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人員薪酬設計
生產人員是企業產品的直接生產製造者,對於製造行業來說,生產人員的數量佔相當大的比重。
生產人員的薪酬特點
1.薪酬水平相對較低
由於生產崗位所需的學歷、知識技能相對簡單,因此生產人員的薪酬水平相對較低。一些企業生產人員的基本工資設置會參考國家每年推出的工資指導線和最低工資標準。
2.和外部環境緊密相關
生產人員的薪酬和外部環境緊密相關,如經濟形勢、產業發展變化、勞動力市場等。一方面,由於產能過剩、產業結構調整等情況,一些企業的經營狀況發生困難,此時,這些企業的生產人員的薪酬不僅很難提高,反而會降低,企業甚至有可能採用經濟性裁員來解決經營困難;另一方面,由於中西部的發展,東部沿海、長三角、珠三角開始面臨「用工荒」,企業需要通過提升薪酬福利、提高勞動保障來吸引和保留人員。
生產人員的薪酬模式
生產人員的薪酬結構一般包括固定薪資、浮動薪資和各類津補貼。浮動薪資一般有幾種形式,包括計件工資制、計時工資制和產量工資制。一些行業由於生產環境比較惡劣、生產時間長等,為了體現對生產人員的「彌補」,還會設置高溫津貼、夜班津貼、井下津貼、野外礦工津貼、山區津貼、林區津貼等。有的企業主要對生產質量和生產成本實行考核,考核結果會直接影響生產人員的工資。
1.計時工資制
計時工資制是以工作時間作為計量單位進行工資的計算。這種工資制對員工的考核和工資的計量很容易,但也有明顯的不足,其無法直接反映員工的工作結果。
對於生產人員的計時工資來說,一般採用小時工資制和日工資制。比如,某企業員工A的工資標準為20元/小時,某月A的工作時間為160個小時,其計時工資部分為:20×160=3200元。
從計時工資的計算方式可以看出,如果兩個員工的工資標準一致,且工作時長相同,那麼兩個員工的計時工資是一樣的。這就無法反映同等級員工在同一工作時間內勞動量和勞動成果的差別。
在採用計時工資制的企業,為了更好地激勵員工,也會設置其他獎勵制度來彌補計時工資制的不足。
一些行業存在生產「淡旺季」的現象,為了滿足生產需要,一些企業會在生產旺季僱用臨時工。對臨時員工(包括短期工、派遣工)的工資核算,常常採用計時工資制,以方便計算。
2.計件工資制
計件工資制是指按照產品數量為計量單位進行工資的計算。計件工資由計件單價和產品數量決定。比如,某企業生產組裝一件產品的單價為2元,員工B在某月完成1100件產品的組裝,其計件工資為:2×1100=2200元。
在實際操作中,也可以將核算方法做改進。比如,有些企業為了激發生產人員的能動性,會將計件單價標準設置成階梯式,如表所示。
表某企業生產單價表
生產人員A某月生產數量為560件,其計件工資為:300×1.5+(560-300)×2=970元;生產人員B某月生產數量為1200件,其計件工資為:300×1.5+(1000-300)×2+(1200-1000)×2.5=2350元。
3.產量工資制
有些行業的產品是由多人共同完成的,無法計算某一個人的產量。比如,礦山企業的工人是無法用計件工資來衡量其工作量的。這時可以採用產量工資制。
產量工資由產量(生產完成量)和產量工資係數決定。公式為:產量工資=產量×產量工資係數。有的企業會設置基礎產量,超過部分才核算產量工資,這時產量工資=(實際產量-基礎產量)×產量工資係數。產量工資係數一般會根據生產人員的工資水平和產量預期來推算得到。產量工資係數確定前需要測算,在推廣前最好試行一段時間,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則需要調整後再推行。
4.績效考核
有的企業對生產人員還設置績效考核,使績效工資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鈎。在對生產人員的考核上,常用良品率(合格率)等指標來把控生產質量。
【案例】生產人員薪酬設計案例
某企業生產中心薪酬管理制度如下。
一、目的
為了規範生產中心薪酬管理,提高團隊凝聚力和主動性,促進生產產量、質量的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二、適用範圍
本制度適用於生產中心全體員工。
三、薪酬結構
員工薪酬包括基本工資、激勵工資和津補貼。
1.基本工資根據崗位、工作經驗、工作年限、能力素質等因素確定;津補貼參照企業津補貼及福利管理辦法執行。
2.激勵工資具體規定如下。
(1)生產中心主任。
生產中心主任激勵工資=績效工資基數×考核係數,考核係數=考核分數/100。績效考核依據「生產中心主任績效考核表」評定。
當月度生產產量超過核定標準(核定標準=生產編制內人員數量×1000,即人均產能月均1000臺),生產中心主任享有超額獎金。超額獎金=(當月實際生產產量-定員人數×1000)×0.2。
(2)生產人員。
生產人員的激勵工資與當月總產量、計件單價和個人出勤時間相關。生產人員激勵工資=總產量工資/全體生產人員總出勤時間×個人實際出勤時間。總產量工資=∑(yi×ei),y為生產產量,e為計件單價。生產人員各產品計件單價如表所示。
表生產人員各產品計件單價
(3)質檢人員。
質檢人員的激勵工資與當月總質檢量、計件單價、個人出勤時間和績效考核相關。質檢人員激勵工資=總質檢工資/全體質檢人員總出勤時間×個人實際出勤時間×績效考核係數。其中,績效考核係數=考核分數/100。績效考核依據「質檢人員績效考核表」評定。總質檢工資=∑(qi×ei),q為質檢量,e為計件單價。質檢人員各產品計件單價如表所示。
表質檢人員各產品計件單價
(4)維修人員。
維修人員的激勵工資與維修數量、計件單價和績效考核相關。維修人員激勵工資=ri×∑(yi×ei)。其中,考核係數r=考核分數/100,績效考核依據「維修人員績效考核表」評定;y為維修數量;e為計件單價。維修人員各產品計件單價如表所示。
表維修人員各產品計件單價
四、其他說明
此制度自20××年×月×日起試運行,期限為2個月。試運行期間,生產中心所有人員的薪酬仍按原制度執行。根據實際運行情況,人力資源部對該制度相關規定進行調整,並重新頒布。新頒布的管理制度於20××年××月××日起正式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