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本自古墳到奈良時代的鎧甲發展

2021-01-08 冷兵器研究所

大約在公元一世紀左右,和族已在日本列島落地生根,並在各地建立起大大小小的部落王國。那個時代因為有為貴族及國王建立起巨大山墳,因此歷史上稱之為「古墳時代」。那時候,部落之間當然會出現衝突,甚至戰爭。當時的「日本人」是怎樣打仗的呢?很遺憾,目前的史料中並沒有發現這方面的信息。不過,他們當時所穿的鎧甲倒是被考古發現。從一些出土文物來看,當時日本人的鎧甲是由數以千計的小鐵片串連而成,並分成幾個部件,保護頭部以至小腿。這種鎧甲稱為「掛甲」。

這種日本的「掛甲」其實與當時朝鮮高麗王朝的裝甲很相似,可以相信是從大陸經朝鮮傳入日本的。

▲掛甲

「掛甲」顧名思義,它的穿著方法就是將各身體部分的甲片披上,並用裡面的繩子綁緊。但從出土的土俑可以看到,並不是所有「掛甲」都是全身保護的,有些鎧甲沒有腿部的甲片,同時對身體的保護部分也比較少。例如手臂、腋下部分沒有甲片保護。這些鎧甲很可能是下級軍官及士兵的穿著,這種鎧甲被稱為「短甲」。

到了日本奈良時代,其與我國文化交流日趨緊密,大量的遣唐使及留學生來到中國。除人文知識外,日本人其實也學會了不少軍事方面的技術,鎧甲技術也因此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

比如早期的掛甲以鐵片縫製而成,成本太高又不方便活動,影響了作戰能力及機動性。再加上公元六世紀的日本已統一成為一個王國,戰爭需求稍為下降的同時,他們急需建立一個符合政治需要的身份制度,於是掛甲開始輕量化。

另外,當時的掛甲由於不適宜量產,所以只保留作高級軍官及貴族使用,一般的士卒則改穿一種稱為綿襖甲的新型鎧甲。這種鎧甲就是通過與唐朝交流後引入的新款式,在綿襖上縫上甲片,這樣既可防護,又可保溫,而且成本只是掛甲的三分之一。

▲棉襖甲(韓國)

不過,由於是用綿襖和鐵片縫製,不可能長期保存,因此現在這種鎧甲已沒有遺物供我們欣賞。據專家考證,相信當時的「綿襖甲」形態就跟我國清代八旗軍服的原理類似,雖不是完全一樣,但我們可從八旗軍服中想像日本「綿襖甲」的模樣。不過也有人認為是「綿兩檔」,也就是中國兩檔甲的模式。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胡煒權。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被稱為鎧甲屆垃圾桶,從「借鑑」中國到自主創新,日本掛甲了解下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日本鎧甲的發展,一直都是走的和東亞大陸國家完全不同的風格。當然,正所謂萬事都有意外,一直特立獨行的日本鎧甲發展,在一段時期卻也隨大流,裝備了一種有著明確東亞大陸風格的鎧甲。這便是在日本鎧甲發展史上,起到了重要承前啟後作用的——日本掛甲。
  • 國內導演醒醒,我們大唐的鎧甲,並不是學習的日本!
    導語:國內導演醒醒,我們大唐的鎧甲,並不是學習的日本!現在我們中國的古裝劇越來越多,而提到古裝劇就肯少不了古代軍隊的鏡頭,那自然就離不開鎧甲了。說到鎧甲,人們對於鎧甲了解最多的可能也就只是知道士兵穿著鎧甲能夠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對於鎧甲的歷史了解的並不多。
  • 日本奈良時代:3代女皇,被稱為女人掌權的時代,效法大唐,佛教興盛
    日本的歷史文化其實是與中國文化頗有淵源,從其開國的歷史來看,在之後的發展歷史之中,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深刻影響,以至於在今天的日本,仍然能夠看到不少帶有中國元素的建築物以及文化形式,可見中國歷史文化對於日本的影響頗為深厚。
  • 日本奈良時代的文化、服裝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奈良時代的人們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吃著什麼樣的飯呢?奈良時代的文化,奈良時代的文化源自聖武天皇時代的元號「天平」,被稱為天平文化。特色是:佛教和中國的影響很強對,除東大寺等建築物大大地反映以外,日本書紀等書籍中也出現了這種情況。這個時代,除了日本書紀以外,還寫了古事記的歷史書。
  • 奈良當地特色美食完全整理!到日本奈良一定要吃個遍
    仍保留著古都歷史的奈良縣是日本的代表性一大觀光地,在這裡有許多充滿特色的當地美食,例如奈良漬、柿葉壽司、當地產的酒等,這些食物雖然沒有華麗的外表,但卻是堅持以高雅且自古流傳的製法所製成。這次就來為大家介紹奈良縣的代表性當地美食。蘊含酒糟美味和職人精湛本領的「奈良漬」奈良漬是種用將瓜類、小黃瓜、生薑等蔬菜用酒糟醃漬而成的醃漬物。
  • 飛鳥奈良時代:日本服飾走「唐風化」路線,服飾與等級制度並駕齊驅
    平安時代日本的飛鳥奈良平安時代,在中國恰好是最為鼎盛的、擁有強盛的國力和高度文明的唐朝時期。唐朝時代除了開放包容對待各種外來文明,兼收並蓄,也向四方廣泛傳播唐文化。而且這個時期無論是經濟、政治制度還是文化,唐朝都對世界產生無比深遠的影響。
  • 中日「文化圈」:蒸蒸日上的日本奈良文化,離不開唐朝的開放政策
    遣唐使唐朝政府的助力造就了蒸蒸日上的日本奈良文化1、奈良文化是日本積極仿效唐的結果在東亞文化圈裡,唐文化和與之相對應、深受影響的日本奈良文化,都呈現出與其他時代的保守所不同的開放性和接納性。天皇的「萬世一表」使得日本的政權更迭出現了典型的「下克上」形式,就是權臣控制天皇,再到權臣被屬下控制權力進而控制天皇。這種局面直到近代明治維新後才被打破。日本櫻花「花見」活動日本特色濃厚的櫻花「花見」活動也是在奈良時代由觀賞自中國傳入的梅花時而產生的。
  • 冷兵器時代的男人裝:淺談士兵甲冑從「皮甲」到「鎧甲」的發展史
    冷兵器時代,可以說戰爭是主旋律,而那個時代的男人的主要時裝,也就是士兵標配的甲冑,是從最初的「皮甲」逐漸發展成為「鎧甲」的。 春秋時代及以前,士兵甲冑均以「皮甲」為主流 冷兵器時代的人們身穿作戰服作戰,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
  • 日本奈良9月將舉辦「茶良」品茶活動 傳播大和茶魅力
    人民網東京8月30日電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日本奈良市將在9月1日舉辦「大和茶」宣傳活動「茶之奈良 茶良2017」。 通過開展大和茶學習、鑑茶、茶會、煎茶等體驗活動,使人們充分感受大和茶的魅力。系列活動主要在周末舉辦,共計11場活動。
  • 「大遣唐使展」在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開幕
    奈良(資料圖片)    4月2日,由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與奈良國立博物館、讀賣新聞大阪本社、NHK奈良放送等聯合主辦的紀念平城遷都1300年「大遣唐使展」在奈良國立博物館開幕。    2010年,是日本奈良時代的京城——「平城京」建都1300周年。日本以「平城京」所在地奈良縣為中心,舉辦「平城遷都1300周年紀念活動」。整個紀念活動自2010年1月1日開始,截止12月31日,為期一年。    公元710年,日本大和國將都城遷至大和北部的平城京暨奈良,由此開始了奈良時代。
  • 日本奈良:秋色美如畫(圖)
    國家旅遊地理日本奈良8月31日訊(通訊員 梁鳳英)奈良,是日本歷史文化遺產的寶庫,是日本著名的歷史城市和國際觀光城市。奈良還縣是日本的發源地,在日本歷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被日本人譽為「精神故鄉」。奈良位於日本本州島島中西部,與京都和大阪成等腰三角形。從古至今,奈良是日本文化的搖籃,特別是在工藝、文學和產業方面。
  • 日本歷史上有8位女天皇,為什麼6位集中出現在飛鳥、奈良時代?
    其中明正天皇和後櫻町天皇是江戶時代出現的,除這兩位外,其餘的六位全部在飛鳥、奈良時代。大約從公元592到770年間,在不到200年的時間裡。其中,公元592年到公元710年為飛鳥時代;公元710年到公元770年為奈良時代。大約相當於中國的北周晚期、隋朝和唐朝時期,也就是中國歷史上關隴勳貴統治的這一段時期。
  • 日本近代美術史:跟隨奈良美智,看遍昭和時代作品
    對日本近代美術史一臉懵逼的筒子們請戳→日本除了浮世繪還有什麼?對昭和時期一臉懵逼?看不懂寫實作品?《立てる像》,1942年,松本竣介沒有關係,一起回顧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MOMAT)邀請到日本當代著名藝術家奈良美智
  • 深受唐風洗禮的日本平安時代
    不過,雖然日本平安時代的「神鬼」之事著實為天馬行空的,但平安時代之所以能夠如此出名,則是由於自西元794年桓武天皇由平城京(今日本奈良)遷都至平安京(今日本京都地區)後,受奈良時代全面向大唐帝國學習的影響,直至平安時代開始,自大唐傳入的「唐風」逐漸同日本本土的「國風」相結合,從而在各個領域湧現出了豐富多彩的政治及文化現象,
  • 眾所周知日本奈良的鹿很有名,但你知道奈良還有這些特色嗎?
    奈良曾是日本首都的所在地,也是個距離京都和大阪都很近的旅遊勝地。奈良的歷史比京都還要悠久,整個街道都仍保留著傳統的景色。這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被列為世界遺產的神社、寺廟的建築物和佛像,因此在日本也是排名前幾名的觀光都市。本篇就來介紹奈良的特徵、看點及必吃美食、以奈良小鹿為主題製作的可愛土特產。看了這篇介紹,相信您一定會對奈良更加了解的!奈良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 狄青要掀棺材板,《清平樂》給宋代將軍套日本戰國鎧甲?
    但是且不說這種只是存在可能性的甲,究竟會不會真的到狄青這種級別的將軍手中,單說海報中鎧甲的款式,其實與當時的日本甲形制也是嚴重不符。▲平安時代中後期的日本大鎧與宋仁宗同時期的日本,正處於平安時代中期的藤原攝關政治時期。這一時期不僅是日本政治發展的重要拐點,同時也是日本鎧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
  • 日本奈良:鹿群在奈良公園街頭悠閒遛彎
    當地時間2020年5月3日,日本奈良,當地的鹿群在奈良市奈良公園裡散步,街頭悠閒遛彎。5月3日,日本奈良,當地的鹿群在奈良市奈良公園裡散步,街頭悠閒遛彎。5月3日,日本奈良,當地的鹿群在奈良市奈良公園裡散步,街頭悠閒遛彎。
  • 日本:奈良的鹿不愧是世界聞名
    ~鹿真的是無處不在~春日大社建於1300多年前的 春日 大社 ,是 奈良 的守護神社,這裡是 日本 全國各處的 春日 神社的總部。依然保留著每隔20年翻新一次社殿的「式年造替」的制度,每天早晚都會舉行侍奉神佛的儀式。春日 大社 參道兩旁是數不清的爬滿青苔的石燈籠,石燈籠通常由信徒奉納,用於照明和驅邪。
  • 日本奈良公園散步指南:精選12景
    1300年前,日本遷都奈良以來,奈良公園裡的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一直是日本人的信仰中心。在日本,很難找到沒去過奈良公園的日本人,學生時代一定會去奈良公園校外教學,進行一趟歷史文化之旅。佔地660公頃的奈良公園,園內除了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這三項世界遺產外,還有奈良國立博物館、正倉院兩大歷史文物設施。
  • 日本:古都奈良 禪意鄰自然
    奈良曾是日本的都城,名為平安,東大寺位於平安城的東部,又是所有寺廟的總院,由此得名。主殿東大寺大佛殿,是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殿堂內,端坐著日本首屈一指的大佛像盧舎那佛,法相莊嚴,禪意四起。當時天皇崇拜佛教,耗費巨資打造寺廟佛像,以此祈福國泰民安。也許正是在佛神的庇護下奈良才得以在二戰中死裡逃生。此尊國寶大佛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奈良大佛」。中國唐代高僧鑑真和尚曾在此設壇受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