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天眼的話,當時喬丹被第三個選中,還是比較正常的。
下面這些喬丹選秀前的評測報告,基於當時球探、媒體、球隊經理和大學教練——80年代NBA球探報告不像現在,還沒那麼多身體動態/靜態數據,基本就是第一視角看球+第三方預測的路子。
1984年出戰洛杉磯奧運會,場均27.6分,當時還沒正式進入NBA,依然還算大學球員
1983年的一份球探報告,描述喬丹的幾個關鍵優缺點——
值得肯定的點:
有成為頂級防守者的潛力
控球能力出色,也具備更進一步的空間
大學表現出的得分效率已經很高,近NBA可以成為明星球員
在NBA取得的成就,會比作為大學球員更高
值得提升的點:
喬丹並不太合適北卡丹·史密斯教練的戰術體系,進攻能力其實並沒有過多展現出來
需要更好去適應NBA的進攻風格,而不是北卡的那種(這樣喬丹是具備場均20+分能力的)
跳投還可以更好些
需要增加些體重/更強的對抗能力,身體還是太纖瘦
總結性的點評,認為喬丹可以成為明星球員(Potential Role: Superstar)——
在關鍵時刻能保持冷靜,球場上的表現也很果斷,是可以作為球隊基石/未來領袖培養的球員,也具備成為明星球員的潛質。選秀順位在2-7位之間,但不會是狀元,奧拉朱旺毫無疑問是這屆裡最為出色的。
選秀報告提到的硬體缺點,普遍認為喬丹應該更壯實些,才能更好的適應NBA級的對抗
另一份球探報告,則表現出更多對喬丹不足之處的考量——
投射能力很好,防守能力一般
身高只有1米98,並不是NBA想要的大個子
對棒球的興趣可能會削弱他對籃球的注意力
控球不錯,但還沒到出色的程度
三分球能力有限。即便出現空位三分機會,依然很少選擇出手,而更多是選擇持球突破
這份報告應該時間更早,基於北卡大學初期的喬丹。直到大二的時候,喬丹在講究整體的北卡依然算不上絕對頭牌(北卡當時的頭牌是詹姆斯·沃西。喬丹大三開始成為年度最佳大學球員)。裡面提到的幾點,也更像對一個考慮進入NBA的大學球員的總結和展望。
選秀之前,公牛隊當時的總經理,理羅德·索恩好幾次直接去過北卡,和丹·史密斯教練聊過——不清楚當時是否私下行為——丹·史密斯對喬丹的評價,和上面球探報告裡提到的如出一轍。
他也認為相比NCAA的喬丹,打NBA的喬丹應該會更出色,也能夠更好的發揮出自己最潛在的實力。
喬丹和史密斯教練,兩人在1982年拿到NCAA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