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點鐘,正是孩子們在學校的上課時間,老師的工作時間,家長們可以暫時放下孩子的時候。可浙江一所小學的家長們,此時卻分外鬧心,因為在一個微信購物群裡,群主正在發購物廣告,她同時也是孩子們的任課老師。
「你看,上午9點正是上課時間,也在購物群裡發廣告。一天發幾十條,老師自己賺錢不亦樂乎,可我們家長心都在顫啊。」「沉迷於做微商,朋友圈裡全是廣告,這樣的老師還有心思教書嗎?」
於是,幾個家長拿著一大微信截圖共同到本市教育局紀檢監察組投訴老師,該組聯合教育局機關委開始了調查。
經查,自2018年年底起,教師王某(黨員)開始在網絡交易平臺從事微商經營活動,通過推薦產品賺取提成。今年2月,王某通過朋友圈從事一種名為「X教授」減肥產品的網絡營銷活動。王某還在上班時間開展微商工作,並介紹部分學生家長進入微信購物群、購買產品。王某受到立案查處。
「我只想把一些好東西分享給大家,同時也賺點零花錢,沒有想到給學生和家長造成了如此困擾,也影響了教師的聲譽,實在不應該。今後我一定改正錯誤,一門心思撲在教學工作上。」王某表示。
事情曝光後,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但不論是抱持開明態度,還是完全反對老師做微商,都認為王老師在上班工作時間發廣告是不對的。前不久公務員因在上班時間發朋友圈,受到批評處分,老師同為公職人員,面對的又是學生這一更加特殊的工作對象,對他們的要求也自然會更高。
調查組負責人說:上級教育部門有明確指示,中小學公辦教師不能從事「微商」等營利性活動。儘管國家教育部沒有發布關於老師不能從事微商行業的禁令,只是部分省市有此規定,但隨著微商行業的發展,這個話題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2018年,人民日報曾發文《應該明令禁止教師做微商》,主要論點有:微商隨身跟客戶聯繫、費時費力的特點會影響老師的本職工作;家長成為老師的生意對象,很可能引發「權力尋租」,家長為了孩子得到老師的優待,或者是不被老師冷待,而爭著購買老師的東西,使師生關係成為「交易關係」。
人民日報的擔心是很有道理的,幾乎沒有家長會願意自己孩子的老師做微商。老師和家長的矛盾幾年一個類似事件中有著鮮明的體現。
2018年底杭州一個家長在網絡爆料,稱孩子的老師天天在朋友圈做微商,無心教學,還讓家長們給孩子批改作業。老師說:工作再忙,再辛苦,孩子的學習不能落下。可家長們都很憤怒: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不意味著要無底線地完成老師的本職工作!
老師做微商會一定會影響本職工作,幾乎成了各方群體的共識。畢竟在我們的印象中,好老師慈愛敬業、批改作業到深夜的形象根深蒂固,卻忘記了,老師也是有自己的工作時間的。那些刻苦工作不計較休息的老師值得我們尊重和讚美,可這就意味著要求按時下班、抱怨工作多的老師沒有職業道德嗎?我們是不是忘記了老師下班後的工作,是有經濟價值的?
老師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慾;但老師的職業道德要求又確實非同一般,瓜田李下,必須要避嫌。如何維持這兩者的平衡,能讓老師心甘情願不發展副業,或者允許老師發展副業而不對工作、形象和師德產生威脅,不把壓力都放到老師身上,是相關部門迫切應該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