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913,閱讀約2分鐘
外蒙古從中國獨立出來,是近代中國的一件大事。與內蒙古相比,「外蒙古」是指蒙古高原北部,不僅包括今天蒙古共和國全境,還包括俄羅斯的唐努良海地區,貝加爾湖和額爾古納河附近地區,哈薩克斯坦東北部的科布多地區,總面積超過150萬平方公裡。
外蒙古幾經沉浮,近代中國的內亂使各種勢力逐漸與之接觸,最終分裂了外蒙古。那麼誰應該為外蒙古的分裂支付主要責任呢?
1945年6月30日,蔣經國,宋子文等乘飛機抵達莫斯科。他們是為了外蒙古的問題而來的。當晚,雙方展開會談。史達林的態度一開始比較客氣,但正式會談後,一切都變了。
雙方進行了激烈的談判,毫無耐心的史達林亮出了底線:「中國必須承認外蒙古的獨立。沒有別的選擇。」談判一直持續到7月9日,即第四輪正式談判,但蘇聯在外蒙古問題上態度十分強硬。
無奈之下,宋子文只好發電報請示蔣介石。由此,他得到指示:「中國最大的需要是尋求領土主權行政的完整和與國家的真正統一。這裡有三個問題,蘇聯政府渴望給予充分的同情和援助,並給予具體而堅決的答覆。」
蔣介石在電報中提出的三個問題主要是:一是要保證東北領土主權的完整,中蘇共同使用旅順,大連港,期限為20年,港口和鐵路的所有權歸中國;第二,阿爾泰山是新疆的一部分。第三,蘇聯只能援助國民黨,不能援助共產黨。
史達林同意了這三項要求,但蔣介石給出了一個補充要求:外蒙古獨立必須經過全民公決。這種要求對蘇聯來說意義不大,史達林也同意了。1945年8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莫斯科籤訂,一切都無法挽回。
沒有毛髮,皮膚怎麼能附著?隨後的公投結果意義不大。外蒙古全民公決結果顯示,「一致支持外蒙古獨立」。一九四六年一月五日,國民政府宣布承認外蒙古獨立。外蒙古的獨立是近代中國國力衰弱的重要表現。
1953年,敗退臺灣的蔣介石作出檢討:「承認外蒙獨立的決定,雖經中央正式批准,一致通過,我仍願負全責。但當時在外蒙問題上,我不得不作出這樣的決定,或有機會保證結果,爭取建國,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罪過。」。
參考資料:揭秘外蒙古獨立的秘密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