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臺凝聚民意 實現食安社會共治
市民代表參與「月月十五查餐廳」行動。
廈門「食安鬥陣行」活動入選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案例全國十佳。
廈門網訊(本組文/日報記者 陳泥 通訊員 楊鈴 本組圖/市食安辦提供)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國工商出版社主辦的首屆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高峰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論壇上發布了全國市場監管領域十大社會共治案例,我市的「食安鬥陣行」活動入選全國十佳,成為政府類案例中唯一的食品相關案例。
首屆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案例評選活動自6月21日啟動,面向全國範圍徵集「網際網路+政府治理」「平臺治理」「食品安全」等多方面,來自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的案例。全國共30多個省、副省級和計劃單列市的市場監管部門申報217件備選案例。五個月來,社會共治案例評選活動參與評選人數超10萬人。廈門市食安辦2016年創設的「食安鬥陣行」系列活動已成為我市食安宣傳共治品牌,市民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率逐年提升。
「『鬥陣行』是閩南方言,字面意思是『一起走』,但在閩南語義中,還有團結一心去做一件事的意思。」廈門市食安辦副主任、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饒滿華在分享、交流廈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思路和經驗時說,食品安全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依靠監管部門的單打獨鬥是不夠的,採用「鬥陣行」這樣一個貼合地方特色、接地氣的群眾性語言,是希望賦予這項活動更多親和力和感召力;「食安鬥陣行」系列活動的立足點,也正是將單向的監管、宣傳轉變為雙向交流,實現食品安全從單部門監管向多力量共治轉變。
初衷>> 讓民意成為食安治理的強大動力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在食品領域強化社會共治,就是要凝聚民意的「最大公約數」,轉化為食品安全治理的強大動力。
2016年,福建省食安委委託第三方機構做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廈門當年的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是65.4%(2018年提升到87.6%),但群眾對政府採取措施改善食品安全的滿意度高達96%。「全國人大常委會檢查組來廈門檢查調研時,對96%這個數字很感興趣,認為其充分體現了廈門市食品安全治理的人民性。」饒滿華回憶說,「從這個數據我們也認識到,雖然當時群眾對食品安全現狀滿意度評價還不高,但他們非常支持和認可政府所做的努力,這是我們推動社會共治的強大民意基礎。」
為了讓高支持率拉動滿意率,市食安辦開始考慮搭建一個社會共治平臺,讓群眾參與進來,傾聽民意、發動民力,進而贏得民心,實現「社會認可、群眾滿意」的工作目標。這也成為創設「食安鬥陣行」系列活動的初衷。
推進>> 打造食安宣傳共治精品活動
「食安鬥陣行」系列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既有「食安科普校園走透透」「幸福社區總動員」這樣形式新穎的宣傳活動,又有「月月十五查餐廳」「食品安全你點我檢」等邀請公眾參與執法監督的活動,共十二大舉措。饒滿華說,每一項活動都經過精心策劃,目標就是要把「食安鬥陣行」打造成廈門食品安全宣傳共治的精品活動。
「食安鬥陣行」系列中的明星活動,當數8月15日市食安辦聯合《特區新聞廣場》欄目和廈門日報社共同啟動的「月月十五查餐廳」行動。舉辦四期以來,這項行動已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關注和點讚。省政協委員黃秀惠在檢查現場說:「這項活動的舉辦,充分說明監管部門的自我加壓,必須要有足夠的勇氣和自信才能舉辦。」
在同安區,市民代表、媒體記者隨同市場監管執法人員檢查了知名的網紅炸雞腿店,查出不少嚴重問題。媒體做了全程報導,監管部門當場責令其停業整頓,這家網紅餐廳最後主動關停遷址、徹底整改。一經報導,許多網友紛紛為監管部門的動真格檢查點讚,在後臺留言支持該行動。隨著宣傳效應的擴大,市檢察院也派出檢察官參與行動,擴大了行動的監督面。現在「月月十五查餐廳」行動走進哪個區,哪個區的幾大餐飲商圈就開始先自查,嚴陣以待。可以說,「月月十五查餐廳」行動在餐飲業引發了鯰魚效應,帶動了政府部門、商圈和商家、媒體、市民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從而達到社會共治的目標。
此外,今年舉辦的首屆「廈門市十佳食安衛士」評選活動,反響也十分熱烈,共有超87萬人次參與投票,通過宣傳「食安衛士」的故事,讓市民了解食品安全背後有許多來自各行各業的人默默無聞的奉獻。
成效>> 食安治理成果看得見摸得著查得到
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目標,歸根結底是要實現治理成果全民共享,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饒滿華說,為此,「食安鬥陣行」系列活動始終把「群眾滿意不滿意、社會認可不認可」作為評價社會共治成效的根本標準。
例如,在監管信息公開方面,以「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為主要平臺,建立「一查到底」功能,讓市民通過微信號掃碼,就可以追溯25萬種食用農產品、食品的來源和流向;在大力推動「明廚亮灶」建設的同時,通過視頻廚房、網絡廚房,將後廚加工環境和過程實時向市民公開,發起「你挑毛病我付錢」活動,鼓勵2000多家餐飲單位參與,主動開放後廚讓市民監督加工過程;還有各類監督檢查信息、誠信等級評定結果信息等監管信息,均100%向社會開放查詢,增強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讓市民感受到監管就在身邊,食品安全治理成果是看得見、摸得著、查得到的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兩年多來,市食安辦創設的「食安鬥陣行」系列活動成為食安宣傳共治品牌,工作經驗獲省政府專刊刊發,要求全省推廣,並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專刊刊發。
如今,市民關心食品安全,支持監管工作,科學健康飲食的生活新風尚在廈門興起。市民群眾對廈門食品安全工作的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率也逐年提升。在2016、2017年度省食安委對各設區市食品安全年度考核中,廈門綜合排名和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均位列第一,第三方機構調查的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達87.6%,比廈門參與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前的65.4%提升22個百分點,群眾對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支持率超過99%,滿意度不僅在我省各設區市中排名第一,在國務院食安辦中期評估中也位列第一。
連結
「食安鬥陣行」
十二大舉措
1.「月月十五查餐廳」行動
2.「幸福社區總動員」
3.「食安科普校園走透透」
4.「食品安全你點我檢」
5.「十佳食安衛士」評選
6.開設「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
7.食安專家面對面
8.建設食安教育基地
9.榮譽監督員在線
10.「食安小紅帽」
11.「你挑毛病我付錢」
12.開設食安科普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