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時代:3代女皇,被稱為女人掌權的時代,效法大唐,佛教興盛

2020-12-07 騰訊網

日本的歷史文化其實是與中國文化頗有淵源,從其開國的歷史來看,在之後的發展歷史之中,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深刻影響,以至於在今天的日本,仍然能夠看到不少帶有中國元素的建築物以及文化形式,可見中國歷史文化對於日本的影響頗為深厚。

而論起日本的歷史,自然跳不過一個重要的階段——奈良時代,這個對於日本轉型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的時期,一直也是學者們關注研究的重點,而這一時期剛好是中國的大唐時代,日本通過大量的遣唐使了解到了中華文明,深受影響,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有著深厚的中國政治內涵,而這一時期修建的建築也有保留到了現在,從中可以看到很明顯的大唐風格。

707年,體弱多病的文武天皇去世,他的兒子首皇子只有7歲,於是就由文武天皇的母親,草壁皇子妃即位為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是天智天皇的女兒。女皇登基之後從藤原京遷都平城京,也就是今天的奈良市,歷史上持續了75年的奈良時代也由此開始。之後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奈良時代便結束了。

奈良時代共經過了8代天皇,其中元明、元正、孝謙為女皇,統治將近三十年。聖武天皇在位的25年,實際由光明皇后掌握實權。在位6年的淳仁天皇則受孝謙女皇的操縱,所以奈良時代也可以說是女人掌權的時代。

715年,元明天皇讓位給女兒,即文武天皇的姐姐元正天皇。721年,元明天皇去世,她在遺詔中豁達地說,人都有一死,厚葬、重服只能造成白白的浪費,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她令人將她火葬,墳墓力求簡樸,不要奢侈,而且官員、百姓都要照常工作。作為一千多年前的皇帝,她能有這樣的見解,不得不說她有很高的覺悟。

奈良時代,日本與唐朝的交往極為密切頻繁,朝廷曾4次派出遣唐使去中國學習,733年派出的遣唐使有594人之多。當時日本的朝野也以模仿唐朝的一切為時尚。而平成京也是完全模仿長安城的格局建設而成。其大小為長安的四分之一,東西有32町,約4.2公裡,南北有36町,約4.7公裡,四周圍以羅城,中央的朱雀大街將城市分為東、西兩部分。兩條南北大道和九條東西大道把城市切割成為方方正正的街坊。平成京處於群山環抱之中,四周一片翠綠,襯託著京裡的紅頂寺院,因而有「朱紅翠綠之都」之稱。

以崇奉天皇為宗旨的神道是日本最大的宗教,按照神道的教義,天皇不僅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而且是「神子」,是人形的神,因此也是國家祭祀的首領——神主,所以,日本的政治體系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過去自稱是天孫家族的祭司長,現在披上黃袍,也便成了天皇,各氏族的領袖充任了政府官員,形成了一套帶有神權色彩的政治運行體系,這也是日本政治的很重要的一個特點。

奈良時代是「大化革新」各項政策進一步得到落實的時代。718年頒布《養老律令》,723年,頒布《三世一身法》等等,使得土地國有制向私有制轉變,成為日本封建莊園發展的起點。

而在日本奈良時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以佛教立國,出現了神佛結合的趨勢,奈良也成為了僧侶和佛寺的中心,由皇室和貴族供養,比起本土的神道教更為優越,但是佛教從未瓦解或代替神道教和地方神社。當時的奈良共有48座佛寺,是6大佛教宗派的總部。因佛教宣稱由護佑資助者,保護國家的法力,所以各地建立起國分寺和國分尼寺,即國家保護、資助的寺院,東大寺更是成為皇家寺院。

過分優越的地位,使得佛寺奢侈成風。僧侶不但擁有大片免稅的土地,而且還有幹涉朝政的便利。例如764年,稱德女皇封道鏡為太政大臣便是一個例子。由於供應龐大的寺院系統,耗費了國庫的大量錢財,所以只有加重賦稅。而這無疑就落到了普通民眾的身上,當時不少人不堪其擾,紛紛自行出家,使得佛教界出現了一片混亂。

因此在日本的請求之下,鑑真和尚不顧艱難險阻,東渡來到日本,以求改變當時佛教界的風氣。日本還特意為他修建了唐招提寺,鑑真廣設戒壇,將日趨世俗化的佛教恢復了本來的面貌。

奈良時代對於日本的發展極為重要,也是日本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期,而這一階段中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女皇的頻頻出現,相較於當時東方帝國的狀況,日本對於皇位的傳承之上確有一定的包容性,也可能是他們的文化特徵所體現。

相關焦點

  • 日本歷史上有8位女天皇,為什麼6位集中出現在飛鳥、奈良時代?
    中國歷史上其實有3位女皇:北魏的元姑娘、陳碩真和武則天,但被歷史承認的只有女皇武則天一人。相比中國,日本歷史上的女天皇要多得多。在我們傳統的印象中,好像日本是一個男尊女卑觀念很強的國家。但實際上,在古代日本,女性的地位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低。
  • 日本奈良時代的文化、服裝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奈良時代的人們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吃著什麼樣的飯呢?奈良時代的文化,奈良時代的文化源自聖武天皇時代的元號「天平」,被稱為天平文化。特色是:佛教和中國的影響很強對,除東大寺等建築物大大地反映以外,日本書紀等書籍中也出現了這種情況。這個時代,除了日本書紀以外,還寫了古事記的歷史書。
  • 深受唐風洗禮的日本平安時代
    不過,雖然日本平安時代的「神鬼」之事著實為天馬行空的,但平安時代之所以能夠如此出名,則是由於自西元794年桓武天皇由平城京(今日本奈良)遷都至平安京(今日本京都地區)後,受奈良時代全面向大唐帝國學習的影響,直至平安時代開始,自大唐傳入的「唐風」逐漸同日本本土的「國風」相結合,從而在各個領域湧現出了豐富多彩的政治及文化現象,
  • 【史海】全世界總共有過多少位女皇?只有十九位 來看盤點
    武氏自成為高宗皇后起便逐步掌權,在高宗在位晚期掌握實權直到退位,歷時50年;在位期間對外戰爭多數都取得了勝利,在她國統治下,大唐較貞觀之治時期更有所發展,史稱「貞觀遺風」、「小貞觀之治」。
  • 日本奈良博物館,珍藏無數藝術珍品,讓人「夢回唐朝」
    奈良,初名平城京,是日本七代天皇建都之地,七世紀初建造時,仿照了唐朝長安城的規劃。當時日本多次派「遣唐使」來長安學習中國文化、藝術和各種技術。來華的日本僧人,除佛教教義外,還把不少的佛教美術帶回日本。公元754年,鑑真東渡之後,隨著佛教的進一步傳播,又帶去不少佛教美術和民間藝人。奈良逐漸成為日本佛教傳播和佛教藝術品集結的中心。奈良博物館,就是為了專門研究佛教藝術而建立的。
  • 大唐對日本的影響有多大,影響了整整一個時代!
    說起日本,這個與我們一衣帶水老鄰居,可以說受中國古代文化影響十分嚴重。日本的奈良時代,與大唐王朝的關係十分密切,有過多次文化交流。那麼這個時代的日本,是什麼樣子的呢?奈良時代(710年~794年)從開始到結束只有84年,但是卻是日本歷史上少有的一個太平盛世。實際上,太平盛世不是憑空來的。首先,當時日本周邊的東亞國家都處於統一、安定、繁榮的時期。
  • 日本奈良:秋色美如畫(圖)
    國家旅遊地理日本奈良8月31日訊(通訊員 梁鳳英)奈良,是日本歷史文化遺產的寶庫,是日本著名的歷史城市和國際觀光城市。奈良還縣是日本的發源地,在日本歷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被日本人譽為「精神故鄉」。奈良位於日本本州島島中西部,與京都和大阪成等腰三角形。從古至今,奈良是日本文化的搖籃,特別是在工藝、文學和產業方面。
  • 奈良唐招提寺:高僧鑑真主持建造的最具唐代風格的寺院
    盛唐時期國家興盛,周邊小國也常常和唐朝開展商貿文化交流,日本朝鮮就有很多遣唐使到唐朝學習,據說當時的日本也有佛教,但是卻沒有著名的僧人去主持受戒儀式,就希望遣唐使能夠在唐朝請回一位高僧到日本主持受戒儀式。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叫飛鳥時代,後期叫白鳳時代。飛鳥時代介於古墳時代和奈良時代之間。這裡作者首先對日本飛鳥時代比較著名的事件和人物做一個綱要,後面會詳細介紹:一、聖德太子二、大化改新三、中華文化的影響四、佛教的引入飛鳥時代的特點
  • 比京都更古老的日本城市,仿造大唐長安而建,有世界最大木質建築
    當時的日本天皇在號召全國全面學習中華文明的同時,選擇將大唐都城——長安作為模板,來建設自己的首都。當然日本的國力無法與唐朝相比,所以這座復刻版的長安城大小僅有原版的約四分之一,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座城市的平面布局與長安幾乎相同。
  • 日本落語的前世今生:江戶時代幕府等級森嚴化與佛教世俗化的產物
    日本在江戶時代到明治時代之間的落語被稱為"古典落語",這一時期的落語更加突出了它"俗不傷雅"的風格。儒道、日本佛教以及神道教三者的價值取向以及審美意趣在古典落語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中國明代的民間笑話集《笑府》給予了落語很多素材,《松山鏡》更是直接脫胎於《笑府·看鏡》這一節。
  • 日本竟有一個飛鳥時代,是鳥很多嗎?在那日本剛剛叫日本的時候
    日本的飛鳥時代的歷史分期比較模糊,上承古墳文化,下啟奈良文化, 具有過渡時期的複雜色彩。但飛鳥絕對不是指會飛的鳥很多~美術史家習慣以大化革新(645年)為界,斷為飛鳥時代和白鳳時代在這個時代,「日本」才開始叫日本,「天皇」才開始叫天皇。
  • 日本飛鳥時代的佛寺布局 | 一帶一路佛教藝術展專題
    期間,筆者多次前往奈良縣的明日香村、橿原市、斑鳩町,大阪府的天王寺區、羽曳野市等地,探尋日本飛鳥時代佛寺遺址,獲得了大量一手資料。  飛鳥時代(588-710),是日本全面學習大陸文化的時代,也是佛教在日本迅速發展的時代。這一時期的日本佛教寺院,帶有中國南北朝隋唐時期和朝鮮三國時代(百濟、新羅、高句麗)的深刻烙印。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說起日本平安時代,老規矩首先解釋一下為什麼稱之為平安時代?就和奈良時代一樣,因為當時日本的首都從奈良搬遷到了平安京,所以這一段時期被稱之為平安時代,也可以稱之為平安京時代(以當時首都地名命名)。
  • 「大遣唐使展」在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開幕
    奈良(資料圖片)    4月2日,由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與奈良國立博物館、讀賣新聞大阪本社、NHK奈良放送等聯合主辦的紀念平城遷都1300年「大遣唐使展」在奈良國立博物館開幕。    2010年,是日本奈良時代的京城——「平城京」建都1300周年。日本以「平城京」所在地奈良縣為中心,舉辦「平城遷都1300周年紀念活動」。整個紀念活動自2010年1月1日開始,截止12月31日,為期一年。    公元710年,日本大和國將都城遷至大和北部的平城京暨奈良,由此開始了奈良時代。
  • 日本奈良公園散步指南:精選12景
    1300年前,日本遷都奈良以來,奈良公園裡的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一直是日本人的信仰中心。在日本,很難找到沒去過奈良公園的日本人,學生時代一定會去奈良公園校外教學,進行一趟歷史文化之旅。佔地660公頃的奈良公園,園內除了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這三項世界遺產外,還有奈良國立博物館、正倉院兩大歷史文物設施。
  • 日本奈良國立美術館金銅木造像及其他:鈞魂分享
    日本奈良國立美術館金銅木造像及其他 鈞魂分享 鈞魂:青銅專業委員會理事 奈良國立博物館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民族藝術博物館之一。該博物館主要收藏佛教藝術藏品,其中包括佛教圖片,雕塑和祭壇文章。 奈良,初名平城京,是日本七代天皇建都之地,七世紀初建造時,仿照了唐朝長安城的規劃。當時日本多次派「遣唐使」來長安學習中國文化、藝術和各種技術。來華的日本僧人,除佛教教義外,還把不少的佛教美術帶回日本。
  • 日本飛鳥時代,是一個以佛教文化為中心的充分吸收漢族文化的時代
    由於當時的中國佛像藝術受波斯、印度影響很深,引進中國佛教藝術的飛鳥文化也是如此。隨著佛教的傳入,日本對佛教典籍的研究逐漸深入。聖德太子是一位篤信佛教的信徒,他親自對佛典進行了研究和注釋。聖德太子攝政時期,大力推動佛經傳播,曾親自主講和注釋過《法華義疏》《維摩經義疏》和《勝鬘經義疏》,總稱為《三經義疏》。飛鳥時代的繪畫也大多與佛教有關。
  • 淺談日本自古墳到奈良時代的鎧甲發展
    大約在公元一世紀左右,和族已在日本列島落地生根,並在各地建立起大大小小的部落王國。那個時代因為有為貴族及國王建立起巨大山墳,因此歷史上稱之為「古墳時代」。那時候,部落之間當然會出現衝突,甚至戰爭。當時的「日本人」是怎樣打仗的呢?很遺憾,目前的史料中並沒有發現這方面的信息。
  • 奈良:日本自由行必到之地,邂逅街頭道旁的超萌鹿群與絕色若草山
    重點聊聊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奈良,還有那老畢心目中奈良極是出彩的最美景點「若草山」。極力推薦,這應是日本自由行的必到之處。奈良縣位於日本紀伊半島中央,四周被大阪、京都、歌山縣、三重縣所環繞,屬內陸縣市。山地面積所佔比重較大,森林覆蓋率為77%,大約90%的人口集聚在縣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邊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