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傳媒學院、上海震旦博物館共建「博物館融合媒體創新研究...

2020-12-22 同濟大學新聞網

藝術與傳媒學院、上海震旦博物館共建「博物館融合媒體創新研究中心」

來源:藝術與傳媒學院   時間:2020-11-06  瀏覽:

近日,藝術與傳媒學院與上海震旦博物館共建「博物館融合媒體創新研究中心」授牌儀式舉行,上海震旦博物館副館長尋婧元及我校藝術與傳媒學院負責人等出席活動。

藝術與傳媒學院授予上海震旦博物館「同濟大學博物館融合媒體創新研究中心(2020年至2022年)」銅牌,並向博物館贈送本科實踐教學「實驗與實踐工作坊」系列圖書。上海震旦博物館向藝術與傳媒學院贈予震旦博物館藏品圖錄。

藝術與傳媒學院負責人表示,此次博物館融合媒體創新研究中心的建立,緣起於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建設工作。在震旦博物館的資源協調下,學院積極推進館校合作試點,與國家級非遺項目——華縣皮影戲的代表傳承人汪天穩,共同籌建了「皮影戲的仿真與數字動畫製作」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該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中,也希望在今後的館校合作中,雙方能相互協作,激發出更多學術創新的火花。

隨後,尋婧元一行參觀了藝術與傳媒學院惟新館,並與師生代表進行交流研討,進一步探討博物館與高校間的合作方向與合作領域。

 

相關焦點

  •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保修復專業對接歷史博物館,探尋教學科研實踐新路
    今天上午,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籤約共建教學科研實踐基地,為我國文物保護與修復高等教育與行業實務提質升級探尋新思路。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創始人、老校長龔學平,黨委書記陳立民與上海市文旅局、文物局副局長褚曉波分别致辭並講話,文修學院院長張嵐與胡江館長代表雙方籤約。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周斌,上海歷史博物館總支書記王玉林等出席共建活動。這是國內首家設置本科層次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的高等院校與「上歷博」攜手,雙方將築高層次文修人才培養、高水平科研及成果轉化平臺。
  • 策展團隊|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
    導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是雅昌藝術網從媒體角度對當代藝術領域的策展與展覽呈現進行全面搜集、記錄與跟蹤,從專業角度解讀「策展人」每月所策劃的展覽在學術性、策劃執行、公眾認知及影響力、國際化推廣、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與創新。
  • 密蘇裡教學周 | 媒體融合新聞編輯的藝術和技術
    2019年,西安歐亞學院文化傳媒學院x美國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舉行了「媒體融合新聞報導」教學周,時隔一年,雙方再次進行聯合,舉行2020年密蘇裡教學周——「媒體融合新聞編輯的藝術和技術」。網絡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引發了新聞媒體的創新變革,對新聞編輯工作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新聞編輯必須充分把握時代的脈搏,結合大數據背景下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和特點,實現融合新聞報導中新聞編輯理念的轉型和創新變革。在媒體融合時代如何做好新聞編輯工作,如何實現最佳的融媒體傳播效果,將是本次教學周要解答的問題。
  • 科技與文化融合,上海自然博物館變流量為「留量」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數字城市正在迅速構成,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表示,場館未來發展要與大數據、共享和高質量這三個關鍵緊密結合,在跨界融合中,用數位技術重構場館的知識體系,即:教育在重構、藏品在重生、研究在重塑、歷史在重現。場館要以新理念、新措施、新突破、新成效,迎接新發展階段。
  • 上海電影博物館走過七年路
    6月16日電  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夕,上海電影博物館喜報頻傳:「光影雙城特展」獲「2019年度上海市博物館陳列展覽推薦精品獎」,這是電博於2014年獲「第十一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優勝獎」後,開館7年間第五次獲上海市級榮譽;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以2019年的全網大數據為基礎,設計了集知名度、傳播度、參與度、融合度、服務度和轉化度等六大一級指標、28項二級指標體系,對上海市
  • 探尋震旦大學的記憶 目的地居然是一家醫學院?-震旦學院 震旦大學...
    原標題:去處‖探尋震旦大學的記憶,目的地居然是一家醫院?  據樂遊上海,上海人一定都聽說過震旦大學,但如果你想探究震旦大學的歷史,那最佳去處並不是校址,而是位於黃浦區重慶南路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 上海外灘美術館:上海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與上海圖書館的前身
    上海外灘美術館(英語:Rockbund Art Museum)位於上海黃浦區虎丘路20號,是早期上海博物院的所在地。建於1932年,由英國建築師喬治·威爾遜(英語:George Wilson)設計,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具有典雅而精緻的裝飾藝術風格。
  • 當前海外傳媒藝術研究的現狀與特點
    摘  要:從影視藝術向傳媒藝術拓展是融合時代藝術學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海外傳媒藝術研究主要有五個特徵:概念界定的籠統化、稱謂指涉的新媒體化、研究視角的單一化、教學理念的手段化、研究選題的發散化。(17)再如,「傳媒藝術作品(如視頻藝術、互動藝術、網絡藝術、電腦藝術、媒體裝置藝術、媒體表演……)將電子媒體應用於藝術表達,這使得它們區別於一些更為傳統的藝術作品」(18)。一些研究還思考如何使這些「傳媒藝術」作品與博物館展出相適應。(19)許多國際節展雖然冠以「傳媒藝術」之名,實際上是偏向新媒介藝術或數字新媒體藝術的展示。
  • 深化產教融合!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文化傳媒產業學院」按下啟動鍵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關於推進新時代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教育部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聯合大眾報業集團大眾創投公司、山東魯信文化傳媒投資集團,共同投入各自優勢資源,展開以創辦混合所有制文化傳媒產業學院為目標的深度合作。
  • 上海最值得一去的博物館,國內首座公立藝術博物館,內部展品奇特
    對於歷史有興趣的人會經常去一一些博物館,我們平時去的大多是一些省級博物館或者市級博物館,這些博物館裡大多展示的是一些當地出土的文物,在我國除了這些博物館,還有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博物館。在上海就有這麼一處非常特別的博物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一起來看看吧。
  • 美麗科學 融合科學與藝術之美
    2020年11月19日至22日,由滬蘇浙皖四省市黨委宣傳部聯合舉辦的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皖新傳媒」)「美麗科學」展區一經亮相受到了參展觀眾的熱切關注和稱讚,最終憑藉「融合科學與藝術之美」的創新設計榮獲組委會頒發的
  • 上海交大設計學院參展2020年第二屆藝術與設計創新未來教育博覽會
    2020年第二屆藝術與設計創新未來教育博覽會(FutureLab, 簡稱教博會)昨日在西岸藝術中心A館和B1館拉開序幕。在9天的展期內,海內外一百多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校院長、專家、教師、學生將共同組成展覽、論壇、工作坊、培訓、頒獎等五大板塊。
  • 疫情之下仰望藝術的星空:上海開放17家博物館、12家美術館
    此外,特展中原定於2月23日結束的「金石篔簹——金西厓竹刻藝術特展」延期至3月22日。原定春節檔的「靈鼠兆豐年——上海博物館鼠年迎春特展」也將延長展出,等待更多觀眾前來探索。上博建議,未能成功預約近日場次的觀眾也不必著急,疫情期間上海博物館官方網站推出的「上博邀您雲看展」還在不斷更新中,「線上寶藏」等待挖掘。
  • 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在上海成立
    12月10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ICOM-IMREC)成立儀式暨「新冠疫情下的博物館觀察與分析」研討會在上海大學召開。作為博物館相關領域中唯一的全球性研究與交流平臺,交流中心在亞太地區博物館更加融入到國際博物館發展進程有著重要意義,將在推動世界範圍內的博物館學科建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當日下午,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開展了圍繞「新冠疫情下的博物館」的首次專題研討會。國內博物館事業發展看好。
  • 「用電影為百姓創造美好生活」 上海電影博物館七年之路
    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以2019年的全網大數據為基礎,設計了集知名度、傳播度、參與度、融合度、服務度和轉化度等六大一級指標、28項二級指標體系,對上海市142家博物館進行了大數據分析、計算、加權求和,電博名列第三,緊隨上海科技館、上海博物館,是榜單中排名最高的社會投資型博物館。這座由上海電影集團投資建設的行業博物館,用短短七年時間,成為名副其實的「魔都第三」。
  • 第二屆國際數字媒體藝術與科技大會在京舉辦
    第二屆國際數字媒體藝術與科技大會此次以「數字媒體藝術與科技」為主題,旨在通過新文科背景下藝術與科技的相互依存關係,關注數字媒體藝術與科學前沿發展動態,探討本專業核心與拓展、教育與行業、跨界與融合等多層面內容,搭建起中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產學研共享平臺,促進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全球化發展與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以培養中華文化的傳承者、藝術理論的創新者和中國未來的開拓者。
  • 「民藏博物館交流論壇」活動在青島銘史堂工匠藝術博物館舉辦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12月12日,「民藏博物館交流論壇」活動在青島銘史堂工匠藝術博物館圓滿舉辦。「民藏博物館交流論壇」是青島市首屆以非國有博物館為載體的藏品交流論壇活動,活動當天吸引了藝術、建築、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社會人士參與,其中不乏有院系學生、藝術收藏愛好者、建築工程師以及城市規劃師等藝術職業年輕群體。
  • 戲劇化妝、服飾體驗……「瀘州河」川劇藝術博物館亮相國際博物館日
    戲劇化妝、服飾體驗……「瀘州河」川劇藝術博物館亮相國際博物館日 2020-05-18 2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以美化人」探博物館美育新路徑
    而於11月21日正式開館的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作為國內首個以「藝術教育」為主題的博物館,正以博物館美育實踐的創新者、先行者之姿,聚合各領域美育智慧,探尋「以美化人」的博物館美育新路徑。在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兼中法學院院長餘丁看來,美育不是一門技術課程,它屬於教育的高標準範疇。他認為:「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要滲透到各學科中,這是100多年前的『教育理想』。如今,在建設現代化強國的今天,我們仍應弘揚這樣的美育精神,培養全民的創造力。」同樣,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許江也建言補齊美育教育「短板」,突出美育心靈浸潤作用。
  • 12月29日到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 了解 「藝術長沙」展區策劃的奧秘
    12月29日下午2:30,由吳洪亮、李津、劉慶和、武藝主講的2019第七屆「藝術長沙」展覽 ——《從「三少—-李津、劉慶和、武藝作品展」策劃談起》藝術講座將在湖南省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  本次活動由長沙市人民政府、湖南廣播電視臺、湖南省博物館主辦,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承辦,長沙博物館、長沙美術館、湖南省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執行,長沙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湖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湖南美術出版社、嘉樂軒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