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心媽
編輯/心媽
自從有了微信家長群,家長和老師能夠"面對面"直接交流,方便的同時,也引發了更多紛爭。有的家長和老師鬧起來,搞得場面非常難看,甚至還說到一些非常難聽的話。
有一位小學老師,他的班上有一個男孩子非常調皮,上課的時候總是擾亂課堂秩序。老師對這個孩子感到非常頭疼,於是幾次主動和孩子爸媽私下聯繫,但是這個孩子卻屢教不改。
叫了家長來學校面談後,這孩子不搗亂了,反而開始在課堂上睡覺,每天都睡得天昏地暗,老師多次點名批評、叫到辦公室教育也沒用。
於是老師聯繫家長,希望讓孩子晚上早早睡覺不要熬夜,但是次數多了之後家長開始"裝死"不回復。
一次課堂上,這個孩子又在睡覺,老師忍無可忍拍下孩子睡覺的照片發到了家長群裡,並且專門點名孩子家長,斥責家長不負責任。
誰知這次孩子父母不沉默了,當場反懟:
"你當著這麼多家長的面說我,一點面子都不給我留,你不配做老師,沒有師德!"
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溝通真是一個難題,責任心強的老師對不好好學習的孩子非常著急,尤其是孩子性格不好、太無法無天的,他們壓根不怕老師,只怕自己的父母。所以老師希望孩子家長多出力教育孩子。
但是有些家長卻覺得,教育孩子是老師的工作,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家長無從下手或是教育沒有成果的時候,就會非常憤怒,認為老師不負責任。
其實最重要的問題是,老師和家長應該想辦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1. 不要施加太大壓力
孩子年幼不成熟,不理解學習對自己有什麼幫助,再加上他們非常容易跟著自己的情緒做選擇,所以當父母和老師給予的學習壓力太大時,孩子的逆反情緒會非常嚴重。
父母和老師最好不要一開始就給孩子太大壓力,要讓孩子慢慢適應學習生活,別讓孩子一開始上學就被學習壓力"嚇退"。
2. 老師、父母和孩子做朋友
孩子多半不願意聽"管理者"的嚴格要求,但是卻對自己的朋友言聽計從。事實上成年人也是如此,人們更願意接受朋友的建議。
所以老師和父母以及孩子,都應該嘗試去和對方做朋友,成為朋友之後,父母與老師之間交流更加順利,也能做到彼此諒解,孩子也更願意聽從大人的建議,願意接受學習上的督促。
3. 適當給予安慰和鼓勵
孩子學習的時候一開始會遇到很多困難,對學科的理解、對知識的掌握都比較差,這時候孩子還沒有習慣於學習課本知識的枯燥生活。
父母和老師都應該多一些耐心,可以在知識中增加一些趣味性,讓孩子對知識產生嚮往,更加願意好好學習。適當的鼓勵和安慰,能夠幫助孩子鼓起勇氣攻克難關。
4. 讓孩子懂得學習的好處
孩子多半是不能理解學習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好處的,即便接受了這個思路,他們的想法也是比較虛幻的。
家長在讓孩子理解"好好學習將來有好生活"這一點上,可以採取方便孩子理解的例子,比如"能買玩具""能吃好吃的",把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孩子在剛上學的時候,都會覺得學習是非常枯燥乏味的,這時候擁有一個認真負責的老師就會非常幸福,家長更要抓住這個機會,配合老師讓孩子適應學習生活。不能快速適應學生身份的孩子,就會越來越學不進去,跟不上教學進度,生活也會越來越糟糕。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和育兒故事,可以關注我!幫助你成為一名成功的父母~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