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建築經得住檢驗」 ——記中建二局援建雷神山醫院臨時指揮部副...

2020-12-27 光明網新聞中心

  他在武漢工作十年,在創造四項「世界之最」的漢秀劇場等多座武漢地標建築裡,都烙印著他奮鬥的足跡。他叫徐小洋,中建二局援建雷神山醫院臨時指揮部副指揮長、華東公司湖北分公司總工程師。多年來,他帶領的徐小洋職工創新工作室「轉戰」於城市各大標誌性建築間,創造專利數十項。

  自我加壓,細部處理保障密閉

  2月3日,雷神山援建的消息傳來,徐小洋迅速報名「請戰」。他說,「如果不去,我會後悔一輩子,我必須到雷神山上去,到祖國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和他一起同行的,還有徐小洋職工創新工作室的成員。在雷神山醫院爭分奪秒建設的緊張時刻,徐小洋為工作室成員「再加壓」——原本板材之間的縫隙,經過打膠,已經密實,但徐小洋覺得還不夠,提出要添加更多步驟,增添多重保障。而這,是原本設計中沒有的工序。

  徐小洋說,「既然把雷神山的這片區域交到了我們手上,我們就要讓它經得住歷史和人民的檢驗,對得起祖國的信任!」徐小洋的「較真」不是沒有原由。因為傳染病房建設最怕病房內帶病毒的空氣會洩露出去,所以都建成了負壓病房。病房裡面的氣壓要低於病房外的氣壓,這就對房間的「密閉性」提出了超高要求。

  經過實踐,徐小洋職工創新工作室針對病房漏風點梳理了一套「五封法」,對板材之間、板材與框架之間、框架與框架之間、管線周邊、門窗周邊可能存在的漏風點進行更為周密的封堵,這套工作室「獨創」的密閉辦法,在整個雷神山醫院各建設區域得到推廣實施。

  為了加快進度,工作室還創造了「三不合作免返工法」,即針對土建和機電交叉合作,導致返工的情況,做到工作交接到位、管線外漏提示、專人留守協助。土建和機電安裝人員「抱團施工」,但凡機電安裝涉及到牆板拆除等情況時,土建人員就可以立即修復。

  2月4日凌晨3點,組織援建團隊集結雷神山待命。2月5日,室內支架安裝,2月6日,病房電氣、水電安裝,2月7日,牆板封閉打膠、頂棚吊頂打膠……作為根據協調需要而入場最晚的一支臨時「作戰」部隊,中建二局與其他團隊一起,同步完成建設任務,創下了施工效率與質量「雙高」的佳話。

  交付當天,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醫院的代表看到病房時,不禁豎起了大拇指,稱讚道,「從網上看知道你們做得好,但沒想到你們能做這麼好!」

  四項「世界之最」,情定「紅燈籠」

  2012年8月,徐小洋職工創新工作室迎來一個挑戰性工程——武漢秀場。該項目是國內第一座大型水秀表演劇場,結構小而複雜。地下四層,最深處達32米;地下室結構複雜,包括一個超大異形架空水池,內部結構還有各類超大弧形梁、多角度的斜拋撐、超重精密埋件、超高單片弧形獨立柱;屋頂採用大跨度鋼結構桁架屋蓋,外部設置世界唯一的可自由移動的柱狀環網索幕牆結構(又稱外輪輻)等等,該項目施工組織難,技術難度大。

  在項目開工之初,工作室提出了課題《水秀表演劇場綜合施工技術》,對整個項目的技術工作進行了整體規劃,並聯合高校和中建集團技術中心等技術精英團隊,共同對技術難題進行研究並提出解決方案。根據研究討論的結果,編寫並獲批了包括《精密埋件安裝專項方案》、《表演水池施工專項方案》、《鋼屋蓋整體提升專項方案》、《外輪輻安裝專項方案》等各類針對項目具體難題的施工方案,指導現場施工,確保了現場生產的圓滿完成。

  在此項目實施過程中,徐小洋創新工作室成員發表了《超高鋼管混凝土導管法一次灌注技術》等十餘篇論文,申請了各類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共計十項,總結形成一項北京市工法、一項國家級工法。

  課題經周緒紅、肖緒文兩位院士帶隊的專家組評定,課題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兩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徐小洋先後被評為上海市職工科技創新標兵、中國建築施工優秀項目總工程師等榮譽稱號。

  創新再出發,築就「精武」新高度

  2017年12月,徐小洋職工創新工作室向超高層建築發起挑戰。精武路超高層塔樓最大高度330m,從進場之日起,徐小洋職工創新工作室就組織專家對超高層塔樓重難點進行剖析,對塔吊等大型方案進行會審。

  隨著工程的不斷推進,難度也在逐漸增高。項目施工至60層,大概280米高度時,由於外框結構沒有樓承板,此時如何澆築鋼管混凝土成為難題。塔樓外框為18根方鋼管混凝土柱,砼澆筑後,鋼管內混凝土的密實度是保證鋼管混凝土柱質量的一項重點。

  徐小洋職工創新工作室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能否從280米往上,採用頂升法,一次性將混凝土頂升40米?這一提升所克服的重力大致相當於一次性將100輛小汽車抬高40米,在280米高空上演萬噸「舉重」,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這一高度和重量級的混凝土泵送在國內尚未有先例,項目部試驗操作具有「開先河」的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一個名為「高性能組合結構建築建造一體化關鍵技術研究」的攻關課題,也在徐小洋和技術團隊手中逐步誕生,這一課題已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課題」,並成功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課題示範項目。與現行組合結構建造模式相比,該課題所倡導的組合結構建造一體化設計,將大大提高組合結構建築建造的信息化、一體化水平,減少周期、人員消耗和材料損耗,從而實現高性能組合結構建築綠色建造的目的。

  創無止境,翻越一個又一個技術高峰,徐小洋職工創新工作室的初心始終未變——「讓建築經得住歷史和人民的檢驗」。(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溫源 通訊員郝帥 胡珍豔)

[ 責編:張悅鑫 ]

相關焦點

  • 北京青年 一同戰「疫」 | 記中建集團青年援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勇擔使命馳援火神山  鄧委在接到中建一局緊急援建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項目任務後,勇擔使命,任項目總指揮。他緊急集結在武漢的管理人員,迅速召開支援動員會。經過三個小時的緊急協調,鄧委迅速集合工人進入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投入機電安裝的工作中。
  • 援建方解構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中國速度」
    沙見龍 攝(抗擊新型肺炎)援建方解構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中國速度」中新網濟南2月2日電 題:援建方解構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中國速度」作者 邱江波 沙見龍 李欣經過7000餘名建設者的日夜鏖戰,火神山醫院2月2日完工,只用了
  • 武漢第二座應急醫院火速開工,中建三局再戰雷神山!
    半個月之內再建一所「小湯山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選址武漢市江夏區黃家湖,初定新增床位超過1300張,分為兩棟建築,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工程由中建三局一公司牽頭實施,並負責醫療隔離區施工,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負責醫護住宿區施工,中建三局綠投公司等負責醫療汙水處理設施安裝等相關施工。25日晚18點30分,雷神山醫院項目首批50名管理人員到達施工現場,200餘名勞務就位,各項準備工作迅速啟動。
  • 中建一局三公司:雷神山醫院是這樣建成的
    中建一局三公司青年突擊隊在雷神山醫院項目施工中。 劉記偉攝經過10多個晝夜的連續奮戰,武漢雷神山醫院於2月8日實現交付使用並接收首批患者入住。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是一場與病魔的生死競速,飽含著無數人的艱苦付出。
  • 「兩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中建三局承擔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有一群人,他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背著重重的工具箱,穿梭在「兩山醫院」的每個角落,與白衣天使並肩作戰,穩穩託起「生命之舟」。他們就是中建三局「兩山醫院」維保團隊。從醫院交付的那一刻開始,70人的火神山醫院維保團隊、350人的雷神山醫院維保團隊即刻就位,化身兩座醫院的「守護者聯盟」,進入與病毒直接作戰的新戰場。
  • 中建兵團決勝武漢雷神山
    來源:經濟日報圖片說明:1、2、雷神山醫院2月4日航拍 (經濟日報記者 高興貴)3、雷神山項目黨旗飄飄(中建集團供圖)4、5、6、雷神山項目施工現場(中建集團供圖)7、位於武漢雷神山醫院醫技樓的檢驗科室
  • 致敬「沉默的英雄」——記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
    新華社武漢4月2日電題:致敬「沉默的英雄」——記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新華社記者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0天左右雙雙落成,他們是「中國速度」創造者。「兩山」醫院運行近兩個月,收治5000多名患者,他們是「中國奇蹟」貢獻者。
  • ...雷神山啟用!「三大」醫院全面打通疫情防控堵點!揭秘不可能任務...
    當天稍晚時候,武漢市緊急召開調度會,決定在半個月之內在武漢市江夏區黃家湖再建一所雷神山醫院。疫情緊急,中建集團再次請纓出戰,正鏖戰火神山的中建三局又接下了雷神山的任務。事實上,僅是為了完成火神山這一個項目,中建就已經在企業內部進行了全面動員,中建西部建設、中建科工、中建二局、中建安裝等公司都已經衝上了一線。而雷神山醫院總建築規模超過兩個火神山,要同時打贏兩場「戰爭」,唯有進一步釋放潛力。
  • 中國建築:在「雷神山」淬鍊初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受到現場氛圍的感染,楊森等23名職工在百忙之中寫下入黨申請書,在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向黨組織莊重地遞交他們的一腔熱忱。 中建三局二公司黨員突擊隊:才下火神 又上雷神 火神山上鏖戰酣,雷神山上鼓聲急。火神山醫院交付後,中建三局二公司在雷神山醫院再次吹響集結號。
  • 【央企戰疫 典型經驗⑤】中國建築: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的...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國務院國資委工作指導下,在兄弟單位的支持配合下,迅速組織力量、全力調配資源,分別用10天、12天時間建成了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以下簡稱「兩所醫院」),為打贏武漢保衛戰貢獻了央企力量,充分彰顯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加減法
    透過24小時不間斷的直播遠景鏡頭,千萬網友見證了兩座醫院分別在10天內平地拔起。中建三局三公司項目經理方翔從事土木建築行業多年,接到任務後第一反應是:「這怎麼可能?!」按照常規流程,3萬多平方米建築量的項目,至少兩年才能完成,即使搭建臨時建築也至少要1個月。
  • 把勝利旗幟插上雷神山
    5萬平方米、7.5萬平方米、7.99萬平方米,面對疫情蔓延的兇猛勢頭,短短6天,武漢雷神山醫院規劃總建築面積三次增加。2月8日,雷神山醫院交付使用,當天接收了第一批病人。要在十天建成雷神山醫院,難度可想而知。
  • 約4萬名建設者10天左右建成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兩山速度...
    「與雷神山醫院相伴,永生難忘!」4月15日晚,中建三局員工章幹抑制不住一整天激動的心情,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從建設到維保,他在雷神山醫院戰鬥了79天。  當天上午,雷神山醫院舉行休艙儀式,站在建設者代表隊伍裡,驕傲和自豪從章幹的內心深處升騰:「時間作證,我們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 火神山和雷神山建築過程和施工技術_2020年火神山和雷神山建築過程...
    」 這是一項被全國人民關注的工程,有億萬人自發地隨時通過網絡查看醫院建設進度,他們被笑稱「網絡監工」。    受他們監督的,正是主動請纓、盡銳出戰、立下軍令狀的中建集團等中央企業,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醫院建設、滿足快速收治能力。  1月23日,武漢市緊急召開專題會議,決定由中建集團在漢子企業中建三局牽頭,參照北京「小湯山」模式,在武漢市蔡甸區10天建成一所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
  • 揭秘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背後的「中國力量」
    隨著雷神山醫院設計變更、規模擴大,人員依然捉襟見肘。建設方中建三局再次面向整個中建集團廣發「英雄帖」。一呼百應、八方來援。800人、1000人、2000人、5000人,現場人數的每一次增長,都意味著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越來越有底氣。
  • 沉默的英雄——記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們
    他們,就是僅用10天左右時間就建成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們!有了這兩家高標準傳染病專科醫院,數千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逆行者」的特殊使命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1月23日,武漢封城的同時,在鄂央企中建三局接到了建設火神山醫院的緊急任務。
  • 平凡英雄,無限榮光——記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和維保者們
    中建三局火神山醫院建設者在施工現場鋪設「兩布一膜」防護層。 (資料照片)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為代表的抗疫應急醫院建設,引發了全國上下乃至全球的關注。3月30日,記者見到中建三局雷神山醫院項目建設者吳開雲時,他正在大東湖深隧項目施工。吳師傅是湖北廣水人,45歲,今年春節沒回家,而是在中建三局大東湖深隧項目加班,負責隧道二襯施工。農曆正月初二晚上,他接到命令,帶領工人火速支援雷神山醫院建設。吳師傅馬上組織了20多名工友,連夜坐上開往雷神山一線的大巴。每天兩班倒,奮戰兩個通宵,全速拼裝貝雷片、安放工字鋼。
  • 雷神山醫院驗收!春雨驚雷驅瘟神!
    新華社武漢2月6日電 經過十晝夜的奮戰,2月6日,雷神山醫院正式通過武漢市城建和衛健部門的驗收,並開始逐步移交。武漢雷神山醫院由中南建築設計院設計,中建三局承建。醫院位於武漢市江夏區黃家湖畔,整體參照戰地醫院形式,採用模塊化設計,主要包括醫療用房區、醫護保障區、醫療輔助區。總用地面積約328畝,建築面積7.99萬平方米。雷神山醫院自1月27日正式施工以來,相關建設單位調集逾萬人的建設隊伍,日夜兼程,抓緊施工。下一步,還將加快收尾繼續完善相關工作。雷神山醫院正式使用後,將可提供1600張床位,可容納2000餘名醫護人員。
  • 獨家|援建火神山兩工人確診新冠 中建三局回應
    【財新網】(記者 周泰來 實習記者 黃晏浩 陳麗金)武漢火神山醫院援建工人出現新冠感染。據湖南省湘潭市衛健委發布,截至2月13日24時,湖南湘潭援建武漢火神山醫院的69名建築工人中有兩人確診新冠肺炎。
  • 建設雷神山醫院 他給女兒取名叫「媛涵」(援漢)
    2月8日,雷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這是繼火神山醫院之後,武漢新建的第二個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專門醫院。醫院十餘個晝夜拔地而起,「火雷速度」讓世界驚嘆,而這樣日夜不眠不休的工作背後,是一群再普通不過的建設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