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冷戰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把握髮展的主動權

2020-12-14 財富頭條網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不遺餘力地打壓中國,蓬佩奧之流甚至鼓吹對華發動「新冷戰」,中國外部環境面臨複雜變化。在此背景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將於明日(7月31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格外振奮人心。

北鬥系統的建成及開通,表明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把握髮展的主動權。

在技術領域對中國「卡脖子」,是美國打壓中國戰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中國人早已認識到,不掌握核心技術,我們就會被「卡脖子」、「牽鼻子」,不得不看別人臉色行事。而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市場換不到的。只有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把握髮展的主動權。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和其他許多國家一樣,高度依賴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這相當於把自己的「命門」暴露在別人面前。美國CNBC網站認為,「一旦中美發生持續衝突,GPS系統可能會與中國切斷聯絡」。而隨著不依賴於西方、可自我維持的北鬥系統的建成,正如俄羅斯《獨立報》所評論的,中國在這方面「今後將不會依賴美國技術」。美國《外交學者》認為,除了具有軍事意義外,「北鬥系統使中國能夠進一步鞏固對全球基礎設施和規則制定的影響力,並控制信息技術、行動裝置、5G、自動駕駛汽車和無人機以及更廣泛的物聯網的標準」。

近些年來,中國一直在奮起直追,誓要擺脫在核心技術領域受制於人的局面。在突破核心技術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遭遇陣痛,尤其是面臨外部技術封鎖的情況下。北鬥系統的建成無疑將極大地鼓舞我們:中國能夠在導航領域趕超美國,也有信心在其他領域突破核心技術瓶頸。

北鬥系統的建成及開通,表明美國孤立中國的圖謀不會得逞。

一些美國政客正尋求拼湊對抗中國的國際聯盟,妄圖在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豎下一道冷戰式「鐵幕」。但中國近些年不斷向世界提供中國智慧,貢獻中國方案,早已深度融入國際社會。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

中國的北鬥,也是世界的北鬥。北鬥是國際上首個混合星座導航衛星系統,首次實現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差分增強三種服務融為一體,具備對全球每一個角落的用戶提供滿意服務的能力。中國人在數千年前曾發明指南針,如今又開始用北鬥系統為人類指明方向。目前,北鬥已向上百個國家提供服務,用戶數量達到「億級以上」水平。

然而,北鬥系統只不過是中國作出的國際貢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中國以「一帶一路」倡議、亞投行等為依託,不斷向人類提供公共產品。中國最近還宣布將把自己研發的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率先提供給非洲等發展中國家。與此同時,面對日益多極化的世界,奉行「美國優先」的美國政府早已無法向世界提供更多、更強、更具吸引力的國際公共產品。在此情況下,美國還妄圖孤立中國,實在是誤判了形勢。

北鬥系統的建成及開通,表明中國仍然尋求與美國實現合作共贏。

近段時間以來,面對蠻橫無理的美國,中國作出了堅定而理性的回應,未來也還將如此行事;與此同時,中國仍希望與美國實現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實際上,北鬥系統也在尋求與美國GPS等全球導航系統實現合作共贏。

同為導航系統,北鬥與其他系統必然存在競爭,但絕不是你死我活的「戰爭」。北鬥系統始終提倡與其他系統兼容與互操作,在應用上鼓勵國際交流與合作。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西莫內塔·迪皮波認為,相比全球只有一套導航系統,多種系統的兼容共存實際上提高了可靠性,這意味著不會出現丟失信號的情況。

中國研發北鬥系統,並非為了取代GPS,只不過是希望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實際上,GPS等系統可以和北鬥一道,攜手為全球用戶提供精度更高、更加可靠的定位導航服務,促進世界互聯互通。

而中國不斷發展壯大,也並非為了取代美國,而是為了提高本國人民福祉、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實際上,美國也完全可以和中國一道,攜手為人類帶來和平、穩定與繁榮!

相關焦點

  • 「津雲微視·現場」創新「鍛」造發展,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內容提要: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通過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全面增強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核心競爭力。作為天津裝備製造業骨幹企業,天鍛持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僅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也為企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 【地評線】長白時評:「穩」字當頭,把握髮展主動權從容前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由於病毒的破壞性和傳染性強,不可避免地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都產生短暫影響。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地不斷向好,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發展仍是第一要務,是重中之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始終「穩」字當頭,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才能有效推動高質量發展,從容前進。「穩」字當頭,確保疫情不反彈,是奠定發展不斷前行的前提保障。
  • 掌握了技術源頭就掌握了核心競爭力
    技術創新撬動產業發展中山擬打造無掩模光刻產業園掌握了數位化光刻技術源頭,就掌握了核心競爭力。很樸素的陳設,說不上更多的審美講究,一如這家企業十餘年來的初心堅守:悶聲把產品研發出來,用技術力量說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信並不容易。這得耐得住寂寞,更要跟得上步伐。而其中的「壓艙石」,就是掌握核心科技。十年前,新諾科技將新一代無掩模光刻技術帶回國內發展時,在國內市場做的是「從0到1」的事。
  • 運用科學思維認識和把握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堅持運用科學思維作出的戰略抉擇。
  • 中俄合研大飛機迎來轉機:突破核心技術才能把握命運?
    來源:《財經》雜誌對標波音787,中俄合研大飛機迎來轉機:突破核心技術才能把握命運?核心技術需要時間突破,投入使用也有改進的過程,但自主研發再難也沒有「卡脖子」難。但多位專家也對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合作研發雖能發揮中俄雙方優勢,但我國也需要打破技術壟斷,形成自己的研發能力和設計能力、掌握核心技術。「由於製造經驗的不足,自主研發可能會需要更長的時間,會有一個技術逐漸成熟、經濟效率提高的過程。這很難,但不能因為難就不做了。」
  • 北鬥總工:中國時空信息已掌握在自己手中,未來前景如何?
    圖為北鬥系統總工楊長風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在衛星導航領域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後,美國終於認輸了:沒有人能阻擋中國的成長,北鬥系統總工楊長風表示:中國時空信息已經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對此有網友評論:我們絕不會向西方妥協,那麼中國衛星導航技術的未來前景會如何呢?
  • 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發力點
    要抓住「十四五」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就一定要深入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深刻理解在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歷史必然性,深刻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邏輯和深層次變革,認識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歷史必然性和發力點,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民營企業力量。
  • 楊長風:北鬥系統讓中國時空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0年度科技人物  楊長風:北鬥系統讓中國時空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李明子  發於2020.12.14總第976期《中國新聞周刊》  當外賣小哥穿越城市車流將食物從餐廳送到你的手上時,他的行動軌跡會完整地記錄在外賣軟體的地圖上
  • 羅賓·賴特:為什麼川普打不贏中美新冷戰?
    基本上可以這麼說,他宣布了一場新冷戰。 蓬佩奧說:「我們這些自由國家,必須更富有創意、更加堅定的誘使中國共產黨改變其行為,因為北京的行為威脅到了我們的人民和國家的繁榮。」他抨擊了美國長期以來奉行的對華「盲目接觸」政策,聲稱這種政策給了北京「竊取我們智慧財產權和商業機密」的機會,並使世界航運通道受到威脅,北京還扭曲國際貿易,為了「主宰世界」而大肆開展間諜活動。
  • 新發展格局下 如何理解與突破「卡脖子」技術問題
    中美衝突、對關鍵技術的斷供再一次提醒我們,在逆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國際競爭有時會脫離市場邏輯,呈現出高度的不確定性,關鍵技術上受制於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最大的供給方障礙、堵點。
  • 中國再次傳來喜訊:成功破美封鎖掌握技術,俄國願拿「重器」交換
    中國目前就再次傳來而來喜訊:成功突破美國封鎖,掌握了關鍵技術,而俄羅斯方面也願意拿出國之"重器"進行交換,由此可見,我國這次確實掌握了不小的主動權。03中國再次傳來喜訊值得一提的是航天領域是各國技術發展的一種象徵,而核心技術微電子元器件也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環,
  • 郭為:中國量子通信產業的發展已走在世界前列
    我們將深耕技術應用,以創新為各行業發展助力,依託大數據、雲計算和量子通信等前沿技術,踐行數字中國,迎接創新發展的新時代。改革開放40年,只有真正掌握核心科技的創新企業才能在風雨中屹立而不倒。「自主可控」不僅關乎企業興衰,更關係國家榮辱。中國企業應當把創新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北鬥總設計師楊長風:北鬥系統讓中國時空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被其他國家實施技術封鎖,就會面臨「卡脖子」的困境,北鬥系統始終堅持自主創新,關鍵技術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北鬥系統攻克了星間鏈路、高精度星載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實現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百分百國產化。「作為國家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北鬥系統的研製與建成,對我國時空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深刻把握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精髓要義
    從中可見,「新發展格局」雖然已成為關鍵詞,但對其精髓要義仍需深入一步加以認識、統一思想,這樣才能在實踐中把握好、落實好,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迎接更加光明的未來。  一 中國經濟打贏「持久戰」的關鍵抉擇  洞察於「舊」,才能瞭然於「新」。理解「新發展格局」,首先要對傳統的市場資源「兩頭在外」參與國際大循環的方式作出研判。
  • 楊長風總設計師:北鬥系統讓中國時空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被其他國家實施技術封鎖,就會面臨「卡脖子」的困境,北鬥系統始終堅持自主創新,關鍵技術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北鬥系統攻克了星間鏈路、高精度星載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實現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百分百國產化。 「作為國家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北鬥系統的研製與建成,對我國時空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2021 中美關係還有機會「回到未來」嗎?
    中美關係是我國對外關係中最為重要的一對雙邊關係。美國構成了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最為重要的外部環境,川普上臺以來,中美關係的基調從合作逐漸轉變為競爭。在經貿摩擦不斷加深加劇的大背景下,個別沉迷於冷戰思維的美國政客不遺餘力地對華展開瘋狂攻擊。
  • 劉元春:未來五年中國將如何發展
    之所以要談這個題目,是因為中期規劃,必須要摸清楚未來發展的規律,未來發展的目標和任務,我們才能真正把握住我們需要做什麼,以及怎麼完成這樣的一些目標。蘇聯跟美國的冷戰從1945年開始一直到1990年,持續了45年,但是在未來中美兩個大國兩種體系、兩種模式、兩種道路的較量過程中,是一個關鍵期,因為我們能不能夠突破美國的這一個極限施壓,突破美國在關鍵核心技術的這種擠壓,突破美國未來形成的戰略同盟,對中國這種全面的遏制,我相信未來五年就能見分曉。那麼為什麼能見分曉,剛才鄭主任也談到了他的一些預測。
  • 日本掌握全球一流技術,中美俄都被甩在身後!專家:領先世界30年
    在這之前很多人認為德國的工藝製造水平是最強的,可是在德國人眼中日本的才是真正的強者,特別是在鋼鐵冶金技術方面,而且日本掌握的這個技術算的上是全球一流的水平了,就連中美俄都被甩在了身後,德國專家認為日本已經領先世界30年,想要追趕上是很難的。
  • 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環境
    深刻認識這一「大變局」的豐富內涵,牢牢把握大變局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科學制定「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前提。在紛繁詭譎的國際形勢中,如何把握這種「大變局」,避免外部環境幹擾,充分發揮國內國外各種力量,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這對我們的戰略定力、應對複雜形勢的智慧和能力是一個十分巨大的考驗。
  • 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修復破裂的中美關係是當務之急
    而在新的組閣名單公布後,美國新一屆政府的外交政策也開始逐步浮出水面。對此,美聯社評論稱,這將是一份告別川普時代「美國優先」和蔑視國際合作政策的全新組閣名單。《華盛頓郵報》則評論稱,新一屆美國政府「是為了重建一切」。很明顯,新一屆美國政府的「重建」工作必然也包括已遭到嚴重破壞的中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