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鄉香格裡拉的奇妙旅程:2萬年古人類遺址,1個麥田守望者

2020-12-06 阿韜是古村迷

在海南省昌江縣,除怪石嶙峋的棋子灣、上個世紀工業遺產的石碌鐵礦、見證愛情的木棉紅,還有被譽為「黎鄉香格裡拉」的王下鄉。這座被群山環繞的縣城,避開了人世間紛紛擾擾,古老與現代並存,自然與人文和諧,神秘與質樸同在,流傳著無數神秘的故事與傳說,讓無數去過的人們流連忘返。

雖然我是土生土長的昌江人,卻從未到訪過這個距離縣城最遙遠的鄉鎮,未能領略「黎鄉香格裡拉」的醉人風情。但她的純美的綠水青山和原始的黎族文化,常常引起我的無限遐思。

當好友提議一起前往,我便毫不猶豫背上行囊,穿越崇山峻岭,相繼走訪錢鐵村和洪水村,踏上了探秘「黎鄉香格裡拉」的奇妙旅程。

錢鐵村:兩萬年人類遺址

雖然從鄉政府到錢鐵村才8公裡路,但是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的山路並不好走。好在一路上奔流不息的河流,旖麗秀美的田園,瞬息萬變的雲山,神奇天然的雨林等美景依次映入眼帘,在上山下山之餘,倒也讓我們回味無窮,樂在其中。

下到一處山谷底,前方忽然豁然開朗,一個山水黎鄉漸漸顯現了出來。不遠處,錢鐵山高大巍峨,錢鐵河在山下緩緩流過,流向了昌化江的支流南堯河,灌溉出一片豐饒的土地。

適逢海南水稻豐收的第一季,在山谷懷抱的金燦燦稻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浪,隨著微風輕輕飄蕩。

稻田間散落著數棵芒果樹,地上遍地是成熟的芒果,我撿了幾個放入口中,竟非常香甜可口,吃完後更是口留果香。

穿越過了稻田和荊棘,我們來到了錢鐵洞洞口,這是一處舊石器古人類文化遺址。1998年,此處發現了大量螺類動物殼,起初人們還以為是洞穴螺類動物的遺址。隨後,在2009年,人們在地層發現了少量打制石器,隨著進一步試掘,又再發掘和採集了近百件的精製石器。

據考古工作者初步推斷,錢鐵洞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至今大約兩萬年左右,跟北京山頂洞人同一時期。

這項考古發現,證明了先有昌化江,後有海南人,昌江是海南島上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方,也是最早的黎族原住民發源地。

當我們走進洞後,發現遍地都是大量的螺類動物殼,燕子叫聲不絕於耳。向洞內望去,漆黑幽深,儘管有陽光,卻也很難直接照射進去。

洞口較為狹窄,地面多是坍塌的碎石,行進並不困難。我們藉助微弱的手機燈光走入洞底後,出現在眼前的不再是狹長小道了,而是有別於洞口,一個非常寬敞的空間。

在洞穴裡向外望去,些許陽光從洞口散落,形成一縷縷光柱,真是非常好看!

令人感到驚嘆的是,洞內遍布著一塊一塊的以乳白、淡藍、奶油黃為主的石鐘乳、石筍、石花等。在微弱燈光照耀下,洞內絢麗多彩,奇石千姿百態,奇形怪狀的鐘乳石閃閃發亮,美妙無比。

朋友總是喜歡探尋人間秘境,熱愛自然?喜歡挑戰?其實全不然。當他看著洞內華麗生色的巖石,流露出興奮的神情,我心裡有了答案:他喜歡探尋大自然的神奇,發現未知的世界。

探尋完錢鐵洞後,走出洞外後,我們發現了另一番景致。

山腳下,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穿行在稻田間,那是黎民們正在用鐮刀收割著稻子。忙碌喜悅的樸實臉龐,靜靜講述著黎鄉豐收的美好,一派豐收美景緩緩展開了黎鄉桃源的優美意境。

大家都說這番安詳和諧的畫面,好多年都沒有見到了,像極了彼此心中的詩意田園。

洪水村:1個麥田守望者

沿著錢鐵村西面鄉道再走約5公裡,就到了洪水村。洪水村原名紅水村,因下大雨時,河水與血一樣紅而得名。因為「紅」與「洪」同音,久而久之,改名洪水村。從側面也說明了該村地處偏遠,遠離塵囂,與世隔絕。

剛到洪水村廣場,我們發現了不遠處大大小小數十間的船型屋,錯落有致地遍布於椰林間。偶有一名黎族阿婆悠然而過,如此這般人與自然的相互映襯,別有一番風情。

船型屋,實則是黎族茅草屋,屬於幹欄式建築,形似覆舟。傳說黎民先祖來到海南後,為了遮擋風雨,便把橫渡海峽的船倒了過來,做成房頂,這就是後來船型屋的雛形。

經過漫長的歷史歲月,洪水村的船型屋已發展成為「金」字型茅草屋:以樹幹為支架,竹幹編牆,糊稻草泥抹牆,房頂再戴一頂編織細密的「茅草帽」。

不過,這曾經在海南各地黎鄉的尋常建築,如今也只能夠在昌江洪水村和東方白查村才能一窺其原貌,其餘村落的船型屋已永遠消逝在歲月變遷之中,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經過與村民交談而知,為了保護黎族古文化遺產,整村搬遷到了新址,這片古老的船型屋已不再住人。另一方面,政府正對其中破損較為嚴重的房屋,進行保護性修復,並將其視作黎族民俗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相信洪水村這片黎族先民古文化的活態博物館,不久會迎來新的生命力。

跟錢鐵村一樣,洪水村也被群山環抱,村外也是一望無垠的稻田,不同的是洪水村稻田尚未成熟,略顯青嫩。從田裡不時發出一陣陣喧雜聲,我們循聲而去之後,發現一位黎族阿婆靜靜坐在田間,頭頂著花雨傘,手拿著塑料瓶,一旁是一個鐵製餅乾盒。

看著我們百思不解的樣子,阿婆安詳地說道,這是一副趕鳥的裝備。每當看到小鳥偷食糧食,她便用塑料瓶敲擊餅乾盒,引發響聲,趕走小鳥。辦法雖然古老,對我而言也感到煩惱枯燥,然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也未見到阿婆面露疲憊,仍是一臉祥和。

在我眼裡,她就像守望著黎族先祖遺產的「大力神」,不僅在守望祖祖輩輩留下的豐饒土地,而且在守住自己的「麥田」。

王下鄉,海南的黎鄉香格裡拉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過去的王下,曾是全海南最偏遠、最落後,最閉塞的鄉鎮,一有颱風就「失聯多日」,一旦暴雨就「陷入困境」。正因為如此,王下鄉純美的生態山水和濃鬱的黎族風情,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

今天的王下,修好了公路,向世人打開了通往「黎鄉香格裡拉」的大門。除了我去的錢鐵村和洪水村外,王下鄉還有浪論村的黎族歌舞、三派鄉的黎花鄉裡、南堯河的十裡畫廊、皇帝洞的神秘傳說,都值得遊玩一番。

如果這個五一,你還沒有想好去哪玩,建議你自駕前往王下鄉,跟我一起踏上海南黎鄉香格裡拉的奇妙旅程。

山海黎鄉,純美昌江,與您相約。

#海南旅遊#

相關焦點

  • 周末閱讀——《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的代表作品,也是他寫作生涯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塞林格,1919年1月在紐約一個猶太富商家庭出生,少年時期有在軍事學院學習的經歷,參加過二戰,1946年退伍。1951年出版這本《麥田裡的守望者》,大獲成功。
  • 科學家在俄羅斯發現冰河時代的古人類遺址,用猛獁象骨頭搭建房屋
    現場圖片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7日報導,近日,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一支研究小組在莫斯科以南約500千米的科斯捷尼基村(Kostenki)附近發現了一個冰河時代的古人類遺址,該遺址可以追溯到約2萬年前,這些舊石器時代的狩獵採集者們在最冰冷和嚴酷的環境下用猛獁象、馴鹿、馬、熊、狼以及狐狸等動物的骨頭來建造自己的住宅。
  • 西侯度遺址距今243萬年 或蘊藏人類起源秘密
    2018年,陝西省藍田縣上陳遺址發現126—212萬年前的人工打制石器,表明古人類可能很早就出現在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區。而山西芮城西侯度遺址年代及人工打制石器的最新測年是243萬年前,較上陳遺址的212萬年提前30餘萬年。 這也意味著,在直立人走出非洲之前,東亞地區已經出現了一種利用礫石打制石器的早期人類。
  • 《麥田裡的守望者》——無法逃避的成人世界
    一代又一代叛逆的少年,曾經將《麥田裡的守望者》奉為青春聖經一讀再讀,而霍爾頓之所以走紅主要得益於他以天真對抗經驗,以真誠對抗虛偽的姿態,以及他反叛者與守望者的身份。但霍爾頓真是一個成功的反叛者和守望者嗎?人真得能逃避成人世界嗎?
  • 山西:西侯度遺址距今243萬年 或蘊藏人類起源秘密
    2018年,陝西省藍田縣上陳遺址發現126—212萬年前的人工打制石器,表明古人類可能很早就出現在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區。而山西芮城西侯度遺址年代及人工打制石器的最新測年是243萬年前,較上陳遺址的212萬年提前30餘萬年。這也意味著,在直立人走出非洲之前,東亞地區已經出現了一種利用礫石打制石器的早期人類。
  • 掌閱全球首發《麥田裡的守望者》中文簡體版電子書
    2月27日,國內領先數字閱讀平臺掌閱首發上線傑羅姆大衛塞林格經典文學作品《麥田裡的守望者》中文簡體版電子書,這是該書繼去年首次數位化以來,第一次發布中文電子版。如果青春需要一部聖經,那它只能是《麥田裡的守望者》。
  • 他是麥田裡的守望者,還是永遠的反叛者?
    也許曾閱讀過《麥田裡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這本書的你,一定猜出了我所說的是誰。沒錯,他就是傑羅姆·大衛·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麥田裡的反叛者》1關於塞林格傳奇的一生,我是從《麥田裡的反叛者》(Rebel in the Rye)這部電影大致所有了解。在我看來,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叛逆和不羈,只是,隨著歲月的磨練,我們可能漸漸離那樣的自己而遠去。可塞林格卻用自己的一輩子都堅持著他那股叛逆與不羈,直到他的離世。
  • 新科技助力考古 山西西侯度遺址確定距今243萬年
    此項課題研究,對近年來在山西芮城西侯度兩個舊石器時期遺址點採集的樣品,進行鋁鈹同位素比值埋藏測年分析,表明:西侯度遺址的同位素年齡為距今約243萬年。這一研究成果的面世,歷經10年,是對西侯度遺址發現60周年的最好紀念,為東亞地區最早人類的腳踏地提供了新證據。測年:讓新科技助力考古年代測定,對考古研究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 粗話連篇卻被奉為經典:《麥田裡的守望者》究竟講什麼?
    今天為大家介紹地《麥田裡地守望者》,正是講述了一個關於青春叛逆地故事。《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創作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51年。自出版以來,這部作品就給全世界無數彷徨的年輕人帶來了無數心靈慰藉。
  • 中國考古遺址沉積物中首次成功提取16萬年前古人類DNA
    攝影/韓源源 版權/張東菊 蘭州大學新京報訊(記者 張璐)記者今天(10月30日)獲悉,蘭州大學、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及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團隊在白石崖溶洞的研究獲得重大研究成果,發現白石崖溶洞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DNA,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麥田裡的守望者》:青春是荒唐的
    霍爾頓真正想當的角色是麥田裡的守望者,抓住每一個跑向懸崖的孩子,想阻止孩子們長大以後成為他最討厭的那種虛偽的人。我們望著逆行者會憤慨,不僅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輕視他人的生命。一個正常有序的世界,不該讓一個善良的孩子變得憤世嫉俗,更不該讓一個正處於豆蔻年華的少年在本該無憂無慮探索世界的年紀甘願去當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這個世界怎麼了?那麼多的暴力,那麼多的虛偽,那麼多的算計。霍爾頓或許只是對這個世界失望的孩子中的一個,有更多的孩子看到這個世界的真面目,讓他們如何選擇。
  • 海南萬寧發現新史前遺址
    海南萬寧神州半島灣仔頭史前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現場。符宇群攝中新網海南萬寧12月3日電 (符宇群)海南省博物館(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對萬寧神州半島進行全面考古調查時,發現一個新的史前遺址——灣仔頭史前遺址。
  • 今日讀書——《麥田裡的守望者》
    疫情期間時間變得很富餘,所以撿起了許久未看的《犯罪心理》,其中有一集講述了反社會人格障礙犯罪事件,劇尾小天使瑞德便提起了被奉為「反社會人格聖典」的《麥田裡的守望者》,我就一時興起在微信讀書立馬找了書來看,因為想趁著熱度未消退一口氣讀完。
  • 百萬年前的古人類,是如何進入石器時代的?原來他們有兩種方法
    據報導,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通過對泥河灣盆地古人類遺址的挖掘研究,發現百萬年前人類進入石器時代,與自然資源和環境發展有關,為了生存下去,所以發展處一套獨特的技術——砸擊法用來製作「利刃」石具。
  • 電影《異形契約》沒告訴你的事:中國境內有哪些舊石器時代古人類...
    舊石器時代是指距今約300萬年至距今約1萬年的漫長時期,以使用打制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舊石器時代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古人類遺址主要有以下這些:1、祿豐古猿:這是在雲南省祿豐縣發現的人猿化石,距今約七八百萬年。2、元謀人:這是在雲南省元謀縣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只有一顆牙齒,距今約170萬年。
  • 麥田,社區的守望者
    北京麥田房產的一位經紀人在得知四季青酈城小區的一位客戶阿姨缺少口罩後,找同事們一起籌集了十幾個口罩給她送了過去。「我和他非親非故,他卻像家人般幫助我們渡過了疫情最艱難的時刻。」事後,這位客戶給麥田送來了感謝信。而這並不是個別現象。
  • 《麥田裡的守望者》:接受成長的拉鋸戰,摒棄虛偽式的成熟
    我們都活在彼此的文字裡也正是如此,麥田裡有很多的小孩,主人公霍爾頓才想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站在懸崖邊,保護每個在麥田裡自由奔跑的孩子,以防他們跌落懸崖。《麥田裡的守望者》出版於1951年,一經問世,俘獲了無數年輕人的心,也被當時的教育奉為"必讀教材",而那段時期也被稱為"塞林格時期"。《紐約時報》的書評曾寫道:在美國,閱讀《麥》就像畢業要獲得導師的首肯一樣重要。
  • 霍爾頓說: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1.「有一群小孩子,在一塊麥田裡遊戲。除了我,附近沒有一個人。要是有哪個小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兒。如今,依然「遊戲」在青春期這塊「麥田裡」的孩子,誰來為你守望?2.面對《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樣的書,需要一種理性閱讀。如果只是懷著某種獵奇的心態、單純的追求有趣的故事,那麼在某些人的眼裡,這部書就成了「混帳」作品而承受「遭禁」的命運了。這是個三重悲哀,對於作品、作者和讀者而言。
  • 一隻1萬多歲的「小鳥」,讓「許昌人」遺址再成焦點
    入選的這座微型鳥雕像,出土於河南許昌靈井「許昌人」遺址,距今約13500年,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塑,將中國藝術中鳥類的表現提前了約8000多年。這是繼2007年、2008年出土8萬至10萬年前的「許昌人」頭蓋骨化石和大量精美細石器之後,又一次重大考古發現。
  • ...海南自貿港建設新徵程 高質量續寫「山海黎鄉大花園」時代新章
    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以及省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深刻總結「十三五」以來昌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全面剖析「十四五」發展形勢,精確找準發展定位,進一步明晰發展方向,續寫新時代「山海黎鄉大花園」嶄新篇章,努力在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海南自貿港的新徵程中扛起新擔當、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