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不冬眠?人類曾經有沒有冬眠過?

2020-12-09 旭旭堯堯

冬眠是動物為了應對在冬天中的寒冷,黑暗和食物供應減少造成的生存問題,而無需覓食或遷移到溫暖地方的一種狀態。隨著冬眠動物的活動量大幅減少,呼吸、體溫、新陳代謝、心率等也隨之減緩放慢或下降,有效減少能量的消耗。大多數冬眠的動物體型都很小,當天氣變冷時,它們就無法覓食到足夠的食物來維持正常的代謝,冬眠是為了在食物很少的情況下能生存下來。食物會為生存所需的所有的代謝過程提供著「燃料」。

為什麼動物要冬眠

冬眠和遷徙都是動物應對嚴冬的適應策略。冬季寒冷的溫度和有限的陽光對植物生長很不利,而植物是食物鏈中的主要能源。大多數動物每天都會捕食和收集食物,但很少會有動物能進行儲存,因此,許多動物會在春夏季的時候在拼命地「添膘」,目的就是為了存儲能量。由於冬天的能量來源(即食物)變得很有限,動物也就進化出了可以通過改變生理機能來在冬天生存的本領,因此它們基本的新陳代謝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可以了。

冷血動物和有些溫血動物都冬眠。

那麼,為什麼人類不冬眠呢?

人類不冬眠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首先,我們的祖先是熱帶動物,沒有冬眠史。

在過去的大約十萬年中,人類只遷移到了溫帶和亞北極緯度地區。這段時間還不夠長,不足以進化出我們冬眠所需要的代謝適應能力。

當我們的祖先遷移到較冷的地區時,他們經歷了一些遺傳上的改變,其中最顯著的是皮膚變得白皙,這樣可以吸收更多的紫外線,並能充分合成維生素D,並很有可能在他們(和尼安德特人)到達北方高緯度地區時,已經可以熟練的使用工具和製作衣服了。

2.人類比其他動物聰明多了。我們不僅本能的依賴自然,有時甚至還會違背大自然的規律。

由於我們的大腦已經進化到了使我們比其他動物更「聰明」的程度,更重要的是我們發現了火,衣服,住所,狩獵和農業,所有這些都是更有效的禦寒方式。我們也已經學會了收集、處理和儲存食物,即使在食物短缺的時候,儲存的這些食物也能維持我們的正常新陳代謝所需的能量。所以,我們的身體之所以沒有進化到為了適應寒冷環境而經歷這些生理的變化,是因為我們的智力幫助我們生存了下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瑜伽修行者會通過冥想練習從而達到降低機體耗氧量的目的,是不是跟冬眠有點相似呢?

3.人類已經找到了保暖的替代方法。

溫血動物使用能量來維持體溫。當溫度下降時,為了保持體溫而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冬眠動物有時會在這種狀態下模仿冷血動物。它們不去做其他的事情,基礎代謝就會下降,也就能夠生存下去了。

然而,我們人類已經找到了保暖的替代方法。從「火」的發現到加熱工具的發明,我們知道如何提高自己周圍的溫度,以減少熱量從我們的身體流失。所以,沒有必要為了適應而經歷這些生理變化。試想想任何試圖靠著睡來過冬的古老部落很快就會被另一個洞穴裡圍著篝火坐著,穿著毛皮衣服的傢伙趕出去的。

4.另一方面,是因為人類則產生了肌肉生長抑制素

先前在進化時間軸上的人類,沒有擺脫他們發達的肌肉。肌肉會消耗大量的能量。人們沒有開始冬眠,而是選擇了動起來,追蹤和獵捕食物。肌肉生長抑制素可以讓人類擺脫不必要的肌肉,讓他們走得更遠、更快。它還能讓我們以身體脂肪的形式保存和儲存多餘的能量。

與冬眠相比,進化出肌肉生長抑制素還有另一個好處

冬眠讓動物可以在幾個月裡不吃東西,而肌肉生長抑制素的分泌也讓人類可以一個月左右不吃東西。與熊不同的是,我們可以在大多數的時候保持警惕,隨時準備應對外在威脅。這是當時人類生存的一大優勢。

總的說來,肌肉生長抑制素的形成與冬眠相比,對人類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好處,我們因此也過得更好。

最後說一句:之前也看過一則報導,一個人在冰天雪地的屋外很長時間卻沒有凍死,研究稱進入了類似於深度休眠的狀態。難道人類也有冬眠這招,只是外界環境沒有觸發到那個按鈕?這個秘密還需要科學家去進一步證實!

相關焦點

  • 冬天不想努力,想冬眠?為什麼人類不能冬眠,為你科普冬眠小知識
    春天會犯困,夏天、秋天精神疲乏,相比這三個季節,冬天仿佛是人類最不想起起床的季節,面對工作、學習、生活,許多「懶人」發出了為什麼人類不能冬眠的疑問。要是人類能夠冬眠該有多好,再也不用受到工作與學習的早起支配。
  • 很多動物都需要冬眠,為何人類就不需要?看看冬眠後果就知道了
    人類和動物還有各種植物和生物,為了適應地球的壞境而不斷進化,不同的物種進化不同的能力,比喻人類,人類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而去改變生活,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加舒適、更加安全。像冬天的話,很多動物都是需要冬眠來過冬的,而我們人類就不一樣了!人類過冬天可以穿更多衣服來抵擋寒冷。
  • 考古發現:早期人類或已學會冬眠
    前段時間,科學家們通過一處原始人類骨骼研究發現,早期人類可能也曾經是「冬眠人」,而且在數十萬年前,原始人類或許一直都是採用睡覺的方式,來讓自己渡過寒冷的冬天。早期人類可能也會冬眠在西班牙的背部,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骨頭坑」,這裡有很多來自於40多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碎片,通過研究認為,這些化石的主人,或許是尼安德特人,或者是尼安德特人的祖先。
  • 日本科學家發現動物的睡眠開關,人類會不會進入可以冬眠的時代?
    生物仿生學的課題應該包括探索某些動物為什麼會冬眠?為什麼能冬眠?冬眠中的動物生理變化?冬眠類動物進入冬眠的環境條件?是環境因素觸動冬眠閥門?還是環境因素促使產生某一生物化合物而觸動閥門?自身因素?化學物質是否影響動物的冬眠?化學物質如何影響動物的冬眠?人類是否可以找出動物的冬眠閥門?人類刺激動物的冬眠閥門是否可以使它冬眠起來?
  • 人類如果集體冬眠,會發生什麼後果?
    在民間,有一句俗話叫作「春困秋乏夏打盹」,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春天、秋天和夏天都會讓人感到疲倦。當然,這其實是形容懶惰的一句話。不過,這裡沒有提到冬天,難道人類在冬天就會變得非常精神、勤奮嗎?恰恰相反,很多人在漫長的冬天裡都變得非常懶散,特別是在下著大雪的日子裡,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冬眠,和被子做好朋友,一直睡到萬物復甦的春天。那麼,為何地球上很多動物都會冬眠,偏偏人類不行呢?科學家表示,如果一旦人類也冬眠了,或許這會讓人類從此滅絕。這是怎麼回事呢?不知道大家發沒發現,地球上冬眠的動物,普遍都是變溫動物,比方說蛇。
  • 研究顯示,早期人類可能通過冬眠來度過漫漫長冬
    儘管我們當中許多人可能渴望在整個冬季中入睡,但人類(與許多其他哺乳動物不同)沒有冬眠的能力。但是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已經調查了早期人類是否在某些時候有這種能力。結果——雖然是初步的——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做到了,即使他們不擅長。
  • 研究發現:幾十萬年前,原始人類已學會冬眠,為何現在不行了?
    40萬年前的冬眠原始人在西班牙,古生物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堆滿了古人類遺骸化石的「骨頭洞穴」,經過研究發現,這些古人類距今已經有40多萬年的歷史,他們應該是早期的尼安德特人,或者是尼安德特人的祖先。當然,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些原始人類可能會冬眠。
  • 人類或會以冬眠度過嚴寒天氣 科學研究早期人類骨骼化石有新發現
    很多動物會以冬眠方式控制自己的體溫,以度過嚴寒的冬天。而人類就會以其他不同方法取暖保溫,在寒冷天氣下繼續進行各種活動。英國《衛報》報導,有科學家在西班牙北部一個古老的洞穴內,挖掘到有四十萬年歷史的人類骨骼化石,這些骨骼曾停止生長數個月,並有季節性損傷跡象,相信早期人類可能通過冬眠數個月減慢新陳代謝,應對寒冷天氣和食物不足的問題。科學家在西班牙北部最重要的化石遺址,西瑪德洛斯赫索斯洞穴挖掘出四十萬年的人類化石。
  • 霍金預言2032年地球進入冰河紀,人類冬眠生存模式開啟!
    從地球誕生40多億年來,地球上發生了許多自然災難,許多物種滅絕,根據目前科學的推測,地球已經進入中年,霍金曾經提出過相關的理論,說到2023年,地球將進入冰河時代,到那時全球將變冷,關於這一理論是否能成為現實,人們也不知道,但最近通過大量的數據慢慢證明,霍金的這一提議也許會成為現實,最近科學家們又提出,地球即將進入冰河世紀,而這一時間大約在200多年。
  • 地松鼠冬眠8個月,每分鐘心跳1次,人類離休眠去太空又近一步?
    科幻片裡常常會有如下情景:人類躺在太空飛船中的休眠倉裡,眼睛一閉一睜,就已經身處另一個殖民星球上了。誰都知道,要想幻想成現實,休眠技術是關鍵,如何能夠讓人類在暫時停止新陳代謝後清醒過來,冬眠的動物成了研究的對象,尤其是一年冬眠時長可達8個月的北極地松鼠,更是讓人們看到了休眠進行太空旅行的希望。
  • 熊是怎樣冬眠的?正在冬眠的熊可能被東北虎拖出去吃掉嗎?
    「冬眠」是一種十分特殊的生理現象,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動物都會選擇在冬天進入沉睡,減少能量的消耗躲過危險的冬天。因為大部分熊類在生態圈中都屬於上層,和其他動物冬眠躲避捕食者不一樣,熊類的冬眠似乎更加「高級」,如果棕熊在冬眠時遇到敵人時怎麼反擊呢?會被東北虎從巢穴中拖出來吃掉嗎?
  • 烏龜冬眠的好處
    立冬將至,大家龜兒子們已經陸陸續續開始冬眠了。冬眠的方式多種多樣,注意事項也有很多。家養龜可以自然冬眠也可以不冬眠,但是自然冬眠給烏龜帶來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一、提升烏龜的免疫力,增強體質。這類情況很容易出現在溫室龜上,不一定是自己地養法出現了問題,而可能是烏龜品種和體質的問題。烏龜體質差時也是需要時間去調理的,冬眠就是一個很好地調理機會。
  • 這些動物會冬眠,一覺醒來,這個冬天就過去了
    那可能會有好奇寶寶問了:動物要休眠這麼久,餓了怎麼辦? 在寒冷地區生活的蝸牛會冬眠。 如果人類要冬眠 冬天起床,被窩以外的地方都是冰庫。要是冬天可以一直在被窩裡長眠,豈不美哉?
  • 科學家在小鼠和家兔腦中發現冬眠開關,電影中的人工冬眠還遠嗎?
    對於作為恆溫動物的人類而言,更有研究價值的當然是狹義冬眠。有冬眠習性的恆溫動物(刺蝟)和變溫動物(蛙)| 圖蟲,500PX恆溫動物在陷入冬眠時,代謝率和體溫都會大幅下降。如果對其施加強烈的觸摸或聲音刺激,就會從冬眠狀態下短暫清醒。而即便是處於冬眠狀態,其體溫也始終保持恆定,就像體內存在一個可在兩種溫度之間切換的開關一樣。冬眠是特定物種的固有習性,一般我們很難讓原本沒有冬眠習性的物種做出冬眠行為。由於人類常見的實驗動物如小鼠、家兔等,都沒有冬眠的習性,我們對冬眠的機理實際上知之甚少。
  • 熊類冬眠,那北極熊也會冬眠嗎?你可能想不到它是清醒的冬眠
    這裡本來就很冷了,所以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北極熊還需要冬眠。這是因為它的主要能量來源又是肉類,在寒冷的冬季熱量消耗大,而獲得能量少。所以為了自身生存,它們必須多獲得能量,也就是多捕食;要麼它們減少自身消耗,也就是它採用的冬眠的方式。冬季,北極會在太陽直射到達南回歸線的那一段時間,也就是南半球夏季最熱的時候,進入極夜,在這段時間裡,沒有光照,亮度極差不利於北極熊捕食。
  • 熊類都要冬眠,所以大熊貓也要冬眠?
    真相解讀:  國寶大熊貓憨態可掬,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不管是在熊貓研究基地還是各地的動物園,只要有它們在的地方,都不缺粉絲朝拜圍觀。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很多人發現了一個問題:都說大熊貓跟熊是親戚,人家熊到了冬天都去冬眠了,為啥我們大熊貓還在照舊吃吃玩玩負責可愛?
  • 變溫動物為什麼會冬眠
    冬眠可以說是一類動物的習性,記得小時候問家裡的長輩,動物為什麼會冬眠,得到的回答是」它們沒有足夠的食物度過寒冷的冬天,就找個地方躲起來睡覺啦」。那麼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還真就是這樣,動物在寒冷天氣來臨時因無法維持正常活動所需的恆定體溫,只好找個地方躲起來冬眠以使自己能夠度過整個寒冷的冬季。或者說是冬季在生活的區域裡找不到足夠維持自身生存所需的食物,所以也只能藉助冬眠這項技能來減慢新陳代謝從而降低能量消耗。以度過食物匱乏的冬季。
  • 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經常在冬眠時睡死過去,一旦被捉就直接脫皮
    對於人類來說,是沒有冬眠的,雖然冬天的時候,我們同樣會不想起床,但是還是需要起來的,而對於一些動物來說,冬眠是必須的,因為天氣過於寒冷,已經到它們沒辦法生存的地步了,所以才會採取的這種機制來保護自己。因為冬眠的時候,往往身體的消耗是極少的,因此就算是食物短缺,它們也能熬過冬天,而不同的動物其實冬眠的時間是不大一樣的。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經常在冬眠時睡死過去,一旦被捉就直接脫皮。這種動物可以還說是相當奇葩了,怎麼還能把自己給睡死呢?這種動物其實就是睡鼠,簡直是輸入其名。
  • 從冬眠時間長短比較,哪種動物會成為「超級冬眠者」?
    冬眠,其字面意思大概是指為了抵制寒冷,而選擇躲在溫暖的城市睡眠。人類如果一直躲在暖暖的被窩中睡覺,通過一覺醒來就到春天,估計會有爽上天的感覺。可惜,人類永遠都不可能實現這一願望,而具體的原因,科學家們也沒有進一步的發現。人類不可以,但是在大型的哺乳動物中,熊當之無愧。
  • 關於動物冬眠 你所不知道的13個有趣事實
    或許有不少人會希望自己能夠像能夠冬眠的動物那樣,只需待在洞中睡覺,而無需出去上班或尋找食物。現實是,我們對於冬眠和冬眠動物的了解並不多。這一次,擼哥就將帶來:關於動物冬眠,你所不知道的13個有趣事實。這種睏倦使得即使突然運動也很難喚醒冬眠的動物。有了這些信息,或許就可以用來澄清那些擁有豚鼠的人所遇到的麻煩了,如果在冬天發現它們在籠子裡僵硬,很有可能是它並沒有過上更好的生活,從而陷入了冬眠。因為圈養動物通常不會冬眠,但是當它們的棲息地溫度低於以前的水平時,它們就可以進入這種狀態。通過控制呼吸很容易證實這一點,它比正常情況下會更慢,但是依然是在呼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