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博物館,珍藏無數藝術珍品,讓人「夢回唐朝」

2021-01-07 事事意

奈良,初名平城京,是日本七代天皇建都之地,七世紀初建造時,仿照了唐朝長安城的規劃。當時日本多次派「遣唐使」來長安學習中國文化、藝術和各種技術。來華的日本僧人,除佛教教義外,還把不少的佛教美術帶回日本。公元754年,鑑真東渡之後,隨著佛教的進一步傳播,又帶去不少佛教美術和民間藝人。奈良逐漸成為日本佛教傳播和佛教藝術品集結的中心。奈良博物館,就是為了專門研究佛教藝術而建立的。

奈良國立博物館是日本著名的三大國立博物館之一,座落在美麗的奈良公園之內。綠樹環繞,草地青青。公園裡馴養的鹿群,出沒在它的周圍,是個很幽靜的環境去年五日,我們去奈良博物館參觀。副館長齋藤先生說,這個博物館分新舊二館,舊館建於明治二年(1869年)新館是近代才建的,兩館之間用130米長的地下走廊連接起來該館的主要任務是收集、保管和研究佛教藝術。他們一方面要對各博物館進行指導和分派研究任務,另方面要向國內佛教藝術的研究者提供研究條件。

為了加強「佛教藝術研究中心」的調查研究能力除在日本聘請研究員外,還在中國和朝鮮等國聘請精通佛教藝術的學者作客籍研究員奈良國立博物館,每年要舉行多次展覽。平常陳列多半是小型的,如以「飛鳥」到「鎌倉」時代的木雕佛像為中心的陳列:金銅佛像、乾漆佛像的陳列;作為了解中國佛像製作為內容的佛像製作方法的陳列;以及寺院的模型、出土文物,如佛典、文書、記錄等。在每年春秋二季各舉行一次特別展覽,這是比較大的專題展覽。如197年春季舉辦了「觀音菩薩專題展覽,共展出觀音菩薩的各種畫像,塑像二百八十件。

1978年舉辦了「日本佛教美術之源流」特別展。共展出雕刻、繪畫、書法、工藝等三百七十件。1979年舉辦了「法華經的藝術作品」展覽,展品全是與法華經有關的書、畫、雕刻、工藝品等秋季的「正倉院展」,從1946年開始,已辦了三十多次,內容多半是一些佛教的用品、法器等,如1977年的「正倉院展」,展出的東西就有五弦琵琶螺鈿八角鏡、樹下美人屏風,伎樂面具等。作為日本佛教藝術的研究中心,奈良博物館的工作並不以展出為終點,他們更重要的目的是通過展覽,對這些作品進行深入的研究。

因此,每次都圍繞展覽內容組織一些學者進行研究,寫出論文,配合展覽,舉行公開的學術講座。同時還配合展覽和講座,辦好出版工作。首先是印製展品目錄,並附論文。重要的大型專題展覽,則出版展品圖錄,即展品的照片和詳細說明,並附有關的學術論文。了本圖錄,其實就是一本畫冊此外,博物館還採用周密科學的辦法來保護文物,對展廳和庫房的溫度。溼度要求規定很嚴格。如溼度,要求為40%,過高過低都不適宜,都會使庫存品發黴或乾裂。

對展廳、庫房溫度的要求也很嚴格,他們按氣候的不同,把一年十二個月內展廳裡對溫度的要求劃為六個等級,室內空氣的更換及溫溼度的變化,全部由空調機來解決保護文物(藏品)的另一個措施是,展品入庫前,都要放入特製的殺蟲室內,用化學氣體殺蟲。在安全防護方面,館內裝有監視設備,日夜進行防盜防竊的監視,還設有和警察消防署直接聯繫的非常警報裝置,自動火警裝置等設備我們去奈良博物館參觀時,正趕上他們的春季特別展,展出從六世紀直到十七世紀的一些對日本佛教有貢獻的高僧的雕塑像、畫像及書法共二百零三件。

有不少屬於「國寶」級的文物,一部分為「重要文化財產」有木雕、石雕、泥塑和脫胎漆塑等;有的屬於從中國帶去的「傳來畫」(即中國佛像畫的原作);有的則是被稱為「渡來人」的我國隋唐時代去日本的佛教美術家(民間藝人)及其子孫的作品。這些作品,造型準確而生動,幾乎每尊雕塑都具有各不相似的外貌以及為表現不同的性格、心理狀態而賦予的不同動態;衣紋簡練而又富於質感。像這樣高水平的古代藝術品,保存得如此完好,是十分令人欽佩的這二百多件藝術品中,除大部分是日本各時代的高僧而外,也有一部分對日本佛教有貢獻的中國高僧,如大家熟知的鑑真和尚的漆雕坐像。

在中國唐朝之前日本是一個荒蠻之地,因為遣唐使和鑑真和尚東渡將中原文化最精髓的東西傳到了日本。日本人對於大唐文化如饑似渴的吸吮著,最終轉化成了日本的本土文化。他們知道只有文化的認同和強盛才能造就一個強大的日本,而日本的文化強大的源頭就在中國的唐朝,而奈良博物館珍藏無數的藝術品則讓人有種「夢回唐朝」的感覺。

相關焦點

  • 城市中放養的小鹿,聚集在奈良公園和山野之間,與人友好相處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一群愛哭的小女孩,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日本的奈良以及名古屋。從公元710年到公元784年,奈良為日本的國都,是日本歷史的搖籃和發源地。古時的奈良與中國古都長安一樣, 也是日本對外的窗口。現在,那些寺院中仍珍藏著古代中國、朝鮮、印度和波斯的很多藝術品。
  • 「大遣唐使展」在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開幕
    奈良(資料圖片)    4月2日,由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與奈良國立博物館、讀賣新聞大阪本社、NHK奈良放送等聯合主辦的紀念平城遷都1300年「大遣唐使展」在奈良國立博物館開幕。    2010年,是日本奈良時代的京城——「平城京」建都1300周年。日本以「平城京」所在地奈良縣為中心,舉辦「平城遷都1300周年紀念活動」。整個紀念活動自2010年1月1日開始,截止12月31日,為期一年。    公元710年,日本大和國將都城遷至大和北部的平城京暨奈良,由此開始了奈良時代。
  • 日本藝術留學:大英博物館日本奈良特展
    大英博物館日本奈良特展將於本月24日結束,感興趣的朋友們不要錯過哦!本次展覽以日本歷史文化重地奈良為切入點,探尋了日本佛教的誕生。奈良地區的寺院、神社和博物館向本次展覽出借了精美的宗教造像和儀式用品,與大英博物館館藏的重要的奈良繪畫互為補充,共同為觀眾講述了奈良的歷史以及探尋佛教在日本的歷史文化根源。釋迦誕生像及灌佛盤,銅鎏金,公元8世紀,東大寺,奈良,日本國寶。
  • 日本奈良:秋色美如畫(圖)
    國家旅遊地理日本奈良8月31日訊(通訊員 梁鳳英)奈良,是日本歷史文化遺產的寶庫,是日本著名的歷史城市和國際觀光城市。奈良還縣是日本的發源地,在日本歷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被日本人譽為「精神故鄉」。奈良位於日本本州島島中西部,與京都和大阪成等腰三角形。從古至今,奈良是日本文化的搖籃,特別是在工藝、文學和產業方面。
  • 河南: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學者參觀漢代陶倉樓
    原標題:河南: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學者參觀漢代陶倉樓  2013年7月31日,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研究員巖戶晶子和谷口耕生在河南博物院陳列部王景荃副主任陪同下,專程到焦作市博物館參觀漢代陶倉樓。焦作市博物館藏品漢代陶倉樓曾參加河南省文物局主辦在日本奈良展出的「華夏文明之源——河南珍寶展」,引起日本博物館界高度關注,巖戶晶子等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對焦作漢代陶倉樓做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他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大漢風骨——漢代建築明器展」,向館方詳細了解了漢代山陽城遺址發掘、陶倉樓出土地、樓體結構、彩繪裝飾藝術等信息,認真做了記錄。巖戶晶子從事碑刻研究,對「山陽石刻藝術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 日本奈良國立美術館金銅木造像及其他:鈞魂分享
    日本奈良國立美術館金銅木造像及其他 鈞魂分享 鈞魂:青銅專業委員會理事 奈良國立博物館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民族藝術博物館之一。該博物館主要收藏佛教藝術藏品,其中包括佛教圖片,雕塑和祭壇文章。 奈良,初名平城京,是日本七代天皇建都之地,七世紀初建造時,仿照了唐朝長安城的規劃。當時日本多次派「遣唐使」來長安學習中國文化、藝術和各種技術。來華的日本僧人,除佛教教義外,還把不少的佛教美術帶回日本。
  • 光景美圖分享99:奈良,日本古代文化發祥地的社寺之都
    日本是個擁有著許許多多古寺廟神社的國家,今日份的雲遊目的地便是被稱為日本「社寺之都」的奈良奈良(Nara),一般指的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大阪都市圈奈良縣,大概的地理位置是位於大阪與京都之間奈良的歷史比日本千年古都京都還要久,可以說是日本古文化的發源地了,整個奈良縣擁有著數不盡的古寺廟與神社
  • 2013香港蘇富比:看向奈良美智 看向日本
    回首2012年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黑色星期天」,蘇富比2013春拍再出發,推出的全球首個著名當代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作品之私人珍藏專場拍賣,這是否意味著其將目光轉向日本?這又向市場發出了哪些其他信號?奈良美智當代藝術的標誌人物在日本,漫畫的繁榮是重要的社會現象。
  • 中日「文化圈」:蒸蒸日上的日本奈良文化,離不開唐朝的開放政策
    此時日本的遣唐使發生了變化,不僅使團的人數開始增加,從二、三百人急劇增加到七百人左右,使團成員的構成也發生了變化。除了少數的官員和翻譯外,遣唐使的主要成員由國內的學者和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貴族子弟組成。這種改變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到唐學習各方面的先進文化,以便日後回到日本進行文化教育的傳播。
  • ...東京國立博物館|江戶東京博物館|日本|奈良|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近日在韓國、義大利、日本等多國升級。澎湃新聞獲悉,按照日本政府的政策,日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從今天(2月27日)起閉館至3月16日,關於3月16日之後的計劃將視具體情況而定。日本國內其它博物館也陸續閉館或進一步限流。
  • 博物館裡的絕代軍事珍品:狂野冷熱兵器視覺,探索兵器與盔甲藝術
    在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輕兵器愛好者帶領大家暢遊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館裡的軍事珍藏!無論是在電影遊戲還是歷史資料中,那種刀光劍影的擊打、騎兵勇猛的衝撞、以及兵器與盔甲的獨特藝術魅力,一直吸引著大批軍事愛好者對冷兵器的關注與喜愛。
  • 一年一會的奈良之約:第72回正倉院展展示哪些珍品?
    今年,因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全球範圍內的藝術活動和展項等多半取消。慶幸的是,10月24日,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一年一會的正倉院展將如約而至。日前,奈良國立博物館在其官網公布了「第72回 正倉院展」的完整展品陣容。 今年,正倉院將拿出59件寶物在奈良展出,包括北倉17件、中倉23件、南倉16件、聖語藏3件,其中有4件為首次展出。
  • 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同臺,看日本藝術明星如何煉成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日本通過各種項目來表現二戰後生活在日本的日本人,並通過引進歐洲美術制度來恢復被壓抑的美學,但又不是追隨西方美術的流行,而是強調日本「真實感」的必要性,這成為日本「亞文化」創作基礎的開端。從2000年開始,村上隆在歐美舉辦了體現自己藝術觀的展覽系列「超扁平三部曲」,獲得了世界性的知名度。
  • 中國文物珍品日本展出回顧:這些藝術珍品,國內罕有聽聞
    過去的一年,筆者前往日本關西地區的奈良,探訪了唐代文物雲集的正倉院展,同時也發現關西有其他的一些博物館也在舉辦優質的展覽,其中還能看到不少來自中國的藝術珍品,都是國內罕有聽聞的。日本至今仍在使用漢字,而且日語中的假名拼音其實也源自漢字,所以漢字歷史的研究在日本一直很受重視。這次特展從商代青銅器上的金文開始介紹,到隋唐時代珍貴的書法作品,最後還能看到漢字傳入日本後的變遷。2019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人們往往認為甲骨文就是最早的漢字,但其實青銅器上的金文也一樣古老,而且字體更接近當時的標準形態。
  • 「藝術欣賞」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經歷孤獨的人更容易成功
    很多人下班後回到家,坐在車裡抽根煙再進家,或者夜裡到酒館飲醉放縱,或者自己一個人在一個屋子裡發呆、思考、創作。奈良美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微錄閣)也是這樣的人。Image credit: Yoshitomo Nara & Author: Hsinhuei Chiou奈良美智(ならよしとも, Yoshitomo Nara),日本的一位畫家,他的作品往往讓人感到怪異又印象深刻,特別是他畫的小孩。
  • 全球著名博物館高清資源匯總
    09.大英博物館、10.臺北故宮 11.美國國家美術館、12.蓋蒂中心 13.日本正倉院、14.故宮博物院 www.metmuseum.org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與大英博物館、羅浮宮和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齊名
  • 奈良美智罕見珍藏級作品中文版首發 可裁切裝裱
    奈良美智是最受期待的日本殿堂級藝術家、世界數千萬年輕人追捧的符號級偶像——等待多年,歷經波折,奈良美智的珍藏級作品終於來到中國!《奈良美智·橫濱手稿DRAWING FILE》包含77幅原作復刻版,由藝術家獨家授權出版,以300mm X 370mm的大開本完全呈現奈良美智的畫作原貌,收錄他在2005年橫濱三年展中展出的77幅作品。按照原畫實際尺寸復刻印製,並且在每頁都採單面印刷、附有裁切線,讀者可將其中作品自行裁下裝裱,作為一件獨立的藝術裝飾品。
  • 無錫拈花灣,雖然建築很像日本奈良,但卻是唐朝風格建築!
    奈良是中國遊客在日本最受歡迎的目的地之一,渴望與小鹿互動,熱愛這裡的古建築。最近在網上聽說無錫的拈花灣很受歡迎。走進一個小鎮,就像走在奈良的大街上。拈花灣小鎮的整體建築風格確實和日本奈良很像,但其實這個建築結構起源於中國的唐朝,是名副其實的唐風古建築。除了雅典的古建築之外,小鎮的設計還融入了中國江南水網密集的特點,創造出獨特的小鎮風格。景區內的建築,無論是街區還是庭院,基本保持了風格的統一。春天的下午走在街上,可以遇到很多穿著漢服來開業的遊客。
  • 奈良國立博物館於1895年開館,館內收藏了許多文物和珍寶!
    奈良國立博物館於1895年開館,以1894年完工的本館和1972年完工的西新館為中心。本館是明治時期以西方風格建築的,西新館則是以昭和時代校倉風格建築而成。館內的正倉院收藏了許多東大寺原來的文物和珍寶,集中在每年的5月展出日本對於文物的妥善保存,能讓我們透過玻璃櫥窗清晰地看到14、15世紀的絹畫和文字,詳細地描繪了當時的歷史建築和風俗人情,非常精美細緻。每每看到這樣的文物,總是不由自主感慨如果我們的文物也能如此精細地保管、留存並且詳細地對外展示就好!奈良國立博物館收藏的佛教美術精品是日本第一。
  • iMuseum每日藝術小組件發布:在您的iOS首屏每日展示一件博物館珍品
    來自Clover 四葉新媒體旗下的著名線上博物館應用「iMuseum」剛剛推出面向iOS的全新小組件功能——「藝術時鐘日曆·每日藝術」,它可以在您的iPhone首屏每天呈現一件來自全球各地博物館當下最值得欣賞的珍品,提升你的藝術審美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