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類冬眠,那北極熊也會冬眠嗎?你可能想不到它是清醒的冬眠

2020-12-19 板慄和酥餅是倆鳥

我們熟知的冬眠動物通常是蛇這一類冷血動物,因為它們的體溫不能通過自身來調節,只會跟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氣溫下降,它們的身體機能也會下降。所以在冬季寒冷的條件下,它們就會進入冬眠,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其它例如倉鼠、蝙蝠、倉鼠等動物,也會受環境影響被迫進入冬眠。冬眠時它們的體溫下降得厲害,基本接近零度。呼吸、心率都會減緩。在冬眠狀態下,將一隻刺蝟放在水裡半小時也不會被淹死,但是平時正常情況下放在水裡兩分鐘就淹死了。

這些會冬眠的動物一般都是體型比較小的,而且冬眠的時候進入一種身體接近麻痺的狀態,深度睡眠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大大降低。而熊類,我們知道體型很大,其中北極熊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但是它們在冬季也會冬眠。

食肉動物的主要能量來源就是肉,而北極熊又幾乎是純食肉動物,它的食物構成裡有98.5%都是肉類。而生活在北方的棕熊,雖說也是食肉動物,但是嚴格來說,它們是雜食性動物,因為在它們的食物中,植物佔了60%。在肉類缺少的時候,它們會吃野果、穀物、植物的根莖等。鮮肉也吃,腐肉也吃,在吃上一點也不挑。

北極熊生活在北極,地域寒冷。這裡本來就很冷了,所以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北極熊還需要冬眠。這是因為它的主要能量來源又是肉類,在寒冷的冬季熱量消耗大,而獲得能量少。所以為了自身生存,它們必須多獲得能量,也就是多捕食;要麼它們減少自身消耗,也就是它採用的冬眠的方式。冬季,北極會在太陽直射到達南回歸線的那一段時間,也就是南半球夏季最熱的時候,進入極夜,在這段時間裡,沒有光照,亮度極差不利於北極熊捕食。而且很多動物會冬眠,魚類會往更溫暖一點的地方遊過去,北極熊並不容易捕捉到食物。

而且進入極夜後,對北極熊來說會非常難熬。北極熊的確皮厚,但其實它的皮膚是黑色的,皮毛是一根根透明的中空的小管,在陽光折射下看起來才是白色的。當陽光照射到它們身上時,這些中空的小管就吸收太陽光傳到皮膚裡轉化成熱能,同時厚厚的毛髮又阻擋了熱量的流失。

所以在他們生活的地區進入極夜沒有陽光的時候,北極熊真是全靠一身脂肪和毛抵抗寒冷,再加上找不到吃的,就只好選擇進入冬眠吧。

但是過了極夜,很多北極熊就會醒來活動,只有一些懷孕的雌性北極熊和要照看寶寶的雌性北極熊繼續選擇冬眠,因為需要保持能量。

對於棕熊來說也是一樣,然而在冬季,棕熊生活在亞歐大陸北部和北美地區,氣候寒冷。動物們在冬季不是冬眠了就是躲起來了,要獲得肉類並不容易。同時植物枯萎,它們也沒有辦法從植物上獲得更多能量。而棕熊體型又大,本身吃的就多,當外界食物滿足不了需求的時候,它們就選擇了冬眠這種方式。

當然不是所有的熊都需要冬眠的,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黑熊冬季根本不冷,自然也不需要冬眠。

但是熊類的冬眠跟其它動物的冬眠並不一樣,別的動物的冬眠可以看作是「植物人」狀態,不能動也不會醒過來,等到氣溫回升天氣回暖,自然會從沉睡中甦醒。而熊類的冬眠,它們的體溫並沒有下降多少,只是比平時低了一點。呼吸從每分鐘六到十次下降為一次左右,心率從每分鐘50次左右下降到15次左右。它的新陳代謝水平也下降為平時活動時的四分之一,它們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不吃不喝只是睡覺,偶爾翻個身調整一下睡姿。

熊並不像其它冬眠動物那樣為自己找一個看起來特別安全的地方,比如在地下挖洞,用樹枝隱藏等等,有時候它們就在地上鋪一些乾草直接睡了。研究人員監測發現,熊在冬眠期間肌肉強度和骨骼萎縮度並沒有什麼變化,然而人如果一躺躺幾個月不進行任何活動,一定會肌肉萎縮骨質疏鬆。

另外,熊也不是完完全全進入冬眠期,在天氣暖和的時候,它們甚至會醒來溜達一圈,找找食物。在睡覺的時候周圍有個什麼動靜,也能立刻起來進入警戒狀態。北極熊就更厲害了,它即使在進入冬眠狀態,大腦也保持著清醒,隨時可以醒來,北極熊媽媽還要隨時醒來照看一下小熊。對它們來說,冬眠就像是睡了一大覺,這期間如果有人故意騷擾熊,打斷了它的睡眠,那迎來的可不會是一頭睡蒙了的熊,而是帶有強烈起床氣的暴躁的熊。

所以別想著熊冬眠了是不是就沒危險了,把它吵醒了危險等級得比平時上升好幾個檔次!

相關焦點

  • 熊類都要冬眠,所以大熊貓也要冬眠?
    流言:熊類都要冬眠,所以大熊貓也要冬眠  都說大熊貓跟熊是親戚,熊到了冬天都去冬眠了,所以大熊貓也需要冬眠。  有些動物如刺蝟、旱獺等恆溫動物為了應對嚴酷的自然環境,減少能量消耗,會放鬆對身體恆溫的調控,而將體溫、代謝速率、心率等都降低到很低的生理水平,進入一種長達幾個月的昏睡狀態,這就是冬眠;有些動物應對夏天的酷熱,也進入一種昏睡狀態,成為夏眠。還有一些動物如蝙蝠、蜂鳥等;在各個季節都會由於能量的不足而進入昏睡狀態,這種現象叫日蟄眠。
  • 熊是怎樣冬眠的?正在冬眠的熊可能被東北虎拖出去吃掉嗎?
    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冬眠只在鳥類和哺乳動物中出現,並且可以分為「主動冬眠」和「被動冬眠」兩種,也就是說一些動物可以主動性的選擇是否進入冬眠狀態,而一些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會在溫度降低的時候被動進入冬眠。無需對熊擔心在可以冬眠的眾多動物中,「熊類」可以說十分的特殊。
  • 北極熊那麼耐寒,為什麼還需要冬眠?今天總算漲知識了
    今天我們科普的問題是:北極熊那麼耐寒,為什麼還需要冬眠?冬天漸漸地臨近了,人們都開始穿上了厚重的衣服,房子裡的暖氣以及地暖都開始燒起來了,人們準備了厚厚的被褥來抵禦寒風。那麼動物們呢?人們準備的這麼齊全,動物們沒有這種能力,又該如何度過寒冬呢?想必大家都知道,許多的鳥類會在秋天飛向南方去躲避冬天,那麼其他動物呢?他們會怎麼辦呢?他們也會遷移到南方嗎?
  • 變溫動物為什麼會冬眠
    冬眠可以說是一類動物的習性,記得小時候問家裡的長輩,動物為什麼會冬眠,得到的回答是」它們沒有足夠的食物度過寒冷的冬天,就找個地方躲起來睡覺啦」。那麼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還真就是這樣,動物在寒冷天氣來臨時因無法維持正常活動所需的恆定體溫,只好找個地方躲起來冬眠以使自己能夠度過整個寒冷的冬季。或者說是冬季在生活的區域裡找不到足夠維持自身生存所需的食物,所以也只能藉助冬眠這項技能來減慢新陳代謝從而降低能量消耗。以度過食物匱乏的冬季。
  • 人類如果集體冬眠,會發生什麼後果?
    不過,這裡沒有提到冬天,難道人類在冬天就會變得非常精神、勤奮嗎?恰恰相反,很多人在漫長的冬天裡都變得非常懶散,特別是在下著大雪的日子裡,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冬眠,和被子做好朋友,一直睡到萬物復甦的春天。那麼,為何地球上很多動物都會冬眠,偏偏人類不行呢?科學家表示,如果一旦人類也冬眠了,或許這會讓人類從此滅絕。這是怎麼回事呢?
  • 哪些動物會冬眠 什麼動物會冬眠
    寒冷的冬季來臨,人們會早早的提前購買好衣服來禦寒,而有些動物則是需要進行冬眠的。那麼,哪些動物需要冬眠呢?  1、蛇: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來那樣可以取暖,提高溫度。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一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一起可以減少死亡率。
  • 你養的龜要不要冬眠?怎麼冬眠?關於烏龜冬眠,貌似簡單實則難
    因此,我建議在冬季的時候,你需要對這些龜龜加溫冬眠。很明顯,病龜、弱龜、體質較差的龜幼苗也是不建議冬眠的。因為病龜本身患病,可能熬不過漫長的冬季就會被奪走生命。在烏龜冬眠前還有一個環節要進行注意,那就是清腸。因為秋季氣溫變低,此時龜龜就已經減少進食了,這個時候主人就要注意及時減少進食量。目前已經接近十二月,很多在正常餵養環境下的龜龜都已經停止進食了,此時你就不要進行餵食了。
  • 中華草龜怎麼冬眠
    中華草龜一般指烏龜,溫度低於13℃時,烏龜便開始進入冬眠。冬眠期間,烏龜的四肢、頭會縮進殼內,雙眼緊閉,不進食、進水,無排便。溫度高於10℃容易讓烏龜清醒,浪費體力。烏龜冬眠應注意以下幾點:1、冬眠前保證烏龜的最佳狀態,環境溫度在15-20℃之間時,烏龜的食慾就會明顯下降,此時可以停止飼喂,給烏龜清腸。控制好溫度,烏龜冬眠的溫度應在1-10℃之間,高於10℃可能會使其甦醒,消耗體力,低於0℃可能會凍傷烏龜。
  • 冬天不想努力,想冬眠?為什麼人類不能冬眠,為你科普冬眠小知識
    春天會犯困,夏天、秋天精神疲乏,相比這三個季節,冬天仿佛是人類最不想起起床的季節,面對工作、學習、生活,許多「懶人」發出了為什麼人類不能冬眠的疑問。要是人類能夠冬眠該有多好,再也不用受到工作與學習的早起支配。
  • 結束冬眠的北極熊幼崽,對著鏡頭「揮爪」:嗨,第一個春天!
    北極熊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之一,和大部分熊科動物一樣,北極熊在冬季也要冬眠。在漫長而無趣的冬眠過程中,成年雌性北極熊會產下幼崽,等到春暖花開時,母熊會帶著幼崽一起出洞開始嶄新的生活。第一春季對北極熊幼崽的成長尤為重要,所以母熊必須在這時增加捕獵頻率,儘可能地滿足幼崽們對食物的巨大需求。進入三月份以來,加拿大馬尼託巴省的氣溫雖然還在零下40度左右,但在瓦普斯克國家公園生活著的北極熊,已經陸陸續續的從冬眠中醒來,它們感受到了來自春天的氣息。
  • 這些動物會冬眠,一覺醒來,這個冬天就過去了
    這樣定義冬眠,不免有失準確嚴謹。事實上,冬眠指的是變溫動物、某些哺乳類動物和少部分的鳥類在寒冷的季節,會通過降低體溫的方式而進入的類似昏睡的生理狀態。 那可能會有好奇寶寶問了:動物要休眠這麼久,餓了怎麼辦?
  • 入冬了,你家金錢龜冬眠了嗎
    大家元旦快樂,我是興饒龜業-倪恆,今天我們來聊聊金錢龜冬眠。隨著氣溫的降低,現在金錢龜已經進入了冬眠期。 金錢龜是變溫動物,根絕金錢龜的原生地,冬眠是金錢龜的習性,冬眠是一個考驗,也是物種進化出來的一種自我保護,自我生存機制。金錢龜在自然條件下過冬,可以確保體質更加健康。
  • 科學家在小鼠和家兔腦中發現冬眠開關,電影中的人工冬眠還遠嗎?
    科學家在小鼠和家兔腦中發現冬眠開關,對哺乳動物可能普遍適用。我們離實現人工冬眠又近了一步。加利福尼亞金背黃鼠冬眠時,體溫則會從39度降到2度。在冬眠狀態下,它們身體的感覺仍然存在,這和變溫動物很不同。如果對其施加強烈的觸摸或聲音刺激,就會從冬眠狀態下短暫清醒。而即便是處於冬眠狀態,其體溫也始終保持恆定,就像體內存在一個可在兩種溫度之間切換的開關一樣。
  • 日本科學家發現動物的睡眠開關,人類會不會進入可以冬眠的時代?
    生物仿生學的課題應該包括探索某些動物為什麼會冬眠?為什麼能冬眠?冬眠中的動物生理變化?冬眠類動物進入冬眠的環境條件?是環境因素觸動冬眠閥門?還是環境因素促使產生某一生物化合物而觸動閥門?自身因素?化學物質是否影響動物的冬眠?化學物質如何影響動物的冬眠?人類是否可以找出動物的冬眠閥門?人類刺激動物的冬眠閥門是否可以使它冬眠起來?
  • 你養的龜是否適合冬眠,你知道嗎?
    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很多養龜的朋友開始考慮龜冬眠的問題了。但不是所有的龜都適合冬眠,那麼你養的龜是否適合冬眠,該如何來判斷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雖然冬眠對於龜有很多好處,但冬眠也存在一定風險,即便是對於適合冬眠的龜,如果冬眠期間疏於照顧,也會導致龜出現問題。對於不適合冬眠的龜,如果強行讓它進行冬眠,更是可能奪走它的生命。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養的龜是否適合冬眠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條件例來判斷。
  • 烏龜冬眠的好處
    立冬將至,大家龜兒子們已經陸陸續續開始冬眠了。冬眠的方式多種多樣,注意事項也有很多。家養龜可以自然冬眠也可以不冬眠,但是自然冬眠給烏龜帶來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一、提升烏龜的免疫力,增強體質。這類情況很容易出現在溫室龜上,不一定是自己地養法出現了問題,而可能是烏龜品種和體質的問題。烏龜體質差時也是需要時間去調理的,冬眠就是一個很好地調理機會。
  • 人類為什麼不冬眠?人類曾經有沒有冬眠過?
    大多數冬眠的動物體型都很小,當天氣變冷時,它們就無法覓食到足夠的食物來維持正常的代謝,冬眠是為了在食物很少的情況下能生存下來。食物會為生存所需的所有的代謝過程提供著「燃料」。為什麼動物要冬眠冬眠和遷徙都是動物應對嚴冬的適應策略。冬季寒冷的溫度和有限的陽光對植物生長很不利,而植物是食物鏈中的主要能源。
  • 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經常在冬眠時睡死過去,一旦被捉就直接脫皮
    對於人類來說,是沒有冬眠的,雖然冬天的時候,我們同樣會不想起床,但是還是需要起來的,而對於一些動物來說,冬眠是必須的,因為天氣過於寒冷,已經到它們沒辦法生存的地步了,所以才會採取的這種機制來保護自己。因為冬眠的時候,往往身體的消耗是極少的,因此就算是食物短缺,它們也能熬過冬天,而不同的動物其實冬眠的時間是不大一樣的。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經常在冬眠時睡死過去,一旦被捉就直接脫皮。這種動物可以還說是相當奇葩了,怎麼還能把自己給睡死呢?這種動物其實就是睡鼠,簡直是輸入其名。
  • 知識乾貨,烏龜冬眠全解答
    烏龜大家都知道烏龜是需要冬眠的,但是一些剛剛飼養烏龜的小夥伴可能還不是很清楚怎麼讓烏龜安全的冬眠,今天咱們就來說一下怎麼讓烏龜安全的冬眠。咱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答第一個:什麼時候給龜停食按溫度來說的話一般全天最高溫度達不到22度時就要考慮給龜停止餵食了,這個時候烏龜還是會吃食物,但是代謝會變慢,及時停食會有利於烏龜的清腸,清腸就是讓烏龜冬眠前排空肚裡的東西,如果冬眠過程中腸道有大量沒有消化的食物會增加患上腸炎的風險。
  • 烏龜的冬眠和它的長壽是否有關係呢?
    烏龜的壽命浮動也是很大的,跟飼養過程有很大的關係,我們人與人之間不也是壽命相差很多嗎。但是飼養的好,十幾二十年還是最起碼的了。所以,小編覺得首先關心的不是它的壽命有多長,而是我們能把它養多久,飼養不過關,再長壽命的龜也是白搭。現在這個時節,龜都開始要進入冬季冬眠的狀態了,很多小夥伴的龜估計已經熟睡了。冬季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得讓自己的龜寶貝安全過冬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