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丘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與但丁彼得拉克並稱為文藝復興時代的三大文豪。薄伽丘的父親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的一個富商。母親是法國人。1313年薄伽丘出生在法國。不久母親就去世了,父親把他帶回佛羅倫斯,由繼母撫養。家境的富裕使薄伽丘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薄伽丘從小就喜愛文學,特別是和詩歌結下了不解之緣。他七歲的時候就能隨口說出兒歌式的小詩被小夥伴們稱為詩人14歲時,父親把他送到那不勒斯學習經商當推銷員。但是薄伽丘酷愛讀書,對推銷商品毫無興趣。
這個小淘氣父親抱怨道,買的書比他賣的貨要多。薄伽丘不僅喜歡文學作品,也熟悉生活。他喜歡與書籍為伴,也喜歡與女孩子在一起。至於薄伽丘家的生意,讓我爸爸去料理吧。他的血管裡流著金黃色的液體,我的血可是紅的。父親沒有能把兒子培養成商人。失望之餘,決心讓他成為律師,便把他送進那不勒斯大學。薄伽丘對法律課程感到厭煩。當時學校裡大多數學生在但丁的影響下,都在探討地獄煉獄和天堂的奧秘。在這三門課程外薄伽丘還加了一門功課,探索人間奧秘。這時的那不勒斯國王是一位開明君主。他的宮廷裡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學者著名詩人彼特拉克,也是宮廷的座上客。薄伽丘有機會參加宮廷的社交活動,結識了許多文人學者,擴大了文化方面的見識。特別是他與彼特拉克志同道合,情誼深厚。在那不勒斯薄伽丘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活動
同時,他又狂熱的愛上了羅伯特國王的私生女瑪莉亞。這一段浪漫生活在他後來的創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他給瑪麗亞起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菲婭美達,意為小小的火焰。薄伽丘寫了一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說。在十日談裡,有一個主人公也用了他的名字。1348年到1353年,薄伽丘完成了他最出色的作品十日談。
這是一部短篇小說集,他故事生動有趣情節離奇,充滿了人文主義的精神。十日談的書名有什麼來歷呢?原來在1438年一場可怕的鼠疫降臨到佛羅倫斯城內十室九空。在一個夏日的黃昏,城裡的七個少女到教堂去祈禱,他們又碰到三個男青年。這三男七女決定離開這恐怖的城市,一起到郊外一處風景優美的別墅避難,他們在鄉間終日閒暇無事。為了消遣時光和排憂解悶,除了歡宴歌舞欣賞風景之外,便是講故事。每人每天輪流講一個故事,十天之內總共講了100個故事,故名十日談。十日談裡的故事像天方夜譚那樣取材於許多國家的民間故事。但是薄伽丘把這些故事情節移到義大利,注入了新的人文主義血液增加了
生活的氣息。十日談是歐洲的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它嘲笑了教會的醜惡,歌頌了愛情的真誠,讚揚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其中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個國王想勾引一個女人,他急於想得到這個女人,於是就把她的丈夫送到十字軍裡,而且。不經邀請到她家裡來吃飯。女主人無法違背國王的命令,又不願屈服於他的淫威,就準備了一桌全雞宴。擺在桌上的雞,每一隻都用不同的方法烹調。當國王看到滿桌的雞沒有其他菜時感到很詫異。夫人你們這裡除了雞就沒有別地食品了嗎··有的陛下。但是天下的女人也像雞一樣,儘管穿著不同的衣服,其實都是一樣的。國王明白了她的意思,立刻回到了自己妻子的身邊。還有一個猶太人亞伯拉罕的故事。有個商人叫亞伯拉罕,他誠實可靠。亞伯拉罕是猶太教徒他的朋友楊諾想讓他改信基督教。楊諾對亞伯拉罕說只有信基督教,死了以後才不會下地獄受罪。亞伯拉罕表示他只信仰自己的宗教,不願意改變信仰。幾天後,楊若又來勸說亞伯拉罕改信基督教。亞伯拉罕經不起好朋友的相勸同意改變信仰做個基督教徒。但是在這以前亞伯拉罕說,我要到羅馬去一趟,去見見教皇和紅衣主教,看看他們的作風。如果他們的所作所為比猶太教神聖和高明,我就改信基督教,否則我還是信奉我的猶太教。
楊若聽了十分不安。我算是前功盡棄啦,他自言自語道如果亞伯拉罕到了羅馬,看到教士們的種種罪惡,他不僅不肯做基督徒,即使是個基督徒,也要改信猶太教了。所以楊諾就勸他不要去羅馬,說是路途遙遠,要花不少錢。但亞伯拉罕決心已定亞伯拉罕騎馬來到羅馬,開始觀察教皇和紅衣主教們的言行也仔細的了解教士們的日常生活。他驚奇地發現,教會裡的人上上下下都在幹壞事。搜刮錢財敲詐勒索買賣人口迷戀美色,無惡不作。他們不僅拿普通人的血作交易,甚至也拿基督徒的血作交易。亞伯拉罕認清了基督教會的罪惡本質後就回到家鄉。合乎邏輯的結尾應該是這猶太人從此遠離基督徒,但是。薄伽丘最後來了個驚人之筆,把一則故事變成了一篇傑作。亞伯拉罕對他的朋友說,我要成為基督徒
他解釋說,因為既然教士們這樣的敗壞基督教想使基督教信譽掃地,但是事實上基督教學發展的很迅速,這就不難看出,是上帝把基督教作為最神聖的一種宗教再加以保護的。十日談問世以後,受到封建教會的極端仇視,教會還時常派人上門去辱罵和威脅薄伽丘。他有一次憤怒極了,甚至想把所有的著作包括十日談全部燒毀。幸好他的朋友彼特拉客苦苦相勸,十日談才得以留存至今。
1374年彼特拉克去世,薄伽丘非常悲痛,憂鬱成疾。第二年,這位文學大師也與世長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