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其實有3位女皇:北魏的元姑娘、陳碩真和武則天,但被歷史承認的只有女皇武則天一人。
相比中國,日本歷史上的女天皇要多得多。在我們傳統的印象中,好像日本是一個男尊女卑觀念很強的國家。
但實際上,在古代日本,女性的地位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低。古代日本曾說「女性是太陽」,可見古時日本女性的地位是極其高的,讓人敬仰。而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日本歷史上曾一度出現8位女天皇。
這八位分別是:推古天皇、皇極天皇、持統天皇、元明天皇、元正天皇、孝謙天皇、明正天皇和後櫻町天皇。
其中明正天皇和後櫻町天皇是江戶時代出現的,除這兩位外,其餘的六位全部在飛鳥、奈良時代。大約從公元592到770年間,在不到200年的時間裡。
其中,公元592年到公元710年為飛鳥時代;公元710年到公元770年為奈良時代。大約相當於中國的北周晚期、隋朝和唐朝時期,也就是中國歷史上關隴勳貴統治的這一段時期。
細分來說,推古天皇、皇極天皇、持統天皇屬於日本飛鳥時代,元明天皇橫跨了飛鳥時代和奈良時代,元正天皇、孝謙天皇為奈良時代。
總之,這六位女天皇集中出現於這不到兩百年的時間被稱之為日本的「女帝時代」。
我們疑問是為何飛鳥、奈良時代集中出現女天皇呢?
當然,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回答什麼是飛鳥時代和什麼是奈良時代?
飛鳥時代其實得名於奈良縣的飛鳥地方,當時的都城藤原京,亦即現今的明日香村。
公元710年,日本景雲元年,元明天皇將都城從藤原京(飛鳥)遷往平城京(奈良),奈良時代正式開始。
也就是說飛鳥時代和奈良時代的叫法沒什麼別的含義,就是根據地名而來的,「飛鳥」和「奈良」這兩個地方。
為了深入分析為何這一時期女帝的集中出現,我們還有必要了解一下兩個時代的歷史。
其實,日本以前並不叫「日本」,而叫「倭」,飛鳥時代「日本」才開始叫日本,「天皇」才開始叫天皇。
飛鳥時代大約是中國的南北朝時代。眾所周知,南北朝時期,中國佛教興盛,佛教思想在中國廣為傳播,並且傳到朝鮮半島。而在這一時期,佛教通過百濟也傳到了日本。
隨著佛教的傳入,在日本掀起了風雨,當時日本朝廷兩大貴族蘇我氏和物部氏借著佛教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
蘇我氏支持佛教,物部氏則支持傳統的神道教,於是雙方發生激烈衝突。
公元587年,衣折戰役中,蘇我馬子擊敗物部守屋,取得對朝廷的控制權,佛教也在日本興盛起來。
之後蘇我氏為了鞏固自己的家族地位,將有姻親關係的皇族女性豐御食炊屋姬即位為推古天皇。她提名聖德太子,即馬廄門王子為攝政,進行了以加強皇權為核心的政治改革。
同時,蘇我氏還殺害了聖德太子的兒子山背兄皇子。蘇我氏的我行我素,遭到了皇室人員的不滿,結果蘇我氏的核心人物蘇我入鹿被謀殺,隨之蘇我氏專權也結束了。
隨後孝德天皇即位,頒布大化改新詔,推行大化革新,皇權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權臣和外戚消失後,日本皇室內部又陷入到了爭權奪利。
公元672年,天智天皇駕崩,兒子大友皇子即位弘文天皇。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與其爭位,爆發戰爭,史稱壬申之亂。大海人皇子在岐阜縣擊敗弘文天皇,即位天武天皇。
公元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飛鳥時代結束,奈良時代到來。奈良其實我們比較熟悉,奈良時代,中國的唐朝如日中天,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來唐朝學習。
奈良時代末期,日本皇權旁落,外戚幹政,武士開始出現。
總之,日本「女帝時代」的出現和佛教、日本貴族爭鬥、與隋唐的外交聯繫等有著密切的關係。
日本這些女天皇和中國歷史上的女皇武則天有著本質的不同。
女皇武則天完全是自己的野心,她想當皇帝,也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皇帝。
日本這些個女天皇的出現完全是社會的需要,是一種過渡的狀態。當皇權交替的交接出現危機時,為了避免大規模的流血,保證政權的和平交接而出現的。
實際上,日本對女皇並不排斥,日本的創世中就有女性。
日本是由伊耶那岐和伊耶那美這對兄弟共同創造了這個世界,有男有女。這跟中國的不一樣,中國是盤古開天闢地,至於盤古是男是女,一般認為是男的。
飛鳥時代,日本跟中國的夏商時期一樣,是兄終弟及的繼承制度。這種制度一度導致在當時的日本出現皇位繼承候選人並列的情景。而各大候選人以及背後的豪族為皇位展開了你死我活的鬥爭,加劇了權力交接的複雜性。為了避免因為皇位繼承的問題出現政治上的混亂,就出現了女帝。
日本的豪門貴族通過與皇室成員進行婚姻的綁定,來分走一部分皇族的權利。在6世紀以前的日本,大部分天皇的母親都是貴族。這些貴族女性嫁入皇室之後,就會聯合自己的家族來試圖掌控皇室。
貴族和皇室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跟中國歷史上的東漢後期很像,當皇帝年幼的時候,太后掌權,太后依靠背後的外戚勢力。皇帝長大後,利用宦官進行奪權運動,清除外戚勢力。
日本皇室也是,貴族將自己家族的女性加入皇室,為了鞏固權力,進行廝殺,甚至將自己家族的女性推上天皇之位。
總之,都大同小異,說白了都是權力的遊戲罷了。日本女帝時代的出現是日本各大豪族與豪族之間、豪族與皇室之間較量的必然結果。
奈良時代之後,隨著儒家文化、佛教思想的影響以及日本武士階層崛起之後,男權社會和物力社會到來,女天皇現象隨之消失,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