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槤因為它的特殊味道,幾乎把人極端的分為了兩類,一種是榴槤狂熱愛好者;一種是極其厭惡者。但是也有一種很奇怪的人,比如說我,以前對榴槤厭惡至極,朋友開玩笑,把榴槤塞進我嘴裡,竟然把我噁心吐了,買各種甜品全部拒絕榴槤味,感覺自己省錢了。
但是從去年開始,慢慢的開始對榴槤沒有那麼厭惡了,甚至覺得那個臭味竟然有點果香味道了,慢慢嘗試了很多次,後來越吃越覺得好吃,終於理解了朋友曾經口中的「甜糯」一詞。
榴槤是一種非常有名的熱帶水果,被稱為「果中之王」,原產地在馬來西亞,其實榴槤這個名字也是一個非常浪漫的由來,傳說,中國古代明朝的時期,航海艦隊到達今東南亞,品嘗當地特產果實時,鄭和對這種水果大為讚賞,然而果實只能一年一熟,故命名留戀,後人取其諧音,稱作榴槤。
榴槤不但美味,它的營養也是非常豐富的,不但能直接品嘗果肉,在南方一些地區還有「榴槤燉雞」這樣的滋補美食。榴槤因其有著防禦性的刺,相信很多人都有被扎的經歷,所以挑選榴槤就成了一個比較難的事,畢竟再加上榴槤在我國較高的價格,一百多元一個的價格,如果真的挑選的不好,熟過了或者直接買到生的,恐怕是要回家默默的心疼自己的銀子了。
如何挑選到一隻熟好的榴槤其實是有方法的,我以前買榴槤都是使勁趴在榴槤的裂縫上聞,聞到焦香的味道,就知道熟好了,買了準沒錯。昨天去了一個比較大的水果店買榴槤,不是下班的時間,水果店裡的人比較少,店員看我在一堆榴槤旁邊挨個聞,就過來幫我挑。
本來不是很信任她,只見她熟練地帶好手套,邊挑邊教我怎麼挑。她說道「你看,這個果肉是白的,沒有熟好。這個黃黃的,一看就是熟好的」。我問她,不用聞一下嗎?她說「你聞也可以,但是看了果肉的顏色就能看出來熟得好不好」。她還說「我每天都在幫顧客挑榴槤,看一眼就知道這個榴槤值不值得買」,最後選了一個店員覺得最好的,回家一開果然沒錯,昨天又新學了幾招挑榴槤的方法,加上之前的經驗,在這裡將這5個小竅門分享給大家:
1、皮不要太在乎青或者黃,一定要看果肉的顏色,顏色發黃且軟的,就是熟好的。
2、有焦香味道的熟得正好,有酒味就是熟過了,味道很小就是不熟。
3、果皮儘量挑選薄一點的,從裂口處看,皮越薄的果肉比例越大。
4、捏一下刺,感覺有彈性,能捏動,一般就熟好了;捏不動的一般沒熟,但是要結合果肉來看,這個不是唯一的判定標準。
5、要選果形飽滿的,不要選「歪瓜裂棗」,歪瓜裂棗開出的肉少且房數也少;而圓圓鼓鼓的出肉率會很高,如果再加上皮薄的話,每瓣都會很大!如果榴槤形狀比較細長,開出來的果肉也比較細長。
好了,分享到這裡,大家快去用這5個小竅門去選自己心儀的榴槤吧,在這個季節吃個夠!
(圖文均由「江一魚」原創製作,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抄襲,盜取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