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名為 「獅子座」的珠寶擺件作品,用銀13576克,鑲嵌立方氧化鋯13982粒,瑪瑙13粒,歷時近1年打造而成……
在近日舉行的2020深圳國際珠寶展上,來自番禺工匠打造的「獅子座」擺件驚豔亮相,吸引眾多目光,珠寶匠人們以精湛技藝將獅子刻畫得栩栩如生,向海內外客商展示了「番禺工匠」的精湛技藝。
記者採訪了解到,番禺珠寶精彩亮相背後,是一群珠寶人孜孜不倦的努力。經過30多年的發展,番禺珠寶的生產、加工工藝日益精湛,切割打磨鑲嵌技術水平全球領先,各工序高度專業化分工,佔據了世界珠寶加工領域的高點。
數據顯示,目前,番禺轄區內集聚了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珠寶加工製造企業400多家,銷售經營企業2000餘家,規模以上企業32家,從業人員近10萬,其中包含近千名珠寶專業設計師。2019年,番禺珠寶進出口總額66.8億美元,約佔全區進出口總額的37.9%。
歷經30年發展,番禺珠寶名聲鵲起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番禺工匠」就逐漸揚名國內外珠寶界。番禺珠寶產業起步於「三來一補」加工貿易模式,在特殊的生產、技術、市場等條件下形成,其製造工藝、科技應用、創意設計、現代化管理等均處於領先,「番禺精工」的名號也逐漸叫響,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珠寶廠商。
據番禺區珠寶廠商會會長吳威介紹,上世紀80年代,香港的珠寶廠商紛紛北上番禺投資設廠,他們將一流的珠寶製作技藝帶到番禺。
據初步統計,番禺轄區內集聚了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珠寶加工製造企業400多家,銷售經營企業2000餘家,規模以上企業32家,從業人員近10萬,其中包含近千名珠寶專業設計師。2019年,番禺珠寶進出口總額66.8億美元,約佔全區進出口總額的37.9%,主要出口至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憑著勤勞好學,番禺的珠寶工匠掌握了珠寶製作各道工序的技藝,並對珠寶製作技藝進行改良。「中國人的手比較巧,與歐美人相比手也比較纖細,因此番禺的鑲嵌工藝無人能及。」吳威說,鑲嵌有多種方法,在珠寶製作的工序中屬於較難的,番禺佔據了這一高點,贏得了國內外珠寶品牌的認可,紛紛在番禺設立生產基地。很多國際知名品牌均在番禺設廠加工製造,中國香港的珠寶品牌幾乎都委託番禺加工製造。
珠寶精品展示番禺工匠精湛技藝
據了解,番禺珠寶被冠名為「精工珠寶」,番禺也成為國內最大的精工珠寶生產基地之一。吳威解釋道,所謂精工珠寶就是用10倍的放大鏡觀察也沒有任何的缺陷。番禺珠寶匠人精益求精,打造了「珠寶天壇·祈年殿」「獅子座」等珠寶精品,向世界展示番禺珠寶的精湛技藝。
其中,「珠寶天壇·祈年殿」由10名工匠歷時4年完成,總計耗用白銀超過128千克,鑽石、寶石20餘萬粒,一亮相便驚豔世人。
廣州某公司珠寶設計師林穎怡向記者介紹,在2020深圳國際珠寶展上首次亮相的「獅子座」擺件,是公司與北京故宮宮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宮裡的世界元素系列產品之一。「獅子座」擺件用銀13576克,鑲嵌立方氧化鋯13982粒,瑪瑙13粒,歷時近1年打造而成。番禺工匠精湛的技藝將獅子刻畫得栩栩如生,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千餘名珠寶設計師紮根番禺
隨著「番禺精工」名揚海內外,番禺珠寶設計也逐漸嶄露頭角。目前,番禺區有近千名珠寶專業設計師,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珠寶設計師俱樂部、番禺珠寶工藝設計委員會、大師工作室等機構,為番禺珠寶發展時尚文化、創意設計、定製服務聚集了高端人才要素。
番禺珠寶工匠 鄭陳曼芝是粵港澳大灣區珠寶設計師俱樂部的主席。上世紀90年代,她和丈夫一起到番禺開設珠寶廠,擔任公司的珠寶設計師,她設計的珠寶作品在國內外設計大賽上屢屢獲獎。前幾年,鄭陳曼芝將珠寶廠關閉,在番禺開設了工作室,專心做設計,「我想聯合番禺珠寶設計師創造自己的品牌,帶動年輕設計師開發更多中國風的珠寶。「
羅志明,國家高級技師,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香港珠寶企業的內遷來到番禺。他帶著在香港勤學苦練的精湛技藝來到番禺並無私地傳授,30多年來,他直接或間接教授過的學生達1萬人,學生遍布全國各地,很多已成為業界精英。
隨著珠寶行業競爭的激烈,加工設備與技術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珠寶匠人藉助機械製作珠寶,羅志明卻堅持手工製作。他認為手工製作賦予了金屬生命,「看著它們在我手中完成升華這個過程,我內心都好有滿足感。」可是,如今越來越多的珠寶匠人對機械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一些傳統的手工技藝開始慢慢失傳,「在珠寶行業,肯定要有人去維繫這份堅持,而我肯定堅持到最後。」
今年,受疫情影響,番禺珠寶外銷受到衝擊,「但這也給我們耐心和決心去轉型,首先我們在設計上也要轉型,貼近國內市場。」吳威說,今年番禺珠寶就是要把內功練好,把內銷做好,憑藉番禺珠寶完整的產業鏈和精湛的工藝設計,藉助網際網路,一定能發揮優勢在國內市場闖出一片天地。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通訊員 番宣 陳曉潔 劉俊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 肖桂來,通訊員 番宣 陳曉潔 黃國宏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