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初中文言文《孫權勸學》
《孫權勸學》的故事節選自北宋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卷66,這個故事之所以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原因不外乎它是古人勸學的典範,故事雖簡短,但是裡面蘊含的人生哲理趣味值得中學生細細品味。用網絡上流行的話說,就是「你品,你細品」,好的我們來一起品味下。

品味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欣賞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我只是想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的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良多。」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等到魯肅經過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今天的才能謀略不再是過去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聽聞後說:「志士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知曉事情怎麼這麼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情節欣賞
情節一:吳主勸學。孫權手不釋卷,安然地坐在大堂之上,緩緩抬起頭看向站在下面的呂蒙,仔細地聽著他的軍務匯報。蒙的匯報並無漏缺,只是略感美中不足。想到如今的呂蒙已經身居要職,如果再不讀書,對時局就很難準確察覺。於是對呂蒙說,你今日已經掌管軍中大事,不能不讀書了,希望你能有所得,盡力輔助子敬,為我東吳再建功業 。呂蒙推辭說,近日軍中事務繁忙,沒有時間讀書。孫權正襟起身接著說道,我難道想讓你做一名博士嗎?你只要廣泛涉獵,鑑往知來就行了。你說事務繁多和我比起來怎麼樣呢?我也經常讀書,自己感覺受益良多。呂蒙聽聞孫權這般說辭,深感慚愧,於是拜辭孫權。
情節二:呂蒙讀書。呂蒙回到家,翻箱倒櫃找出來了幾本書籍,開始發奮習讀。幾日之後發覺自身思想開闊,神清氣爽,就接著讀下去了。

情節三:與子敬論。東吳繼周瑜去世後,魯肅(字子敬)掌印大都督。不久魯肅經過尋陽,與呂蒙談論起天下大事,呂蒙件件談論的頭頭是道,在很多軍中大事上提出了自己建議。魯肅忽然驚嘆道:「兄弟你不再是那個小阿蒙了啊!如今的才能已……。」呂蒙聽到兄長這般誇讚,內心竊喜,於是正襟對魯肅說:「有志向的人,即使分別幾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這個道理兄長應該早知道啊!」魯肅聽聞更是驚嘆,於是建議去呂蒙家中拜訪,接著繼續談論。到了呂府魯肅先拜見了呂蒙的母親,呂府上下都盛情款待,久久才離去,至此二人的情誼更加深厚。
故事中的孫權可比今日辛勤耕耘的園丁,呂蒙可比我們學生中的一類人,亦或是孫權可比老闆,呂蒙可比員工,魯肅可比一個裁判員。呂蒙在被孫權指出需要多讀書時,根據人的本能習慣表示推辭,孫權接著給出了自己對呂蒙的要求,將呂蒙和自己進行對比,揭穿呂蒙自欺欺人的謊言,接著分享了自己的讀書心得,進一步感染呂蒙,激發他學習的鬥志,從而達到讓其學習的目的。呂蒙被孫權說服後開始讀書。在魯肅過尋陽的時候,二人進行了交談,並提出自己「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論斷,贏得了大都督魯肅的認可。魯肅拜見呂蒙母親的環節,進一步說明在社會當中,一個人的才能的確可以為自己贏得尊重。我們在教學過程當中,儘可能因材施教,呂蒙作為一名武將,被指出不足後可以知恥而後勇。遍觀我們今日的學生,在心理上較為脆弱,我們不妨多做知識分享,開闊他們的視野,用知識感染他們,用知識叩開他們的心門,進而引領學生走上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