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食安鬥陣行」活動入選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案例全國十佳

2021-01-08 廈門新聞網

搭建平臺凝聚民意 實現食安社會共治

  

  市民代表參與「月月十五查餐廳」行動。

  

  廈門「食安鬥陣行」活動入選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案例全國十佳。

 

  廈門網訊(本組文/日報記者 陳泥 通訊員 楊鈴 本組圖/市食安辦提供)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國工商出版社主辦的首屆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高峰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論壇上發布了全國市場監管領域十大社會共治案例,我市的「食安鬥陣行」活動入選全國十佳,成為政府類案例中唯一的食品相關案例。

  首屆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案例評選活動自6月21日啟動,面向全國範圍徵集「網際網路+政府治理」「平臺治理」「食品安全」等多方面,來自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的案例。全國共30多個省、副省級和計劃單列市的市場監管部門申報217件備選案例。五個月來,社會共治案例評選活動參與評選人數超10萬人。廈門市食安辦2016年創設的「食安鬥陣行」系列活動已成為我市食安宣傳共治品牌,市民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率逐年提升。

  「『鬥陣行』是閩南方言,字面意思是『一起走』,但在閩南語義中,還有團結一心去做一件事的意思。」廈門市食安辦副主任、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饒滿華在分享、交流廈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思路和經驗時說,食品安全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依靠監管部門的單打獨鬥是不夠的,採用「鬥陣行」這樣一個貼合地方特色、接地氣的群眾性語言,是希望賦予這項活動更多親和力和感召力;「食安鬥陣行」系列活動的立足點,也正是將單向的監管、宣傳轉變為雙向交流,實現食品安全從單部門監管向多力量共治轉變。

  初衷>> 讓民意成為食安治理的強大動力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在食品領域強化社會共治,就是要凝聚民意的「最大公約數」,轉化為食品安全治理的強大動力。

  2016年,福建省食安委委託第三方機構做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廈門當年的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是65.4%(2018年提升到87.6%),但群眾對政府採取措施改善食品安全的滿意度高達96%。「全國人大常委會檢查組來廈門檢查調研時,對96%這個數字很感興趣,認為其充分體現了廈門市食品安全治理的人民性。」饒滿華回憶說,「從這個數據我們也認識到,雖然當時群眾對食品安全現狀滿意度評價還不高,但他們非常支持和認可政府所做的努力,這是我們推動社會共治的強大民意基礎。」

  為了讓高支持率拉動滿意率,市食安辦開始考慮搭建一個社會共治平臺,讓群眾參與進來,傾聽民意、發動民力,進而贏得民心,實現「社會認可、群眾滿意」的工作目標。這也成為創設「食安鬥陣行」系列活動的初衷。

  推進>> 打造食安宣傳共治精品活動

  「食安鬥陣行」系列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既有「食安科普校園走透透」「幸福社區總動員」這樣形式新穎的宣傳活動,又有「月月十五查餐廳」「食品安全你點我檢」等邀請公眾參與執法監督的活動,共十二大舉措。饒滿華說,每一項活動都經過精心策劃,目標就是要把「食安鬥陣行」打造成廈門食品安全宣傳共治的精品活動。

  「食安鬥陣行」系列中的明星活動,當數8月15日市食安辦聯合《特區新聞廣場》欄目和廈門日報社共同啟動的「月月十五查餐廳」行動。舉辦四期以來,這項行動已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關注和點讚。省政協委員黃秀惠在檢查現場說:「這項活動的舉辦,充分說明監管部門的自我加壓,必須要有足夠的勇氣和自信才能舉辦。」

  在同安區,市民代表、媒體記者隨同市場監管執法人員檢查了知名的網紅炸雞腿店,查出不少嚴重問題。媒體做了全程報導,監管部門當場責令其停業整頓,這家網紅餐廳最後主動關停遷址、徹底整改。一經報導,許多網友紛紛為監管部門的動真格檢查點讚,在後臺留言支持該行動。隨著宣傳效應的擴大,市檢察院也派出檢察官參與行動,擴大了行動的監督面。現在「月月十五查餐廳」行動走進哪個區,哪個區的幾大餐飲商圈就開始先自查,嚴陣以待。可以說,「月月十五查餐廳」行動在餐飲業引發了鯰魚效應,帶動了政府部門、商圈和商家、媒體、市民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從而達到社會共治的目標。

  此外,今年舉辦的首屆「廈門市十佳食安衛士」評選活動,反響也十分熱烈,共有超87萬人次參與投票,通過宣傳「食安衛士」的故事,讓市民了解食品安全背後有許多來自各行各業的人默默無聞的奉獻。

  成效>> 食安治理成果看得見摸得著查得到

  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目標,歸根結底是要實現治理成果全民共享,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饒滿華說,為此,「食安鬥陣行」系列活動始終把「群眾滿意不滿意、社會認可不認可」作為評價社會共治成效的根本標準。

  例如,在監管信息公開方面,以「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為主要平臺,建立「一查到底」功能,讓市民通過微信號掃碼,就可以追溯25萬種食用農產品、食品的來源和流向;在大力推動「明廚亮灶」建設的同時,通過視頻廚房、網絡廚房,將後廚加工環境和過程實時向市民公開,發起「你挑毛病我付錢」活動,鼓勵2000多家餐飲單位參與,主動開放後廚讓市民監督加工過程;還有各類監督檢查信息、誠信等級評定結果信息等監管信息,均100%向社會開放查詢,增強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讓市民感受到監管就在身邊,食品安全治理成果是看得見、摸得著、查得到的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兩年多來,市食安辦創設的「食安鬥陣行」系列活動成為食安宣傳共治品牌,工作經驗獲省政府專刊刊發,要求全省推廣,並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專刊刊發。

  如今,市民關心食品安全,支持監管工作,科學健康飲食的生活新風尚在廈門興起。市民群眾對廈門食品安全工作的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率也逐年提升。在2016、2017年度省食安委對各設區市食品安全年度考核中,廈門綜合排名和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均位列第一,第三方機構調查的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達87.6%,比廈門參與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前的65.4%提升22個百分點,群眾對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支持率超過99%,滿意度不僅在我省各設區市中排名第一,在國務院食安辦中期評估中也位列第一。

  連結

  「食安鬥陣行」

  十二大舉措

  1.「月月十五查餐廳」行動

  2.「幸福社區總動員」

  3.「食安科普校園走透透」

  4.「食品安全你點我檢」

  5.「十佳食安衛士」評選

  6.開設「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

  7.食安專家面對面

  8.建設食安教育基地

  9.榮譽監督員在線

  10.「食安小紅帽」

  11.「你挑毛病我付錢」

  12.開設食安科普專欄

相關焦點

  • 共治共享 創建人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2018年12月,「食安鬥陣行」系列宣傳活動榮獲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國工商出版社主辦的首屆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案例全國十佳案例,也是食品安全領域唯一獲獎案例。2019年6月,該案例當選「廈門市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十佳優秀案例」。  「食品安全不是檢出來的,只有企業自律,才能從根本上有保障。」在廈門,這種聲音已逐漸轉換成不少企業的理念。在翔安區新圩鎮,24家小作坊抱團發展,組團「出道」,從食品安全入手,演繹了一出小作坊「逆襲上位」的好戲,讓新圩豆乾成功入選廈門會晤供應食材,走出了一條傳統特色美食提質升級之路。
  • 咱廈門這項工作,榮獲全國十佳啦~
    點擊播放 GIF 0.3M廈門市食安辦選送的「五維共治」破解「小飯桌」治理難題獲評第三屆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案例評選活動政府類全國「十佳」案例!昨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工商出版社主辦的第三屆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政府、協會、企業的200餘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大會當天,第三屆市場監管領域典型社會共治案例同時發布。咱廈門市的「五維共治」破解「小飯桌」治理難題入選全國十佳!
  • 2019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 24場「食安鬥陣行」將在全市上演
    注重公眾參與  24場「食安鬥陣行」將在全市上演  在去年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工商出版社主辦的首屆「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案例評選」活動中,我市的「食安鬥陣行」系列活動榮獲「全國政府類十佳案例」榮譽,這也是食品安全領域唯一的獲獎案例。
  • 第三屆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案例獲獎名單發布
    第三屆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案例獲獎名單發布 2020-12-20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綠網計劃」公益行動入選2020全國市場監管領域十大社會共治優秀...
    鞭牛士BiaNews消息:「『綠網計劃』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為社會治理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作用,但這僅僅是開始,希望各大網際網路平臺、公益組織以及社會機構一起參與進來。」12月20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在北京出席第三屆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大會時表示。
  • 廈門啟動「食安鬥陣行」系列活動 請市民票選最想抽檢的六類食品
    為了加強抽檢工作的針對性,市食安辦前期已會同相關專家,選取了糧食加工品、食用油、肉及肉製品、蔬菜、水果等共20種市民膳食中最常見的品種,列為投票活動選項。「食安廈門」、廈門網微信公眾號正式開通食品安全「食安鬥陣行」民意徵集平臺,開展網絡調查活動,以調查問卷形式邀請市民進行點選,從這20個種類中選出6個種類,由此確定第一期「食安鬥陣行」活動的抽檢類別。
  • 廈門「食安鬥陣行」線下抽檢結果公布
    本報訊 張羽 劉偉程 記者陳家華 發自廈門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各級政府和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為全面推動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提升市民對創城的參與度、知曉度和支持度,本月初廈門市食安辦聯合廈門網開展了食品安全「食安鬥陣行」活動,針對廣大市民投票選出的糧食加工品、食用油和市民代表隨機抽取的蜂蜜等食品進行了抽檢。
  • 漣源公安一偵辦案例入選中央依法治國辦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
    為充分發揮執法司法的引導規範功能,中央依法治國辦聯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藥監局等部門,發布了15件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其中,漣源市公安局治安大隊辦理的李某等人生產銷售假藥案被列為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
  • 江西一案例入選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本報訊(記者龔豔平)12月13日,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終評會日前在北京舉行,我省一案例榜上有名,為樂安縣「紅軍標語+全社會力量」保護利用模式。  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自今年7月啟動以來,受到各地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經過革命文物所在地省級文物行政部門推薦和革命文物單位自主申報,推介活動辦公室共收到來自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申報的案例109項。經過審核,共有95項參評案例參與初評,參評案例的數量、質量與2019年度相比均有大幅提升。
  • 惠州東湖旅店入選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惠州東湖旅店入選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2020-12-19 2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食安鬥陣行」首期熱點食品抽檢結果出爐 線下抽檢30批次100%合格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泥)為保障市民食品安全,市食安辦在本月初聯合廈門網啟動了「食安鬥陣行」系列抽檢活動。首期線下抽檢結果昨日出爐,抽檢的30批次食品全部合格。
  • 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七五」普法巡禮之十大法治創新案例和十大...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今年12月4日,正值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七五」普法巡禮之十大法治創新案例和十大普法故事視頻大賽活動入選名單正式揭曉。
  • 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七五」普法巡禮之十大法治創新案例和十大普法...
    今年12月4日,正值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七五」普法巡禮之十大法治創新案例和十大普法故事視頻大賽活動入選名單正式揭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之年,是「七五」普法總結驗收之年。為宣傳展示全國市場監管部門生動鮮活的法治創新案例和普法故事,集中反映市場監管法治建設成就和「七五」普法工作成效,今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下發通知,組織開展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七五」普法巡禮之十大法治創新案例和十大普法故事視頻大賽活動。
  • 增強市場主體第一責任人意識 構建社會共治格局
    會議達成共識:要切實轉變理念,增強市場主體第一責任人意識,積極引導市場主體履行主體責任,努力構建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社會共治格局。現摘編工商總局相關司局負責人和部分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的發言,為促進企業自律提供借鑑。
  • 食安訪談八—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縣長趙丹:齊抓共管 共治共享
    食品安全共治氛圍逐漸形成。聘請全縣400餘名環衛工人為食品安全宣傳員、監督員。推進社會共治。通過開展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演講比賽,食品安全執法成果展示,舉辦學校食品安全「三個明白」論壇,大美食安攝影作品徵集等活動,提高公眾的參與度和關注度,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 強化食藥監管執法司法 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1月9日,中央依法治國辦聯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15件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典型案例及本部門工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為什麼要聯合發布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食品藥品安全問題。
  • 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發揮食品農產品認證作用 助力食農產業高...
    全面理順工作責任,印發《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進一步加強認證監管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省、市、縣認證監管事權,壓實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認證監管任務,層層籤訂責任狀,細化工作目標任務,完善了工作機制。持續開展專項整治,連續三年在全省開展「認證亂象」專項整治活動,重點整治認證機構擅自降低認證標準、企業偽造冒用有機認證標誌等食品農產品認證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通過嚴查嚴管,維護了公平公正規範的認證市場環境。
  • 全國48家入選!廈門這家企業上榜!
    了解更多資訊11月26日,全國電子商務工作會議上,商務部宣布全國2020-2021年度數字商務企業名單。商務部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視數字商務建設,按照《數字商務企業發展指引(試行)》,積極開展數字商務企業培育和推廣工作,通過加快推動先進信息技術與商務經濟活動和政府監管服務的深度融合,形成以數據驅動為核心、以網際網路平臺為支撐、以產業融合為主線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模式,在商務領域不斷催生出組織變革、內容創新、效率提升、監管優化等發展新形態,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
  • 多措並舉 社會共治 山東「四個最嚴」規範藥品經營使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通訊員 欒振興 趙洪濤17日下午,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召開媒體通氣會,省藥監局藥品安全總監、藥品市場監督管理處處長林炳勇通報了我省2020年藥品市場監管工作情況。2020年,山東省藥監局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四個最嚴」為根本導向,深入踐行「人民藥監」的理念,聚焦「購銷渠道合法性、經營過程規範性、儲運條件合規性」,以藥品零售綜合治理為突破口,堅持嚴厲打擊與規範提升並舉,匯聚監管合力,推動社會共治,著力規範藥品經營使用行為,大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