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薄伽丘,格調低下的背後,是壓抑的歷史空間
很久很久以前,遙遠異域中的一座城市爆發了一場瘟疫。是時,喪鐘亂撞、屍橫遍野,人心惶惶、十室九空,死神陰惻惻冷笑迴蕩在耳際,一切仿佛世界末日般肅殺。一群白富美為躲避疫病,呼朋引伴叫上了三兩個高富帥,相約逃到城外田園中去,那田園仿若世外仙境,綠蔭匝地、花香浮動。於是帥哥靚女們席地而坐,在這如詩美景之中,依序講起了半黃不黃的段子。
這段頗為違諧、略顯不倫不類的描寫,卻正是煌煌名著《十日談》的結構框架。通過青年男女此起彼伏的段子集錦,一百個奇聞異事所構建出的西方浮世繪在讀者眼中徐徐展開。這種框架式結構已然堪稱標新立異,而《十日談》的故事內容更顯氣度詭譎、
按照薄伽丘本人的定義,《十日談》乃為「太太小姐們」「消遣解悶」之用。從某一層面上看,此書也確實秉持著這一宗旨。不知是作者惡趣味所致,還是中世紀的義大利風氣開明,全書對男女之防、人倫禮法毫不理會,蠅營狗苟之事也常能給予正面評價。,還常常設計出「淫婦與姦夫就這樣秘密且美滿地偷情下去」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結局。
用現在的觀點加以審視,本書難免顯得格調太低。卻頗有齷齪下流之嫌,落入了「私闈秘事」之屬,比之當今的《故事會》《知音》尚且不如。薄伽丘一代文豪,自幼矢志做「大詩人」,後來又在佛羅倫斯政體中掌管財政、外交等要職。以如此學識身份,自不會冒封建教會之大不韙、費盡周折搞出一部低俗粗糲的地攤文學作品來取悅「太太小姐們」。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
薄伽丘嬉笑怒罵,暗中揭發教會之荒淫無恥、泯滅人性。在第三天故事第四中,寫某修士傳授給一個朋友修仙秘法,趁朋友夜夜苦修時,與該朋友的妻子偷情尋歡。第三天故事第八,寫某修道院院長為了淫人妻女,將丈夫關入地窖,並誆其已入「地獄」,後來該妻子的肚子被搞大了,又將其丈夫放還「人世」,去充當私生子的父親。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恩格斯曾經指出:『當時反對封建制度的每一種鬥爭,都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必然首先把矛頭指向教會。』這是因為在歐洲中世紀封建社會裡,羅馬天主教會是壓在人民頭上的一座大山,它是各國最大的封建地主,對於卜伽丘,這是大敵當前,勢不兩立,他運筆如刀,在整個作品中,通過各種藝術形象,全面地向教會宣揚的禁欲主義展開猛烈的衝擊。」
那麼《十日談》究竟想談什麼?筆者認為,其所談之深意,乃是將彼時知識分子空茫、壓抑、焦慮的感受,以及憤懣、卑怯、踟躕的心情,幻化作一段段委婉內斂又不失辛辣犀利的段子,用以略抒忿氣、緩解重荷在《十日談》面前,我們不必窮首皓經上下求索,只需走出書齋,看看這大千世界,便可心有靈犀,大家已然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