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話「菖蒲」

2020-12-08 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訊 昨天上午,不少市民來到市區墨池公園菖蒲館觀賞菖蒲。該館上月開館,分室內室外兩個展示區。室內展示的有16個品種70餘盆國內外菖蒲盆景。其中既有遠道而來的日本「有栖川」菖蒲,也有土生土長的楠溪江菖蒲、雁蕩山菖蒲。

  端午節有諸多習俗,其中就有掛菖蒲。菖蒲的品種很多,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生長於淺水灘上,其葉如劍,有香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

  來源:溫州晚報

  記者 李立文/攝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端午話菖蒲,剃頭修根剪葉片
    端午話菖蒲,剃頭修根剪葉片花木君端午節,歷來是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節日,然而,端午節並非屈子投江才有的節日,而是早在屈原以前就有的民間習俗。端午節來歷久遠,最早據考據是用來登高、沐浴、驅邪避毒的節日,「端」據《說文解字》解釋:「物初生之題也」,五月按照地支推算是午月,午為陽,五月是仲夏,順陽在上,初五為「午」,因此,五月五日,陽氣俱盛,被稱為「重午」、「重五」、「端陽」、「端午」等。後來,由於屈原的文化貢獻以及歷史影響,為了紀念,人們便把端午節和屈原投江結合起來,成為了著名的傳統節日。
  • 端午節別再送粽子了,端午送菖蒲,家財更興旺!
    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很多人都知道端午節應該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因為這畢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特定風俗還是要懂點的,但是端午節到了,送禮卻成了大麻煩,每年都是粽子禮盒真真是一點新意都沒有,那麼今年不如就送盆綠植——菖蒲吧~菖蒲大家都不陌生了
  • 中日端午民俗中的菖蒲文化-光明日報-光明網
    戰國時期,五月五也是屈原投江之日,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逐漸發展出在端午這一天食粽子、賽龍舟的端午習俗。    菖蒲被用於驅邪散毒的傳統,可以追溯到秦代文獻《呂氏春秋》的敘述:「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菖蒲,水草也。冬至後五十七日而挺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古人認為菖蒲的生長集中體現了一年中由蔭蔽到陽發的起承轉合,菖蒲葉片形態有脊似劍,被視為斬舊迎新、祛邪闢晦的象徵。
  • 端午節親子遊免費招募,漫遊溼地尋菖蒲!
    >又到了孩子們親近自然的好時節這個時候遠離鋼筋水泥的溼地尤為生機勃勃一期一會此時的鳥獸草木正期待與你邂逅為了尋回在城市裡失落的野趣這個端午節的說法這是節日的儀式感所以,這個端午節太湖溼地國家公園邀請大家一同去尋找菖蒲像古人一樣闢邪、驅毒溼地內70%以上的面積為水域
  • 端午節快到了,巧辨菖蒲與鳶尾,買到真正的菖蒲
    端午節又稱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在端午節那天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而來。掛菖蒲,艾蒿這已是南北城鄉的習俗,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菖蒲(學名:Acorus calamus 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
  • 「詩詞鑑賞」菖蒲香,端午至,端午節裡的仙草-菖蒲!
    端午已至,青青的菖蒲掛在門頭,散發著家的味道。菖蒲,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石菖蒲。菖蒲可以說是端午的仙草、仙花,普遍運用在端午節的民俗中。「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民間認為菖蒲有闢邪的作用,端午期間掛菖蒲於門上,相沿成習,遂成端午風俗,宋代時就有以「菖蒲節」代指端午節的說法。
  • 《一夢江湖》端午節主題服飾攻略 菖蒲歌時裝展示
    菖蒲歌是本作為了迎接即將來到的端午佳節而設計和準備推出的一套新的國風時裝,傳統節日端午節搭配上運用了很多傳統的元素的新時裝菖蒲歌顯得十分美妙。在官方公開了這套新時裝之後也有不... 一夢江湖菖蒲歌時裝怎麼樣?
  • 端午新玩法!石菖蒲、艾葉千萬別扔!它們還能這麼用
    端午節在我國歷史悠久,流傳下來很多習俗,像什麼賽龍舟、包粽子、掛艾葉、插菖蒲,薰蒼朮等等。 提到艾葉和菖蒲,每年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灑掃庭除,然後買一些菖蒲、艾葉插於門眉,懸於堂中,希望它們能幫家裡驅趕鬼邪,給家人招來百福。
  • 浙江寧波:端午插艾,來了解一下艾蒿和菖蒲這對「CP」的「朋友圈」?
    「菖蒲要嗎?5元一把。」端午節臨近,寧波多家菜場門口都有小販開始叫賣已經組好「CP」的艾蒿和菖蒲。「端午插艾」的習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其實,艾蒿和菖蒲還有一些擁有「有趣靈魂」的「好朋友」,值得了解一下。寧波植物園裡的艾蒿長得很細巧。
  • 端午酒宴:從金瓶梅到紅樓夢,一杯雄黃菖蒲酒現了多少美人原形
    兩部小說都花了大量筆墨描摹了元宵、上元、清明、寒食等傳統節日,端午酒宴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橋段,各色人物在端午酒宴中粉墨登場,悲喜自知,冷暖自知,而諸多佳人的命運早在一杯雄黃菖蒲酒中草灰蛇線,暗藏玄機。
  • 菖蒲別稱泥菖蒲、香蒲、野菖蒲、臭菖蒲、山菖蒲、白菖蒲、劍菖蒲
    菖蒲別稱泥菖蒲、香蒲、野菖蒲、臭菖蒲、山菖蒲、白菖蒲、劍菖蒲、大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狀莖粗壯。葉基生,劍形,中脈明顯突出,基部葉鞘套折,有膜質邊緣。生於沼澤的、溪流或水田邊。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端午節有把菖蒲葉和艾捆一起插於簷下的習俗;根莖可制香味料。亦稱為堯韭。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根莖毒性較大。口服多量時產生強烈的幻視。原產中國及日本,北溫帶均有分布。菖蒲產地原產中國及日本,北溫帶均有分布。生於沼澤地、溪流或水田邊。
  • 菖蒲香,端午至
    端午將至,青青的菖蒲掛在門頭,散發著家的味道。「五月五,是端陽,家家戶戶插艾忙。」端午臨近,這首童謠攜著艾草與菖蒲特有的清香飄然而至。菖蒲,又名白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莖粗壯,葉片光滑修長,如立在水中的利劍。菖蒲春天發芽,夏天瘋長,它與水結緣,靠水而居。
  • 以「艾」送愛,這個端午15萬束艾草菖蒲香葉贈送杭州市民
    端午期間,在杭州地鐵公安巡特警大隊的警犬基地以及杭州市公安局警犬基地,訓犬員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禮物,香草、香囊、綠豆糕還有美味的大蛋糕。這是可莎蜜兒今年端午組織的一項公益活動——「艾系萬家,端午@你好」。
  • 菖蒲、鯉魚旗、槲葉糕………別國端午怎麼過?
    在日本,端午節又稱端午之節句、菖蒲之節句,日本的端午節由中國傳入,但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具有當地特色的傳統節日。當地農民在農曆五月有一個被稱為「五月忌」的祭祀活動,後與中國唐代端午習俗的內容結合,開始形成具備日本本土特色的端午節。
  • 端午詩詞裡的四川歷史名人:蘇軾借端午「撒狗糧」
    除了《端午日賜衣》,杜甫還在《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提到端午——「裁縫雲霧成御衣,拜跪題封賀端午。」詩裡也提及了端午賜衣習俗,可見唐代宮廷對於端午慶賀的重視。寄情回信給薛濤 元稹訴相思菖蒲是代表端午節氣的植物,民間一直有掛菖蒲、艾蒿的習俗。在這首元稹寫給薛濤的回信裡,為何提到了菖蒲花?唐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元稹授監察御史,出使東川。元稹和薛濤相遇,兩人情投意合。
  • 草菖蒲 端午節裡的仙草
    菖蒲是中國文人心目中的仙草、雅草,花是圓柱狀肉穗花序。菖蒲可說是端午的仙草、仙花,普遍運用在端午節的民俗中。菖蒲拔幽澗 仙氣雋永宋代時就有以「菖蒲節」代指端午節的說法,展現菖蒲和端午節習俗密切的關聯。詩人楊萬裡《初夏即事十二解》詩就描繪菖蒲的形象,在「菖蒲節裡放風光」。
  • 花草四雅之一的菖蒲
    從唐宋開始,菖蒲這種植物,就走出溪頭澗畔,成為文人案頭清供,也就是現在的菖蒲盆景。菖蒲,古人云生於池澤者泥菖也,生於溪澗者水菖也,生水石之間者石菖也。在《盆景偶錄》中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
  • 野外挖回野菖蒲,想要養在家中,先要認清它是哪一種
    所以在端午節時,常被老百姓們和艾草一起懸掛於大門上,用以防疫避邪。菖蒲雖是野生的,但完全可以家種。自古,菖蒲就被人們當作神草一樣的存在,不僅深受普通百姓的喜歡,將每年的農曆4月14日定為菖蒲的生日,會舉行相關的儀式,同時它也被文人墨客們所鍾愛。
  • 日本的端午節竟然是兒童節!
    那麼問題來了,日本端午到底怎麼過呢?重點是:吃粽子嗎???在日本,端午節被稱作「端午の節句」(たんごのせっく)。但是在日本,端午節固定為公曆的5月5日。當我們在慶祝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時,咱們鄰國的日本其實早已經過完節了。但是,日本的端午節也有吃粽子、掛菖蒲的習俗。不過,日本的粽子和中國的粽子卻不太一樣。
  • 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那麼,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吧。端午節是什麼節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