又加將軍,應該是那個時候東晉權利僅次於皇帝的人,所在謝氏家族,在當時也屬豪族。這兩家族所在之地,肯定也是門庭若市。
然而,如今朱雀橋邊長著野花野草,曾經人來人往的巷口,可以在此駐足欣賞「夕陽無限好」,已經是盡顯蕭瑟。
從唐朝開始,世家就在走下坡路,安史之亂以後,眾多世家分崩離析,被藩鎮所取代。劉禹錫不僅具有非凡文學造詣,還是一名朝廷官員,一名反對藩鎮統治的官員,也是因此,在官場起起落落,時而被貶,時而升遷。
不簡單的劉禹錫
劉禹錫祖籍洛陽,但是自詡「家本滎上,籍佔洛陽」 ,還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與劉備是本家。作為一個「王后代」,又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反對藩鎮割據,崇尚皇權與世家統治是必然的。
如今卻是世家凋零,皇權不彰,劉禹錫內心落寂,通讀這首詩,很明顯就能體驗到這種感覺。
《陋室銘》是劉禹錫同一時期作品。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韻文中這幾句,也是在彰顯自己的「不凡」。名門世家的「堂前燕」們,都飛入「尋常百姓家」,泯然眾人,而劉禹錫卻是「惟吾德馨」。
同時寫下的另一首詩
在這次遊覽南京,除了《烏衣巷》,還寫了另外一首《石頭城》的詩: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詩中描述有山水、空城、月色,就是沒有人氣,是詩人這種落寂心情的再次體現。
結語
榮華富貴,轉眼成空,如過眼煙雲,就是詩人在《烏衣巷》詩中所表達的意思,「六朝古都」繁華不在,也表達了詩人的落寂。
劉禹錫在懷念的同時,也感覺到自己前路渺茫,更為國家每況愈下而憂心忡忡。
劉禹錫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文學家、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